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快乐创意美术 培养良好品格(全彩)
定价:59.80元
作者:(韩)权惠祚,张涛
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05-01
ISBN:9787121251924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本书主要是面向注意力散漫,爱吵闹,挑食的3-7岁的孩子,介绍了能改变孩子的坏习惯,提高孩子的创意和智力的美术游戏,是一本真正寓教于乐的书。
全书从 “孩子爱耍赖”、“没法集中注意力”、“愤怒攻击性太强”、“害怕和妈妈分开”、“对外界过分敏感”、“内向变自信”、“讨厌兄妹等同龄人”、“提升和同龄人的交际力”、“语言表达发育迟缓”、“不好好吃饭”、“胆小”等十一部分,分析这类坏习惯的心理原因,每类都重点推出5个创意美术游戏纠正法。
目录
前言① 妈妈要成为读懂孩子内心的翻译家
前言② 孩子烦人时,不要骂他,而应该赞美他 6
用书指南 不责骂孩子,游戏就可以让孩子发生奇迹般的变化
这本书可以给孩子提供什么样的帮助
以正面强化心理 (Positive Reinforcement)育儿法为基础的美术游戏
做美术游戏前,父母必知事项
3~7岁不同年龄阶段的孩子的生长特征
Part 1 我要随心所欲 | 孩子闹腾不休时,让闹腾戛然而止!训练孩子心性的美术游戏
1.孩子为什么会闹腾
2.孩子闹腾时,父母应该怎么办
3.孩子闹腾不休时的美术游戏,各不相同
让孩子停止闹腾的美术游戏(1)画出各种线条和图形
让孩子停止闹腾的美术游戏(2)按照各种小东西的样子对号入座
让孩子停止闹腾的美术游戏(3)在圆圈里用白色蜡笔和颜料画出曼荼罗
让孩子停止闹腾的美术游戏(4)用饼干做项链
让孩子停止闹腾的美术游戏(5)做各国国旗
Part 2 不能集中注意力 | 注意力不集中时,可以提高注意力的美术游戏 43
1. 孩子为什么注意力不集中 44
2. 孩子注意力不集中的时候,父母应该怎么办
3. 注意力不集中时做的美术游戏,各不相同
提高孩子注意力的美术游戏(1)按照线条贴画 48
提高孩子注意力的美术游戏(2)照着妈画来画画
提高孩子注意力的美术游戏(3)在海绵上画画,然后堆成塔
提高孩子注意力的美术游戏(4)用木筷子堆成塔
提高孩子注意力的美术游戏(5)画各种曼荼罗,再将它们连接起来
Part 3 很生气 | 因为很生气而好斗时,可以消气的美术游戏 59
1. 孩子为什么好斗 60
2. 孩子好斗时,父母应该怎么办 61
3. 孩子生气好斗时做的美术游戏,各不相同
让孩子消气的美术游戏(1)尽情地玩黏土
让孩子消气的美术游戏(2)用报纸做球
让孩子消气的美术游戏(3)画火山
让孩子消气的美术游戏(4)做各种各样的鼓
让孩子消气的美术游戏(5)用木偶演戏
Part 4 不想跟妈妈分开 | 只想找妈妈时,孩子独自玩也很开心的美术游戏 75
1. 孩子为什么只想找妈妈
2. 孩子只找妈妈时,父母应该怎么办
3. 想找妈妈时做的美术游戏,各不相同
孩子独自玩也很开心的美术游戏(1)和妈妈轮流画画
孩子独自玩也很开心的美术游戏(2)和妈妈一起画线条,看图说话
孩子独自玩也很开心的美术游戏(3)用石膏绷带把妈妈和自己固定在一起
孩子独自玩也很开心的美术游戏(4)和妈妈互相描画对方的脸
孩子独自玩也很开心的美术游戏(5)猜猜口袋里有什么
Part 5 我很敏感 | 孩子太敏感的时候,让太敏感的孩子变得圆通起来的美术游戏
1. 孩子为什么这么敏感
2. 孩子太敏感的时候,父母应该怎么办
3. 孩子太敏感的时候做的美术游戏,各不相同
让孩子变得圆通的美术游戏(1)用创可贴治疗内心的伤口
让孩子变得圆通的美术游戏(2)用染料给盐染色,装在瓶子里
让孩子变得圆通的美术游戏(3)用单独属于自己的话筒做采访
让孩子变得圆通的美术游戏(4)做面糊游戏
让孩子变得圆通的美术游戏(5)用染料给面粉染色,再捏成不同的样子
Part 6 我要藏在后面 | 孩子很内向、很消极的时候,让内向而消极的孩子充满自信的美术游戏
1. 孩子为什么这么消极
2. 孩子消极的时候,父母应该怎么办
3. 孩子消极时做的美术游戏,各不相同
让孩子充满自信的美术游戏(1)把颜料挤出来,然后对折纸张得到图画
让孩子充满自信的美术游戏(2)先用小点儿的纸,再换大尺寸的纸画画
让孩子充满自信的美术游戏(3)跟妈妈比比看谁做的蛇更长
让孩子充满自信的美术游戏(4)自己做扇子
让孩子充满自信的美术游戏(5)给孩子颁发奖章
Part 7 讨厌兄弟姐妹 | 兄弟姐妹之间有矛盾时,让他们更友爱的美术游戏
1. 孩子为什么讨厌弟弟妹妹
2. 孩子讨厌弟弟妹妹时,父母应该怎么办
3. 兄弟姐妹间有矛盾时做的美术游戏,各不相同
让孩子更友爱的美术游戏(1)用刺猬表达生气的程度
让孩子更友爱的美术游戏(2)画出象征家人的动物
让孩子更友爱的美术游戏(3)用信封娃娃演戏
让孩子更友爱的美术游戏(4)因为有我而幸福的日子,请祝福
让孩子更友爱的美术游戏(5)制作自己的相册
Part 8 没有朋友 | 不会交朋友时,提高孩子社交能力的美术游戏
1. 孩子为什么没朋友
2. 孩子不会交朋友时,父母应该怎么办
3. 不会交朋友时做的美术游戏,各不相同
让孩子学会交朋友的美术游戏(1)在圆圈里随意涂画
让孩子学会交朋友的美术游戏(2)用蛋糕表达自己的感情
让孩子学会交朋友的美术游戏(3)和妈妈在6个空格里画画
让孩子学会交朋友的美术游戏(4)画出自己成为巨人的样子
让孩子学会交朋友的美术游戏(5)和妈妈玩抢领地的游戏
Part 9 孩子不会说话 | 孩子迟迟不肯开口讲话,让孩子开口的美术游戏
1. 孩子的语言能力不好吗
2. 孩子迟迟不讲话的时候,父母应该怎么办
3. 孩子迟迟不肯讲话时做的美术游戏,各不相同
让孩子开口的美术游戏(1)玩粗盐
让孩子开口的美术游戏(2)玩嫩豆腐
让孩子开口的美术游戏(3)让孩子听童话后画出自己的感觉
让孩子开口的美术游戏(4)戴上漂亮的王冠做国王
让孩子开口的美术游戏(5)用大米饼做面具
Part 10 不想吃饭 | 孩子不想吃饭时,让孩子有食欲的美术游戏
1. 孩子为什么不想吃饭
2. 孩子不想吃饭时,父母应该怎么办
3. 孩子不想吃饭时玩的美术游戏,各不相同
让孩子有食欲的美术游戏(1)和妈妈一起做紫菜包饭
让孩子有食欲的美术游戏(2)用橡皮泥做各种食物
让孩子有食欲的美术游戏(3)按手印
让孩子有食欲的美术游戏(4)用粮食做曼荼罗
让孩子有食欲的美术游戏(5) 在圆圈里用各种颜色的纸做不同的菜肴
Part 11 我很害怕 | 孩子很害怕时,可以跟胆小鬼说再见的美术游戏
1. 孩子为什么是个胆小鬼
2. 孩子害怕时,父母应该怎么办
3. 孩子害怕时玩的美术游戏,各不相同
让孩子不害怕的美术游戏(1)把珠子嵌放在橡皮泥里
让孩子不害怕的美术游戏(2)做属于自己的包
让孩子不害怕的美术游戏(3)自己做衬衫
让孩子不害怕的美术游戏(4)做家族手镯
让孩子不害怕的美术游戏(5)自己做花盆
妈妈写的游戏日记 | 孩子在改变
有用的网址介绍 参考文献
曼荼罗图案(1)
曼荼罗图案(2)
作者介绍
权惠祚在梨花女子大学获得基督教咨询学硕士学位。韩国牧师会咨询协会1级咨询师,在延世新村Severance医院完成CPE课程。主要从事美术治疗和心理咨询工作。田容和毕业于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儿童心理学专业,在范德堡大学法学院获博士学位。后于伯克利分校,在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ADHD)的Stephen P. Hinshaw教授的带领下,参与了患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青少年的学习指导和教育相关研究。之后的两年在伯克利分校咨询中心为父母、夫妻、儿童提供咨询服务。离开范德堡大学法学院后担任联邦检察官,负责解决移民青少年的犯罪问题。
文摘
序言
这本美术书的装帧设计和纸张选择也透露出一种对艺术的尊重,让人爱不释手。它的纸张有一定的厚度和纹理,即使用上水彩或者丙烯颜料,也不会轻易洇透或者起皱,这极大地提升了创作的愉悦感。更让我惊喜的是,书后附带的那些“艺术家访谈片段”,虽然简短,但视角非常独特。它没有介绍那些耳熟能详的大师,而是采访了一些在各自领域默默耕耘的工艺美术家,比如一位制作琉璃灯的匠人,一位专攻竹编的艺术家。这些片段告诉孩子们,艺术不仅存在于博物馆里,它就在我们身边,存在于每一个对手艺的虔诚之中。这种对“匠人精神”的推崇,让我的孩子开始对周围的物品产生好奇心,他不再仅仅把它们看作工具,而是开始思考它们是如何被创造出来的。这种对“制造者”的敬意,无疑也是一种高尚的品格教育的体现,它教会孩子尊重劳动和时间的价值。
评分我给初中生的侄子买的这本所谓的“创意美术”书,原以为他这个年纪可能更偏爱那些酷炫的数字绘画教程,没想到他居然沉迷进去了。这套书的编排逻辑非常独特,它不是从基础的素描开始教起,而是直接切入“如何用非传统材料表达情感”的主题。书里有一章专门介绍如何利用废弃的报纸、咖啡渣甚至旧布料来创作立体拼贴画,那种粗粝的质感和物件本身的故事性,一下子击中了侄子那种渴望表达个性的点。他的房间里现在堆满了各种“半成品”,他不再只是在纸上画画,而是开始在木板上雕刻,在石头上涂鸦。这种从二维平面到三维空间的拓展,极大地激发了他的动手能力和空间想象力。我观察他做创作的过程,发现他学会了如何从日常生活中“发现美”,而不是被动地接受别人教给他的“标准美”。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把艺术创作的门槛放低了,让创造力不再是少数人的专利,而是每个人都可以拥有的生活方式。
评分作为一名长期从事艺术教育的老师,我对市面上很多“培养品格”的美术教材持保留态度,因为很多时候,所谓的“品格培养”往往流于口号,只是在图片的注释里加上几句空洞的说教。然而,这本《快乐创意美术》的优秀之处在于,它的“品格教育”是内嵌在创作过程中的,是“做中学”的典范。比如,书中有一系列关于“合作创作”的单元,要求两个孩子共同完成一幅画,每个人只能使用限定的几种颜色,并且不能提前沟通下一步的布局。这个过程,完美地展示了什么叫妥协、什么叫倾听、什么叫在冲突中寻找平衡。我的学生在完成这些项目后,他们对“团队精神”的理解比听我讲一整节课的说教都要深刻得多。他们学会了尊重他人的“笔触”,即便那个笔触和自己预想的不一样。这种通过实际操作建立起来的同理心和协作能力,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良好品格”的养成。
评分这本绘画启蒙书真是让人眼前一亮,色彩的运用简直是大师级的!我本来以为给孩子买的这种“创意美术”的书都会是那种套路化的模板,教你画太阳、画小狗,结果拿到手才发现,它完全颠覆了我的想象。书里那些构图大胆、色彩饱和度极高的插图,看得我这个成年人都忍不住想要拿起画笔试试看。它没有过多地强调“要画得像”,而是鼓励孩子去捕捉光影、去感受色彩之间的碰撞与和谐。比如有一页专门讲“冷暖色调的对比”,用一种近乎抽象的方式呈现了火焰和冰块的画面,但孩子一下子就明白了那种温度感。更让我欣赏的是,它似乎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一种非常健康的美学观,不是追求完美无瑕的写实,而是欣赏那种不拘一格的想象力。我的女儿现在画画时,不再纠结于“草莓是不是非得是红色”,她会大胆地把草莓涂成蓝色,然后告诉我那是“夏夜里的草莓”。这种自由和自信的建立,我想正是这套书最核心的价值所在,远超出了教几笔技巧的层面。
评分我是一个追求极简生活方式的家长,我对那些色彩斑斓、内容繁复的儿童读物常常感到焦虑,总担心孩子会被过度的视觉刺激弄得心神不宁。但是,这本画册在“全彩”的设定下,却做到了惊人的克制与平衡。它的色彩虽然丰富,但每种颜色都有其明确的情感指向和表现目的,没有出现那种让人眼花缭乱的“大杂烩”。书中的引导语也特别注重“专注”与“慢工出细活”的理念。它会用很长的篇幅来描述如何耐心等待颜料自然晕染的效果,如何细致地观察光线在一片叶子上停留的瞬间。这种对“过程”的强调,有效地对抗了现在社会快餐式的消费习惯。我的孩子以前画画总是急着收尾,现在他会为了追求一种特定的水墨洇开的效果,反复试验、耐心等待,甚至为了保持画面的宁静感,主动放弃一些他原本想加进去的“热闹”元素。这本书成功地教会了孩子,真正的快乐来源于对事物深入的、有耐心的探索。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