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这样对孩子说
定价:29.80元
作者:吴桂娟
出版社:朝华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1-01-01
ISBN:9787505425606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740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孩子出口成“脏”、谎话连篇、撒泼打滚、过分挑食、痴迷游戏、攀比显阔、装着追星、学习应付了事……您是否也对孩子的这些问题一筹莫展
您很清楚,没有规矩不能成方圆。在生活中,对于孩子的某些不良行为和习惯的确要说“不”,要让孩子明确知道一不是自己的所有要求就能得到满足,不是自己想做什么都可以为所欲为。但这个“不”字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却不容易。在什么情况下要给予孩子鼓励与引导,什么情况下要坚定地说“不”,重要的该怎样说“不”呢,
这,就是本书要与您探讨解决的问题。
目录
章 对孩子的不文明语言说“不”
1.年幼也能出口成“脏”
2.一谎话连篇色不变
3.口若悬河“小牛皮”
4.说话“没大没小”
5.没把门儿的“小贫嘴”
6.言语“小暴徒”
7.自以为是嘲笑人
8.接下茬儿的“小画眉”
9.学舌的“小鹦鹉”
10.肆意喧哗的“小喇叭”
第二章 对孩子的不礼貌举止说“不”
1.从小就爱咬人
2.拦不住的“人来疯”
3.家长的“眼前花”
4.垃圾、纸屑随手飞
5.为所欲为的“破坏大王”
6.胡编乱造起绰号
7.乱翻东西的“小手”
8.撒泼打滚闹翻天
9.在墙上随意“作画”
10.任性赌气肆意妄为
……
第三章 对孩子的不良爱好说“不”
第四章 对孩子不良学习习惯说“不”
第五章 对孩子无休止的欲望说“不”
第六章 对孩子的不得体穿戴说“不”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的语言真是太有力量了,读完之后感觉像是被注入了一股新的能量。作者在叙述中展现出的那种洞察力和共情能力,让我深深地被吸引。它不仅仅是关于如何与孩子沟通,更是关于如何重新认识我们自己,如何看待我们与世界的连接。读到某些章节时,我甚至会停下来,反复咀嚼那些文字,思考它们对我日常生活的指导意义。我特别喜欢作者那种不落窠臼的视角,总能从看似平凡的场景中挖掘出深刻的哲理,让我对“教育”这个词有了更广阔的理解。它没有给我生硬的教条,反而是提供了一系列可以内化的原则,让我在面对孩子的问题时,能够更加从容和智慧。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比任何直接的指导都来得更有效、更持久。这本书无疑是一剂心灵的良药,尤其对于那些在育儿路上感到迷茫和挫败的父母来说,它就像一盏指路的明灯。
评分我不得不说,这本书的结构安排和内容组织简直是一绝。它不像我以前读过的那些育儿书籍那样,堆砌着大量的理论和术语,而是用一种近乎散文诗般的笔触,娓娓道来。每一个故事、每一个案例,都像是作者亲身经历后提炼出的精华,鲜活而真实。阅读过程中,我常常会产生一种强烈的代入感,仿佛自己正站在那个情境中,与书中的人物一同经历着困惑与成长。作者的文笔细腻入微,对情感的捕捉极其精准,使得即便是那些复杂的家庭动态,也能被描绘得清晰透彻。更让我欣赏的是,它鼓励读者去探索个体差异,而不是追求“标准答案”。这种尊重个体、崇尚自由的理念,深深地打动了我,也让我开始重新审视自己过去那些“应该如此”的执念。全书读下来,不觉得累,反而有一种被滋养的感觉。
评分从文学性上讲,这本书的文字功底是毋庸置疑的。它没有掉入育儿书籍常见的说教腔调,反而充满了哲思和诗意。作者对于人性的把握精准到位,无论是孩子天真的烂漫,还是成人面对成长时的挣扎与迷茫,都被描摹得淋漓尽致。我尤其欣赏它探讨的关于“界限”与“自由”的平衡艺术。这部分内容写得极为精妙,它教导我们如何在给予孩子广阔空间的同时,又不失为坚实的后盾和引路人。整本书的节奏感把握得非常好,起承转合自然流畅,让人欲罢不能。它更像是一场与智者的深度对话,而非单向的知识灌输。读完之后,我感觉自己不仅仅提升了育儿能力,更重要的是,对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处理,有了一种更成熟、更富有远见的认识。这绝对是我近年来读过的最有深度的非虚构作品之一。
评分这本书最让我震撼的地方,在于它对“权威”和“控制”的深刻反思。在现代社会,我们太习惯于用成人的逻辑去套用孩子的生活,总以为我们的经验就是真理。而这本书,却像一面清澈的镜子,照出了我们在无形中施加给孩子的压力。它的叙述风格非常平实,没有夸张的辞藻,却字字珠玑,直击人心最柔软的部分。我读到一些关于情绪管理的章节时,甚至热泪盈眶,因为那描述的场景正是我的日常写照。作者并没有指责任何人,而是温柔地引导我们看到,真正的力量来源于连接和信任,而非等级和命令。这本书提供的工具是柔性的,但产生的效果却是坚实的,它帮助我建立了一种更平等、更尊重的对话模式。它是一本值得反复翻阅的案头书,每一次重读,都会有新的感悟。
评分这本书的深层价值在于它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思维框架。它不仅仅是提供“技巧”,而是引导我们去解构那些根深蒂固的教育观念。我过去常常陷入“解决问题”的怪圈,总想快刀斩乱麻地处理孩子表现出的任何“不当”行为。但是,这本书让我明白了,很多时候,我们需要的不是解决问题,而是理解问题背后的需求和动机。这种视角的转变,带来的影响是革命性的。我的家庭氛围明显缓和了许多,因为我不再急于评判,而是开始真诚地倾听。作者使用的那些比喻和类比,形象生动,极富启发性,让我能够迅速抓住核心要义。它像一把精巧的钥匙,帮我打开了通往孩子内心世界的那扇门,让我得以窥见他们真实而敏感的灵魂。我强烈推荐给所有追求高质量亲子关系的成年人。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