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为什么说胎儿会学习
胎儿能感知父母的意念
胎儿期的母子感应会持续到婴幼儿期
胎儿期是心灵感应能力强的时期
如何与胎儿交流
胎儿能“看到”图像
胎儿的成长过程是什么样的
与胎儿沟通的具体做法
胎教能使孩子拥有一颗丰富的心
要给胎儿满满的爱
和腹中胎儿说话刺激其右脑发育
从胎教时就开始“培育心灵”/026
将乐观、温和传达给胎儿/029
消除准妈妈紧张感的美人鱼体操 /032
如何听胎教音乐 /036
妈妈们的成功胎教经验分享/039
第2章 七田真分娩法/049
一直被忽视的新生儿惊恐/050
呵护新生儿心灵的分娩方式/052
让母子都舒适的分娩方法/054
脐带停止脉动再剪断/056
信赖自然的方式 /058
让新生婴儿感受到自由的次洗澡 /060
七田式分娩法相关来信选读/063
第3章 给胎儿更好的孕育环境 /069
水关乎婴儿的健康 /070
饮用水是整个人类的大问题/072
要饮用净化、电解之后的离子水 /074
食品添加剂的危害 /076
胎儿对危险因素异常敏感/079
长时间看电视的危害/081
第4章 营养对胎教的帮助/085
母体营养不足对胎儿的长期影响 /086
母体营养失衡可能导致孩子将来学习障碍 /088
蔬菜是胎儿喜欢的食物/090
补充富含钙质的食物/092
每一位母亲都可以分泌母乳/095
第5章 胎儿的神秘大脑活动/099
不可思议的胎儿的“超能力”/100
胎儿的内在五感 /102
新脑教育法——让胎儿被幸福心情环绕 /104
不容忽视的胎儿感知力/106
第6章 右脑占优势的人更能适应未来社会 /109
右脑意识已成为整个世界的关注倾向 /110
未来将不再是竞争世界,而是追求爱的时代 /112
右脑型思考可以预测未来/113
右脑的同步调现象 /115
开启右脑会让潜意识觉醒/116
想象可以造就未来 /118
右脑型教育旨在心灵培育/120
一份来自七田真教育研究所的成长报告 /122
第7章 准妈妈的每月胎教计划 /129
第8章 七田真早教法的实践/137
孕期的暗示形成性格的基础/138
不要以为胎儿和婴儿什么都不明白 /140
早期教育是“引导”而非“灌输” /142
父母每天少要用心陪婴儿玩2小时 /143
与孩子相处的5个基本原则/145
消除潜意识里的不美好记忆——5分钟暗示法 /148
人类初的记忆——胎儿期的潜意识 /151
神奇的音波疗法 /153
开启连接左右脑的那扇门/155
批评会使孩子不安,终让大脑无法运转 /157
请从正面视角看待幼儿教育/159
名牌小学入学的10个标准 /161
到底要不要让孩子到专业的早教机构 /164
请6岁前让孩子大量背诵 /165
教育的高意义——独立思考/167
哪怕每天思考10分钟,也一定要思考 /169
让孩子有自己的判断力/171
让孩子拥有能持续努力的目标/173
珍视孩子的好奇和感动/175
考试成绩不等于学习能力/176
从全体到个体的右脑记忆法/178
拒绝“以爱之名”对孩子的伤害 /179
培育独立自主的孩子/181
第四段评价: 我最近读的一本侧重于早期语言和认知启蒙的书籍,简直是给“无聊”的早教时间注入了一剂强心针。这本书的核心理念是“寓教于乐的极致体现”,它彻底打破了传统意义上那种枯燥的、死记硬背式的学习模式。作者巧妙地将各种高深的早期教育理论,转化成了一系列充满趣味和创意的家庭小游戏。比如,书中介绍了一个“颜色寻宝”的游戏,通过让孩子去寻找家中不同颜色的日常物品,不仅巩固了色彩认知,还无形中锻炼了他们的观察力和分类能力。更妙的是,这本书非常注重对“非标准化”学习的鼓励,它明确指出,比起标准答案,孩子探索过程中的好奇心和求证精神才是更宝贵的财富。对于我们这些平时工作繁忙的家长来说,它提供的活动大多利用的是碎片时间,比如在等待烤面包的时间里,可以进行一个简单的词汇配对游戏,高效又有趣。这本书的精妙之处在于,它让你在和孩子玩得不亦乐乎的同时,还能清晰地看到孩子在认知结构上正在稳步搭建起坚实的阶梯。
评分第五段评价: 翻开这本探讨儿童感官统合与运动发展的专业书籍,我立刻被其严谨的学术背景和详尽的实操指南所折服。这本书明显面向的是那些希望深入了解孩子运动神经系统发展规律的家长或专业人士。它详细解释了前庭觉、本体觉和触觉系统是如何协同工作,并直接影响到孩子的专注力、平衡感乃至情绪稳定性的。我以前总以为孩子多跑跑跳跳就好了,但这本书让我认识到,许多看似是“坏习惯”的行为,比如过度地摇晃、喜欢啃咬东西,背后可能隐藏着感官处理上的需求未被满足。书中配有大量的图示,清晰地展示了如何在家中设置一个“感官角”,以及推荐了一系列旨在平衡特定感官系统的活动,比如“碾米袋子走路”或者“用湿海绵挤水”这类看似简单却极具针对性的练习。读完后,我开始有意识地观察孩子在特定环境下的反应,并能更有针对性地调整他的活动安排,特别是对于我那个略显敏感的触觉反应,现在终于找到了科学的应对方法,感觉自己像是拿到了一份定制化的孩子“硬件升级”手册。
评分第一段评价: 最近迷上了一本关于儿童心理发展和教育的书,简直是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这本书深入浅出地探讨了婴幼儿大脑发育的关键期,特别是强调了环境刺激对孩子认知能力培养的决定性作用。作者结合大量的案例和研究数据,阐述了如何通过日常的点滴互动,潜移默化地激发孩子的学习潜能。我尤其欣赏它提供的那些非常具体可操作的建议,而不是空泛的理论。比如,书中详细讲解了不同月龄宝宝适合的感官游戏,从触摸不同材质的布料到聆听特定的音乐节奏,每一步的设计都有其科学依据。读完之后,我立刻尝试在陪孩子玩耍时融入书中的一些小技巧,惊喜地发现,即便是最简单的一个积木游戏,在遵循书中指导的策略下,也能变得更有目的性和趣味性,孩子的专注力明显提高了。这本书不仅仅是告诉我们“应该做什么”,更重要的是解释了“为什么这样做有效”,这种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的感觉,让我在育儿的路上感到无比踏实和自信。它简直是我育儿工具箱里不可或缺的一件利器,让我对未来亲子教育充满了期待与信心。
评分第二段评价: 我手里这本书简直是育儿领域的“扫盲贴”,特别是对于初为人父母的我们,面对市面上琳琅满目的育儿知识感到无从下手时,它提供了一个极其清晰的路线图。这本书的结构安排非常人性化,它没有把所有知识点一股脑地抛给你,而是按照孩子成长的时间轴进行了科学的划分。从孕期的营养均衡到新生儿的睡眠训练,再到学步期的规则建立,逻辑清晰得让人拍案叫绝。我特别喜欢它在处理“常见问题”时所展现的耐心和专业度。比如,关于如何应对宝宝的夜哭,书中列举了五种不同的安抚技巧,并分析了每种技巧适用的情境和可能带来的短期效果,这种多角度的分析,让我这个新手妈妈不再感到手足无措,而是能够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择最合适的策略。这本书的语言风格也十分亲切,读起来完全没有那种高高在上的说教感,更像是经验丰富的朋友在跟你分享她的“独家秘笈”。它真的帮我过滤掉了网络上那些相互矛盾的育儿信息,为我建立了一个稳定、可靠的育儿知识框架。
评分第三段评价: 最近对“正面管教”的理念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而手头的这本关于儿童行为塑造的书籍,可以说是对此进行了极为深入且实用的阐述。它颠覆了我过去一些传统的、倾向于“惩罚”和“限制”的管教观念,转而强调理解孩子行为背后的需求和情绪。书中花费了大量篇幅来剖析儿童的情绪发展规律,教我们如何识别那些看似捣乱的行为,实际上可能是孩子在表达某种未被满足的需求,比如对关注的渴望或者对掌控感的寻求。我印象最深的是关于“后果设定”的章节,它教导我们如何设定自然且合理的后果,而不是基于愤怒的惩罚,这极大地改善了我与孩子之间因冲突产生的紧张关系。现在,当我们遇到不听话的情况时,我不再急于提高嗓门,而是先深呼吸,然后尝试去询问:“你现在是不是因为……感到很生气?” 这种尝试性的沟通,虽然不总是立竿见影,但从根本上修复了我们之间因权力斗争产生的隔阂。这本书提供的不仅仅是技巧,更是一种深层次的亲子关系哲学,让我开始重新审视自己作为引导者的角色。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