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 书名: | 明星月嫂才知道的月子宝典 | ||
| 作者: | 周玉芹|绘画:孔喆 | 开本: | |
| 定价: | 32 | 页数: | |
| 现价: | 见顶部 | 出版时间 | 2014-05-01 |
| 书号: | 9787501997312 | 印刷时间: | |
| 出版社: | 轻工业出版社 | 版次: | |
| 商品类型: | 正版图书 | 印次: | |
、了解宝宝的身体
1.宝宝的身体真奇妙
身长和体重
刚刚出生的宝宝,平均的身长大约是50 厘米,在出生后的年,大概会长28 厘米。
宝宝的体重通常在2.5 ~ 4.5 千克之间,不同的宝宝差别可能很大。出生后的个星期里,宝宝的体重会下降点点(大约下降0.1 ~ 0.2 千克)。不用担心,这是因为宝宝要把大便和些水分从身体里排出去。在这之后,宝宝就开始长分量了,平均每天能长30 ~ 40 克。
男宝宝比女宝宝要重些。
体温
宝宝出生后,体温会下降,和在妈妈肚子里相比,大概会降 1 ~ 2℃,但要是超过了这个范围,就要喊医生了。正常情况下,在出生后的8 小时,宝宝的体温会在36.8 ~ 37.2℃,还是比成年人的要高。
因为内分泌腺还不强大,刚出生的宝宝不会出汗,也不会流口水。差不多2 个月后,汗腺发达了,宝宝才会流汗。所以,不要看宝宝不出汗就以为宝宝不会热,或者使劲地给宝宝加衣服。
宝宝其实很怕热。
呼吸和脉搏
和成年人比,宝宝的呼吸很浅,很快,频率为每分钟40 ~ 50次。生病的话,宝宝的呼吸还会变得更快,每分钟会超过60 次。
另外,刚出生的宝宝呼吸很没规律,和成年人有很大区别,差不多要到半岁后,宝宝才能学会平稳地呼吸。
宝宝的脉搏比成年人的快,变化范围也很大,大约是每分钟100 ~ 180 次。不过,随着月龄的增加,会慢慢平稳,1 岁以下的宝宝正常的脉搏大约是每分钟120 ~ 160 次。
皮肤
刚出生的宝宝皮肤上会有层白色的胎脂,看起来脏脏的,不用管它,大概两天,它就会被皮肤吸收。
足月的宝宝皮肤好得让妈妈嫉妒,又光滑又紧致,但宝宝的皮肤也很敏感。有的宝宝出生就皮肤过敏,长疹子,长红斑,让妈妈心疼坏了。实际上,妈妈不用太担心,绝大多数时候,过敏的症状都会自己消失。当然,要是发现宝宝身上出现了不常见的疹子,还是得早点让医生知道。
新生儿黄疸很常见,很多宝宝出生时皮肤黄黄的,眼睛也黄黄的。至于它会不会影响宝宝的健康,就要看医生怎么说了。新生儿黄疸有生理性和病理性两种,大多数宝宝的都是生理性的,只要多晒晒太阳,黄疸会自己褪去。
头
宝宝的平均头围是34 厘米,宝宝越小,头占的比例就越大,大约占到整个身体的1/4。刚出生的宝宝,头的形状可能因产道的挤压变得有些奇怪,不过宝宝的身体很神奇,不用采取额外的手段,就会自己长好。妈妈可不要因为宝宝的头形奇怪,就使劲按宝宝的头,这会给宝宝造成很大的伤害。
刚出生的宝宝头骨还没有完全闭合,头顶前部和后部分别有块很柔软的无骨区,叫做囟门。前囟门比后囟门要大,闭合的也慢些。关于囟门的闭合时间,不同的宝宝并不样,但通常后囟门会在2 ~ 4 个月内闭合,前囟门会在宝宝1 岁~ 1 岁半时闭合。
随着大脑的发育,宝宝的头会变大,在宝宝出生后的两个月里,囟门也会变大。没有完全闭合的头骨,会为宝宝大脑的成长提供空间。
目录 章 了解宝宝的身体和产后的身体
.......
我必须称赞这本书在语言风格上的独到之处。它完全避开了那种高高在上、充满术语的教科书式的说教,而是采用了一种非常贴近日常、充满生活气息的口吻来跟读者对话。读起来就像是邻居家那位总是把孩子照顾得妥妥帖帖的阿姨在跟你聊天,语气里充满了理解和鼓励,丝毫没有那种“过来人”的傲慢。特别是描述产后妈妈情绪波动那一段,作者没有简单地贴上“产后抑郁”这种标签,而是用了非常细腻的笔触去描绘那种说不清道不明的失落和疲惫,让人感觉自己的每一个细微感受都被看见、被尊重了。这种共情能力极强的叙事方式,极大地降低了新手父母面对育儿焦虑时的心理门槛。它不是告诉你“你应该怎样”,而是告诉你“很多人都会遇到这种情况,让我们一起看看怎么办”,这种陪伴感,是冰冷的数据和指南无法替代的。很多时候,光是读到那些理解和鼓励的话语,就已经觉得心里踏实多了。
评分这本书的知识结构组织逻辑性强到让人惊叹。它没有简单地把所有内容堆砌在一起,而是构建了一个清晰的“时间轴”和“问题导向”的框架。初拿到书时,我原本担心内容会过于庞杂,但实际翻阅后发现,作者似乎完全预判了新手父母在不同阶段最迫切需要知道什么。比如,关于新生儿的“黄疸自查与观察”那一章节,信息密度很高,但被划分得井井有条,从第一天到第二周的观察重点,用图表和对比的形式呈现,一目了然,真正做到了“急用时能迅速找到”。我特别欣赏它在处理复杂问题时,总是先给出核心原则,再辅以具体的“What If”(如果发生X怎么办)的应对策略,这种结构让读者在学习理论的同时,也能随时准备好应对突发状况。这种层层递进、脉络分明的编排方式,极大地提升了学习效率,让人感觉每翻开一页,都是在为实战做准备,而不是在做无谓的知识储备。
评分在内容呈现的深度和广度上,这本书展现出了远超一般“入门指南”的专业度。它不仅仅停留在表面功夫,比如“如何换尿布”这种基础操作的讲解,更深入地探讨了背后的生理学原理和行为心理学观察。举个例子,它对宝宝睡眠周期的解析,并非简单的“浅睡深睡”划分,而是结合了发育阶段来解释为什么某个时间段的哭闹模式会发生变化,这使得父母能够从“被动应对”转变为“主动理解”宝宝的需求。这种“知其所以然”的深度,极大地增强了读者的掌控感。更难能可贵的是,它在提供建议时,总是能平衡“科学权威”与“个体差异”之间的关系,很少使用绝对化的词语,而是鼓励父母结合自家宝宝的具体情况进行微调。这种严谨而不失弹性的叙事风格,让读者相信,书里提供的知识是经过深思熟虑的,是基于大量实践经验提炼出来的真知灼见。
评分关于这本书的实用性,我必须说,它的“可操作性”是顶级的。许多育儿书读完后,你可能觉得收获了不少概念,但真到上手时却一片茫然,但这本书完全避免了这种情况。它里面的很多技巧,比如“安抚哭闹宝宝的五种高效手法”或者“快速判断母乳是否充足的简易测试”,都配有非常直观的步骤分解,甚至连使用的时机和环境要求都考虑进去了。我试着照着书里介绍的某个帮助宝宝建立良好作息的微小调整,效果立竿见影,那种瞬间的成就感,比任何理论都更有说服力。这本书真正做到了“授人以渔”,它教给你的不是固定的招式,而是一套可以灵活运用于各种场景的思维框架和实操工具箱。它不是让你成为一个死板的执行者,而是让你成为一个能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的、有信心的照护者。这种高质量的“工具输出”,让它在众多育儿书中脱颖而出,成为了我育儿初期不可或缺的实战伙伴。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简直太用心了,封面那种柔和的色调和细腻的纸张质感,拿在手里就感觉充满了安心和温暖,完全符合它“宝典”的定位。我尤其喜欢它在排版上的小细节,比如章节之间的留白处理得恰到好处,阅读起来一点都不觉得拥挤,即便是熬夜看书,眼睛也不会很快感到疲劳。而且,里面的插图质量非常高,那些描绘新手妈妈抱着宝宝的温馨画面,或者是一些关键护理动作的分解图,都画得极其细致和清晰,完全不是那种敷衍的卡通图,而是带着一种专业又亲切的感觉,让人一看就明白该怎么做了。这本书的字体选择也很人性化,大小适中,深浅度也拿捏得准,这种对读者体验的重视,真的体现了作者团队的专业素养。从拿到手的那一刻起,我就觉得这不是一本冷冰冰的育儿手册,而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前辈,耐心地为你准备好了一份可以随时翻阅的、赏心悦目的参考资料。这种内外兼修的质感,在同类书籍中绝对是佼佼者,让人愿意把它一直放在床头,随时取用。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