禽病臨床診療技術與典型醫案

禽病臨床診療技術與典型醫案 下載 mobi epub pdf 電子書 2025

劉永明,趙四喜 著
圖書標籤:
  • 禽病
  • 臨床獸醫
  • 診斷
  • 治療
  • 獸醫
  • 傢禽
  • 疾病
  • 醫案
  • 實用技術
  • 養殖
想要找書就要到 圖書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店鋪: 智博天恒圖書專營店
齣版社: 化學工業齣版社
ISBN:9787122287564
商品編碼:29516178004
包裝:平裝-膠訂
齣版時間:2017-04-01

具體描述

   圖書基本信息
圖書名稱 禽病臨床診療技術與典型醫案
作者 劉永明,趙四喜
定價 49.80元
齣版社 化學工業齣版社
ISBN 9787122287564
齣版日期 2017-04-01
字數
頁碼
版次 1
裝幀 平裝-膠訂
開本 大32開
商品重量 0.4Kg

   內容簡介
本書收錄瞭《中獸醫醫藥雜誌》1982—2011年登載的有關禽病診斷、治療的理法方藥和典型醫案。全書分為雞病、鴨病、鵝病、其他禽病和附錄,詳細介紹瞭每種疾病的病因、主證、治則、方藥、用法及典型醫案等。本書內容翔實、重點明確、結構閤理、通俗易懂,適用於廣大基層獸醫專業人員閱讀,也可供農業院校獸醫專業師生以及養禽場(戶)技術人員閱讀和參考。

   作者簡介
劉永明,研究員,主要從事動物營養與代謝病研究工作。先後主持國傢科技支撐計劃、公益性行業專項、科技成果轉化基金項目、948項目以及省級科研課題或子專題13項,主持基本建設項目4項;獲全國農牧漁業豐收奬二等奬、青海省科技進步奬各1項,甘肅省科技進步三等奬1項、甘肅省畜牧廳科技進步二等奬1項和蘭州市第五次社會科學成果二等奬1項;獲授權19項,取得新獸藥證書2個、添加劑預混料生産文號13個;主編(主審)、副主編著作10部,參與編寫著作14部,其中《中國農業百科全書中獸醫捲》獲全國科技圖書一等奬和國際文止戈圖書奬;發錶論文50餘篇,培養碩士生5名。在農業科技推廣年活動中被農業部授予科技推廣活動先進個人稱號。先後赴美國、英國、加拿大等十餘個國傢進行訪問、參加培訓或開展學術交流。

   目錄

章雞病 / 1

節內科病與外科病1

中暑1

感冒3

時行寒疫3

咳喘癥4

脂肪肝齣血綜閤徵8

嗉囊阻塞9

腺胃炎11

脾胃濕熱證12

黴菌性胃腸炎14

腹瀉15

腹水癥19

脫肛20

難産22

第二節傳染病與寄生蟲病23

流感23

腫頭綜閤徵24

傳染性鼻炎27

傳染性喉氣管炎30

傳染性支氣管炎43

傳染性法氏囊病57

大肝大脾病69

弧菌性肝炎70

包涵體肝炎72

肝腎綜閤徵73

葡萄球菌病74

麯黴菌病76

支原體病79

新城疫88

霍亂93

傷寒100

雞痘102

白痢107

壞死性腸炎113

大腸杆菌病114

副大腸杆菌病119

減蛋綜閤徵121

球蟲病123

縧蟲病131

蛔蟲病133

雞住白細胞原蟲病134

附紅細胞體病139

組織滴蟲病141

第三節代謝病與中毒病144

維生素缺乏癥144

白肌病145

多發性神經炎146

啄癖癥147

中毒149

黃麯黴毒素中毒150

感冒通中毒151

第四節其他疾病152

甩鼻流淚綜閤徵152

赤眼病154

熱應激反應綜閤徵154

痛風156

痹證161

癱瘓164

産蛋率下降166

臨床醫案集錦170

肺癰170

病毒性肺炎170

沙門菌與麯黴菌混閤感染171

雞痘、支原體與大腸杆菌混閤感染172

傳染性鼻炎和支原體、非典型新城疫混閤感染174

肉雞低血糖-尖峰死亡綜閤徵175

酸敗西瓜皮中毒176

球蟲病兼磺胺二甲嘧啶中毒176

呋喃西林中毒177

痢特靈中毒177

雞寶20中毒177

陳魚粉中毒178

恩諾沙星中毒178

病毒性關節炎179

阿斯匹林和感冒通引起肉雞痛風179

尿酸鹽結石癥180

産蛋雞疲勞綜閤徵180

雞虱180

強製換羽181

醒巢181

第二章鴨病 / 182

鴨瘟182

細小病毒病185

病毒性肝炎187

鴨齣敗(巴氏杆菌病)203

傳染性漿膜炎210

球蟲病212

絲蟲病214

縧蟲病215

稻麯菌毒素中毒216

肉毒梭菌中毒217

輸卵管炎218

癱瘓219

腳腫220

蛋鴨疲勞綜閤徵221

強製換羽223

臨床醫案集錦224

百蟲靈中毒224

河豚中毒224

錳中毒224

黴變飼料中毒225

第三章鵝病 / 226

口瘡226

感冒226

中暑227

痧癥229

消化不良229

腹瀉230

卵黃性腹膜炎231

齣血性壞死性肝炎232

病毒性肝炎234

巴氏杆菌病235

銅綠假單胞菌病237

大腸杆菌病240

小鵝瘟242

球蟲病246

中毒247

臨床醫案集錦249

鵝感染鴨瘟249

第四章其他禽病 / 250

鴿痘250

鴿新城疫254

信鴿禽霍亂256

鵪鶉念珠菌病258

鵪鶉腦炎型大腸杆菌病259

鶴關節腫痛261

鶴球蟲病262

火雞組織滴蟲病264

七彩山雞麯黴菌病266

七彩山雞佝僂病267

鴕鳥痛風269

鴯鶓直腸脫齣270

觀賞禽白痢271

觀賞禽痘病271

臨床醫案集錦273

鳳冠鳩胃內異物阻塞性積食273

孔雀新城疫、組織滴蟲與盲腸球蟲混閤感染274

藍孔雀新城疫並發大腸杆菌病275

鷓鴣新城疫並發葡萄球菌病277

附錄 / 280

附錄1公雞、公鴨、公鵝閹割術280

附錄2常見禽類與特種禽類參考免疫程序291

附錄3禽類常用藥物與使用方法296

附錄4雞、鴨常用針灸位及其應用299


   編輯推薦
★《禽病臨床診療技術與典型醫案》是劉永明研究員主編的實用性很強的獸醫類專業用書。★《禽病臨床診療技術與典型醫案》內含50幅高清彩圖,138個典型醫案集錦,詳解禽病臨床診療技術,是禽類養殖戶用書

   文摘

   序言

現代中醫藥學前沿探索:理論創新與臨床實踐 本書聚焦於當代中醫藥學研究的前沿動態與臨床應用的新進展,旨在為中醫藥工作者提供一個係統、深入、前瞻性的學習與參考平颱。全書內容緊密圍繞“繼承、創新、轉化”的主題,力求在宏觀理論建構與微觀機製闡釋之間架起堅實的橋梁。 第一部分:中醫藥理論體係的現代詮釋與拓展 本部分深入剖析瞭傳統中醫經典理論(如《內經》、《傷寒論》、《金匱要略》)在現代生命科學背景下的新理解。我們著重探討瞭“陰陽五行”學說在係統生物學中的對應關係,嘗試用現代語匯和實驗數據來闡釋其內在邏輯。 1.1 整體觀念與係統生物學: 詳細闡述瞭中醫“整體觀念”如何與現代復雜係統理論、網絡藥理學理論相契閤。通過對人體生理病理過程的多層次、多維度分析,揭示髒腑之間、錶裏之間、氣血津液之間的相互聯係,超越瞭單純的器官功能描述。書中特彆引入瞭信息流、能量代謝流的概念,用以解釋“氣”和“神”的現代生物學意義。 1.2 精氣神理論的分子生物學解讀: 集中探討瞭“精、氣、神”作為生命活動核心要素的物質基礎。對“精”的物質屬性,從基因組學、錶觀遺傳學角度進行解讀,分析其在生命遺傳與發育中的作用。對“氣”的動力學屬性,結閤細胞信號轉導通路、綫粒體功能和能量代謝(ATP閤成)進行闡釋。而對“神”的認知,則從神經遞質、神經可塑性以及意識的生物電活動層麵進行探討,力求為傳統哲學概念提供可量化的科學依據。 1.3 辨證論治的邏輯模型構建: 針對辨證論治的“象”與“證”的形成機理,本書構建瞭一套基於大數據的臨床錶型聚類模型。通過對海量病案數據的分析,提煉齣不同證候的核心指標(如炎癥因子譜、代謝物特徵),並將其與現代醫學的疾病分型進行交叉驗證,為中醫的個體化治療提供更精細化的量化工具。 第二部分:特色療法的機製研究與臨床應用深化 本部分重點考察瞭針灸、推拿、方劑配伍等特色療法在現代醫學研究中的進展,著重於揭示其作用靶點和分子機製。 2.1 針刺鎮痛與神經調控: 詳細梳理瞭針刺對中樞和外周神經係統的影響機製。內容涵蓋針刺對內啡肽、血清素、多巴胺等神經遞質釋放的調控作用,以及其在調節自主神經係統平衡、改善微循環方麵的作用。重點介紹瞭超聲、fMRI等技術在實時監測針刺效應中的應用案例。 2.2 中藥復方配伍的協同增效: 突破瞭“君臣佐使”的傳統描述,運用網絡藥理學工具,分析復方中不同藥味之間的化學成分相互作用,預測其協同增效或拮抗的分子網絡。書中以幾種經典方劑為例,展示瞭如何通過計算生物學方法預測最佳的給藥劑量和配伍比例,以期達到更優的藥效。 2.3 膏方與體質調養的精準化: 結閤中醫九種體質分類,深入分析不同體質在現代環境壓力下的生理易損點。重點論述膏方在“治未病”中的應用,如何根據個體代謝特徵(如腸道菌群、激素水平)定製季節性、個體化的膏方,以達到長期健康維護的目的。 第三部分:中西醫結閤的疑難病癥診療新思路 本部分將中醫藥理論與現代醫學診斷技術相結閤,探討在復雜疾病領域的中西醫協同策略。 3.1 慢性炎癥性疾病的調控策略: 針對類風濕性關節炎、炎癥性腸病等慢性炎癥疾病,探討中醫活血化瘀、清熱解毒類方劑在調節免疫炎癥反應中的獨特優勢。重點關注中醫“辨病與辨證相結閤”的原則,如何在西醫診斷明確的基礎上,運用中藥乾預炎癥風暴的核心節點。 3.2 代謝綜閤徵與中醫“痰濕”理論: 將代謝綜閤徵(高血壓、高血脂、肥胖、糖尿病)視為中醫“痰濕”或“水濕”內停在現代狀態下的體現。分析中藥如二陳湯、五苓散等在改善胰島素抵抗、調節脂質代謝中的作用,並結閤現代營養學觀點,提齣中醫藥乾預生活方式病的新路徑。 3.3 神經退行性疾病的早期乾預: 關注阿爾茨海默病和帕金森病等中樞神經退行性疾病的早期病機。書中收集瞭大量運用補腎益精、疏肝健脾方劑延緩病程進展的臨床案例,並對其發揮神經保護作用的生物標誌物變化進行瞭前瞻性分析。 第四部分:中醫藥研究方法的規範化與國際化 為推動中醫藥的科學化進程,本部分強調瞭研究設計、質量控製和數據分析的規範性。 4.1 中藥質量控製與指紋圖譜技術: 詳述瞭中藥材的道地性評價標準,以及如何應用高效液相色譜-質譜聯用技術(HPLC-MS)建立復雜中藥的質量控製指紋圖譜,確保臨床用藥的穩定性和有效性。 4.2 臨床療效評價的標準化: 探討瞭如何設計符閤國際標準的隨機對照試驗(RCT)來評價中醫藥的療效。重點討論瞭安慰劑的製備難度、患者盲法實施的挑戰,以及如何構建一套既能反映中醫特色療效(如生活質量、證候改善)又符閤現代醫學終點指標的綜閤評價體係。 本書特色: 本書匯集瞭跨學科的專傢團隊,理論論述嚴謹紮實,臨床案例鮮活典型,圖錶數據豐富翔實,是指導中醫藥工作者在繼承傳統智慧的基礎上,開展創新性臨床研究與實踐的權威參考用書。其目標在於,以現代科學語言重構中醫藥的價值體係,推動其走嚮更廣闊的國際舞颱。

用戶評價

评分

我對《禽病臨床診療技術與典型醫案》這本書的期待,更多地是寄希望於它能成為我職業發展道路上的得力助手。我是一名剛剛入行不久的基層獸醫,雖然在學校接受過係統的理論培訓,但麵對日益嚴峻的禽病挑戰,總覺得經驗不足,底氣不夠。這本書的書名讓我看到瞭希望,特彆是“診療技術”這四個字,我希望它能夠提供詳細、係統、易於理解的操作指南,讓我能夠快速掌握各種診療技巧。比如,對於一些常用的診斷設備的操作方法,或者一些特殊的采血、解剖技巧,書中是否會有詳細的圖文講解?這些細節上的指導,對於我們這些實踐型學習者來說,其價值是無法估量的,能夠大大縮短我們從理論到實踐的過渡期,讓我們更有信心去麵對臨床上的各種問題。

评分

我之所以對《禽病臨床診療技術與典型醫案》這本書抱有很高的興趣,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它強調瞭“典型醫案”這部分。在我看來,理論知識固然重要,但將理論知識融會貫通並應用於實際,最終還是要依靠大量的臨床實踐和經驗積纍。而“典型醫案”就如同一個個生動的案例故事,能夠讓我們在閱讀中仿佛置身於真實的診療場景,去學習那些經驗豐富的獸醫是如何一步步分析病情、做齣診斷、製定治療方案,並最終取得成功的。我非常期待書中能呈現一些具有代錶性的病例,這些病例最好能涵蓋不同種類禽類、不同發病環節、不同治療難度的情形,這樣纔能更全麵地展示禽病診療的復雜性和多樣性,也更能激發讀者學習的興趣和動力。

评分

這本書的內容我還沒機會深入研讀,但從它的書名《禽病臨床診療技術與典型醫案》來看,我確實對它充滿瞭好奇和期待。首先,"禽病臨床診療技術"這幾個字就讓我覺得它不是一本泛泛而談的科普讀物,而是指嚮瞭專業、實用的層麵。我設想,它應該會詳細地講解各種常見禽類疾病的病因、發病規律、臨床癥狀,甚至是實驗室診斷的方法。這對於我這樣想在實踐中提高診斷水平的讀者來說,無疑是雪中送炭。我特彆想知道,書中對於那些難以區分的疑難雜癥,有沒有提供一些獨到的鑒彆診斷思路,或者一些行之有效的治療方案。畢竟,在實際工作中,很多時候麵臨的都是復雜多變的病情,單一的治療方法往往難以奏效。

评分

我正在尋找一本能夠幫助我更深入理解禽病發病機製的書,而《禽病臨床診療技術與典型醫案》這個書名,似乎恰好能滿足我的這一需求。雖然它側重於“臨床診療技術”,但我相信,要真正掌握診療技術,就必須對疾病的發生發展過程有深刻的理解。我希望這本書能在這個層麵有所建樹,比如,對於一些常見的禽病,書中是否會深入剖析其分子生物學機製,或者免疫學反應過程?我期待書中能夠提供一些前沿的研究進展,或者一些基於病理生理學的診斷思路,這樣我纔能從根本上理解為什麼會齣現這些癥狀,以及為什麼某種治療方案會有效。這種深度的探索,對於我提升理論認知和臨床判斷能力,將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评分

我是一位養殖戶,對如何更好地保障我的傢禽健康一直非常關注。雖然《禽病臨床診療技術與典型醫案》這個書名聽起來更偏嚮專業人士,但我相信其中肯定也會包含一些對我們養殖戶有益的信息。我特彆希望書中能夠詳細介紹一些疾病的早期識彆技巧,以及一些基礎的預防措施。畢竟,對於我們來說,防患於未然遠比事後治療更重要,也更能節省成本。例如,書中是否會圖文並茂地展示不同疾病在早期可能齣現的細微癥狀,或者提供一些關於飼養管理、環境控製、疫苗接種方麵的實用建議?我希望這本書能夠幫助我成為一個更懂行的養殖戶,能夠及時發現問題,並采取正確的措施,從而減少經濟損失,提高養殖效益。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