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中國十大影響力作傢作品:人生設計在童年--哈佛爸爸有話說(暢銷十周年紀念版)
定價:38.00元
作者:(美)高燕定
齣版社:廣西師範大學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6-10-01
ISBN:9787549589104
字數:
頁碼:
版次:2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主人公的成功和受益讀者的事跡,就是編輯推薦*好的注解。 高倩在職場包括傢庭生活上的成功,既是高燕定個人傢庭的幸福,也是他交給韆傢萬戶的一份答案:因為,《人生設計在童年》的核心內容就是高倩成長的經曆。高倩成功,證明瞭高燕定教育理念和實踐的成功,也是給韆萬接受高老師教育思想的傢長和孩子們的一份保證書。天下父母,誰不想擁有一個高倩那樣的女兒?天下學子,誰不想像高倩那樣先進哈佛,再讀哥大,進入世界*機構工作,從事自己*愛的事業呢?——真格基金創始人、新東方聯閤創始人徐
整整十年瞭,《人生設計在童年》這部書放在我書架的**,它猶如一束光,照耀著我們全傢一路走來的親子之路。送兒子去哈佛讀書的前夜,驀然迴首,我忽然發現,它其實不是一部書,而是一門生命的哲學。——旅美文學評論傢、哈佛媽媽陳瑞琳
內容提要
本書自2005年齣版以來,重印達二十餘次,紀念版新增瞭數篇文章,讓關心高倩成長的廣大讀者瞭解其近況,同時,也是對高燕定先生“人生早設計”理論的再次印證。原書以作者女兒高倩的成長過程為綫索,講述一個普通中國女孩,如何在父親的引導下,從小樹立人生理想和職業目標,在預期的人生軌跡上奮力追夢,一步步達到理想目標?如何跨越中美教育的巨大鴻溝和差異,成為美國華爾街*律師事務所齣庭訴訟律師?並用事實傳達這個理念:在規範化的社會裏,人生是可以設計的,而且應該從童年開始;有瞭科學、理性的人生規劃,人們完全可以不憑機遇、不靠伯樂,按部就班地、可預見性地獲得自我認識意義上的、必然的成功。 作者以在美國大學21年的工作經曆、對教育的深入研究和思考,嚮讀者展示瞭精英人纔的培養之道,倡導“超前”的童年人生設計和職業規劃思想,闡述職業發展教育中“自我認識、教育與職業的關係、職業計劃”三大環節的閤理性、科學性和重要性,為學生及傢長描繪齣順利實現人生價值和到達理想彼岸的藍圖。本書曾被評為2006年全國十大傢庭教育圖書。
目錄
目錄
一、人生設計在童年
1.人生設計在童年
2.美國孩子都自由發展嗎
3.提倡“早戀”
4.職業意識從娃娃抓起
5.素質教育和職業規劃
——始於6歲的美國國傢職業發展指導方針
6.職業發展三部麯
——自我認識、教育與職業、職業規劃
7.職業預備期要多長
——提齣一個新概念
8.早期人生設計
——父母、孩子、教育者和社會的共同課題
二、目標與奮鬥
——從理想到必然
1.多姿多彩的基礎教育
2.綜閤素質的“標準公式”
3.給她一個夢,點燃一把火
4.哈佛有什麼錯
5.愛好、能力、價值觀和發展
6.優化人生路綫圖
7.訂好計劃、設計人生
8.探索人生目標的“捷徑”
——想成為→如何成為→準備好,成為
三、自主學習與自我教育
1.小女初到美國
2.一切從頭開始
——5歲,天,在美國自己上學
3.創造語言“交流”環境
——愛麗絲漫遊仙境
4.讓孩子給大人講故事
5.為孩子找好書
6.傢長能教什麼
7.9歲背SAT/GRE單詞
8.音樂教育的意義
9.“放羊”和“開小竈”
——中西閤璧
10.不要讓學校乾擾教育
11.從小寫簡曆,産生巨大內動力
四、“超前”是成功的基礎
1.起跑早就開始瞭
2.讓孩子忙起來
3.“超前”帶來自信
4.10歲自學兩門大學外語
——幾歲開始學外語好
5.人人都是外語“天纔”
6.該齣手時纔齣手
——跳級不跳級
7.助長不拔苗
五、傢長該當什麼角色
1.怎麼當“兩麵派”
2.全傢剋製愛好
3.該犧牲就犧牲
4.“閤理”的高標準要求
5.為孩子創造機會
6.珍惜、欣賞孩子的成果
——從日記到齣書
7.教孩子感恩
——給老師們“發奬”
8.讓孩子體驗艱苦
——一起“拓荒”,蓋房子
9.當好啦啦隊
六、走嚮社會,不做“井底烏龜”
1.走齣傢門長見識
——從天纔少年中心開始
2.不做“井底烏龜”
3.暑假怎麼度過
4.和大人在一起
5.做義工和打工
七、研究習
1.寫作帶動思考
——記錄尋根之旅
2.說教沒必要
3.讀書人要“讀書”
4.文學作品要“早讀”
5.論文——教育的核心
6.兩年幾十萬字都寫啥
7.研究能力的培養
八、疲於奔命的高中
1.對美國高中生的偏見
2.高中後兩年有多少事
3.耗時間的演講比賽
4.選美:另類挑戰
5.模擬美洲國傢組織比賽
6.東方巡演之夢
九、追逐夢想,演繹人生
1.感受法律
2.體驗法律
3.走進法律
4.法學院的寶塔尖
十、尾聲
1.圓夢哈佛
2.大學不是目的地
3.準備再齣發
4.父與女
5.哈佛爸爸沒話說
6.有意外也有驚喜
7.選擇和未來
附錄一:高中作文
附錄二:法庭上的終結辯論
——高中模擬法庭比賽
附錄三:一雙十一歲姑娘的眼睛/陳瑞琳
——讀高倩同學的新書《少女中國行》
附錄四:十一年級一個月日程安排
附錄五:美國《國傢職業發展指導方針》
主要參考資料
後記
作者介紹
高燕定先生1986年旅美,在美國大學任職21年,從事獨立升學顧問工作20年。2007年迴國創辦“燕定美中教育”,提供高水準的教育規劃和美國留學相關服務。熱衷教育研究和考察,深入瞭解美國教育。30年來,以獨特的視角潛心探究美國教育文化,融閤中西方教育思維之優勢,形成對精英人纔綜閤素質培養的獨到見解。 首倡從童年就開始進行科學、理性的人生設計、職業規劃的理念;呼籲青少年從小樹立人生理想,增強職業意識,傢長與子女一起進行科學的早期職業規劃。他不僅是中國中小學生早期職業規劃的啓濛者,也是全國性大規模的美國本科留的開拓者和引導者。 在力作《人生設計綫路圖》中,以升學顧問的眼光,結閤真實案例,詳細、深入地論述瞭美國教育、留學規劃與人生設計理念,該書成為美國留學經典著作。《美國大學》詳細介紹美國160所大學和100所文理學院,並以30個成敗案例詮釋獨創的美國大學申請戰略。
文摘
序言
最讓我感到震撼的是,這本書似乎不僅僅是在教人如何“培養一個優秀的孩子”,它更深層的目標,或許是引導父母進行一次徹底的“自我重塑”。作者通過對人生設計這一宏大主題的探討,巧妙地將焦點轉迴到瞭父母自身的世界觀、價值觀以及對待自身成長的態度上。潛颱詞是:一個沒有為自己的人生做好設計和規劃的父母,如何能清晰地為孩子指引方嚮?書中對“榜樣力量”的論述,那種潤物細無聲的影響力,比任何說教都要有效。這種將教育視為一種雙嚮修煉的觀點,使得這本書的格局一下子上升到瞭個人成長哲學的層麵。它鼓勵我們放下焦慮,迴歸教育的初心——即陪伴和引導,而不是控製和塑形。這種對親子關係的重新定義,讓我對未來與孩子的相處模式有瞭全新的期待和規劃,它提供瞭一種更具人文關懷和尊重個體差異的教育藍圖,遠超齣瞭普通的“育兒秘籍”範疇。
评分坦白說,這本書的閱讀體驗是需要一定門檻的,它對讀者的思維活躍度和既有知識儲備有一定的要求,但正因如此,它所帶來的思想衝擊纔更為強烈。它不是那種讀完會讓你心情愉悅,立刻覺得“一切盡在掌握”的書,反而可能會在你心中激起更多的疑問和對現有教育模式的批判性思考。我印象深刻的是,書中似乎對當下過度強調“標準化測試”和“技能培訓”的教育傾嚮提齣瞭有力的反駁,轉而推崇那些能夠塑造孩子“心性”和“格局”的熏陶。這種對教育本質的迴歸,是當下浮躁社會中非常急需的一劑清醒劑。它的語言風格偶爾會顯得有些犀利,直指當前傢庭教育中普遍存在的誤區和盲點,但這種坦誠的批評,恰恰體現瞭作者作為教育者的責任感和對下一代命運的深切關懷。讀完之後,我感覺自己像是在一個高處的瞭望塔上,對教育的全景有瞭更清晰的認識,而非僅僅在迷霧中摸索。
评分這本書的行文風格,在我看來,帶有一種老派學者的沉穩和一絲不苟,但又巧妙地穿插著父親特有的溫情和焦慮,使得它既有理論的高度,又不失人間的煙火氣。我尤其喜歡它處理復雜問題時的那種不迴避、不粉飾的態度。比如,當談到天賦與努力的關係時,作者並沒有給齣廉價的“努力就能成功”的口號,而是深入剖析瞭環境、資源以及個體心智模式在激發潛能過程中所起到的微妙作用。這種對現實的清醒認知,反而給瞭我更大的信心,因為它知道真正的教育是一場漫長且充滿不確定性的旅程,需要策略,更需要韌性。整本書的結構安排也頗具匠心,似乎是層層遞進,從宏觀的教育理念,逐漸聚焦到具體的傢庭互動模式,最後落腳到如何培養孩子的內在驅動力。這種由錶及裏、由大及小的敘事結構,讓讀者能夠非常自然地將理論知識轉化為可操作的實踐框架,而不是感到被一堆高深的理論壓得喘不過氣來。
评分初次翻開這本書,那種撲麵而來的文字的厚重感,和市麵上那些輕飄飄的育兒手冊截然不同。它不是那種隻告訴你“做什麼”和“不做什麼”的流水賬,而是更側重於“為什麼”。我特彆欣賞作者在開篇就試圖構建的一個宏大敘事框架,似乎在提醒讀者,我們今天對孩子教育的每一個細微選擇,都可能影響到他們未來在更廣闊的社會舞颱上扮演的角色。那種對曆史和文化背景的引用,讓整個論述顯得底氣十足,不再是空穴來風的個人經驗分享。我記得其中有一段,似乎在探討西方教育體係如何與東方文化特質相融閤的睏境與機遇,這讓我深思良久。這種跨文化的視角在當下全球化的背景下顯得尤為珍貴,它提供瞭一種更全麵、更少偏見的審視角度。閱讀的過程就像是進行一場深刻的思維體操,需要不斷地去捕捉那些隱藏在精妙語句背後的深層邏輯。這絕不是能在碎片時間裏囫圇吞棗讀完的書,它需要你靜下心來,手邊備好筆,隨時準備記錄下那些讓你産生共鳴的、需要深入思考的觀點。
评分這本書的名字光是讀起來就讓人覺得分量十足,那種“中國十大影響力作傢作品”的頭銜,立刻把我的期待值拉高瞭不少。我一直對那些能夠深刻影響一代人思想的作品懷有敬意,所以當看到這個標題時,就有一種強烈的衝動想去瞭解究竟是哪些作傢的思想,能被冠以如此崇高的贊譽。更何況,後麵還緊跟著“人生設計在童年”這個核心議題,這不就是所有為人父母者,或者說所有關心下一代成長的人心頭最關切的問題嗎?“哈佛爸爸有話說”這幾個字更是點睛之筆,它暗示瞭一種精英教育的視角,但又帶著一種親身的實踐經驗,讓人忍不住想一探究竟,這種結閤瞭宏大敘事(十大影響力作傢)和微觀實踐(哈佛爸爸的經驗)的組閤拳,實在是太抓人瞭。我猜想,這本書裏一定匯集瞭關於教育哲學、兒童心理學以及如何構建一個健康、有遠見的童年藍圖的深刻見解。這不僅僅是一本簡單的育兒指南,更像是一本關於如何塑造未來人纔的哲學著作,那種跨越時代的智慧和洞察力,絕對是值得反復研讀的寶藏。我期待著書中能有那種醍醐灌頂的瞬間,幫助我重新審視自己對“成功”和“幸福”的定義,並將其內化到對孩子的日常引導中去。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