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地域生命与文化现实
定价:108.00元
售价:84.2元
作者:王保中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06-01
ISBN:9787520300650
字数: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16开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王保中编*的《地域生命与文化现实》主要从概 念辨识、解构他者、文学地理对话、原始思维、宗教 内蕴、心理、生命倾诉、文学资源等方面,展开 莫言和马尔克斯魔幻现实主义文学叙述风格的文学表 征和生成意义研究。民族性、地域性、全球化、生命 存在形式是贯穿本书的内在脉络。
目录
作者介绍
王保中,1974年生,洛阳新安人。河南大学现当代文学硕士,兼修西方文论(2008年毕业);陕西师范大学文艺学博士,主研文化理论、西方文论、西方美学等(2012年毕业)。2012年进入陕西理工大学(学院)工作。河南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博士后流动站博士后,主修西方文论、美学。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访问学者(2017-2018),主研文艺美学、文化理论等。现任教于陕西理工大学。文艺学(文艺社会学)方向硕士生导师,任教本科课程:文学理论教程、文艺学专题、西方文论史、外国文学等。硕士生课程:文学理论与文学批评、文艺社会学专题、文学理论名*导读等课程。代表*作三部:独*《欲望际--精神分析与女J眭主义》,38万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3年版;独立校译《他者女人的窥镜》,39万字,依丽格瑞*,屈雅君主编,河南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合*专*《性别研究:理论背景与文学文化阐释》,刘思谦、屈雅君等主编,南开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代表论文三篇:《超若论域之下欲望自由新探》,《晋阳学刊》2012年第3期;《知识自性论兼论中国女性主义文论“失身说”》,《新疆大学学报》2012年第4期;《超若论域之下的父亲*度欲望浅析》,《宁夏大学学报》2011年第3期。研究项目:参研教育部基金项目一项,主持陕西省教育厅项目“陕南地域节日的生命文化研究”(项目号:16JK1121)一项;主持河南省博士后基金项目“尼采生命美学与导演张艺谋获奖电影新探”(项目号:2015062)一项,主持博士启动基金项目一项,横向项目一项。获奖情况:2014年获陕西理工大学科研二等奖。
文摘
序言
读到《BF: 地域生命与文化现实》这个书名,我的脑海中立刻浮现出许多画面。我设想,这本书可能会深入探讨不同地域的人们如何与自然共生,他们的生产方式、生活习俗、节庆仪式,乃至传说故事,都可能承载着深厚的地域印记。比如,沿海地区的居民,他们的生活必然离不开海洋,关于渔猎、航海的智慧,以及对大海的敬畏,或许会成为书中浓墨重彩的一笔。而内陆的农耕文明,则会展现出与土地的紧密联系,播种、耕耘、收获的节奏,以及由此形成的农耕文化与伦理,想必是书中不可或缺的内容。更让我好奇的是,“文化现实”这个词,它是否意味着书中会揭示一些不那么光鲜亮丽,但却真实存在的社会现象?例如,地域间的经济发展不平衡,由此带来的迁徙、融合与冲突,以及在现代化浪潮中,一些传统文化如何被边缘化,又如何寻求新的生存空间。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具体的案例,让我能够更清晰地理解,地域生命与文化现实是如何相互塑造,又如何在当下的中国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评分《BF: 地域生命与文化现实》这个书名,立刻在我脑海中勾勒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我能想象,书中会带领我“行走”在中国的大江南北,去感受不同地域的独特风貌。或许,作者会细致地描绘出江南水乡的烟雨朦胧,或是北方草原的辽阔苍茫,亦或是青藏高原的纯净圣洁。不仅仅是地理上的差异,我更期待的是,这些地域环境如何孕育出各具特色的“生命”——这里指的是生活在那片土地上的人们,他们的生活方式、价值取向、情感表达,以及他们与自然、与社会互动的方式。而“文化现实”这个词,则让我感到这本书的深度。它不仅仅是简单的风土人情介绍,更可能触及到地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生存状态,例如,在经济全球化和城市化进程中,一些传统文化是如何面临挑战的,又是如何通过各种方式得以维系和创新的。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具体的案例,让我看到,那些看似微不足道,却又无比真实的地域生命,是如何共同构成了我们这个丰富多彩的中国文化现实。
评分这本《BF: 地域生命与文化现实》给我的第一印象,是一种对中国地域文化细致入微的观察与描绘。我设想,书中会深入到一些具体的地域,比如某个西南的苗寨,或者某个黄河岸边的村庄,去捕捉那些最真实、最鲜活的生命场景。我期待能读到关于当地居民日常生活细节的描绘,他们的饮食习惯、居住方式、劳动技能,甚至是他们讲故事的方式,都可能蕴含着地域的智慧和文化的传承。而“文化现实”这个词,则让我联想到,这本书或许不仅仅是停留在风土人情的介绍,而是会进一步探讨,在这些地域生命背后,所形成的独特社会结构、价值观念以及人们的生存逻辑。比如,在一些贫困的地区,人们是如何克服困难,延续生命的?在一些经济发达的地区,传统文化又是如何与现代商业文明发生碰撞的?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深刻的洞察,让我能够理解,地域生命与文化现实之间,究竟有着怎样复杂而深刻的联系,以及这些联系如何塑造了当下中国的多元文化格局。
评分这本《BF: 地域生命与文化现实》像是打开了一扇通往中国广袤土地的窗户,让我得以窥见那些在宏大叙事之外,却又真实存在着的鲜活生命与独特文化。书名中的“地域生命”四个字,就已经足够吸引人,它暗示着一种根植于土地、与自然环境息息相关的生存状态,以及由此生长出来的独特人文景观。我一直对那些在特定地理区域内,因气候、地貌、资源等因素形成的差异化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深感兴趣。书中描绘的,或许是江南水乡的婉约与精巧,或许是北方高原的粗犷与豪迈,又或者是西南山区的神秘与多彩。我期待能从中了解到,地域环境如何塑造了人们的思维方式、行为习惯,甚至审美情趣。更重要的是,书中提出的“文化现实”,让我联想到,这些地域性的生命形态,并非孤立存在,而是与更广阔的社会、经济、政治现实相互交织,形成了一种复杂而动态的文化图景。我想知道,在现代化进程中,这些地域文化是如何维系、演变,甚至面临挑战的。这本书,或许能提供一个观察中国多元文化的重要视角,让我重新审视我们脚下的这片土地,以及这片土地上形形色色的人们。
评分《BF: 地域生命与文化现实》这个书名,总让我联想到一些充满画面感和故事性的描述。我猜想,这本书很可能以一种非常具象的方式,带领读者走进中国的各个角落,去感受不同地域独特的生命力。或许,书中会描绘出那些依山傍水的村落,那里的人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遵循着世代相传的生活规律。又或者,会聚焦于一些少数民族聚居地,展现他们丰富多彩的民族服饰、歌舞表演,以及独特的宗教信仰和世界观。我尤其期待书中能够探讨“文化现实”的内涵,这是否意味着作者会去揭示一些在表面之下,那些与地域紧密相连的社会经济结构,以及人们在特定文化背景下的生存策略?例如,在一些资源丰富的地区,人们是如何利用自然优势发展经济的?在一些历史悠久的文化中心,传统文化又是如何与现代生活交织在一起的?我希望这本书不是停留在浮光掠影的介绍,而是能够深入挖掘,去理解地域生命是如何在特定的文化土壤中生根发芽,又如何在现实的社会变迁中展现出顽强的生命力。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