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色图鉴--一本书明白农田杂草 郭书普 董伟 9787533770372

原色图鉴--一本书明白农田杂草 郭书普 董伟 9787533770372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郭书普 董伟 著
图书标签:
  • 农田杂草
  • 植物图鉴
  • 农业
  • 园艺
  • 除草
  • 杂草识别
  • 植物学
  • 郭书普
  • 董伟
  • 原色图鉴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智博天恒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
ISBN:9787533770372
商品编码:29516256041
包装:平装
出版时间:2016-10-01

具体描述

   图书基本信息
图书名称 原色图鉴--一本书明白农田杂草
作者 郭书普 董伟
定价 24.00元
出版社 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
ISBN 9787533770372
出版日期 2016-10-01
字数
页码
版次 1
装帧 平装
开本 16开
商品重量 0.4Kg

   内容简介
本书采用大量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原生态图片,直观展示了农田杂草的危害症状、形态特征和鉴别要点;同时用简明的文字,介绍了每种病虫害的类型、分布、危害状、发生规律和防治要点。本书图文相随、全彩印刷,图片精美,内容新颖、实用。

   作者简介

   目录

   编辑推荐

   文摘

   序言

珍稀植物的野外观察与鉴定手册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一本面向植物爱好者、生态研究人员以及野外工作者的综合性图鉴,专注于中国境内非农田环境下常见和珍稀植物的详细识别与生态习性记录。全书严格遵循植物分类学原则,以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生动的文字描述,为读者提供一个全面、深入的植物识别工具。 第一部分:高山与亚高山带植被的奥秘 本部分聚焦于海拔2500米以上的垂直带植被群落,这些区域因其极端的气候条件,孕育了大量特有且适应性极强的物种。 章节一:雪线附近的先锋物种 详细介绍了在永久冻土边缘或季节性融雪区快速定殖的耐寒草本和垫状植物。重点描绘了喜马拉雅紫罗兰属(Viola)在高原冰碛地上的生长形态,以及高山柳属(Salix herbacea)的匍匐生长策略。图谱部分提供了花部结构(如萼片、雄蕊的精细特征)的放大描绘,这是区别于低海拔近缘种的关键。 章节二:高山草甸的群落结构与优势种 深入剖析了夏日短暂生长期内繁茂的高山草甸生态系统。着重分析了高山嵩草(Carex nubigena)及其伴生植物的群落配置。针对杜鹃花科(Ericaceae)的灌木,如鳞毛杜鹃(Rhododendron lepidotum),不仅展示了其不同生长阶段的叶片变化,还收录了其花蜜腺体的显微结构照片,用以解释其特定的传粉机制。 章节三:岩石缝隙与裸露地的特有种 关注生长在极端贫瘠基岩上的指示性植物。对景天科(Crassulaceae)和罂粟科(Papaveraceae)中的岩生种进行了专题研究。例如,对垫状石竹(Dianthus spp.)的根系附着技术进行了图解说明,并对比了其与山麓平原物种的果实开裂方式差异。 第二部分:森林生态系统中的光影艺术 本部分深入探讨了温带针阔混交林、常绿阔叶林及混林带中地被层和林下层的植物多样性。 章节四:针叶林地被植物的适应策略 重点描绘了在低光照环境下生存的植物,如兰科(Orchidaceae)中腐生或半腐生的种类。收录了绶草(Spiranthes sinensis)的营养器官特征及其对土壤真菌网络的依赖性。对于苔藓和地钱(Bryophyta and Marchantiophyta),本书提供了针对其孢子体形态的详细微距照片,以区分不同生境下的物种。 章节五:阔叶林下层的竞争与共存 详细记录了春季早发植物(Spring Ephemerals)和林下常绿植物的生命周期。报春花科(Primulaceae)的物种识别侧重于花冠筒的长度和雄蕊着生位置。对于蕨类植物(Pteridophyta),则提供了对孢子囊群(Sori)的精确描绘,并分类解释了囊群盖(Indusium)的形态变化,这是鉴定蕨类属的关键特征。 章节六:河流、溪流及湿地的水生与半水生植被 本部分涵盖了水陆交错带的植物群落,重点在于植物的通气组织和漂浮结构。对睡莲科(Nymphaeaceae)和菖蒲科(Acorus)的地下茎结构进行了切片图展示,突出了它们在水下环境中进行气体交换的机制。收录了对莎草科(Cyperaceae)和禾本科(Poaceae)中水生类型的识别特征,如颖片和稃片上的脉纹细节。 第三部分:灌丛、疏林地与次生演替群落 本部分关注于受到强风、盐分或人类干扰后形成的特殊生境。 章节七:海岸带与盐生植物的抗逆性 详细描绘了受海风和盐雾胁迫的植物群落。重点介绍了藜科(Amaranthaceae)中耐盐的肉质植物,如盐角草(Salicornia spp.)的体征变化。图示清晰地展示了其细胞内晶体沉积和储水组织的结构。 章节八:石灰岩山区的喀斯特植被 聚焦于酸碱度差异极大的生境。对菊科(Asteraceae)中特有于石灰岩区域的种类进行了详细描述,特别是其叶片表面蜡质层的厚度和颜色变化,以应对强光直射。 章节九:次生林与人工干扰地的先锋种 记录了火灾、采伐或弃耕后快速建立的先锋群落。本书强调了这些物种的繁殖策略,例如藤本植物(Climbers)的缠绕方式和豆科(Fabaceae)植物的固氮能力对土壤改良的作用。 全书特色: 本书的图鉴部分采用了高分辨率彩色摄影和精确的手绘插图相结合的方式。每种植物的条目均包含: 1. 标准学名与常用名(地方俗称)。 2. 形态特征描述: 从根、茎、叶到花、果实的每一个细节都进行了量化描述。 3. 生态习性与分布: 详细说明了其生境偏好(光照、湿度、土壤pH值)和地理分布范围。 4. 相似种的鉴别要点: 特别列出了与该物种容易混淆的近缘种,并指出关键的区分特征(如毛的类型、叶序、花柱的形态等)。 本书旨在成为植物分类学工作者和所有热爱自然探索者的可靠参考书,深度聚焦于非农业背景下的植物多样性。

用户评价

评分

不得不说,作为一名常年与土地打交道的农人,能读到这样一本专注于农田杂草的书,心里还是挺踏实的。过去,我们对很多杂草的认识,停留在“不好看”、“影响庄稼”的层面上,并没有深入去了解它们到底是什么,为什么会长出来,以及它们是不是真的“一无是处”。这本书的出现,填补了我们这方面的知识空白。虽然我还没来得及细细品读书中的每一章节,但仅仅是看到目录,就能感觉到作者的用心。他们不仅仅是罗列杂草的名字,更是深入浅出地讲解了这些植物的生长习性、传播方式,甚至是如何适应农田环境的。我尤其关心书里会不会提到一些草药的用途,或者哪些杂草可以作为一种补充性的饲料,这些都是我们农民朋友非常关心的实际问题。如果这本书能提供一些关于如何利用这些“杂草”,而不是仅仅“清除”它们的方向,那将是对我们工作的一大助力。希望这本书能成为我们田间地头的“好帮手”,让我们对身边的植物有更全面的认识,也更懂得如何与自然和谐相处。

评分

刚收到这本《原色图鉴——一本书明白农田杂草》,翻了几页就被它的精美插图深深吸引了。那些杂草的形态,从根须到叶片,再到花朵和果实,都被描绘得栩栩如生,仿佛触手可及。我一直对田野间的植物充满好奇,尤其是那些常常被视为“不速之客”的杂草,它们顽强地生长,在复杂的生态系统中扮演着怎样的角色,又有哪些不为人知的秘密?这本书的“原色图鉴”部分,正是满足了我这种直观的视觉需求,让我能够快速地识别出常见的农田杂草。我喜欢这种直接、形象的学习方式,比起枯燥的文字描述,生动的图片更能激发我的兴趣,也更容易在实际观察中找到对应。我甚至开始期待着下一次下地干活的时候,能用这本书作为我的“野外百科全书”,去辨认那些曾经只是模糊身影的绿色植物。作者能够如此细致入微地捕捉每一种杂草的特征,并且以如此高的艺术水准呈现出来,实在令人赞叹。这不仅仅是一本关于杂草的书,更是一本关于生命、关于自然的艺术品。

评分

我是一名园艺爱好者,尤其喜欢在自家的小院子里种一些花草蔬菜。但常常让我头疼的是,各种各样的杂草总是不请自来,抢占土壤的养分,影响我的精心照料。之前我也买过一些园艺书籍,但它们大多侧重于如何种植,对于杂草的介绍往往一带而过,而且图片也比较模糊。这次偶然了解到这本《原色图鉴——一本书明白农田杂草》,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入手了。读了之后,我发现这本书的内容比我想象的要丰富得多。它不仅仅是简单地展示杂草的图片,更重要的是,它会介绍这些杂草的分类,比如它们是属于一年生还是多年生,是阔叶草还是禾本科草等等。这对于我来说非常重要,因为不同的杂草有不同的防治方法。比如,对于一年生的杂草,我们可以关注它们的种子传播;而对于多年生的,则需要关注它们的根系。书中的一些防治建议,虽然是针对农田环境,但我相信也能给我一些启发,让我更有效地管理我的小院子,让我的花草蔬菜能够健康地生长。

评分

我对植物学一直有着浓厚的兴趣,尤其对那些在夹缝中求生存、生命力顽强的野草情有独钟。农田里的杂草,虽然常被视作“入侵者”,但它们独特的生命哲学和顽强的适应能力,本身就是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这本书以“图鉴”的形式呈现,本身就极具吸引力。我更期待的是,在精美的插图背后,能够挖掘出更深层次的知识。比如,不同杂草对土壤的要求是否不同?它们是如何与农作物竞争养分和光照的?它们在生态系统中是否扮演着除了“杂草”之外的角色,例如为某些益虫提供庇护所,或者分解有机物?我希望这本书不仅仅停留在“辨认”的层面,更能引发读者对这些植物生态学功能的思考。如果书中能够加入一些关于杂草的演化史、它们与人类农业活动之间相互作用的案例,那就更加令人兴奋了。我期待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个全新的视角,让我从科学和哲学的角度去理解农田杂草,看到它们身上蕴含的无限生机与智慧。

评分

老实说,我当初买这本书,纯粹是因为它的名字特别吸引人——“一本书明白农田杂草”。我一直觉得,我们对很多身边的事物,都有着很浅显的认识,特别是那些我们不常关注的“角落”。杂草,就是这样一个被忽略的存在。我希望通过这本书,能够真的“明白”它们。我期待书中能够有非常接地气的讲解,不用太多的专业术语,而是用我这样普通读者能够理解的方式,去介绍每一种杂草的特点。比如,它们长什么样子,什么时候会长得最旺盛,有没有什么明显的“坏习惯”,以及我们常说的“锄草”到底是怎么回事,为什么有些草那么难除。我还想知道,是不是有些杂草其实是有用的,比如可以用来喂猪,或者晒干了可以当肥料。如果这本书能把我这些模糊的想法,变成清晰的认识,那这本书就算是买对了。我不太在意那些花哨的设计,只要内容实在,能够帮助我真正认识农田里的这些“小生命”,我就心满意足了。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