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我家就是国际学校,让孩子在家学习的智慧
定价:29.90元
作者:魏多丽,陈怡光
出版社:中国人口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09-01
ISBN:9787510118265
字数:
页码:200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381kg
编辑推荐
台湾自学教父陈怡光和波兰太太魏多丽(DorotaChen-Wernik)联袂力作;
在台湾家教界,《我家就是国际学校:波兰妈妈×台湾爸爸让孩子在家学习的智慧》作者陈爸无人不知、追随者众;
自创的非制式教育方法、的国际化视野定能全面刷新您既有的家庭教育观念;
中西方教育理念的碰撞与交汇,非制式教育方法对传统标准化学校教育的质疑与挑战,定会让您耳目一新、大受启迪。
内容提要
让孩子做到自己学习、自觉学习、自主学习、自在学习,是每位家长的大心愿,只要您愿意,《我家就是国际学校:波兰妈妈×台湾爸爸让孩子在家学习的智慧》就能够帮助您达成这个心愿!
这是一对另类父母,结合中西方教育的优势,取长补短、放眼全球,用一套个性家教方案,培养出了一对成绩、品学兼优、个性十足、人人羡慕的好儿女的真实故事。
一个多种文明交汇的国际家庭:爸爸是台湾人,妈妈是波兰人,两个孩子则出生在美国。一家人常住欧、美、亚三大洲,爸爸本就是个性教育的研究者和践行者,妈妈则是蒙特梭利教育理念的忠实拥趸,他们都深信怎么学比学什么更重要,考试无法测出孩子的特质,学习更不能是为了考试。
《我家就是国际学校:波兰妈妈×台湾爸爸让孩子在家学习的智慧》作者真实感人的经历和教育子女的心得对全世界的父母都有深刻的借鉴意义。
目录
篇 理念就这一个:拥有国际观的孩子
章 住过三大洲的孩子
在美国西雅图
个宝宝
英国生活大不同
明秀上幼儿园了
持续文化交换
回台湾之后
第2章 我的故乡波兰
波兰生活
波兰饮食
波兰教育改革
第3章 幼儿园生活
英国幼儿园生活
亲师沟通
蒙特梭利教育特色
我所了解的台湾幼儿园
匪夷所思的状况
在家蒙特梭利
自制版蒙特梭利教材
第二篇 千挑万选之后
第4章 千挑万选之后
前车之鉴
深入了解与思考
我们的孩子是特殊的
第5章 是照顾,还是补习
一所小学两种学习方式
台湾和波兰小学异同
波兰课后照顾服务班与台湾安亲班
学才艺是为了发掘真正的兴趣
第三篇 走过许多路之后
第6章 学好语言就这么简单
不学注音符号的中文学习
语文学习多元化
国际书展搜集教材
学好英文并不难
英文教材选择多
用计算机软件学语言
语言学习网站
波兰文也要认真学
学闽南语要环境
第四篇 理想靠实践
第7章 Sonlight自学课程
选择的理由
其他自学课程
自主学习
不用教科书的课程
孩子和父母互相念书给对方听
第8章 同胞姐弟,学习不同调
专题做五个月的姐姐VS
主题只能维持一周的弟弟
针对孩子特性备课
中波英三语并行的学习
第9章 孩子们这样学
主题报告
在旅行中学习
其他国家的旅游学习
台湾小旅行
行前简单规划,事后详细报告
台湾的节庆祭典与本土文化
0章 人际关系与网络学习
孩子的人际关系
友谊的持续性
处理人际关系也需要学习
网络学习
后记
整理之后再出发
附录
自学相关
网络资源
作者介绍
魏多麗(DorotaChen-Wernik)
Dorota从小就喜欢教书,中学开始在波兰华沙担任英语家教,读大学时在中坜教英语补习班,住在英国时任教于蒙特梭利幼儿园。Dorota是华沙大学位研究台湾乡土文学的汉学硕士,也是1994年教育部和外交部颁发届中欧奖学金得主。她为自己两个孩子设计的蒙特梭利教学工具不仅孩子们很喜欢,而且教学效果也非常好。
陈怡光(台湾自学教父)
自学圈内人称陈爸的陈怡光从小就有教育选择意识,对按部就班过敏,幼儿园转了三所,中学从台湾读到英国,大学又从英国读回到台湾,去美国读MBA,却以企管和国际研究双硕士毕业。陈爸独创的家教方法已被千万家庭借鉴和模仿。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着实吸引人眼球,封面那种沉静又不失活力的色调,一下子就抓住了我这个正为孩子教育焦虑的家长的注意力。拿到手里掂了掂,感觉分量很实在,不是那种轻飘飘的糊弄之作,可见内容编排上的用心程度。我之前也尝试过不少所谓的“家庭教育宝典”,很多都是空泛的说教,或者罗列一些听起来很美但实操起来难如登天的理论。这本书的排版和章节划分非常清晰,这一点我非常欣赏。它不像有些书那样密密麻麻地堆砌文字,而是有大量的留白和图示,读起来不费力,甚至在通勤的碎片时间里翻看,也能很快抓住重点。尤其是它的引言部分,作者开篇就非常坦诚地剖析了当前教育环境的痛点,那种“懂我”的感觉,瞬间拉近了与读者的距离。我特别留意了书中关于时间管理和学习环境创设的章节,里面的建议非常具体,比如如何利用家里的现有空间打造一个既有仪式感又不至于压抑的学习角,这些细节的指导,比那些大而无当的口号实在太多了。总体来说,这本书的阅读体验是流畅且充满启发性的,它给予的不是生硬的指令,而是一种引导性的思维框架,让我开始重新审视“学习”这件事在家中可以如何被重新定义。
评分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独特,它没有那种高高在上的理论家腔调,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邻家长者在分享她的“秘籍”。读起来有一种很强的代入感和亲切感。我特别喜欢其中穿插的一些家庭小故事,这些故事非常真实,里面提到的亲子冲突点、教育中的小挫折,简直就是我日常生活的翻版。比如,书中提到如何处理孩子对某个学科的“天然抵触情绪”,作者提供的那种“化整为零,兴趣先行”的策略,我就立刻在周末的亲子活动中实践了,效果出乎意料地好。很多时候,我们大人自己钻进了“必须按照标准流程来”的思维定势里,反而限制了孩子的可能性。这本书最大的价值在于,它打破了许多关于“优质教育”的刻板印象,鼓励家长们勇敢地跳出传统的框架,去设计一套最适合自家孩子节奏和特点的学习系统。它没有提供万能的公式,但提供了思考问题的工具箱,让我在面对突发状况时,不再手足无措,而是能迅速找到应对的思路。
评分说实话,我本来对这类主题的书持保留态度的,毕竟“国际学校”这个词汇在很多家庭的语境里,往往意味着天价的学费和难以企及的资源。然而,这本书的切入点非常接地气,它巧妙地避开了对昂贵教具和全职外教的幻想,而是聚焦于“智慧”的运用。我最欣赏的是作者对于如何培养孩子“元认知能力”的论述,这一点在很多同类书籍中是被一笔带过的。书中详细拆解了如何通过日常的提问和引导,让孩子自己去发现学习的漏洞和盲点,而不是简单地由父母去指出错误。这种由内而外的驱动力,才是教育的真谛。我尝试着在孩子做作业时,运用了其中提到的一种“苏格拉底式提问法”,效果立竿见影,他不再是被动地接受信息,而是开始主动地为自己的答案寻找逻辑支撑。这种潜移默化的改变,比单纯地提高几分考试分数要宝贵得多。这本书没有贩卖焦虑,反而提供了一种可以自我实现的路径,让家长们意识到,我们手中的“资源”并非仅限于金钱,更重要的是我们对教育本质的理解深度和执行的耐心。
评分这本书的论证逻辑清晰,观点之间衔接自然流畅,给人一种严谨而不失温度的感觉。它没有鼓吹激进的超前教育,而是强调“适龄”和“适性”的重要性。作者反复强调,家庭教育的核心是建立一种积极的亲子关系和终身学习的内在动力,外部的任何“国际化”标签都只是辅助手段。我特别赞赏书中对“失败教育”的讨论,作者提出了一个很有启发性的观点:家是唯一可以安全地体验和总结失败的地方。这种对挫折教育的深刻理解,与当下社会对完美的过度追求形成了鲜明对比。这本书的内容并非是照搬国外的课程体系,而是提炼了普适的教育精髓,再用适合中国家庭的文化背景进行解读和落地。它就像一面镜子,帮助我看到了自己在教育过程中可能存在的盲点和过度干预的地方。阅读过程本身就是一次自我反思和成长的过程,它成功地将“教育”从一个压力源,转化为一个充满探索乐趣的家庭共同项目。
评分从结构上来说,这本书的层次感处理得非常精妙。它不像传统教科书那样线性推进,而是采用了一种模块化的设计。前期铺垫的是家庭文化和教育理念的重塑,中期详细展开了不同学科领域的家庭教学策略,而后期则聚焦于评估和反馈机制的建立。这种层层递进的方式,保证了读者既能建立宏观的教育视野,又能深入到具体的实操层面。我尤其关注了关于“项目式学习(PBL)”在家中如何落地的部分。作者详细介绍了如何将日常兴趣点转化为一个有明确目标和成果的小型项目,比如如何围绕一次家庭旅行设计地理、历史、预算管理的综合学习。这些实践案例的详细步骤描述,极大地降低了尝试的门槛。这本书的文字密度适中,即便是比较复杂的教育学概念,也能被作者用非常形象的比喻和实例解读得通俗易懂,不会让人感到晦涩难懂。读完感觉像是完成了一次系统性的家庭教育升级培训,收获满满,对后续的家庭教育规划有了清晰的蓝图。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