禽病临床诊疗技术与典型医案

禽病临床诊疗技术与典型医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刘永明,赵四喜 著
图书标签:
  • 禽病
  • 临床兽医
  • 诊断
  • 治疗
  • 兽医
  • 家禽
  • 疾病
  • 医案
  • 实用技术
  • 养殖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智博天恒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化学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22287564
商品编码:29516178004
包装:平装-胶订
出版时间:2017-04-01

具体描述

   图书基本信息
图书名称 禽病临床诊疗技术与典型医案
作者 刘永明,赵四喜
定价 49.80元
出版社 化学工业出版社
ISBN 9787122287564
出版日期 2017-04-01
字数
页码
版次 1
装帧 平装-胶订
开本 大32开
商品重量 0.4Kg

   内容简介
本书收录了《中兽医医药杂志》1982—2011年登载的有关禽病诊断、治疗的理法方药和典型医案。全书分为鸡病、鸭病、鹅病、其他禽病和附录,详细介绍了每种疾病的病因、主证、治则、方药、用法及典型医案等。本书内容翔实、重点明确、结构合理、通俗易懂,适用于广大基层兽医专业人员阅读,也可供农业院校兽医专业师生以及养禽场(户)技术人员阅读和参考。

   作者简介
刘永明,研究员,主要从事动物营养与代谢病研究工作。先后主持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公益性行业专项、科技成果转化基金项目、948项目以及省级科研课题或子专题13项,主持基本建设项目4项;获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二等奖、青海省科技进步奖各1项,甘肃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甘肃省畜牧厅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和兰州市第五次社会科学成果二等奖1项;获授权19项,取得新兽药证书2个、添加剂预混料生产文号13个;主编(主审)、副主编著作10部,参与编写著作14部,其中《中国农业百科全书中兽医卷》获全国科技图书一等奖和国际文止戈图书奖;发表论文50余篇,培养硕士生5名。在农业科技推广年活动中被农业部授予科技推广活动先进个人称号。先后赴美国、英国、加拿大等十余个国家进行访问、参加培训或开展学术交流。

   目录

章鸡病 / 1

节内科病与外科病1

中暑1

感冒3

时行寒疫3

咳喘症4

脂肪肝出血综合征8

嗉囊阻塞9

腺胃炎11

脾胃湿热证12

霉菌性胃肠炎14

腹泻15

腹水症19

脱肛20

难产22

第二节传染病与寄生虫病23

流感23

肿头综合征24

传染性鼻炎27

传染性喉气管炎30

传染性支气管炎43

传染性法氏囊病57

大肝大脾病69

弧菌性肝炎70

包涵体肝炎72

肝肾综合征73

葡萄球菌病74

曲霉菌病76

支原体病79

新城疫88

霍乱93

伤寒100

鸡痘102

白痢107

坏死性肠炎113

大肠杆菌病114

副大肠杆菌病119

减蛋综合征121

球虫病123

绦虫病131

蛔虫病133

鸡住白细胞原虫病134

附红细胞体病139

组织滴虫病141

第三节代谢病与中毒病144

维生素缺乏症144

白肌病145

多发性神经炎146

啄癖症147

中毒149

黄曲霉毒素中毒150

感冒通中毒151

第四节其他疾病152

甩鼻流泪综合征152

赤眼病154

热应激反应综合征154

痛风156

痹证161

瘫痪164

产蛋率下降166

临床医案集锦170

肺痈170

病毒性肺炎170

沙门菌与曲霉菌混合感染171

鸡痘、支原体与大肠杆菌混合感染172

传染性鼻炎和支原体、非典型新城疫混合感染174

肉鸡低血糖-尖峰死亡综合征175

酸败西瓜皮中毒176

球虫病兼磺胺二甲嘧啶中毒176

呋喃西林中毒177

痢特灵中毒177

鸡宝20中毒177

陈鱼粉中毒178

恩诺沙星中毒178

病毒性关节炎179

阿斯匹林和感冒通引起肉鸡痛风179

尿酸盐结石症180

产蛋鸡疲劳综合征180

鸡虱180

强制换羽181

醒巢181

第二章鸭病 / 182

鸭瘟182

细小病毒病185

病毒性肝炎187

鸭出败(巴氏杆菌病)203

传染性浆膜炎210

球虫病212

丝虫病214

绦虫病215

稻曲菌毒素中毒216

肉毒梭菌中毒217

输卵管炎218

瘫痪219

脚肿220

蛋鸭疲劳综合征221

强制换羽223

临床医案集锦224

百虫灵中毒224

河豚中毒224

锰中毒224

霉变饲料中毒225

第三章鹅病 / 226

口疮226

感冒226

中暑227

痧症229

消化不良229

腹泻230

卵黄性腹膜炎231

出血性坏死性肝炎232

病毒性肝炎234

巴氏杆菌病235

铜绿假单胞菌病237

大肠杆菌病240

小鹅瘟242

球虫病246

中毒247

临床医案集锦249

鹅感染鸭瘟249

第四章其他禽病 / 250

鸽痘250

鸽新城疫254

信鸽禽霍乱256

鹌鹑念珠菌病258

鹌鹑脑炎型大肠杆菌病259

鹤关节肿痛261

鹤球虫病262

火鸡组织滴虫病264

七彩山鸡曲霉菌病266

七彩山鸡佝偻病267

鸵鸟痛风269

鸸鹋直肠脱出270

观赏禽白痢271

观赏禽痘病271

临床医案集锦273

凤冠鸠胃内异物阻塞性积食273

孔雀新城疫、组织滴虫与盲肠球虫混合感染274

蓝孔雀新城疫并发大肠杆菌病275

鹧鸪新城疫并发葡萄球菌病277

附录 / 280

附录1公鸡、公鸭、公鹅阉割术280

附录2常见禽类与特种禽类参考免疫程序291

附录3禽类常用药物与使用方法296

附录4鸡、鸭常用针灸位及其应用299


   编辑推荐
★《禽病临床诊疗技术与典型医案》是刘永明研究员主编的实用性很强的兽医类专业用书。★《禽病临床诊疗技术与典型医案》内含50幅高清彩图,138个典型医案集锦,详解禽病临床诊疗技术,是禽类养殖户用书

   文摘

   序言

现代中医药学前沿探索:理论创新与临床实践 本书聚焦于当代中医药学研究的前沿动态与临床应用的新进展,旨在为中医药工作者提供一个系统、深入、前瞻性的学习与参考平台。全书内容紧密围绕“继承、创新、转化”的主题,力求在宏观理论建构与微观机制阐释之间架起坚实的桥梁。 第一部分:中医药理论体系的现代诠释与拓展 本部分深入剖析了传统中医经典理论(如《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在现代生命科学背景下的新理解。我们着重探讨了“阴阳五行”学说在系统生物学中的对应关系,尝试用现代语汇和实验数据来阐释其内在逻辑。 1.1 整体观念与系统生物学: 详细阐述了中医“整体观念”如何与现代复杂系统理论、网络药理学理论相契合。通过对人体生理病理过程的多层次、多维度分析,揭示脏腑之间、表里之间、气血津液之间的相互联系,超越了单纯的器官功能描述。书中特别引入了信息流、能量代谢流的概念,用以解释“气”和“神”的现代生物学意义。 1.2 精气神理论的分子生物学解读: 集中探讨了“精、气、神”作为生命活动核心要素的物质基础。对“精”的物质属性,从基因组学、表观遗传学角度进行解读,分析其在生命遗传与发育中的作用。对“气”的动力学属性,结合细胞信号转导通路、线粒体功能和能量代谢(ATP合成)进行阐释。而对“神”的认知,则从神经递质、神经可塑性以及意识的生物电活动层面进行探讨,力求为传统哲学概念提供可量化的科学依据。 1.3 辨证论治的逻辑模型构建: 针对辨证论治的“象”与“证”的形成机理,本书构建了一套基于大数据的临床表型聚类模型。通过对海量病案数据的分析,提炼出不同证候的核心指标(如炎症因子谱、代谢物特征),并将其与现代医学的疾病分型进行交叉验证,为中医的个体化治疗提供更精细化的量化工具。 第二部分:特色疗法的机制研究与临床应用深化 本部分重点考察了针灸、推拿、方剂配伍等特色疗法在现代医学研究中的进展,着重于揭示其作用靶点和分子机制。 2.1 针刺镇痛与神经调控: 详细梳理了针刺对中枢和外周神经系统的影响机制。内容涵盖针刺对内啡肽、血清素、多巴胺等神经递质释放的调控作用,以及其在调节自主神经系统平衡、改善微循环方面的作用。重点介绍了超声、fMRI等技术在实时监测针刺效应中的应用案例。 2.2 中药复方配伍的协同增效: 突破了“君臣佐使”的传统描述,运用网络药理学工具,分析复方中不同药味之间的化学成分相互作用,预测其协同增效或拮抗的分子网络。书中以几种经典方剂为例,展示了如何通过计算生物学方法预测最佳的给药剂量和配伍比例,以期达到更优的药效。 2.3 膏方与体质调养的精准化: 结合中医九种体质分类,深入分析不同体质在现代环境压力下的生理易损点。重点论述膏方在“治未病”中的应用,如何根据个体代谢特征(如肠道菌群、激素水平)定制季节性、个体化的膏方,以达到长期健康维护的目的。 第三部分:中西医结合的疑难病症诊疗新思路 本部分将中医药理论与现代医学诊断技术相结合,探讨在复杂疾病领域的中西医协同策略。 3.1 慢性炎症性疾病的调控策略: 针对类风湿性关节炎、炎症性肠病等慢性炎症疾病,探讨中医活血化瘀、清热解毒类方剂在调节免疫炎症反应中的独特优势。重点关注中医“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的原则,如何在西医诊断明确的基础上,运用中药干预炎症风暴的核心节点。 3.2 代谢综合征与中医“痰湿”理论: 将代谢综合征(高血压、高血脂、肥胖、糖尿病)视为中医“痰湿”或“水湿”内停在现代状态下的体现。分析中药如二陈汤、五苓散等在改善胰岛素抵抗、调节脂质代谢中的作用,并结合现代营养学观点,提出中医药干预生活方式病的新路径。 3.3 神经退行性疾病的早期干预: 关注阿尔茨海默病和帕金森病等中枢神经退行性疾病的早期病机。书中收集了大量运用补肾益精、疏肝健脾方剂延缓病程进展的临床案例,并对其发挥神经保护作用的生物标志物变化进行了前瞻性分析。 第四部分:中医药研究方法的规范化与国际化 为推动中医药的科学化进程,本部分强调了研究设计、质量控制和数据分析的规范性。 4.1 中药质量控制与指纹图谱技术: 详述了中药材的道地性评价标准,以及如何应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HPLC-MS)建立复杂中药的质量控制指纹图谱,确保临床用药的稳定性和有效性。 4.2 临床疗效评价的标准化: 探讨了如何设计符合国际标准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来评价中医药的疗效。重点讨论了安慰剂的制备难度、患者盲法实施的挑战,以及如何构建一套既能反映中医特色疗效(如生活质量、证候改善)又符合现代医学终点指标的综合评价体系。 本书特色: 本书汇集了跨学科的专家团队,理论论述严谨扎实,临床案例鲜活典型,图表数据丰富翔实,是指导中医药工作者在继承传统智慧的基础上,开展创新性临床研究与实践的权威参考用书。其目标在于,以现代科学语言重构中医药的价值体系,推动其走向更广阔的国际舞台。

用户评价

评分

我正在寻找一本能够帮助我更深入理解禽病发病机制的书,而《禽病临床诊疗技术与典型医案》这个书名,似乎恰好能满足我的这一需求。虽然它侧重于“临床诊疗技术”,但我相信,要真正掌握诊疗技术,就必须对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有深刻的理解。我希望这本书能在这个层面有所建树,比如,对于一些常见的禽病,书中是否会深入剖析其分子生物学机制,或者免疫学反应过程?我期待书中能够提供一些前沿的研究进展,或者一些基于病理生理学的诊断思路,这样我才能从根本上理解为什么会出现这些症状,以及为什么某种治疗方案会有效。这种深度的探索,对于我提升理论认知和临床判断能力,将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评分

我是一位养殖户,对如何更好地保障我的家禽健康一直非常关注。虽然《禽病临床诊疗技术与典型医案》这个书名听起来更偏向专业人士,但我相信其中肯定也会包含一些对我们养殖户有益的信息。我特别希望书中能够详细介绍一些疾病的早期识别技巧,以及一些基础的预防措施。毕竟,对于我们来说,防患于未然远比事后治疗更重要,也更能节省成本。例如,书中是否会图文并茂地展示不同疾病在早期可能出现的细微症状,或者提供一些关于饲养管理、环境控制、疫苗接种方面的实用建议?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帮助我成为一个更懂行的养殖户,能够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正确的措施,从而减少经济损失,提高养殖效益。

评分

我之所以对《禽病临床诊疗技术与典型医案》这本书抱有很高的兴趣,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它强调了“典型医案”这部分。在我看来,理论知识固然重要,但将理论知识融会贯通并应用于实际,最终还是要依靠大量的临床实践和经验积累。而“典型医案”就如同一个个生动的案例故事,能够让我们在阅读中仿佛置身于真实的诊疗场景,去学习那些经验丰富的兽医是如何一步步分析病情、做出诊断、制定治疗方案,并最终取得成功的。我非常期待书中能呈现一些具有代表性的病例,这些病例最好能涵盖不同种类禽类、不同发病环节、不同治疗难度的情形,这样才能更全面地展示禽病诊疗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也更能激发读者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评分

我对《禽病临床诊疗技术与典型医案》这本书的期待,更多地是寄希望于它能成为我职业发展道路上的得力助手。我是一名刚刚入行不久的基层兽医,虽然在学校接受过系统的理论培训,但面对日益严峻的禽病挑战,总觉得经验不足,底气不够。这本书的书名让我看到了希望,特别是“诊疗技术”这四个字,我希望它能够提供详细、系统、易于理解的操作指南,让我能够快速掌握各种诊疗技巧。比如,对于一些常用的诊断设备的操作方法,或者一些特殊的采血、解剖技巧,书中是否会有详细的图文讲解?这些细节上的指导,对于我们这些实践型学习者来说,其价值是无法估量的,能够大大缩短我们从理论到实践的过渡期,让我们更有信心去面对临床上的各种问题。

评分

这本书的内容我还没机会深入研读,但从它的书名《禽病临床诊疗技术与典型医案》来看,我确实对它充满了好奇和期待。首先,"禽病临床诊疗技术"这几个字就让我觉得它不是一本泛泛而谈的科普读物,而是指向了专业、实用的层面。我设想,它应该会详细地讲解各种常见禽类疾病的病因、发病规律、临床症状,甚至是实验室诊断的方法。这对于我这样想在实践中提高诊断水平的读者来说,无疑是雪中送炭。我特别想知道,书中对于那些难以区分的疑难杂症,有没有提供一些独到的鉴别诊断思路,或者一些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案。毕竟,在实际工作中,很多时候面临的都是复杂多变的病情,单一的治疗方法往往难以奏效。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