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急不吼-轻松养出好孩子

不急不吼-轻松养出好孩子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何小英 著
图书标签:
  • 亲子关系
  • 育儿经验
  • 正面教育
  • 情绪管理
  • 儿童心理
  • 家庭教育
  • 沟通技巧
  • 耐心教养
  • 慢养
  • 好习惯培养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亚运村图书大厦
出版社: 人民邮电出版社发行部
ISBN:9787115485267
商品编码:29453944552
出版时间:2018-07-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商品名称: 不急不吼-轻松养出好孩子 出版社: 人民邮电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8-07-01
作者:何小英 译者: 开本: 32开
定价: 49.00 页数: 印次: 1
ISBN号:9787115485267 商品类型:图书 版次: 1

内容提要

孩子起床上学拖拖拉拉,家里“兵荒马乱”,怎么办?每天催催催,让他早点上床睡觉,怎么这么难?孩子爱撒谎,原因竟然出在家长身上?我都喜欢玩手机,怎么才能让孩子不沉迷手机游戏?饭来张口,衣来伸手,这样的孩子如何学会独立思考?孩子不爱练琴,我该坚持还是放弃?不爱学习只想玩,我该拿他怎么办? 别着急,解决这些问题,我们有办法! 《不急不吼,轻松养出好孩子》是三位杰出妈妈培养孩子的经验总结,从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兴趣爱好、学习能力,以及关注孩子心理健康和家庭成员沟通5个关键方面,带领家长了解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分析孩子成长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给出经过作者亲身实践并被很多家庭证明行之有效的方法。希望本书提供的方法能帮助家长找到与孩子沟通的正确方式,促进孩子健康成长。

目录

第 1章 培养孩子的好习惯 1 1.1学会四叶草法则,帮孩子改掉不良习惯 <孩子起床上学拖拖拉拉,家里“兵荒马乱”成常态> 第 一片叶子:提前约定,让孩子心中有数 / 3 第二片叶子:制订目标,有目标的人才不会迷路 / 6 第三片叶子:有限选择,孩子更愿意合作 / 7 第四片叶子:认可孩子,让孩子更有价值感 / 8 (小练习)孩子写作业磨蹭怎么改 / 10 1.2孩子不好好吃饭?原来我们一直都错怪了他 <威威小时候,几乎每顿饭都是一场战争> Positive正面:营造正面的吃饭环境,给孩子积极影响 / 14 Power权力:把吃饭的权力还给孩子 / 15 Participation参与:让孩子参与到食物的制作过程中 / 17 Perseverance坚持:家长的态度要坚持如一 / 18 微案例:另一个极端—需要控制饮食的轩轩 / 19 1.3健康的睡眠是美好生活的开始 <为了让孩子早点入睡,很多妈妈被逼成了凶妈妈> 环境(Environment):创造合适的入睡环境 / 23 规律(Routine):形成规律的“入睡仪式感” / 25 能力(Capability):培养孩子独立入睡的能力 / 26 微案例:5岁威威独立睡的约定 / 27 1.4 爱做家务的孩子与不做家务的孩子,长大后差距竟然这么大 <李小烦有些烦> 别做“直升机家长”,让孩子去动手吧 / 31 一、家务清单,人人参与 / 33 二、根据孩子的年龄手把手教授,花时间训练 / 34 三、肯定孩子的付出和贡献 / 35 (小练习)适合不同年龄段孩子的家务清单 / 36 1.5孩子爱撒谎,原因竟然出在家长身上 <轩轩一做坏事就撒谎> T(Trap):不给孩子设圈套,诱导孩子说更多谎话 / 39 T(Time out):暂停,冷静自己的情绪 / 40 H(Honoring honesty):创造尊重诚实的家庭环境 / 40 微案例:轩轩打翻了水杯 / 41 (小练习)孩子偷偷拿了钱怎么办 / 43 1.6让人难堪的熊孩子,学会礼仪要这样做 <在电影院里大声说话的小女孩> 三字真言“清、示、样”引导孩子有礼貌 / 45 (小练习)带孩子文明看电影 / 47 (小练习)让孩子学会主动打招呼 / 48 1.7拿什么打败手机游戏?是你高质量的陪伴 <孩子沉迷网络游戏> 你的孩子沉迷手机游戏要怪谁 / 50 三招教你避免孩子沉迷手机游戏 / 51 1.8三招出手,让孩子学会独立思考 <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无脑族”> 从做家务开始,做家庭的小主人翁 / 54 不要事事直接给答案,多引导提问 / 55 孩子遇到困难,父母要说你先想想看 / 56 第 2章 发现你家的小天才 57 2.1请发现孩子的兴趣和优势 <天才也学渣> 【微案例】爸爸,我喜欢画画…… / 59 一张表帮你发现孩子的天赋点 / 60 培养孩子天赋的几个小技巧 / 63 【微案例】如何让孩子愿意学书法 / 64 2.2家有琴童,不肯练琴怎么办 <半途而废的琴童之路> 孩子学琴的三个误区,你有吗 / 67 帮孩子坚持练琴的三个方法 / 68 【小工具】我的学琴小目标 / 71 2.3拿到全国绘画金奖,全靠和孩子的五个约定 <兴趣班是行走的碎钞机,往往还没有收成> 约定一:孩子,你为自己的兴趣选择 / 73 约定二:孩子,你为自己的选择负责 / 74 约定三:孩子,你为自己的目标制订计划 / 75 约定四:孩子,跌倒了你要爬起来 / 76 约定五:孩子,我为**的你点赞 / 77 (小练习)不同性格的孩子适合什么特长班 / 79 2.4当众说话三步走,你的孩子也能成为演讲达人 <你怎么就不敢演讲呢> 一、从小开始,潜移默化建立孩子的语料库 / 81 二、开口游戏,循序渐进走向外面的舞台 / 82 三、刻意练习,让孩子学会自我改进 / 83 【小工具】家庭演讲比赛评分表 / 84 2.5财商教育,从压岁钱、零花钱开始 <压岁钱、零花钱怎么花> 3~6岁财商启蒙:四步让孩子认识金钱的作用 / 86 7~14岁财商成长:“三金一账”教孩子学会规划金钱 / 89 【小工具】3~12岁孩子的财商培养地图 / 90 (小练习)孩子成绩好,要求父母给零花钱奖励怎么办 / 91 2.6奔跑吧,孩子!—用APA方法让孩子爱上运动 <孩子经常生病又不愿意运动> 尝试:先有体验,才有热爱 / 94 【小工具】推荐家长在孩子3~6岁时可以体验的亲子运动清单/ 94 坚持:制订计划,持之以恒 / 97 陪伴:以身作则,全家受益 / 98 【小工具】适合3~12岁孩子的运动项目 / 99 2.7你的孩子未来有什么可能 <每个人都有一百个梦想,却只有一辈子的时间> 孩子的优势与特长的规划 / 101 孩子兴趣的三个等级 / 102 发现适合的赛道,帮助孩子进行职业规划 / 103 【小工具】霍兰德“兴趣与职业对应表” / 103 第3章 提升孩子的学习能力 105 3.1四招让孩子学会管理时间 <时间管理,从娃娃抓起> 第 一招,教孩子认识时间 / 107 第二招,时间四象限,教孩子分清轻重缓急 / 107 第三招,时间到了!限时法训练孩子专注力 / 110 第四招,做计划,我的时间我做主 / 111 【小科普】孩子拖拉磨蹭的原因 / 116 3.2游戏学习法,学习根本停不下来 <学习太枯燥,只想逃> 卡片学习法 / 118 积木学习法 / 120 鼓励树和彩虹墙 / 122 “五星级大酒店”角色扮演 / 123 3.3好好做作业,这里有大招 <陪写作业误终身> 孩子没写完作业,你的反应是哪一种 / 125 四步帮孩子养成按时写作业的好习惯 / 127 【小工具】小熊吹泡泡学习计划 / 131 3.4学霸们都在用的撒手锏——用好错题集 <听说错题集很有用> 错题集没有用,是因为你不会用 / 134 错题的本质原因不是粗心,是知识掌握不到位 / 136 【小工具】错题集模板 / 138 第4章 培养心理阳光的孩子 139 4.1孩子的心也有晴雨天 <考砸了,心里阳光的孩子这样想> 一张表教你判断孩子的心理状态 / 141 4.2红绿灯法:拽出身体里的情绪小怪兽 <失控的情绪> 面对孩子的负面情绪,你是哪一种家长 / 145 学会“红绿灯法”,做好负面情绪管控 / 146 【微案例】孩子在商场大哭大闹要买玩具 / 151 (小练习)父母情绪自测表 / 152 4.3“乐观DAD”方法教会孩子抵御“抑郁” <这两种妈妈与孩子的沟通模式,哪种能培养乐观的孩子> 一个小场景测出你家孩子是乐观还是悲观 / 154 “乐观DAD”方法教会孩子乐观 / 155 【微案例】领唱的轩轩没有露脸 / 157 (小练习)运用“乐观DAD”方法,父母引导孩子完成以下乐观情绪的培养练习 / 158 4.4“哆来咪”唱起来,每个孩子都拥有自信 自信“哆”:多发现孩子的优点 / 160 自信“来”:小小成果到,自信自然来 / 161 自信“咪”:教孩子百“米”竿头更进一步 / 162 (小练习)一张表帮你判断孩子是否自信 / 162 (小练习)自信培养小练习 / 164 4.5用活“CAP原则”,培养孩子的自控力 <孩子失控的烦恼> 自控力强的孩子更容易成功 / 166 Control:控制欲望,不做掰不到玉米的狗熊 / 167 Arrangement:一诺千金,小屁孩也是真君子 / 167 Persistence:积极暗示,我要坚持到*后 / 168 (小练习)判断孩子的自控力 / 169 4.6孩子叛逆怎么办?聪明的家长都这么做 <你说东,我偏要西> 五种父母容易遇到叛逆的孩子 / 171 理解、冷静、尊重三步化解孩子的叛逆心理 / 173 第5章 家庭沟通好,孩子更快乐 177 5.1隔代育儿矛盾多,怎么说老人才愿意听 隔代教育:标配下的冲突 / 178 用“黄金圈沟通法”,隔代沟通不犯愁 / 179 【微案例】宝宝到底应该怎样吃药 / 183 【微案例】宝宝需要穿很多

不急不吼,心有灵犀:解锁您与孩子的和谐成长密码 您是否曾感到,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常常陷入焦虑与无力?当孩子出现行为上的挑战,是咆哮、指责,还是无声的妥协?是否渴望一种更温和、更有效的方式,不仅能解决当下的问题,更能构建长久而深厚的亲子关系? 《不急不吼,心有灵犀》这本书,恰恰是为您量身打造的育儿指南。它不是一本陈列枯燥理论的学术著作,也不是一本充斥着“标准答案”的速成手册。相反,它是一场充满智慧与温度的陪伴,带领您走进孩子的心灵世界,理解他们行为背后的深层需求,从而找到那条通往“轻松养出好孩子”的康庄大道。 告别“吼叫式”育儿,拥抱“静待花开”的智慧 许多父母在面对孩子的不听话、小脾气、甚至一些“令人头疼”的行为时,常常会不自觉地提高音量,用责备和恐吓来试图“纠正”。然而,这种“吼叫式”育儿,往往适得其反。它不仅让孩子感到恐惧、不安,更会在他们心中种下叛逆和对抗的种子。久而久之,亲子间的沟通裂痕越来越大,信任感荡然无存。 《不急不吼,心有灵犀》深刻剖析了“吼叫”的根源——父母内心的焦虑、对孩子“不完美”的失望,以及对育儿“标准”的执念。书中,您将学习到如何识别并管理自己的情绪,如何在压力之下保持冷静,不让负面情绪影响与孩子的互动。这不是要求您成为一个“圣人”,而是提供实操性的方法,让您在面对挑战时,能够从容应对,而不是被情绪牵着鼻子走。 书中,作者将与您一同探索“静待花开”的育儿哲学。这意味着,我们不再急于看到孩子“立刻”变成我们期望的模样,而是理解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成长节奏和独特的天赋。我们将学会用观察代替评判,用理解代替指责,为孩子创造一个安全、包容的环境,让他们能够自由地探索、试错,并从中学习。这是一种对孩子生命过程的尊重,也是一种对未来无限可能性的期待。 深入孩子内心,读懂那些“说不出口”的语言 孩子,尤其是年幼的孩子,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尚不成熟,很多时候,他们的行为才是他们内心的真实写照。一个小小的哭闹,可能藏着饥饿、疲累、或者只是需要一个拥抱;一次发脾气,可能源于被误解、受到挫折,或者只是需要宣泄情绪。 《不急不吼,心有灵犀》将引导您成为一个出色的“孩子心灵侦探”。书中提供了一系列洞察孩子心理的工具和视角,帮助您穿越表面的行为,直达孩子内心的需求。您将学会: 识别孩子的情绪信号: 学习解读孩子的面部表情、肢体语言、语调变化,甚至沉默,从而更准确地捕捉他们的情绪状态。 理解行为背后的需求: 无论孩子表现出的是固执、反抗、退缩,还是依赖,书中都将深入分析这些行为可能折射出的潜在需求,例如安全感、被关注、独立性、成就感等。 同理心是建立连接的桥梁: 如何放下自己的主观判断,真正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感受他们的世界,用同理心去回应他们的情感,让他们感受到被理解和被接纳。书中将提供具体的沟通技巧,例如积极倾听、复述对方的感受、表达理解等,让您与孩子之间建立起更加牢固的情感连接。 化解冲突,升级亲子沟通的艺术 亲子冲突,是育儿过程中难以避免的一部分。但冲突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处理冲突的方式。《不急不吼,心有灵犀》将帮助您将冲突转化为增进理解和亲密感的契机。 书中,您将学习到: 有效的沟通策略: 如何在冲突中保持冷静,如何清晰、温和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又如何引导孩子有效地表达他们的需求。 解决问题的伙伴式方法: 告别“家长说了算”的模式,而是与孩子一起探讨问题的解决方案,让他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独立思考和承担责任。 “非暴力沟通”的实践应用: 借鉴非暴力沟通的精髓,学习如何用观察代替评判,用感受代替指责,用需求代替命令,用请求代替要求,从而在每一次对话中,都为亲子关系的和谐添砖加瓦。 如何处理孩子的情绪爆发: 当孩子哭闹不止、歇斯底里时,您将学会如何安抚孩子的情绪,如何引导他们平静下来,并从中学习情绪管理。 点燃孩子的内在驱动力,激发他们的潜能 “好孩子”并非天生,而是通过科学的引导和积极的培养而成就。本书将为您提供一套全新的视角,去发掘和激发孩子的内在潜能,让他们成为一个有自信、有能力、有担当的个体。 书中将探讨: “内在驱动力”的培养: 如何从外部奖励转向内部动机,让孩子发自内心地热爱学习,乐于探索,享受成长。 发展孩子的自律与责任感: 如何通过设定合理的规则,给予适度的选择,以及引导孩子为自己的行为负责,来培养他们的自律和责任感。 鼓励独立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如何在不包办代替的前提下,给予孩子适当的支持和指导,让他们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积累经验,提升能力。 塑造孩子的自信与韧性: 如何通过肯定孩子的努力,接纳孩子的不足,以及引导他们从失败中学习,来帮助他们建立强大的自信心和面对挑战的韧性。 不是“模板”,而是“引路人” 《不急不吼,心有灵犀》深知,每一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每一个家庭也都有其独特的模式。因此,本书提供的不是一套僵化的“模板”,而是一种思维方式,一种育儿态度,一种连接亲子关系的智慧。 书中将充斥着大量真实的案例故事,这些故事来源于作者的实践经验,也来源于无数父母的真实经历。通过这些故事,您将看到书中理论如何在现实生活中得到应用,您将感受到书中传递的温暖与力量,您将发现,育儿的道路上,您并不孤单。 读完这本书,您会发现: 您能更从容地面对孩子的各种行为,不再被情绪左右。 您与孩子之间的沟通变得更加顺畅,理解与被理解成为常态。 您能清晰地洞察孩子内心的需求,并给予恰当的回应。 您能有效地化解亲子冲突,并将冲突转化为增进关系的契机。 您能找到激发孩子内在驱动力的方法,让他们快乐成长,发掘潜能。 您将重拾育儿的信心和乐趣,享受与孩子共同成长的美好时光。 《不急不吼,心有灵犀》是一场心灵的旅程,一次智慧的启迪。它将带领您告别焦虑与困惑,拥抱平静与喜悦,最终,让您与孩子一同,在爱与理解的土壤中,绽放出最美的生命之花。 现在,就请翻开这本书,让我们一同踏上这段“不急不吼,心有灵犀”的育儿之旅,共同解锁那份属于您与孩子的和谐与幸福。

用户评价

评分

从排版和用词上来说,这本书的处理方式非常人性化,大量使用粗体字和重点小标题,方便读者在忙碌之余快速抓住核心要点,这一点对于时间零碎的家长来说非常友好。更重要的是,它没有贩卖焦虑,而是提供了一种令人信服的“替代方案”。很多育儿书上来就告诉你,你的做法是错的,你应该感到羞愧,然后推销它的新方法。但这本书的基调是“我们都是在学习的父母,让我们一起探索更温和的可能性”。书中关于“冲突后的修复”的论述,我给满分。它详细阐述了在争吵过后,如何进行有效的“关系重建”,而不是让矛盾在冰冷的沉默中发酵。作者提到了一个“五分钟和解仪式”,这个步骤简单到可以立刻执行,却有着强大的疗愈作用。它教会孩子,即使犯错或生气,爱和连接也不会断裂。这本书带来的改变是潜移默化的,它不是教你如何控制孩子,而是教你如何管理好自己的内心状态,从而自然而然地营造出一个更有安全感和幸福感的家庭氛围。

评分

这本新书的封面设计得非常吸引人,淡雅的色调配上简洁的标题,让人一眼就能感受到一种宁静和治愈的力量。我拿到书后,立刻被它所传达出的那种温和、非对抗性的育儿理念深深吸引。作者在开篇就强调了“慢下来”的重要性,这一点对我这个经常在快节奏生活中感到焦虑的家长来说,无疑是一剂良药。书中没有那些高高在上的理论说教,而是充满了作者真实的生活片段和反思。我尤其喜欢其中关于“情绪容器”的比喻,它让我开始重新审视自己处理孩子情绪的方式,从过去急于解决问题,到如今更愿意倾听和接纳。读完前几章,我感觉自己的呼吸都变得平稳了许多,不再把每一次孩子的小失控都视为对我权威的挑战。这本书就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朋友,在你耳边轻声细语,告诉你如何用更具耐心和同理心的方式去面对日常的育儿琐碎。它不是提供标准化的解决方案,而是引导你找到属于自己家庭的节奏,这对我来说比任何“速成法”都要宝贵得多。书中的案例分析也很贴近生活,让我忍不住对照自己的经历进行反思,那种豁然开朗的感觉,真的非常棒。

评分

这本书的文字功底非常扎实,行文流畅,逻辑清晰,读起来完全没有传统心理学著作的枯燥感。它更像是一本散文集,充满了对童年、对亲子关系的深刻哲学思考,但又紧密结合了日常的育儿场景。其中关于“尊重差异化发展”的部分令我深思。我的大女儿和二儿子在性格和学习节奏上天差地别,我过去总想用一套标准去衡量他们,结果自然是徒增烦恼。这本书提醒我,每个孩子都是一个独一无二的宇宙,我们要做的是提供养分和空间,而不是去雕刻他们成为我们想象中的样子。特别是书中提到“耐心不是等待,而是全然的投入”,这句话犹如醍醐灌顶。它让我明白,所谓的“不急不吼”,核心在于家长内心的定力与对过程的全然投入,而不是单纯地压抑自己的声音大小。我感觉这本书不仅仅是关于养育孩子,它也是一本关于如何更好地理解和接纳自己的成长指南,读完后,我感觉自己作为个体,都有了某种程度上的松绑和释放。

评分

这本书的结构安排巧妙,从宏观的育儿哲学过渡到具体的沟通技巧,层层递进,毫不突兀。最让我耳目一新的是它对于“聆听”的深度挖掘。以往我总觉得我在听孩子说话,但读了这本书才明白,真正的聆听远不止是用耳朵接收声音,更是一种全方位的、带着尊重的“在场”。作者提供了一系列实用的“暂停和观察”练习,这对我帮助巨大。比如,当孩子因为玩具被抢而大哭时,我过去的第一反应是赶紧找回玩具或者转移注意力,现在我尝试着先蹲下来,看着他的眼睛,用平和的语气描述他此刻的感受:“你看起来很生气,因为你的积木被拿走了,对吗?” 这种简单的语言重述,竟然能奇迹般地平息很多不必要的冲突。书里讨论的那些关于“界限”的内容也很有启发性,它不是要求家长变得软弱,而是教会我们如何在坚定原则的同时,保持语言的柔软和态度的尊重,让孩子在被爱包围的环境中学会自我约束。整本书读下来,感觉像上了一堂关于“高情商对话”的实战课,实用性极强。

评分

我个人对工具书类的育儿书籍通常持谨慎态度,因为很多都显得过于理想化,脱离了现实的泥泞。然而,这本书的独特之处在于它的“去精英化”倾向。作者坦诚自己也有手忙脚乱、感到挫败的时候,这种真实性极大地拉近了与读者的距离。书中有一段关于“完美父母陷阱”的讨论,非常犀利地指出了当代家长普遍存在的自我苛责问题。它鼓励我们接受自己的不完美,接纳孩子偶尔的“不配合”,并将这些视为成长的契机,而不是失败的标志。这极大地缓解了我的“完美主义焦虑”。我特别喜欢作者倡导的“情绪复原力”训练,书中用生动的比喻解释了如何帮助孩子从低落中快速反弹。这比单纯地教导孩子“不要哭”要有效得多,它关注的是内在的心理韧性建设。阅读过程中,我时常会停下来,在书页空白处做笔记,不是因为内容太难理解,而是因为每一个观点都激起了我强烈的行动欲,我迫不及待地想把这些理念应用到明天早上的早餐时间和睡前故事时间里去实践。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