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柳林风声
定价:24.00元
作者:[英] 格雷厄姆 著;吕萍 译
出版社:中国文联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11-01
ISBN:9787519006006
字数:101000
页码:177
版次:1
装帧:精装
开本:32开
商品重量:
编辑
暂无相关内容
目录
1.河堤春晓
2.大路朝天
3.野林森森
4.老獾先生
5.家园甜蜜
6.乡绅蛤蟆
7.黎明之门的笛手
8.蛤蟆初次历险
9.浪迹天涯航海鼠
10.蛤蟆二次历险
11.英雄洒泪
12.浪子回头
内容提要
《柳林风声》中塑造了一群快乐的小动物形象:明白事理的鼹鼠、聪明机灵的老鼠、睿智持重的獾,还有一个放浪不羁的蛤蟆。这些个性鲜明的动物形象,其实都是现实世界中孩子们的缩影。这种表现方式,深入人心,也容易被读者接受。
文摘
《柳林风声》:
1.河堤春晓 鼹鼠正在小巢里做迎春大扫除,已经忙了整整一上午。他先是用扫帚清扫,接着用揩布擦;然后踏上楼梯、台阶和椅子,用刷子蘸石灰水刷,直弄得喉咙里、眼睛上满是灰尘,一身黑毛沾满了石灰,胳膊酸了,背也疼了。春意挟着神圣的不满和渴望精神,在头上的空气中、脚下的土地里涌动,在鼹鼠的周围弥漫,甚至渗透进他那又黑又矮的小巢。难怪他忽然把刷子往地上一扔说:“麻烦!”“算了吧!”“该死的大扫除!”他甚至来不及穿上外套就飞奔出门。
地面上好像有什么东西在不由分说地呼唤他,他奋力冲向陡峭的小地道,这对他来说相当于贴近阳光空气居住的动物们的石子车道了。他的小爪子忙碌地刮呀、抓呀、扒呀、挖呀,又挖呀、扒呀、抓呀、刮呀,一边自顾自地嘀咕着:“向上,加油!向上,加油!”终于,噗的一声,他的大鼻子暴露在了阳光下,他的身体滚在了一大片温暖的草丛中。
“这儿真好!”他自语道,“比刷屋子要来劲多了!”阳光晒在他的毛皮上,暖洋洋的,和煦的春风轻抚着他那发热的额头,长时间与世隔绝的穴居生活之后,鸟儿欢快的合唱对他那已经发木迟钝的耳朵来说,简直是一片呐喊。他为这勃勃生机兴奋不已,春天到了,不必搞大扫除可真快活,不禁腾空跃起,穿过草地,向另一头的篱笆跑去。
“站住!”老兔子在隘口叫了一声,“私家道路特许过境费六便士!”不耐烦的鼹鼠不屑地一头就把他撞倒在地,一边沿着篱笆疾步小跑,一边打趣急忙从洞中探出头来看热闹的兔子们:“笨伯!笨伯!”他讥笑着,在他们琢磨出满意的应对前,早已溜之大吉。于是,兔子们开始互相埋怨:“你好笨哪!为什么不告诉他——”“干吗你不说——”“你应该提醒他——”诸如此类,他们总是这样;当然,全都为时已晚,马后炮无意义。
是那么的美好,令人难以置信。鼹鼠忙碌地在草地上逛来逛去,一会儿沿着篱笆漫步,一会儿又从矮树林中穿过,发现到处都有鸟儿们在筑巢,有鲜花初绽,绿叶吐芽——物欣欣向荣,蒸蒸日上,充实繁忙。在这些忙碌的公民中间,鼹鼠是的闲汉,他着实有点自我陶醉,压根儿没有一点良心发现,悄悄催促他“快去刷”。毕竟,假日的妙处与其说是安心让自己休息,也许还不如说在于旁观他人忙忙碌碌。
他想,自己真是幸福美满,突然,漫无目的地闲步之时,他在一条碧波盈盈的河堤边站住了。他一辈子从没见过河流——这是头光滑、蜿蜒的大个子动物,哗哗地奔流不息,咯咯地抓住漂浮物,又哈哈地笑着把它们给放了,然后又扑向新鲜的玩伴,它们刚脱身,就又被逮着,抓住了。都在摇曳,在颤抖——像闪烁的星光,波光粼粼的,波涛涡旋,潺潺汩汩。鼹鼠被迷住了,一时间心驰神往。他在河边迈着小碎步,就像小孩子跟在大人身边,被动人心弦的故事牵着一路小跑。他终于累了,就在河堤上歇下,小河潺潺依旧,仿佛世上动听的故事组成了牙牙学语的队列,它发自内心,后要倾吐给无所不纳的大海。
他坐在草地上放眼小河对岸,目光抓住了水位线上边露出的一个黑洞,迷迷糊糊中,他想到,对于一只要求不多,喜欢有一处小巧雅致的河滨住地的动物来说,这里地处洪水线以上,远离尘嚣,还真是一个安逸舒适的家园。正看得出神,好像有一个亮亮的小东西在洞中一闪消失了,接着又闪了一下,犹如小星星一样。当然,这里显然不是该有星星的地方。如果是萤火虫,他也实在太小、太亮了。他定睛看时,那东西对他眨了一下,证明是只眼睛;随后,一张小脸开始慢慢在眼睛周围显露出来,如同画框一般。
这是一张褐色的小脸,长着络腮胡子。
一张严肃的圆脸,眼睛里带着一开始就吸引住他的光芒。
一对小巧的耳朵,一身浓密的丝毛。
是水鼠! 这两只动物站起来,机警地互相注视。
“你好,鼹鼠!”水鼠说。
“你好,水鼠!”鼹鼠应道。
“你想过来吗?”水鼠紧接着说。
“噢,说得轻巧。”鼹鼠答得有点烦躁,毕竟他对河、河堤生活和习俗都生疏得很。
水鼠不声不响地俯身解开缆绳,轻巧地上了一条小船,这船鼹鼠刚才倒没看见。船身漆成外蓝内白,正好够两个动物坐。尽管鼹鼠并不十分了解小船的用途,可还是立刻就动了心。
水鼠灵巧地把船划过来停住,伸出前爪拉鼹鼠小心翼翼地跨上船,说:“扶住!好了,跳!”于是,鼹鼠不无地真的坐在了一条地道小船的船尾上。
“过得真快活!”鼹鼠说,“你知道吗,我平生还没有坐过船呢。”这时,水鼠正将船推离岸边,操起了船桨。
“什么?你从来没——你从没有——,我的天,我——好吧,那你天天都干些什么呢?”水鼠惊得张大了嘴。
“船上的日子真有那么好吗?”尽管鼹鼠毫不怀疑,他还是有点难为情地这么问。他背靠在椅子上,审视起靠垫、船桨、桨架等奇妙的装置来,感觉到小船在身下轻轻地摇晃着。
……
作者介绍
吕萍,1968年7月生于浙江省温州市。1990年获得英语学士学位,2000年完成英美文学硕士课程进修,2004年完成MBA课程进修。1996年获“第八届韩素英肯年翻译大奖赛”三等奖。译作:《柳林四侠》《冲食》《柳林风声》。
我是一位对文学翻译有着极高要求的读者,因此“名家名译”这四个字对我来说有着非同寻常的吸引力。一本好的文学作品,其精髓往往隐藏在作者独特的语言风格之中,而译者的使命,便是以另一种语言,重塑这种风格,并将其中的韵味最大限度地传递给读者。《柳林风声》无疑是一部极具艺术价值的作品,我一直很好奇,不同译家会如何解读和呈现它。这本书的“名家名译”版本,让我看到了一个潜在的优秀译本的希望。我关注的重点在于,译者是否能够准确把握原著的幽默感、诗意以及人物的性格特点,并且用流畅、地道的中文表达出来。我期待的不仅仅是忠实于原文的直译,更是一种能够让中文读者在阅读时,感受到的,如同母语般自然的流畅感和美感。我希望译者能够巧妙地运用中文的词汇和表达方式,将原著中那些富有想象力的场景和生动的人物对话,淋漓尽致地展现在我的眼前,让我在阅读时,完全忘记了翻译的痕迹,只沉浸在故事本身的美妙之中。
评分我是一个对书籍的整体呈现非常看重的读者,从封面设计到内页排版,都包含着我对一本读物的期待。《柳林风声》的“精装全译本”吸引我的,不仅仅是其内容,更是其作为一件“作品”的整体质感。我希望这本书的装帧设计能够体现出其经典文学的地位,既有收藏价值,又不失阅读的舒适度。我关注的是,精装的工艺是否精良,封面的设计是否能传达出故事的意境,内页的纸张是否厚实,印刷是否清晰,字体的大小是否适中,排版是否疏朗有致。这些细节,虽然看似微不足道,但它们共同构成了阅读体验的重要部分。我期待这本书能够让我感受到一种“物有所值”的愉悦,捧在手里,就能感受到一种美好的氛围。同时,作为“全集全中文”的版本,我希望它在页码的标注、章节的划分等方面,都做到清晰明了,方便我进行查阅和深入阅读。一本好的书籍,应该是一次全方位的感官享受,我希望这本《柳林风声》能够做到这一点。
评分这本书的标题“世界经典文学名著童话故事读物”一下子就抓住了我的注意力。我一直相信,最动人的故事往往蕴含在看似简单的童话之中,它们以纯粹的想象力和深刻的寓意,触及我们内心最柔软的部分。《柳林风声》作为一个经典童话,我早已有所耳闻,但总觉得在众多版本中,很难找到一个真正让我满意的。这次看到“精装全译本”的字样,我便充满了好奇。我希望它能够还原故事的纯真与美好,同时又不失文学的深度。我关注的是,书中对于那些性格鲜明的动物角色的塑造,例如仁慈的鼹鼠、狡猾的黄鼠狼,以及那位风度翩翩的蟾蜍先生,是否能通过文字栩栩如生地展现在我的脑海中。我希望他们的对话生动有趣,他们的行为逻辑清晰,他们的情感变化自然而然。同时,我也期待故事的场景描绘能够充满诗意,让我能够仿佛置身于那片充满生机的柳林之中,感受四季的变化,聆听自然的絮语。这本书,对我来说,不仅仅是一本睡前故事,更是一次与心灵对话的机会,一次对美好品质的温习。
评分“新课标中小学生”的定位,让我对这本书的教育意义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我始终认为,优质的文学作品是塑造青少年健全人格和提升人文素养的绝佳途径。《柳林风声》作为一本享誉世界的经典,其内容必然蕴含着丰富的教育价值。我特别关注的是,这本书能否以一种贴近中小学生理解力的方式,传达那些关于友谊、勇气、责任以及对自然的敬畏等普世的价值观念。我希望它不仅仅是一个个好玩的故事,更能在潜移默化中,引导孩子们思考人生的意义,学会如何与他人相处,如何面对困难。那些书中角色的成长经历,他们犯过的错误,以及最终的醒悟,都应该成为孩子们学习的榜样。我还会留意书中是否存在一些难以理解的词汇或概念,以及译者是如何处理这些部分的,是提供注解,还是通过上下文巧妙解释,这都直接关系到中小学生阅读的体验。我期待这本书能成为孩子们成长道路上的良师益友,用经典的力量,点亮他们幼小的心灵。
评分这本书以其精美的装帧和全译本的承诺,瞬间吸引了我。作为一名长期热爱经典文学的读者,我尤其看重译本的质量,毕竟“名家名译”四个字,承载了多少读者对原文神韵的期盼。当我翻开《柳林风声》这本书,那种厚重感和纸张的质感便传递出一种仪式感,仿佛即将开启一场跨越时空的文学之旅。书中不仅仅是故事,更是语言的艺术,而一个优秀的译者,便是带领我们穿越语言障碍,直抵作者心灵的向导。我期待着,通过这本“全集全中文”的版本,能够真正体会到原著的细腻情感、生动描绘以及那些寓含深意的哲理。我关注的是,那些在原文中巧妙运用、独具匠心的词汇和句式,能否在译本中得到忠实而又富有生命力的呈现。每一个字,每一句话,都应该带着作者的灵魂,而非仅仅是文字的堆砌。对我而言,一本优秀的译本,是作者和读者之间最真挚的桥梁,我迫切想知道,这本书是否能让我感受到,如同直接阅读原著般的愉悦和感动。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