《MIDI音乐制作与编曲》由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出版。
庄曜,南京艺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音乐家协会电子音乐学会副会长,江苏省音乐家协会数码音乐委员会主任。多年从事音乐创作和音乐教育活动。作品两次获得”中国音乐金钟奖”。为”中国第六届艺术节”、”第十届全运会”开幕等大型文艺晚会以及多部影视作曲。为舞剧《潘玉良》、《嫦娥奔月》作曲,出版《少数民族印象之旅》等音像制品近十种以及《数字音频应用艺术》、《计算机应用作曲》等专业教材。
章崇彬,南京艺术学院流行音乐研究所副所长,博土在读,主要研究流行音乐创编和电子音乐创作,创编作品数百首,制作《丁香花》、《台北变心俱乐郡》等专辑多部,多次在省级音乐创作比赛中获奖。主要作品有音乐剧《我的青春我做主》、舞剧《剑魂》、室内乐《驱邪纳吉》、流行歌曲《金陵香颂》、动画音乐《嫦娥奔月》等多种体裁的音乐创作。
第一章MlDI音乐制作概论
1.1MIDI音乐制作相关概念
1.2MIDI编曲常用音频效果器
1.3编曲模板的建立
1.4MIDI音符输人工具
第二章MIDI音序制作基础
2.1MIDI音符输人技巧
2.2MIDI基本编辑技巧
2.3音色编辑和常用MIDI控制器
2.4音频效果器的加载
2.5自动化控制技巧
第三章管弦乐器的演奏特征与制作技巧
3.1管弦乐MIDI制作概述
3.2弦乐组的演奏特征与制作技巧
3.3木管组的演奏特征与制作技巧
3.4铜管组的演奏特征与制作技巧
3.5打击乐组的演奏特征与制作技巧
3.6拨弦乐器和键盘乐器的演奏特征与制作技巧
4.1打击乐的演奏特征和制作技巧
4.2电贝司的演奏特征和制作技巧
4.3吉他的演奏特征和制作技巧
4.4键盘乐器的演奏特征和制作技巧
第五章我国民族乐器的演奏特性和制作技巧
5.1世界民族乐器概述
5.2民族吹管乐器的演奏特征和制作技巧
5.3民族弹拨乐器的演奏特性和制作技巧
5.4民族拉弦乐器的演奏特性和制作技巧
5.5民族打击乐器的演奏特性和制作技巧
第六章电子合成音色的演奏特征与制作技巧
6.1电子合成音色概述
6.2电子合成音色的制作技巧
6.3不同织体功能中电子合成音色的制作技巧
第七章音乐织体的构成与编配
7.1旋律层的织体构成与编配
7.2和声层的织体构成与编配
7.3低音层的织体构成与编配
7.4打击乐的织体构成与编配
7.5装饰层的织体构成与编配
第八章混合编制的MIDI编配
8.1混合编制的MIDI编配概述
8.2以管弦乐音色为主的混合编制
8.3以电声音色为主的混合编制
8.4以电子合成音色为主的混合编制
8.5几首完整的混合编制的MIDI音乐创作介绍
第九章Loop素材在MIDI编曲中的运用
9.1Loop素材的类型与运用方式
9.2Loop素材的选择
9.3不同音乐织体的Loop素材的运用
9.4Loop素材运用实例
第十章MIDI编曲的整体布局与缩混
10.1MIDI编曲的整体布局
10.2MIDI编曲缩混前的准备
10.3MIDI编曲缩混的内容
10.4管弦乐《青奥之歌》示范案例分析
10.5流行歌曲《金陵香颂》示范案例分析
附录光盘参考音响Wav文件、部分总谱PDF文件及工程文件目录
参考文献
我对教程的“可操作性”要求非常高。很多理论书讲得头头是道,但实际操作起来却处处碰壁,往往是因为作者忽略了硬件与软件之间可能出现的“水土不服”。我希望这本教材在设备连接和故障排查方面能给予充分的关注。例如,当MIDI键盘没有反应时,读者该从哪个环节开始排查?声卡驱动与DAW的协同工作是否存在最佳设置方案?更进一步,如果书中能触及到基本的MIDI编辑规范,比如如何利用量化功能来保持节奏的稳定,但又避免“机器人化”的僵硬感,那我就非常满意了。我希望这本书能让我明白,MIDI不只是记录音符的工具,它还是一个精密的“演奏控制系统”。如果它能教会我如何利用踏板、弯音轮等物理控制器来为MIDI数据增添表现力,那我就觉得物超所值了。
评分坦白说,我对市面上那些动辄宣称“速成”的教程总抱持着一份警惕。我更看重的是基础概念的扎实构建和系统性的知识结构。我希望这本教材在讲解完MIDI信号的传输原理、时钟同步这些“幕后工作”之后,能迅速过渡到实际的创作流程。例如,如何构建一个完整的乐队编配——鼓组的采样选择与节奏型编写、贝斯的行走逻辑、和弦的铺陈与色彩变化。我特别关注书中对不同风格音乐(比如流行、摇滚或者电子乐)的MIDI编曲套路是否有独到的见解或归纳。一个好的教程应该教会我“思考”如何编曲,而不是仅仅“复制”书中的例子。如果它能深入探讨一些高级的自动化(Automation)技巧,比如如何用控制信息(CC)来模拟推子的推拉、颤音的微妙变化,让我的音乐作品听起来更具动态感和专业度,那么这本书的价值就远远超出了“初学”的范畴,真正能陪伴我走过入门的瓶颈期。
评分作为一名有一定音乐基础,但对MIDI工作流程感到陌生的“半路出家”者,我最看重的是软件操作的兼容性和效率问题。虽然书名强调“初学者”,但如果它能覆盖主流DAW软件(如Cubase, Logic, Ableton Live中的一个或多个)的核心MIDI功能对比和通用逻辑,那就更好了。我希望书中能有一章专门梳理MIDI参数的“黑话”,把那些让人头疼的“轮询率”、“量化网格精度”、“通道分配”等概念,用清晰的图示和实际操作效果来解释。光盘的作用不应该只是放一些示范文件,我更希望看到实时的屏幕录制教程,跟着操作,消除那种“看书明白,上手就忘”的尴尬。如果能提供关于如何管理大量音源和效果器预设的经验分享,对于长期使用者来说,简直是雪中送炭。一本优秀的教材,应该让我们在学习新知识的同时,还能养成良好的工程习惯。
评分这本关于MIDI音乐制作的教材,光是书名就透露着一股务实和面向新手的诚意。“附光盘初学者入门自学教程”这样的表述,让我这个对数字音乐一窍不通的人立刻感到安心了不少。我期待它能像一位耐心的老师,一步步引导我走出我对DAW软件的迷茫。我希望书中能有足够详尽的图文并茂的步骤解析,毕竟对于初学者而言,那些复杂的菜单和参数设置简直就是天书。特别是关于如何设置MIDI设备连接、理解钢琴卷帘窗口的基本操作,这些“地基”知识点,如果能用极其生活化的语言来解释,那就太棒了。我更希望能看到一些关于音乐理论与MIDI结合的实用技巧,比如如何用MIDI数据来精确控制力度和表情,让冰冷的音符听起来有人情味。如果光盘里能附带一些基础的工程模板或者示范音轨,让我可以“边听边学”,那无疑是给自学过程装上了加速器。这本书如果真能做到这一点,它就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张通往音乐创作世界的“新手通行证”。
评分这本教材如果真正面向自学,那么它的“复习与巩固”机制就至关重要。我期待书中包含大量的、不同难度的“实践挑战”或者“项目演练”。比如,第一章学完基础后,就要求读者尝试重现一段简单的古典乐段;第三章学完鼓组编程后,就要求设计一套符合特定风格的鼓循环。这种“学完即用,学完即测”的模式,比单纯的知识点罗列要有效得多。此外,我非常好奇它对“音色设计”这一环是如何处理的。MIDI本身不包含音色,但它如何控制外部合成器或软件音源的参数,这才是决定最终听感的关键。如果书中能用MIDI信息来“描绘”一个经典的合成器音色是如何被构建出来的,哪怕只是一个简单的贝斯音色或主音Lead,这将极大地拓宽我对声音塑造的理解,让我的音乐不再局限于默认的General MIDI音色,真正迈向个性化的创作之路。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