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贯彻<<教育规划纲要>>传承大学精神强化人才培养-中国高教学会高等教育管理研究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
定价:68.00元
作者:中国高教学会高等教育管理研究会秘书处
出版社:江苏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1-08-01
ISBN:9787811302516
字数:
页码:552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740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贯彻传承大学精神》是中国高教学会高等教育管理研究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贯彻传承大学精神》是对本次学术年会研究成果的汇总,内容包括中国地方大学三十年回顾与反思——兼议高等教育发展的“中国模式”,全球视野下的大学办学理念剖析——以全球三所精英大学为例,高等教育强国建设的基础:办好地方高等教育,提高我国大学国际化水平应处理好的几个关系,我国高等教育专业结构偏离社会需求的实证研究等。
目录
高等教育发展与人才培养
中国地方大学三十年回顾与反思——兼议高等教育发展的“中国模式”
世界大学解读——以美国密西根大学为例
全球视野下的大学办学理念剖析——以全球三所精英大学为例
高等教育强国建设的基础:办好地方高等教育
高等教育体制改革为何成效不足——与经济体制改革的比较分析
提高我国大学国际化水平应处理好的几个关系
我国高等教育专业结构偏离社会需求的实证研究
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研究:回顾与展望
对中国高校创新人才培养的思考
“三位一体”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论高等教育基本质量的固守与核心质量的提升
日本大学院教学研究特色及对中国的启示
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建构特色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构建我国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
大学生“村官”计划实施对高校人才培养创新的启示
面向市场,构建中医学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基于专业技能和创业精神的高职创业教育
人文素养教育的边缘化与高职人才培养的社会性
深化改革构建地方高校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
应用型本科教育在民办高校的理论与实践——以江西蓝天学院为例
大学治理
构建中国现代大学制度:普遍共识与中国特色
现代大学制度的建立与完善——基于国外实践经验的启示
合作与共赢:促进西部高校跨越式发展的大学法人治理外部结构探析
高校行政化:关键在
从“行政化”到“去行政化”:大学管理本质的回归
我国大学行政化的困境与出路
大学行政化议论之议论
现代大学制度与大学章程建设研究
从“南科大事件”看中国传统高等教育制度的问题
丹麦大学章程对我国大学章程建设的启示
析论大学章程
我国现代大学制度建设研究的现状及反思
美国院校认证标准的价值研究——兼以中北部协会为例
论高等教育评估的价值发现功能及其提升的实践机制
创设改革特区:高校内部治理结构新探索
校长领导与大学生命周期——基于北京大学校长蒋梦麟的历史案例研究
大学文化与战略
论大学文化与高校软核心竞争力的培育
大学精神在于“明道济世”
大学的品格和力量——基于南京师范大学校园文化建设方面的调查与分析
大学体验:实践大学精神的新视角
论大学社会先进文化的发展
水文化价值观培育人文精神的实践探索 ——以福建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名师和大学学术精神
用西南联大的风骨指导高等教育体制改革
大学精神:高职院校的文化自觉与培育——以承德石油高专为例
大学精神传承与大学校长领导力之关系探析
关于地方高校办学特色的思考——以山东理工大学为例
广东中心城市本科院校的转型与发展
张謇教育思想体系中的创业教育理念探析
创业型大学:广东中心城市大学的转型之路
新办本科院校的定位与特色发展
小型工科院校面临的发展机遇及策略研究
地方高校战略规划管理的探索与实践——以西安科技大学为例
学者的学术使命与大学的社会责任
高校科学管理
大学品格修炼之我见
高等学校内部管理科学化研究
高校教学质量建设目标管理的思考与实践
浅谈高校科研管理的信息化建设问题
研究型大学高质量本科教育保障机制探究
以教学管理创新带动人才培养质量提高的思考
建立高校内部教学评估长效机制促进教学质量持续提高
和谐管理理论视角下的高校教学管理思考与实践
初论高校科研及其管理的特殊性
高校创业教育师资队伍的管理分析
关于高校人力资源优化配置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考
教学型高校青年教师如何走出教研课题申报误区
关于保障高校学生权利的理性思考
后记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从编辑排版的细节来看,这本书的注释和参考文献系统做得相当规范和严谨。每一处关键论点的引述后,都有清晰的标注,这不仅是对前人研究成果的尊重,也为有兴趣深入探究的读者提供了便捷的“学术地图”。我特意查阅了几处的引用来源,发现其所引用的资料库非常广博,涵盖了最新的政策文件、重要的学术期刊乃至一些有影响力的国际经验分享。这种扎实的文献支撑,极大地增强了全书论证的说服力和权威性。一个好的学术作品,不仅要提出观点,更要展示出支撑这些观点的坚实基础,这本书在这方面无疑是教科书级别的典范,体现了出版方对学术诚信的极高标准。
评分我最近翻阅了一些关于高等教育改革的前沿文献,坦白说,很多都显得过于理论化,晦涩难懂,仿佛是写给同行专家看的“内部文件”。然而,这本书的行文风格却展现出了一种罕见的平衡感。它似乎找到了一个绝佳的切入点,既能深入剖析宏观政策的精神内核,又能用非常贴近实际的案例和富有逻辑的论述来阐释,即便是非教育管理专业的读者,也能迅速抓住其核心脉络。尤其是它在阐述某些复杂管理理念时,常常会引用一些生动的比喻,或是结构化的图表来辅助说明,这极大地降低了理解门槛,使得那些宏大的“纲要”精神不再是空中楼阁,而是可以被切实执行的蓝图。这种将“高屋建瓴”与“脚踏实地”结合得如此巧妙的作品,在目前的学术出版物中实属难得。
评分这本书给我最大的触动在于其内在蕴含的“人文关怀”与“时代责任感”。在探讨诸如人才培养模式、大学精神传承这类宏大命题时,作者的笔触并非冰冷的制度描述,而是始终聚焦于“人”——即教育的最终目的。它深刻地揭示了在快速变化的社会环境中,高校管理者和教育工作者所肩负的历史使命。阅读过程中,我几次停下来深思,思考着我们如何才能真正做到“立德树人”,如何让大学的“精神”不沦为一句空洞的口号,而是成为指导实践的灵魂力量。这种对教育本质的执着追问,使得这本书超越了一般的政策解读,升华为一份充满理想主义色彩的教育宣言,极大地鼓舞了身处教育一线的人们。
评分这本书的结构编排展现了作者深厚的学术功底和严谨的逻辑思维。章节之间的过渡自然流畅,如同一个精心设计的迷宫,每走一步都有新的发现,但总有清晰的指引将你引向下一个关键节点。我特别欣赏它处理不同主题时的层次感:首先是宏观背景的梳理,然后是精神内涵的深度挖掘,最后才是对具体实践路径的探讨。这种由表及里、层层递进的叙事方式,让读者在阅读过程中能够不断加深对主题的理解,而不是被碎片化的信息所困扰。读完某一章节后,常常会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这种知识体系的搭建能力,是判断一本严肃学术著作价值的重要标准之一,而这本书无疑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出色。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着实令人眼前一亮。封面采用了沉稳的深蓝色调,配以烫金的书名和作者信息,散发出一种庄重而又不失现代感的学术气息。纸张的选择也很考究,触感细腻,印刷清晰,即便是长时间阅读也不会感到眼睛疲劳。整体来看,这是一本用心制作的出版物,从拿到手的那一刻起,就能感受到它背后蕴含的严肃性和专业性。书脊的设计也十分巧妙,既能牢固地装订内容,又能在书架上清晰地展现出它独特的身份标识,方便检索。我想,对于那些注重阅读体验的读者来说,仅仅是翻阅这本书的过程,本身就是一种享受。这种对细节的关注,往往预示着内容本身的质量也值得信赖,让人不禁对接下来的阅读内容充满了期待。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