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正麵管教養育工具》
定價:42.00元
作者:簡·尼爾森,瑪麗·尼爾森·坦博斯基,布
齣版社:北京聯閤齣版公司
齣版日期:2017-08-01
ISBN:9787550299955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膠訂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賦予孩子力量、培養孩子能力的49種有效方法;★以生動形象的案例,教給父母不懲罰、不嬌縱養育孩子的有效工具;★傢庭教育暢銷書《正麵管教》作者力作。適讀對象:父母
內容提要
這是傢庭教育暢銷書《正麵管教》作者簡·尼爾森的又一力作。正麵管教是一種不懲罰、不嬌縱的管教孩子的方式,是為瞭培養孩子們的自律、責任感、閤作能力以及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讓他們學會受益終生的社會技能和人生技能,並取得良好的學業成績。
1981年,簡·尼爾森博士齣版《正麵管教》一書,使正麵管教的理念逐漸為越來越多的人接受並奉行。如今,正麵管教已經成瞭管教孩子的“黃金準則”。其理念和方法已經傳播到將近70個國傢和地區,包括:美國、英國、冰島、荷蘭、德國、瑞士、法國、摩洛哥、西班牙、墨西哥、厄瓜多爾、哥倫比亞、秘魯、智利、巴西、加拿大、中國、埃及、韓國。由簡·尼爾森博士作為創始人的“正麵管教協會”,如今已經有瞭法國分會和中國分會。
本書對經過多年實際檢驗的49個*有效的正麵管教養育工具作瞭詳細介紹。1
目錄
章基礎
本章介紹的6個工具,來自於正麵管教的基本理念,是正麵管教所有養育工具的基礎。
破解密碼 /
花時間訓練 /
和善而堅定 /
糾正之前先連接 /
鼓勵 /
贏得閤作 /
第2章父母的指導
傢庭會議、認可感受、決定你怎麼做、堅持到底、放手,都是父母指導孩子學習社會和人生技能的好方式。
傢庭會議 /
認可感受 /
決定你怎麼做 /
堅持到底 /
放手 /
第3章關於犯錯誤
許多孩子得到的教育都是要為自己所犯的錯誤感到羞恥。要教給孩子把犯錯誤看作是學習的機會,這樣纔會激勵孩子們做得更好。
理解大腦 /
積極的暫停 /
錯誤是學習的大好機會 /
矯正錯誤的三個R /
第4章如何建立情感連接
除非我們先與孩子建立情感連接,否則,我們就無法積極地影響孩子。
特彆時光 /
錶現齣對孩子的信任 /
緻謝 /
陪伴式傾聽 /
第5章解決問題
要把日常生活中遇到的挑戰,作為和你的孩子一起練習解決問題的機會。
解決問題 /
達成約定之後的堅持到底 /
尋求幫助 /
關注於解決方案 /
選擇輪 /
啓發式問題(激勵型) /
避免嬌縱 /
第6章渡過難關
當孩子齣現發脾氣、哭鬧,或遇到其他睏難時,父母應該怎樣幫助孩子渡過難關呢?
擁抱 /
看著孩子的眼睛 /
每次邁齣一小步 /
鼓勵與贊揚 /
啓發式問題(交談型) /
有限製的選擇 /
第7章日常生活的技能
日常生活中有很多機會,可以用來培養讓孩子受益終生的人生技能。
零花錢 /
傢務活 /
限製屏幕時間 /
日常慣例 /
第8章少即是多
父母們對孩子往往說的太多,而傾聽的太少。有時候,有效的做法就是閉上你的嘴,而采取行動。
傾聽 /
給予關注 /
隻做不說 /
無言的信號 /
一個詞 /
第9章後果
孩子們通過體驗自己的選擇所帶來的自然後果,來發展適應性和能力……但要當心邏輯後果。
邏輯後果 /
自然後果 /
同等地對待孩子們 /
0章做齣行為榜樣
榜樣是好的老師。孩子們是從父母的行為中學習的。
控製你自己的行為 /
語氣 /
不要迴擊頂嘴 /
幽默感 /
賦予你的孩子力量 /
緻謝
作者介紹
簡?尼爾森(Jane Nelsen),教育學博士,傑齣的心理學傢,教育傢,加利福尼亞婚姻和傢庭職業心理治療師,美國“正麵管教協會”創始人。她是7個孩子的母親,22個孩子的奶奶或外祖母,還是2個孩子的曾祖母。曾經擔任過10年的有關兒童發展的小學、大學心理谘詢教師。她是18本著作的作者或閤著者(被翻譯成16種語言,在美國超過400萬冊,在美國之外的國傢超過200萬冊),是眾多育兒及養育雜誌的顧問。繼2013年之後,簡在2017年4月再次展開“正麵管教中國行”,並在北京、上海、深圳三地進行公開演講,受到眾多父母、教育工作者、專傢的熱烈歡迎。
瑪麗?尼爾森?坦博斯基(Mary Nelsen Tamborski),婚姻與傢庭谘詢專業碩士、傢庭與婚姻執業心理治療師、正麵管教導師候選。作為正麵管教創始人簡?尼爾森的女兒,瑪麗從小就是在正麵管教不懲罰、不驕縱的氛圍中長大的,對正麵管教理論深有體會。她現在與自己的丈夫和三個兒子生活在美國加州聖地亞哥市,緻力於嚮全世界的父母和教師推廣正麵管教的理念和方法。
布拉德?安吉(Brad Ainge),是一名有3個孩子的全職單親父親、業餘作傢,他很喜歡做傢務、養寵物、調解孩子們的糾紛。目前,他是Empowering People的首席執行官。
文摘
序言
我必須承認,當我翻開這本書時,我原本是帶著一種審視的眼光來看待那些所謂的“正麵教育”理念的,總覺得在現實的熊孩子麵前,那些理論可能過於理想化。然而,這本書的論述方式非常接地氣,它沒有販賣空洞的口號,而是提供瞭大量的、可操作的情境分析。比如,書中探討的如何處理孩子發脾氣(Tantrums)的那幾頁,簡直是為我量身定製的。我過去的處理方式通常是“冷處理”,結果往往是僵持不下,雙方都更生氣。這本書引導我嘗試去確認孩子的情緒,而不是急於糾正他的行為,這個轉變太關鍵瞭。它教會我,情緒本身沒有對錯,需要被看見和接納,而行為則需要界限。我嘗試著在下一次衝突發生時,先蹲下來,用平視的目光對他說:“我知道你現在很生氣,因為你搭的積木倒瞭。” 僅僅這一句話,孩子的情緒立刻就軟化瞭一半,然後我們纔能進入解決問題的階段。這種從“對抗”到“閤作”的模式,讓我深感震撼,也讓我對傢庭教育有瞭全新的認識。
评分坦率地說,我之前在網上看過不少育兒文章,很多都觀點零散,不成體係,讀完後依然感覺抓不住重點。而這套書的厲害之處就在於,它構建瞭一個完整的、自洽的教育哲學框架。它讓你明白,你所做的一切管教行為,最終目的都是為瞭培養孩子的“有限度獨立性”和“社會責任感”。當我帶著這個大框架去審視日常中的每一個小摩擦時,我的決策就變得清晰而果斷多瞭。不再是憑著那一刻的情緒走,而是問自己:我現在的做法,是在幫助他建立長期的能力,還是在解決眼前的麻煩?這種從“應激反應”到“策略規劃”的轉變,極大地減輕瞭我的心理負擔。它教會我,作為父母,我們首先要管理好自己的情緒,因為我們的平靜,就是孩子最好的榜樣。這本書更像是一本“父母自我成長的指南”,而不是一本簡單的“育兒操作手冊”,受益匪淺。
评分這本書對我最大的啓發,在於它對“錯誤”的重新定義。在我的成長過程中,“犯錯”是羞恥的、需要隱藏的。因此,當我孩子犯錯時,我也會不自覺地流露齣失望,這其實是在無形中給他傳遞瞭“犯錯是不對的”這種負麵信號。這本書用一種非常人性化的視角,把錯誤視為學習的黃金機會。它鼓勵我們把“哦,你做錯瞭,這可真糟”變成“這是一個學習的好機會,我們來看看下次可以怎麼做會更好”。這種鼓勵探索和擁抱不完美的態度,讓我和孩子之間的溝通氛圍都變得更輕鬆瞭。孩子現在更願意嚮我坦白他做錯的事情,因為他知道,他麵對的不是一個審判官,而是一個盟友。我們一起分析問題,找齣解決之道,這種深度的連接感,是任何物質奬勵都無法替代的。這本書提供的工具,幫助我構建瞭一個安全、鼓勵成長的傢庭學習環境。
评分這本書的結構安排也非常巧妙,它不是那種生硬的理論堆砌,而是像一位經驗豐富的老朋友在循循善誘。我特彆欣賞它反復強調的“有益的後果”和“非有益的後果”之間的區彆。這讓我明白瞭,懲罰和管教是兩碼事。懲罰往往是外在驅動的,比如“你再不聽話,就不許看電視瞭”,這隻會讓孩子學會規避懲罰,而不是內化規則。而有益的後果,是自然發生或邏輯相關的,它讓孩子體驗到自己行為的直接影響。比如,玩具不收好,下次玩的時候就找不到,這比我吼一萬遍“快點收起來”要有效得多。讀完關於“不恰當的奬勵和贊美”那一章後,我甚至開始反思自己平時對孩子的誇奬方式,是否過於關注結果而忽略瞭過程。現在我更注重贊美他的努力和堅持,而不是簡單地說“你真棒”。這種細微的調整,讓孩子變得更自信、更願意嘗試有挑戰性的事情。
评分這套書真是我育兒路上的及時雨,尤其是當我還在摸索如何平衡“愛”與“規矩”的時候,它給齣的視角太獨特瞭。我記得我一開始最大的睏惑就是,孩子一不聽話,我本能的反應就是吼叫或者威脅,事後又無比後悔,覺得自己在破壞親子關係。這本書給我最大的觸動是,它讓我開始真正理解“行為背後的需求”。以前我隻看到孩子在“搗亂”,現在我能試著去挖掘,他是餓瞭、纍瞭,還是僅僅需要我的關注?那種從指責到理解的轉變,是這本書帶給我的最寶貴的禮物。書中很多小技巧,比如“一起解決問題”的步驟,操作起來並不復雜,但效果立竿見影。我嘗試著用一種更溫和、更堅定的方式和我的小傢夥溝通,效果比我預想的好太多瞭。最重要的是,我感覺自己不再是一個“執行者”,而是一個真正的“引導者”。這不僅僅是教孩子如何做,更是教我如何成為一個更好的父母,讓我從焦慮中解脫齣來,享受和孩子在一起的時光。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