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基本信息 | |
| 书名: | 音乐论文写作 |
| 丛书名: | |
| 作者/主编: | 李虻,姚兰 |
| 出版社: | 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
| ISBN号: | 9787562134732 |
| 出版年份: | 2007年7月 |
| 版次: | 第 1版 |
| 总页数: | 158页 |
| 开本: | 16 |
| 图书定价: | 27元 |
| 实际重量: | 0.259kg |
| 新旧程度: | 正版全新 |
李虻,1956年生,副教授、硕士,师从贾达群教授,现为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在四川音乐学院和四川师范大学从事作曲技术理论的教学和研究,重点承担研究生和本科层次《音乐作品分析》等课程的教学工作,著有《实用电子琴演奏法》、《世界名曲赏析》、《音乐论文写作》等著作100余万字,并发表《试论和声紧张度的黄金分割》、《即兴曲——〈侗乡鼓楼〉赏析》、《结构学与音乐宏观结构功能初探》、《音乐宏观结构的立体化分析》、《高师和声教学的现状与思考》、《音乐论文的选题方向与价值取向》等专业论文10余篇。
前言
第一章 音乐论文的分类与创新意识
一、音乐论文的研究对象
二、音乐论文的创新意识
三、音乐论文写作现状
四、音乐论文写作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第二章 音乐论文写作基本要素
一、论文与一般文字作品的区别
二、音乐论文的性质与特点
三、优秀音乐论文选题的遴选
四、选题的基本原则与常见问题
五、音乐论文主题
六、论文主题的修正、调整与深化
七、论文材料的分类
八、音乐论文选材要求
九、引用、借鉴与抄袭
十、论文的结构
十一、论文语言的主要要求
第三章 音乐论文的选题方向
一、提出新观点、新概念、新现象、新方法
二、对传统理论与作品提出新分析方法
三、作品分析与作曲技法研究
四、表演方法研究
五、音乐史学研究
六、音乐教育研究
七、音乐评论与音乐批评
第四章 音乐论文写作格式要求
一、学位论文与学科论文
二、国家标准对论文格式规范化的要求
三、论文前置部分的格式要求
四、论文主体部分的格式要求
五、主体部分格式的其他要求
六、论文附录的格式要求
第五章 音乐论文的写作要求
一、标题
二、署名
三、内容摘要
四、关键词
五、引言
六、正文
七、结论
八、附录
九、致谢
十、参考文献
第六章 音乐学学位论文写作步骤
一、选题
二、撰写开题报告
三、查阅、搜集和整理资料
四、起草学位论文时应注意的问题
五、学位论文的修改
第七章 学位论文的评价、答辩
一、学位论文答辩的准备
二、学位论文的评价与答辩
第八章 音乐论文范文及点评
范例一 《即兴曲——侗乡鼓楼》赏析
范例二 论肖邦和勃拉姆斯钢琴叙事曲音乐创作风格之异同
范例三 用“力”得当,才能放松——谈谈对歌唱中放松的理解
范例四 南侗“歌师”述论——小黄侗寨的民族音乐学个案研究
范例五 高师和声教学的现状与思考
附录一: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检索与评价数据规范
附录二:武汉音乐学院1982~1995研究生毕业论文简况一览表
附录三:《中国图书分类法》音乐类目设置简介
附录四:部分专业音乐刊物介绍
附录五: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学术规范(试行)
参考文献
《音乐论文写作》根据当今各音乐专业大学生理论水平的实际情况,从如何选题,如何写作等基本问题人手,分别深入浅出地介绍了音乐学术论文与学位论文的特点、学科(年)论文与学位论文的异同等问题,并根据国家的相关标准,结合音乐学论文的特点,详细介绍了论文写作格式及各部分写作的国家规范和标准,既可以作为一本实用的学习教科书,又可以作为论文写作的参考手册。本书由李虻、姚兰编著。
我必须强调这本书在“音乐”这个特定学科领域内的专业性深度,这是它区别于市面上所有通用写作指南的关键所在。它没有把音乐论文写作当成一种通用的议论文模式来处理,而是针对音乐学、音乐教育学、音乐史学等不同分支的特殊要求进行了详细的区分和指导。比如,针对音乐分析论文,它详细阐述了如何恰当地使用记谱法符号和音乐术语,以及如何平衡技术性描述与感性阐释;而对于民族音乐学的田野调查报告,它则提供了详细的伦理考量和资料整理规范。这种细致入微的学科针对性,使得我不再需要自己去反复摸索不同规范之间的细微差别。它就像一本为音乐研究者量身定制的“学术写作词典+操作手册”,内容组织严密,检索方便,真正做到了实用性和前沿性的统一。这本书的出版,无疑是为音乐学界提供了一份宝贵的资源。
评分这本书简直是学术写作的救星!我最近为了毕业论文焦头烂额,尤其是在音乐研究这个细分领域,找不到一本既有理论深度又能手把手教你操作的实战指南。市面上很多教材要么过于枯燥晦涩,要么就是泛泛而谈,真正能落到“如何选题”、“如何构建论证逻辑”、“如何规范引用”这些实操层面上的干货太少。然而,当我拿到这本教材后,立刻发现它完全不同。作者的叙事方式非常清晰流畅,仿佛一位经验丰富的导师在你耳边细心指导。特别是关于文献综述部分的讲解,不再是简单的罗列,而是教你如何通过梳理现有研究,精准定位自己的创新点。书中提供的具体案例分析,比如某篇经典音乐学论文的结构拆解,真是太有启发性了,让我立刻明白了“好论文”和“普通论文”之间的差距究竟在哪里。我感觉自己不再是孤军奋战,而是有了一个清晰的路线图可以遵循,极大地提升了我的写作信心和效率。这绝对是所有音乐学考研党和研究生必备的工具书,强推!
评分作为一名非科班出身但对音乐理论有浓厚兴趣的跨界学习者,我通常在面对专业性极强的学术著作时会感到巨大的隔阂。这本书的出现,极大地降低了音乐学研究的入门门槛,但又不牺牲其学术的严谨性。作者的语言风格非常具有亲和力,完全没有那种高高在上的学究气。他善于用通俗易懂的类比来解释复杂的音乐本体论或方法论概念,比如解释“深度访谈”的技巧时,他拿生活中的“深度交谈”做对比,让我瞬间就抓住了核心要点。这本书的价值不仅在于教会你“怎么写”,更在于帮你建立起“如何像一个研究者那样思考”的思维模式。阅读过程中,我感觉自己被鼓励去质疑既有的权威,去探索那些尚未被充分研究的音乐领域。对于自学者而言,它就像一位全天候在线、耐心解答每一点困惑的私人导师。
评分老实说,我一开始对这类教材抱有怀疑态度,毕竟“考研教材”这个标签有时候意味着内容陈旧或者过于应试化。但这本书的编排格局和视野完全超出了我的预期。它不仅仅关注应试技巧,更深入探讨了音乐研究本身的学术规范和前沿趋势。比如,它对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在音乐分析中的适用性进行了细致的对比,这一点在许多音乐学方法论书籍中是缺失的。我特别喜欢它对“研究伦理”部分的强调,在当下学术诚信日益受到重视的背景下,这种前瞻性的引导至关重要。阅读过程中,我时不时会停下来思考作者提出的那些开放性问题,这有效地激活了我自己的批判性思维,而不是被动接受信息。装帧和纸张质量也让人感到非常舒适,长时间阅读下来眼睛也不会太累。这本书真正做到了理论与实践的完美融合,让人觉得花的值,物超所值。
评分这简直是为我量身定做的“解药”!我是一个理论功底尚可,但一到实际动笔就抓瞎的典型。最大的痛点就是感觉自己的想法很零散,无法组织成一个结构严谨的长篇论述。这本书的章节划分极其人性化,它没有急于抛出宏大的理论框架,而是从最基础的“确立研究问题”开始,一步步引导读者搭建骨架。我尤其欣赏其中关于“论点提炼”和“论据支撑”的章节,它用大量的图表和流程图展示了如何将一个模糊的音乐现象转化为一个可检验的学术命题,并将相关的音乐史料、田野调查结果等有效地整合进来。对于我这种需要撰写跨学科音乐论文的作者来说,它提供的跨学科视角和方法整合的建议简直是醍醐灌顶。自从开始运用书中的结构模板来组织我的初稿,我发现逻辑跳跃感大大降低了,行文也变得更加连贯有力。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