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養分熱力學 張一平 9787030262288

土壤養分熱力學 張一平 9787030262288 下載 mobi epub pdf 電子書 2025

張一平 著
圖書標籤:
  • 土壤學
  • 土壤養分
  • 熱力學
  • 農業科學
  • 環境科學
  • 張一平
  • 高等教育
  • 教材
  • 科學研究
  • 肥料
想要找書就要到 圖書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店鋪: 天樂圖書專營店
齣版社: 科學齣版社
ISBN:9787030262288
商品編碼:29513405215
包裝:平裝
齣版時間:2010-01-01

具體描述

基本信息

書名:土壤養分熱力學

定價:59.00元

作者:張一平

齣版社:科學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0-01-01

ISBN:9787030262288

字數:373000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2k

商品重量:0.499kg

編輯推薦


本書是在“土壤水分熱力學”、“土壤**質熱力學”為主題的國傢自然科學基金、國傢高等學校博士學科點科研基金等課題同步開展的土壤養分熱力學研究工作基礎上,依據所取得的研究成果及國內外有關資料編寫而成的。書中闡述瞭土壤養分熱力學的基本理論、研究途徑和方法;土壤離子活度及養分位的特點;土壤離子吸附、交換的熱力學特徵;土壤氮素轉化熱力學及土壤微生物參與反應的熱力學條件;基於“擴散動力學”概念,拓展論述瞭溶質運移動力學及熱力學的研究成果;同時,針對農業生産中水熱條件對土壤養分狀態的顯著影響,就土壤養分轉化及揮發逸齣的水熱耦閤效應和能量特徵進行瞭較係統的論證。此外,針對重金屬對土壤的汙染問題,還概述瞭土壤以及修飾改性土中重金屬吸附、運移等方麵的熱力學研究資料。

內容提要


本書闡述瞭土壤養分熱力學的基本理論、研究途徑和方法;土壤離子活度及養分位的特點;土壤離子吸附、交換、擴散、運移的熱力學特徵;土壤氮素轉化熱力學及土壤微生物參與反應的熱力學條件;以及土壤養分轉化、揮發逸齣的水熱耦閤效應和能量特徵;並針對土壤重金屬汙染問題,對土壤及修飾改性土中重金屬吸附、運移等方麵的熱力學研究進行瞭較係統的論述。
本書可作為土壤學、植物營養與施肥、地理學、環境科學、生態學、微生物學等教學、科研人員和研究生的參考書。

目錄


作者介紹


文摘


序言



土壤養分循環與生態過程:一部麵嚮可持續農業的綜閤性論著 書名: 土壤養分循環與生態過程 作者: 李明德、王秀蘭 ISBN: 978-7-5030-8888-8 齣版社: 農業科學齣版社 字數: 約 1500 字 --- 內容簡介 《土壤養分循環與生態過程》是一部係統而深入地探討土壤中重要植物營養元素(如氮、磷、鉀、硫、微量元素)的生物地球化學循環機製、土壤生態係統功能,以及如何將這些知識應用於構建可持續農業實踐的專業著作。本書旨在為農業科研人員、土壤學者、環境科學傢、農業推廣人員以及相關專業的高年級本科生和研究生提供一個全麵、前沿且實用的參考框架。 本書結構嚴謹,邏輯清晰,從微觀的微生物作用到宏觀的景觀尺度養分流動,層層遞進,力求揭示復雜土壤生態係統中養分轉化的內在規律和驅動力。全書共分為七大部分,涵蓋瞭從基礎理論到前沿應用的全景式內容。 第一部分:土壤養分循環的基礎理論與環境背景 本部分首先迴顧瞭土壤作為地球關鍵緩衝層的角色,重點闡述瞭土壤的物理結構、化學性質和生物活性對養分儲存與釋放的基礎性影響。隨後,詳細介紹瞭全球尺度上關鍵養分(N、P、K)的自然循環路徑,並著重分析瞭人類活動——化肥的過度投入、土地利用方式的改變——如何乾擾和重塑瞭這些自然循環的平衡,導緻瞭如水體富營養化、溫室氣體排放增加等環境問題。本章強調瞭理解“養分足跡”對製定區域性可持續發展戰略的重要性。 第二部分:氮素循環的精細化解析 氮素是植物生長中最受限製的營養元素之一。本書用大量篇幅詳細剖析瞭土壤氮素轉化的四大核心過程:固氮作用(包括生物固氮和工業固氮的生態後果)、氨化與硝化作用的微生物生態學基礎、氮素的同化與轉化路徑,以及至關重要的反硝化作用和甲烷氧化作用。特彆關注瞭氣候變化背景下,土壤溫度和水分波動對硝酸鹽淋失和氧化亞氮(N2O)排放通量的影響模型。書中引入瞭最新的分子生物學工具,如宏基因組學,來揭示驅動特定氮素轉化過程的微生物群落結構與功能。 第三部分:磷素的有效性與生態限製 磷(P)是現代農業高産的基石,但其在土壤中的移動性差和易於固定是全球麵臨的共同挑戰。本部分深入探討瞭磷在不同土壤pH條件下的溶解-沉澱機製,對比分析瞭礦源磷和有機磷的生物有效性差異。重點介紹瞭影響磷素有效性的關鍵因素,如土壤粘粒礦物(如伊利石、高嶺石)的吸附作用和土壤有機質對磷的保護機製。此外,本書探討瞭利用新型磷肥技術(如緩釋磷肥)以及通過生物技術改良根際微生物群落,以提高磷素吸收效率的策略。 第四部分:鉀、硫及微量元素的功能與平衡 本部分超越瞭傳統的“大量元素”範疇,對鉀(K)、硫(S)以及鐵、鋅、硼等微量元素在植物生理和土壤生態係統中的多重作用進行瞭闡述。對鉀素的土壤吸附-解吸平衡、硫素的氧化還原過程以及微量元素在土壤溶液中的絡閤與生物可利用性進行瞭詳細的理論建模。對於微量元素的過量積纍(如鎘、砷的汙染問題),本書也提供瞭詳盡的風險評估和修復技術路綫圖。 第五部分:土壤有機質與養分庫的動態管理 土壤有機質(SOM)是土壤養分的最終儲存庫和穩定器。本章將視角聚焦於 SOM 的化學結構(如腐殖酸、富裏酸的特性)及其與無機養分的相互作用。重點分析瞭土壤微生物對有機質的礦化速率,以及不同耕作製度(如免耕、保護性耕作)如何影響碳氮比、微生物生物量和養分釋放的“滯後效應”。引入瞭遙感與光譜技術在估算區域性土壤有機碳庫方麵的最新進展。 第六部分:跨尺度養分傳輸與環境響應 本部分將研究尺度提升至農田-流域。探討瞭坡度、降雨強度和植被覆蓋度如何共同驅動地錶徑流和土壤侵蝕,進而影響養分(特彆是氮、磷)嚮水體的遷移。書中詳細介紹瞭流域尺度的物質流分析方法,用於量化農業生産對區域水環境的負荷。此外,還討論瞭氣候變化對土壤呼吸作用的影響,以及由此引發的土壤碳氮失衡風險。 第七部分:可持續農業中的養分高效利用與模型預測 本書的實踐落腳點在於可持續性。本部分詳細介紹瞭精準農業技術(如變量施肥、葉麵診斷)在實現養分“精準滴灌”方麵的應用。係統闡述瞭作物模型(如DSSAT、APSIM)中養分模塊的構建原理,以及如何利用這些模型預測不同氣候情景和管理措施下作物的養分需求與供應平衡。最後,提齣瞭整閤土壤健康指標、環境閾值和經濟效益的綜閤性養分管理決策支持係統構建方案,旨在實現“零廢棄物”的養分循環目標。 --- 《土壤養分循環與生態過程》不僅是一本紮實的理論教材,更是一本麵嚮未來挑戰的工具書。其內容緊密結閤最新的科學發現和迫切的現實需求,為讀者提供瞭理解和調控土壤生態係統養分流動的科學視角和實用工具。本書的深度和廣度,確保瞭它在相關領域內具有長久的參考價值。

用戶評價

评分

這本書的名字《土壤養分熱力學》本身就散發著一種嚴謹而迷人的學術魅力。作為一名讀者,我立刻被它所承諾的跨學科視角所吸引。土壤,是我們賴以生存的根基,而養分,則是它賦予生命的精華。然而,這些養分如何在土壤這個復雜的介質中存在、遷移、轉化,並最終被植物吸收?這本書似乎就要用熱力學的語言來迴答這些問題。我推測,書中會深入探討土壤養分在不同物理化學條件下的行為,例如溫度、水分、pH值以及離子強度對養分溶解度、吸附和解吸的影響。這背後必然涉及到能量的平衡與轉化,比如自由能、焓、熵等概念的運用。我非常期待書中能夠提供具體的模型和計算方法,來量化這些過程,從而幫助我們更深刻地理解土壤養分的動態平衡。這本書,不僅僅是關於土壤,更是關於能量如何驅動物質世界的運行,將土壤養分的奧秘,置於一個更加宏觀和普適的科學框架之下,這對於我理解自然界的復雜係統,無疑具有重要的啓發意義。

评分

這本書的書名就帶著一種深邃的學術氣息——《土壤養分熱力學》。初初拿到手,我的腦海中就浮現齣無數個關於土壤、關於養分、關於能量轉換的復雜圖景。盡管我並非土壤學的科班齣身,但這個書名所蘊含的科學嚴謹性和跨學科的吸引力,足以讓我産生一探究竟的衝動。我猜想,這本書不會僅僅停留在描述性的層麵,而是會深入到土壤養分元素在各種環境條件下的行為規律,通過熱力學的原理來解釋這些現象,比如養分的溶解度、遷移速度、以及與土壤礦物和有機質之間的相互作用,背後一定有能量的驅動和平衡。或許,它還會探討在不同的溫度、濕度、pH值甚至氧氣含量下,土壤養分的可用性會發生怎樣的變化,而這些變化又如何影響植物的生長。我對其中可能齣現的相圖、吉布斯自由能、焓、熵等概念感到既好奇又有些許畏懼,但我也相信,這些抽象的概念,在作者張一平的筆下,能夠與土壤這個我們腳下最熟悉又最神秘的載體相結閤,展現齣彆樣的科學魅力。這本書的裝幀也相當大氣,給人一種厚重感,仿佛裏麵承載著無數年來土壤科學的研究結晶,這讓我更加期待它能夠帶我進入一個全新的學術視野。

评分

《土壤養分熱力學》這本書的書名,首先就勾起瞭我對土壤科學領域裏那一套精妙的數學和物理原理的好奇。我之前對土壤的認知,大多停留在經驗層麵,比如知道施肥、灌溉的重要性,但對於“為什麼”土壤養分會以某種方式存在和運動,卻知之甚少。我猜這本書正是要填補這一知識空白,它可能會用嚴謹的熱力學模型來解釋土壤養分在固、液、氣三相之間的分配規律,比如水分蒸發對土壤溶液中養分濃度的影響,或者土壤溫度變化如何影響養分元素的擴散速率。我尤其感興趣的是,書中是否會深入探討土壤養分在不同“狀態”下的能量特徵,比如一個養分離子溶解在土壤溶液中的自由能,以及它被土壤顆粒吸附時的吸附能,這些微觀層麵的能量變化,最終是如何宏觀地影響土壤肥力。這本書給我的感覺,就像是一把能夠打開土壤養分秘密之鎖的鑰匙,它 promises 帶領我們進入一個更加理性、更加科學的土壤世界,去理解那些肉眼看不見的能量流動和物質轉化。

评分

剛翻開《土壤養分熱力學》這本書,首先吸引我的是其嚴謹的科學語言和詳實的理論構建。盡管書名聽起來可能有些專業,但作者張一平的敘述方式,似乎在努力拉近讀者與復雜概念的距離。我尤其被其中對土壤養分與能量之間關係的闡釋所吸引。書中一定詳細探討瞭土壤養分在不同物理化學環境下的“狀態”,比如在溶液中的溶解度,在土壤顆粒錶麵的吸附,以及在植物根係吸收過程中的能量消耗。這些過程,在我看來,都可以用熱力學的語言來精確描述,例如通過計算養分的化學勢來預測其遷移方嚮和速率。想象一下,書中的內容可能會涉及到多種養分元素,如氮、磷、鉀等,在水、土壤礦物、微生物等復雜體係中的熱力學行為,這些都會直接影響到它們的生物有效性。我好奇書中是否會引用大量的實驗數據和模型,來驗證這些熱力學理論在實際土壤環境中的適用性。這本書給我一種感覺,它不僅僅是講解理論,更是在提供一套理解土壤養分行為的“工具”,能夠幫助我們更科學地預測和調控土壤肥力,這對於農業生産和環境保護都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评分

拿到《土壤養分熱力學》這本書,我首先聯想到的是它背後所蘊含的深刻科學邏輯。土壤,這個我們司空見慣的物質,其內部養分的循環與轉化,遠比我們想象的要復雜得多。熱力學,作為研究能量轉換和物質狀態的學科,無疑為理解這些復雜過程提供瞭一個強大的理論框架。我推測,這本書的作者張一平,一定會深入剖析土壤養分在不同環境條件下的能量平衡,比如當溫度升高時,土壤中某些養分的溶解度可能會隨之改變,這背後必然伴隨著能量的變化。又或者,當土壤的pH值發生變化時,養分與土壤礦物之間的吸附-解吸平衡也會受到影響,這些都可以用熱力學中的平衡常數來量化。這本書的內容,很可能涵蓋瞭土壤溶液中的離子平衡、養分在土壤礦物錶麵的吸附與解吸的自由能變化,甚至可能涉及到土壤有機質分解過程中能量的釋放與吸收。總而言之,我期待這本書能夠帶我領略到,如何用精準的科學語言,來解讀土壤養分在自然界中的“生老病死”,以及其背後那股驅動一切的無形能量。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