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土課程作為深化教育改革、拓展素質教育的一 個重要切入點和突破口,著眼於學生綜閤素質發展。
湯文嫻主編的《鄉土課程與教學實踐創新案例》從鄉 土德育、資源建設、課程設計、鄉土課堂、教師發展 、課程評估、特色學校七個主題,多層次、多角度地 對鄉土課程的創新教學案例進行集閤、分析、探討。
叢書序(一)
叢書序(二)
第一章
鄉土德育篇
案例1 揚子文化“韆裏尋”
案例2 “五個一”塑造學生健全人格
案例3 “三烈”校名的鄉土德育資源開發
案例4 “同賢文化”特色班集體創建
案例5 守護傢鄉的一方綠土
案例6 讓多元鄉土文化紮根於孩童心中
第二章
資源建設篇
案例7 崇明非遺知識體驗館的開發與利用
案例8 藉助高校智慧開發鄉土課程資源
案例9 不該泯滅的“老街”記憶
案例10 數字化鄉土課程資源庫的建設與運用
案例11 鄉土音樂資源的開發與利用
第三章
課程設計篇
案例12 鄉土探究類課程設計
案例13 田園生活課程設計
案例14 “崇明百裏行”鄉土綜閤實踐活動課程設計
案例15 “童心水趣”課程設計
案例16 幼兒園“生態崇明”區域特色課程的開發
案例17 “綠色傢園”基地課程設計
案例18 學科與鄉土課程整閤設計
第四章
鄉土課堂篇
案例19 思維飛舞於綠地圖之上
案例20 說鄉土真事 育愛國真情
案例21 仿田間勞動悟音樂之美
案例22 一起去果園
第五章
教師發展篇
案例23 分工深研整閤生長
案例24 讓教師看到東灘的課程風景
案例25 綠色共同體助力教師成長
案例26 發齣孩子們生態保護的*強音
案例27 集思廣益話“農莊”
案例28 用微信助推鄉土課程教研活動
案例29 在鄉土課改中奔跑
第六章
課程評估篇
案例30 鄉土課程建設學校評估
案例31 評估:課程優化發展過程中的“催化劑”
案例32 融通生活的課堂教學評估
案例33 人人爭做“生態小達人”
第七章
特色學校篇
案例34 “小東灘”課程蛻變發展中塑造特色學校
案例35 “崇明竈文化”課程開發與實施探索之旅
案例36 “鳥文化”特色教育
案例37 從歡樂橘園到多樣菁菁園
這本書的裝幀與內容傳達齣的整體氣質,給我的感覺是一種兼具前瞻性和曆史厚重感的復雜性。它不像那些曇花一現的熱門暢銷書那樣追求短期的轟動效應,而是更像一部旨在沉澱和影響深遠的工具書。我注意到排版上大量使用瞭清晰的圖錶和流程圖示,這對於理解復雜的教學設計流程至關重要。總而言之,這本書散發齣的專業氣息和對教育實踐的深刻承諾,讓我充滿瞭閱讀的動力。我確信,這本書絕不是那種讀完就束之高閣的“擺設”,而是一個值得我反復研讀、並在未來教學工作中時常翻閱的寶貴夥伴。
评分我最近剛翻閱瞭這本書的目錄,初步的印象是它的結構組織得非常嚴謹和係統化。從基礎的理論構建,到具體的操作步驟,再到最終的成效評估,整個脈絡清晰得讓人拍案叫絕。這種層層遞進的編排方式,對於初次接觸相關領域的人來說,無疑是一個極大的福音,它提供瞭一個循序漸進的學習路徑,避免瞭知識點上的碎片化和理解上的跳躍性。尤其讓我感到驚喜的是,它似乎沒有停留在空泛的口號層麵,而是非常務實地劃分瞭不同的實踐模塊,這預示著書中會包含大量可供藉鑒和復製的“模闆”或“框架”。我敢斷言,這本書的價值,絕不僅僅是停留在紙麵上,它更像是一個可以被反復實踐和檢驗的工具箱。
评分這本書的行文風格非常引人入勝,它沒有一般學術著作那種拒人韆裏的晦澀感,反而帶著一種如同資深前輩在耳邊娓娓道來的親切感。作者的敘事手法高明,總能在關鍵的理論闡述後,立刻穿插一些生動的案例或者富有哲理性的反思,讓人在吸收知識的同時,還能體會到一種思想上的碰撞和升華。我感覺作者在寫作時,是真正站在一綫教育工作者的角度去思考問題的,那種對教育現場復雜性的深刻洞察,是很多脫離實踐的理論傢所不具備的。這種既有高度又接地氣的文風,極大地降低瞭閱讀的門檻,同時也保證瞭內容的專業性,實屬難得。
评分從我有限的閱讀經驗來看,許多教育改革相關的書籍往往容易陷入一種“理想化”的窠臼,即提齣的方案在理論上完美無瑕,但在現實的土壤中卻難以生根發芽。而這本書,從我目前感受到的氣息來看,似乎有著一種非常清醒的現實主義精神。它似乎在探討如何“在現有條件下”實現創新,而不是要求我們憑空搭建一個空中樓閣。我尤其期待看到它對於資源有限的學校或者師資力量相對薄弱的地區,能提供齣哪些具有操作性的建議。如果它真的能夠提供一套“輕量級”但高效的創新實施方案,那麼它對整個教育生態的貢獻將是不可估量的。
评分這本書的封麵設計真是讓人眼前一亮,那種沉穩中帶著一絲活力的感覺,很符閤我對優質教育類書籍的期待。我尤其喜歡封麵上那種簡潔卻富有層次感的排版,讓人在拿起書本的瞬間,就感覺到裏麵蘊含著不容小覷的學術深度。雖然我還沒有深入閱讀,但僅僅是這種初步的視覺體驗,就讓我對它所探討的主題産生瞭濃厚的興趣。這本書的裝幀質量也相當齣色,紙張觸感細膩,油墨印刷清晰,看得齣齣版社在製作上是下瞭不少功夫的。希望內容也能像外在包裝一樣,帶給我更多的驚喜和啓發。我期待它能在理論深度和實踐可行性之間找到一個完美的平衡點,為我們這些在教育一綫摸爬滾打的人提供一些真正能落地的指導方針。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