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書基本信息 | |
| 圖書名稱 | 《愛上學的小快快-博士媽育兒散記》 |
| 作者 | 鄭春霞 |
| 定價 | 30.00元 |
| 齣版社 | 浙江工商大學齣版社 |
| ISBN | 9787517818458 |
| 齣版日期 | 2016-10-01 |
| 字數 | |
| 頁碼 | |
| 版次 | 1 |
| 裝幀 | 平裝 |
| 開本 | 32開 |
| 商品重量 | 0.4Kg |
| 內容簡介 | |
| 繼《窗邊的小豆豆》後又一教育力作,教育學博士鄭春霞通過清新、可愛、幽默的筆調敘寫小學生快快愛學上進、豐富多彩的傢校生活。書中有充滿情趣的生活氣息,有智慧可愛的媽媽形象,有平等開明的教育理念,也有對學校教育與傢庭教育的反思,帶給韆萬讀者無數笑聲和感動。 |
| 作者簡介 | |
| 鄭春霞,浙江三門人,居杭州。教育學博士,高校教師。浙江省作傢協會會員,浙江省文藝評論傢協會會員。從事散文、評論、兒童文學創作,著有《中國媽親子課》《中國媽唐詩課》《卡通老媽》等。 |
| 目錄 | |
| 目 錄 要上小學啦 003 什麼都想學 008 要是張老師做我媽媽就好瞭 012 傢長開放日(1) 016 傢長開放日(2) 022 作文 027 就是喜歡寫唐詩 032 留下一路芬芳 037 數學之美 041 我想當班長 046 考試考差瞭 051 因為所以,科學道理 056 感冒的光環 060 跟全世界一起睡 067 懶媽媽,勤快快 072 小主人範兒 076 吃苦真好啊 081 把傢裏那個快快管好 086 放學後自己迴傢 090 太不尊重兒童瞭 094 我們傢還有錢嗎 099 一把青菜是多少 104 贊美彆人的人美 109 月亮裏麵有什麼 115 一粒米的前世今生 120 有一種癡迷 125 快快的金箍棒 130 快快的夜生活 135 小小美食傢 139 “我帥的” 144 快快身上有一個慢慢 148 隻是一塊巧剋力 153 都被他們搶光瞭 157 種瓜能得豆嗎 162 吃快快補可愛 167 我要一個iPad 173 晚上是一條龍,早上是一條蟲 177 媽媽,好想迴到你的童年去 181 嗨,美女 186 我的理想就是當快快 191 一起玩遊戲,為什麼不 195 媽媽,今天純玩嗎 201 逃學旅遊沒人怪 205 媽媽,我喜歡你穿旗袍 210 媽媽厲害 214 快快的三個公主 221 爸爸教好,媽媽教壞 226 打不是親 231 說偷看瞭有奬 235 愛上學的小快快 239 世界上隻剩下三個人 243 我們還有腳啊 248 “我媽媽喜歡你們的” 252 世界上長的吻 256 你會忘記的 260 整個地球都你管 265 一路上都是好人 270 童年就要過完瞭 274 後記 做一個不焦慮的媽媽 279 |
| 編輯推薦 | |
| 從文學的角度看,是記人記事的小散文,帶著趣味盎然的生活氣息和叮咚詩意。從教育的角度看,一篇篇小故事裏都帶有一個美好的教育理念。愛孩子是母親的需要,怎麼去智慧而詩意地愛孩子卻值得每位母親深思。本書值得年輕的爸爸媽媽們翻閱、品讀。 |
| 文摘 | |
| 序言 | |
這部作品簡直是育兒領域的“及時雨”,我是在一個朋友的強烈推薦下翻開的,原本以為又是一本充斥著理論說教的育兒書,沒想到讀起來完全不是那麼迴事。作者的文字非常接地氣,仿佛是鄰桌的媽媽在跟你分享她傢那些雞毛蒜皮卻又至關重要的育兒經驗。最讓我感到驚喜的是,她似乎總能精準地捕捉到我們這些做父母在麵對孩子學習問題時的那種焦慮和無助,然後用一種非常溫和且富有邏輯的方式給齣建議。比如說,書中對於如何培養孩子自主學習習慣的那幾章,不是那種生硬的“你要這樣做”,而是通過講述自己孩子“小快快”的真實案例,展示瞭如何一點點引導,如何巧妙地將“不得不做”變成“想要去做”。我特彆喜歡其中關於“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的闡述,她沒有停留在口號層麵,而是提供瞭大量實操性的活動和觀察視角,讓我這個平時對著電子産品頭疼的傢長茅塞頓開。讀完後,感覺自己手裏多瞭一套應對孩子學習“小情緒”的工具箱,不再是盲目地催促和比較,而是更懂得傾聽孩子內心的聲音。那種如釋重負的感覺,真的很難用言語完全錶達齣來,但它確實為我的育兒之路注入瞭一劑強心針。
评分這本書的結構安排得非常巧妙,它不像教科書那樣綫性推進,而是更像是一本生活剪影集,每一章節都可以獨立成篇,隨時翻閱都能找到新的感悟。我最喜歡的是它對於“挫摺教育”的論述,作者並沒有采取那種強硬的“打壓式”教育,而是通過一係列充滿智慧的引導,讓孩子在失敗中學會“反思”和“韌性”。印象特彆深的一段描述,是關於孩子某次考試失利後,母親是如何引導他從“結果導嚮”轉嚮“過程體驗”的。這種潛移默化的引導,遠比傢長直接的安慰或批評要有效得多。這本書的語言風格極其流暢,帶著一種溫暖而堅定的力量,文字的韻律感讓人在閱讀時感到非常放鬆,即使是麵對相對嚴肅的教育話題,也絲毫不會感到枯燥。它更像是一位經驗豐富的長者,坐在你身邊,用她親身的經曆為你點亮前方的迷霧,讓你知道,犯錯並不可怕,可怕的是不知道如何從錯誤中站起來。
评分坦白說,我過去對那些“博士媽媽”寫的育兒書通常抱持著一種審慎的態度,總覺得她們的起點和我們的普通傢庭背景相差太遠,實踐起來難度太大。然而,這本書徹底顛覆瞭我的偏見。作者非常坦誠地展示瞭她作為“高知傢長”在麵對孩子學習壓力時所感受到的“精英焦慮”,這種坦誠使得她與廣大普通讀者的距離瞬間拉近瞭。她沒有迴避教育資源分配不均的問題,而是著重探討在現有條件下,如何最大化地激發孩子內在的學習動力。我特彆贊賞作者對於“學習效率”和“身心健康”之間關係的深刻洞察。她強調的不是時間堆砌齣來的分數,而是高質量的學習時間所帶來的成就感。書中對於如何設計傢庭學習環境、如何引導孩子進行有效復盤的描述,細節之豐富,讓我忍不住邊看邊做筆記。讀完這本書,我最大的收獲是認識到,教育的本質不是復製知識,而是培養一種麵嚮未來的、能夠自我驅動的學習人格。這本書為我提供瞭一個非常堅實且人性化的參照係。
评分當我決定拿起這本書時,我其實正處於一個育兒的“瓶頸期”,我的孩子進入瞭小學階段,學習的難度和強度陡然增加,我發現我過去那套基於“愛與自由”的早期教育理念似乎應付不瞭現在的局麵。這本書的敘事方式非常吸引人,它不是那種高高在上、居高臨下的專傢口吻,反而更像是一篇篇真誠的日記或隨筆,記錄瞭一個高學曆母親在實踐中不斷試錯、修正的過程。尤其欣賞作者在處理“衝突管理”那一塊的描繪,比如孩子因為一道難題而沮喪時,她是如何平衡“共情”和“鼓勵獨立解決問題”之間的微妙尺度。很多育兒書都會強調“溝通”,但這本書提供的是溝通的“具體句式”和“場景復現”,這對於我這種在溝通中經常詞不達意的人來說,簡直是救命稻草。我甚至開始模仿書中的一些對話方式,驚喜地發現孩子的反應確實有瞭積極的變化,不再是敷衍瞭事,而是開始願意更深入地與我探討學習上的睏惑。這本書的價值,就在於它把理論的“骨架”用生活的“血肉”填充得豐滿而真實,讓人讀起來既有理論支撐,又不失親切感。
评分初讀這本書時,我主要關注的是如何幫助孩子提高應試能力,畢竟眼前的分數壓力是最大的驅動力。然而,隨著閱讀的深入,我發現這本書的格局遠超齣瞭“分數”本身。作者似乎更關注的是如何培養孩子終生受用的學習能力和健全的人格。書中關於親子關係的描繪尤其細膩動人,她描繪的不是那種“完美無瑕”的母子關係,而是充滿瞭日常的摩擦、誤解以及最終的理解與和解。這種真實感是很多育兒書籍所缺乏的。我尤其對她提齣的“保持好奇心比掌握知識更重要”這一觀點深以為然。通過書中對孩子一係列“異想天開”問題的處理方式,我學會瞭放下自己的知識傲慢,真正去接納和鼓勵孩子那份原始的探索欲。這本書給我帶來的最大的改變,是將我從一個“結果的焦慮者”轉變成瞭一個“過程的陪伴者”。它讓我意識到,教育是一場馬拉鬆,而這份陪伴的質量,纔是決定孩子最終能跑多遠的關鍵所在。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