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美丽与哀愁--一个真实的孟小冬
:48元
作者:许锦文 著
出版社:东方出版
出版日期:2008-08-01
ISBN:9787506032773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
编辑推荐
是怎样一个谜一样的女人让章子怡放下身价,甘心出演只有六场戏的配角?2008年度*值得期待的大片《梅兰芳》即将上映,陈凯歌导演,黎明饰演梅兰芳,章子怪倾情演绎梅氏夫人孟小冬。
这个女人是很坚韧的,她对爱情的态度是常的。
我觉得我不是在演人物,我觉得我找到了她的个性,她的灵魂,她的血脉。
我从没有演过一个人物,她会有如此灿烂的笑容,我从来没有为一个人物笑过那么多。
——章子怡 (摘子怡《凤凰时尚》)
目录
一、冬皇出世
二、梨园世家
三、童年时代
四、拜师学艺
五、初登氍毹
六、无锡挑帘
七、梅开二度
八、三莅无锡
九、加盟大世界
十、登上共舞台
十一、汉口之行
十二、搭白玉昆班
十三、献艺泉城
十四、北闯津门
十五、名震京城
十六、定居北京
十七、不速之客
十八、梅孟对戏
十九、梅孟结合
二十、金屋深藏
二十一、命案始末
二十二、梅孟仳离
二十三、大亨斡旋
二十四、皈依佛门
二十五、紧要启事
二十六、重返舞台
二十七、三美剪彩
二十八、立雪余门
二十九、姐妹伴学
三十、继续深造
三十一、师徒永诀
一二十二、杜寿义演
三十三、广陵绝唱
三十四、[冬皇]由来
三十五、随杜迁港
三十六、补行婚礼
三十七、在港授徒
三十八、孟小冬与张大干
三十九、重托
四十、十年台北
四十一、冬皇仙逝
附录一 冬皇遗音
附录二师承与弟子
附录三 同时代人物年代对照
孟小冬年表
编后记
内容提要
孟小冬,一九零八年(清光绪三十四年)十二月九日(农历十六日)生于上海,名若兰,字令辉,乳名小冬,后艺名即用小冬。梨园世家。
五岁随父孟鸿群练功,习唱老生唱段。九岁写给姨夫仇月祥为徒,并登台演出。之后几年演出于无锡、上海、南洋、汉口、天津等地,崭露头角。十八岁首演于北京前门外大栅栏的三庆园,以全本《探母回令》打炮。,名震京城;同年与梅兰芳合演堂会戏《四郎探母》、生旦对儿戏《游龙戏凤》,台上阴阳颠倒,引起轰动。二十岁与梅兰芳结为伉俪,洞房设在东四九条冯耿光公馆里,金屋藏娇,婚后脱离舞台。二十一岁天津沙大风撰文捧孟为“冬皇”。二十三岁时梅兰芳祧母逝世,小冬拟以儿媳身份戴孝,受阻,与梅失和。二十四岁正式与梅分手。三十岁在金兰姐妹、杜月笙的第四房小妾姚玉兰的撮合下,委身于杜。三十一岁正式拜余叔山石为师,并喜得琴师王瑞芝辅佐。之后五年直至余师逝世,小冬立雪余门,共学会《洪羊洞》、《搜孤救孤》等近三十出余派戏,其中约十二出戏为拿手,余师生前给小冬打分为:唱工得七分,做工五分,念白只得三分,但这是余门弟子中获得的得分。四十岁参加杜寿赈灾义演,连演两场《搜孤救孤》,盛况,演毕即宣布告别菊坛。四十三岁在香港与杜月笙补行婚礼,正式成为杜的第五房小妾,次年杜月笙病逝,分得遗产二美元。之后定居香港,其间曾托人盛邀小冬回大陆观光,未果。六十岁迁居台北,在家静养。一九七七年病逝,享年七十虚岁。
作者介绍
暂无相关内容
我对京剧的了解,很多都是通过一些经典的剧目和名家来建立的。孟小冬,她代表着京剧青衣艺术的一个高峰,她的声音,她的表演,都深深地印刻在京剧的历史上。我尤其对那个年代的京剧发展非常感兴趣,那个时期,是中国京剧艺术蓬勃发展、百花齐放的黄金时代。孟小冬,作为这个时代的重要人物,她的成长经历,她的艺术实践,无疑是那个时代京剧发展的重要注脚。我希望能在这本书里,看到一个更立体的孟小冬,不仅仅是那个在舞台上光彩照人的名旦,更是一个在时代洪流中,努力求索、坚韧前行的女性。她是如何看待自己的艺术,如何看待那个时代的变化?她又是如何在这个充满变革的社会中,找到自己的定位,并坚持自己的艺术道路的?我想通过她的故事,去感受那个时代的温度,去理解京剧艺术是如何在那样的环境中不断传承和发展的。
评分孟小冬这个名字,总有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吸引力。她的一生,仿佛就是一出跌宕起伏的京剧大戏,唱念做打,悲喜交加。我一直对京剧有着浓厚的兴趣,尤其是那些在舞台上绽放光彩的旦角,她们的扮相、唱腔、身段,都蕴含着独特的东方美学。孟小冬,作为四大名旦之一,她的艺术成就毋庸置疑,但更让我好奇的是她作为一个鲜活的个体,是如何在那样的时代背景下,在京剧舞台上游刃有余,又如何在个人生活中经历风雨的。我想知道,究竟是什么样的性格,什么样的经历,造就了她如此传奇的一生。她是如何在男性主导的京剧界闯出一片天地的?她的每一次亮相,每一次表演,背后又有着怎样的付出和磨砺?我对她与梅兰芳、程砚秋等名家的交往也充满了好奇,他们之间的艺术交流,是否也影响了彼此的艺术道路?而她后来的人生选择,更是令人猜测,在她繁华落尽之后,又是如何寻得内心的平静?这本书,如果能将这些疑问一一解开,那将是一次多么令人期待的阅读体验啊!
评分京剧,对我来说,不仅仅是戏曲,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一种历史的沉淀。而孟小冬,则是这份传承中一颗璀璨的明珠。我喜欢从艺术家的成长经历中去理解他们的艺术,去感受他们独特的魅力。孟小冬,她是如何从一个初出茅庐的女子,一步步成长为一代名旦的?她的嗓音条件如何?她的表演风格有何特点?她又是如何在这种充满竞争的环境中,保持自己的特色,并不断超越自我的?我特别想知道,她是如何学习和钻研青衣的?青衣的表演,讲究的是端庄、稳重、内敛,又需要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这对于一位女性艺术家来说,无疑是极大的挑战。我希望这本书能够详细地介绍她在艺术上的追求和造诣,以及她是如何在每一次演出中,将角色的悲欢离合演绎得淋漓尽致的。我想看到她对艺术的执着,对传统的敬畏,以及她是如何在这种文化土壤中,绽放出属于自己的光芒。
评分“繁华锦瑟三”这样的书名,总是让人联想到一种细腻的情感和复杂的内心世界,而“美丽与哀愁”更是直接点出了孟小冬身上最引人注目的特质。她的人生,无疑是绚烂而又充满波折的。我一直觉得,那些真正伟大的艺术家,她们身上总有一种矛盾的美,既有耀眼的光芒,也有不为人知的伤痛。孟小冬,她的一生,似乎就浓缩了这种“惊艳时光,温柔岁月”又“伤痕累累,不堪回首”的复杂情感。我希望能在这本书里,看到她曾经的辉煌,她是如何在京剧舞台上征服观众的,她的每一句唱腔,每一个眼神,都蕴含着怎样的深意。同时,我也希望能够深入了解她的人生中的那些“哀愁”,那些不为人知的隐忍和付出,那些在光鲜亮丽背后所承受的压力和困境。究竟是什么样的经历,让她的人生充满了如此鲜明的对比?
评分我一直对京剧的“四大名旦”情有独钟,觉得她们不仅仅是艺术家,更是那个时代女性力量的象征。梅兰芳的雍容,程砚秋的婉约,尚小云的豪爽,而孟小冬,总是给我一种清冷孤傲、带着淡淡忧伤的感觉。她的青衣扮相,总有一种“惊鸿一瞥,风华绝代”的韵味,仿佛带着一股子不落凡尘的仙气,但又能感受到她内心深处的坚韧和不屈。我非常好奇,在外人眼中,她拥有着无上的荣光和成就,但她的内心世界究竟是怎样的?她是如何在舞台上挥洒自如,又如何在生活中面对挑战的?我总觉得,一个真正的艺术家,她的艺术与人生是紧密相连的,她的每一次表演,都可能折射出她当时的真实心境。我希望能在这本书里,看到那个舞台上光芒万丈的孟小冬,也能看到那个舞台下,有血有肉、有爱有恨的孟小冬。她是如何平衡艺术与生活的?她又有着怎样的情感纠葛?这些都是我迫切想了解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