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裸体》一书由10篇各自独立的论文构成,书名取自其中的第七章,阿甘本在本书中探讨了创造与救赎、当代性、威尼斯幽灵、人格身份、复活的荣耀身体、裸体等一系列问题,但看似零散的篇章结构中贯穿着的是同一个主题,那就是用非功用性概念来探讨各种既有秩序对工作和功用的建构,从而在批判现实和观念的基础上打开各种可能性。这也是作为政治哲学家的阿甘本一直以来的理论努力。
##似乎摸到了一种阿甘本非常乐于使用的“悖论式”论辩模式:看着是A,其实是A的反面,也即B——看着是无用的器官,其实它的无用恰恰指向了另一种“用”的可能性;看着是庆典安息禁绝了一切活动,其实是一种特定的活动:敬奉;看着是卡夫卡笔下的K被追捕,其实是他的自我诬陷(这里可以结合电影《大卫戈尔的一生》来理解);看着是黑暗,其实是还未到达的遥远星辰之光;看着是裸体,其实是恩典之衣的缺场……神学部分基本看不懂,论述得很枝枝蔓蔓,但是能看懂的几篇——《何为同时代人?》、《论我们不能做什么》以及《荣耀的身体》等,带来的是清新的思考感。《无人格的身份》一篇最具福柯的论述风格。
评分##《公牛般的饥饿》那篇没看懂,《何谓同时代人》、《论我们能不做什么》和《裸体》启发很大。作者很善于从对立概念的裂缝中切入,从而“祛魅”。他带给读者的思考是可引申的,这也是哲学的魅力吧。(读到赤裸生命,感时而伤。)
评分##在男女还未被逐出伊甸园的年代,赤裸的所指还未等同于羞耻,如婴孩,如阶前遗世的青苔。
评分##《何为同时代人》非常有启发性,其他的……可能是翻译真的太一般了吧==
评分##没有完全读懂(尤其讨论神学的部分),但还是获益匪浅。人格是怎样建立的?伦理学会不会崩塌?权力在科技的帮助下如何入侵日常生活?作者的解读视角都很棒。第二、五、六篇最佳,击节不已。对功用性闲置的解读也很有意思。
评分##序言很长,看完文章再回头看一遍序言会更容易理解;对卡夫卡《审判》和《城堡》的解读虽然很新颖,但还是觉得牵强了些,不敢苟同;因为夹杂了很多神学的东西,很多地方读起来都是似懂非懂的感觉,总觉得阿甘本对边界及对立机制的思考不就是老子的道德经么,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评分##阿甘本的文章读多了之后就会发现都是套路,所有的问题都基于这些范式,总得来说知识量很大,但是启发性随着阅读越来越小。
评分##每一篇的中心论点都能用两页写完,展开的东西没意思很啰嗦。get到点剩下的就很boring。
评分##简直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