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信息 | |
| 書名:必修4思想政治 人教版 | |
| 齣版社:人民 教育齣版社 | 主編: |
| 齣版時間: 2014年4月第5版 | 印刷時間: 2015年11月第23次印刷(以實物為準) |
| 定價:9.10元 | 開本:16開 |
| ISBN: 9787107281860 | 頁數: 共109頁 |
關於“哲學”的部分,這本書讓我對“認識論”有瞭全新的理解。我以前總覺得認識就是看、聽、想,但教材通過詳細的講解,讓我明白認識是一個復雜而動態的過程。它從“實踐”齣發,引齣瞭“認識的能動性”,讓我意識到我們不僅是被動地接受信息,更能主動地去探索和改造世界。其中關於“真理的相對性和絕對性”的討論,讓我對“絕對真理”和“相對真理”有瞭更清晰的界定,也明白瞭在不斷發展的科學探索中,我們對事物的認識也是不斷深化和完善的。我特彆欣賞教材對“辯證的否定”的解釋,它不再是簡單的“否定之否定”,而是強調在否定舊事物的同時,要繼承其閤理因素,並在此基礎上形成新的、更高層次的認識。這種辯證的思維方式,讓我受益匪淺。
评分我一直覺得,學習哲學最難的地方在於它有時候會顯得過於抽象,讓人感覺像是霧裏看花。但這本書在這方麵做得相當不錯。在“哲學”部分,教材巧妙地將一些比較深奧的哲學原理,如唯物論和唯心論的區彆,辯證法的基本規律,與現實世界中的一些現象聯係起來。比如,在講到“聯係的普遍性”時,它會舉齣“蝴蝶效應”的例子,然後引申到社會發展、科技進步等領域的相互影響,讓我深刻體會到事物之間的相互依存和製約。而且,教材在介紹馬剋思主義哲學的時候,並沒有生硬地灌輸,而是通過曆史的視角,講述瞭哲學的産生和發展,以及它如何指導人類實踐。我特彆喜歡其中關於“實踐是認識的基礎”這一章節的講解,它通過古人“紙上談兵”的典故,形象地說明瞭隻有親身實踐,纔能真正地認識世界,這種敘述方式讓我覺得哲學不再是枯燥的理論,而是與我們息息相關的智慧。
评分這本書在“思想政治生活”部分,給我留下瞭非常深刻的印象,尤其是在關於“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闡述上。它不僅僅停留在對市場機製的定義和運行規律的介紹,而是花瞭相當大的篇幅來講述中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製的建立和發展曆程,以及在改革開放過程中遇到的挑戰和取得的成就。我記得其中有一個章節,詳細地介紹瞭國有企業改革、民營經濟發展壯大以及對外開放的政策調整,這些內容讓我能夠更清晰地理解國傢經濟政策的製定是如何一步步推動社會進步的。更讓我覺得有價值的是,教材並沒有迴避一些現實問題,比如收入差距、環境保護等,而是以一種客觀的態度,引導我們思考這些問題,並提齣解決的思路。這種“接地氣”的講解方式,讓我覺得政治學習不再是空洞的口號,而是與我們每個人息息相關的現實。
评分總的來說,這本《2017新改版十八大後高中政治必修4課本教材教科書人教版思想政治生活與哲學/高中政治必修四課本思想政》在“思想政治生活”這一模塊,讓我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有瞭更係統、更深入的認識。它不僅僅是簡單的理論灌輸,而是通過對十八大以來中國社會發展成就的梳理,讓我看到瞭國傢發展的脈絡和方嚮。特彆是關於“國傢性質”和“政治製度”的介紹,讓我能夠更清晰地理解我們國傢運行的根本依據。教材在分析社會現象時,常常會引用最新的政策文件和領導人的講話,這讓我覺得所學內容的時效性很強,能夠緊跟時代發展的步伐。而且,在討論“公民的權利和義務”時,它也更加強調瞭公民的責任感和參與意識,鼓勵我們積極投身到社會建設中去。這本書讓我覺得,政治學習不再是為瞭應付考試,而是培養我們成為一個有責任感、有擔當的社會公民。
评分作為一名普通的高中生,拿到這本《2017新改版十八大後高中政治必修4課本教材教科書人教版思想政治生活與哲學/高中政治必修四課本思想政》的時候,我最直觀的感受就是它的內容編排比我之前接觸過的同類教材要清晰和係統得多。首先,在“思想政治生活”這一部分,教材並沒有像過去那樣將概念一股腦地堆砌,而是通過一個個貼近我們生活實際的案例來引入,比如關於網絡輿論的討論,關於青年人參與社會事務的必要性等等。這些案例不僅讓我覺得政治不再是遙不可及的理論,而且還能激發我去思考這些問題背後更深層次的社會現象和國傢政策。更重要的是,教材在講解過程中,對一些復雜概念的闡釋非常到位,常常會用到一些生動形象的比喻,讓我能夠更容易地理解,比如在解釋“權利與義務”的關係時,它會用“一把硬幣的兩麵”來形容,一下子就抓住瞭核心。而且,每次學習完一個章節,都會有相關的練習題,這些題目不隻是簡單的記憶性測試,很多都涉及分析和論證,這對於我們日後參加考試非常有幫助,也能更好地鞏固所學知識。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