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2025-01-08
主编 | |
1988年梁漱溟卧病时接受《远见》的尹萍女士采访: 尹女士:梁老愿不愿对青年说几句话? 梁老:要注意中国传统文化。 尹女士:梁老对中国的未来有何期望? 梁老:要顺应时代潮流。 1、梁漱溟先生尘封七十年遗稿呈现,理解中国的珍贵读本! 2、梁漱溟先生长子梁培宽先生亲自整理编辑,并作序,三分之二为未曾公开出版的遗稿,精装新版隆重推出。 3、《中国文化的命运》全书分为“中国文化之精神”、“社会演进上中西殊途”、“发挥中国的长处以吸引外国的长处”3辑共47篇文章,精短凝炼,层层解剖国民性、文化病症、道德与宗教、民族精神、人权自由、社会构造与制度、人生态度等关键问题,一针见血。 4、一代大儒梁漱溟先生精彩解析中国文化的根本精神及其对中国人的民族性格塑造的影响,并用中西比较的视角观察两种文化的根本不同,几十年前的见解远超今人庸论。 5、中国文化的命运,也是我们每个人的命运。梁漱溟先生几十年前对中国和中国文化的思考发人深省:未来,中国文化究竟要走向何方? |
内容简介 | |
《东方学术概观》是学者梁漱溟先生生前出版的后一本著作,可谓“后的儒家”的后定论。作者晚年依据毕生经验和体悟撰写本书,对东方学术中的儒家、道家、佛家三家学术予以宏观的阐述,抉发东方学术价值在其为人生实践之学、改造生命之学,叙述力求简明切当,有助于后来的学者有更深入的了解。此次增订本,除精加校勘外,还增加了早年撰写的有关文字,以及访谈、书信中有关儒释两家见解的文字,内容更为充实。 《人心与人生》是梁漱溟自认为重要的一部著作。梁漱溟内心中“自谓负有沟通中外古今学术思想的历史使命”,而他的这种历史感与使命感的精神力量,则集中表现在他后一本《人心与人生》一书中。梁氏一生著述达30余部,但代表他思想转变与哲学菁华的,却是这本《人心与人生》。这本书也是作者写作时间长,思虑精深的一部著作,从立意到刊布经历了半个多世纪之久。此书吸引人之处,也是存在大争议之处是作者预言人类文化的前途是西方文化的没落,中国文化的崛起。 《中国文化的命运》是梁漱溟长子梁培宽先生整理编辑的梁漱溟有关中国文化及其精神的文稿,其中三分之二是未曾公开出版的遗稿,时隔七十年之后一次呈现给读者。本书主要围绕中国文化的根本精神及其对中国人的民族性格塑造的影响展开,并用中西比较的视角,观察两种文化的根本不同,梁先生几十年前的见解远超今人庸论。本书可为理解中国和中国文化提供一个尤为有价值的读本。 《我生有涯愿无尽:漱溟自述文录》是*完整的梁漱溟自传。梁漱溟自称不是哲学家、国学家,只是“问题中人”,以“认识老中国,建设新中国”相号召,毕生所求惟在人生与社会(中国)两大问题的解答。从清末,历民国,到新中国,北大教书,乡建运动,发起民盟,廷争面折,时代变迁,世相百态,作者皆以细腻坦诚的笔触客观叙述,九十多年人生轨迹中自学之历程、情感之所依、思想之嬗变以及以天下兴亡为己任之社会实践等诸多方面纤毫毕现。 《我生有涯愿无尽:漱溟自述文录》由梁漱溟长子梁培宽先生历时27年,前后增删5次,编纂而成,是了解梁漱溟先生的人生经历、学术思想以及生活感悟的*可靠资料。 《梁漱溟往来书信集》辑录了梁漱溟先生往来书信七百余封,时间跨度从1916年到1988年梁漱溟先生去世,历七十余年。涉及人物众多,既有政坛名流,又有布衣白丁,即有饱学鸿儒,又有莘莘学子。我们可以从中看到很多熟悉的名字,梁启超、张申府、冯友兰、胡适、熊十力、马一浮、胡兰成……这是迄今至为全面的一次梁漱溟书信整理,其中许多书信是初次公开发表。 通过一封封书信,梁先生指证师友得失、点拨奖掖后学、用心子孙教育,读者可从中还原一个血肉丰满、可亲可爱的梁漱溟。这些书信不仅是梁漱溟个人不同时期思想、情感、生活等的记录,也是20世纪中国历史的缩影,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从辛亥到改革开放,七十余年来中国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这对读者了解梁漱溟,了解中国历史实为弥足珍贵的历史材料。 |
作者简介 | |
梁漱溟(1893—1988),20世纪中国具独立风骨及知行合一的思想家、社会实践者。原名焕鼎,字寿铭,又字漱冥,后以漱溟行世。早岁信佛而后归儒,亦不废佛;以中学学历而执教北京大学。壮年辞去教职,长期从事乡村建设;发起民盟,为调停国共奔走呼号。1949年后屡受批判而始终不屈,傲然宣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一生以“认识老中国,建设新中国”相号召,在两个问题上追求不已:一是人生问题,即人为什么活着;二是社会问题,亦可云中国问题,即中国向何处去。主要作品有《东西文化及其哲学》、《乡村建设理论》、《中国文化要义》、《人心与人生》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