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保健物食物全图鉴:中国人食保健实用手册
定价:88.00元
作者:尚云青,陈飞松 主编
出版社: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03-01
ISBN:9787553743431
字数:462000
页码:544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大16开
商品重量:0.5kg
编辑推荐
家庭常备的食保健速查手册,中医养生专家深入解读、全面指导日常保健饮食与调养,既是食物,又可入,食保养身体效果好。1.食多样,品类齐全收录396种常见保健物、食材,并根据其各自的特性、功效加以科学分类,阅读查找更方便。2.详尽完整,通俗实用对食单品的性味、来源、产地、功效主治、主要成分、用价值等解读透彻,附加推荐保健烹饪食谱。3.全程实图,精美悦目海量中材、食材、成品菜高清实图,让你大饱眼福,看得更真切。更多精彩保健养生膳饮食食疗:一本书读懂保健食品疾病害怕我们这样吃:中国家庭营养饮食宝典精编1000种养生膳:家用食养生速查手册图解13亿人的家庭医生:家庭实用医学速查指南
目录
1 补益篇
补气类
18 黄芪 补中益气之
20 党参 适用于气血不足者
22 人参 适于体虚乏力者滋补之用
24 甘草 善于调和诸的补气良
26 白术 补脾安胎常用材
27 大枣 中里的综合维生素
30 山 补脾良
31 黄精 被誉为“长寿岁草”
32 太子参 阴虚血热者的补气良
33 白扁豆 利水补脾好帮手
34 卷心菜 有“菜中王子”美誉的食疗蔬菜
35 花椰菜 预防乳腺癌的食疗佳品
36 南瓜 香甜美味的补气蔬菜
37 粳 补气粥品
38 糯 温养胃气之妙品
39 小 老人、产妇宜用的滋补品
40 燕麦 每天必吃的营养食品之一
41 马铃薯 在欧洲有“植物面”的美誉
42 玉 有“黄金作物”之美誉
43 芋头 老少皆宜的滋补品
44 红薯 消脂养心的甘甜主食
45 花生 有效的抗衰老食物
46 栗子 被誉为“干果之王”
47 牛奶 易于被人体吸收的补钙品
48 蜂蜜 大众的补品,老人的“牛奶”
50 豆浆 老少皆宜的营养饮品
51 豆腐 益气和中、生津润燥
52 豇豆 健脾、补肾的豆中上品
53 樱桃 补气美容的美味水果
54 香菇 芳香美味的“食用菌类皇后”
55 猴头菇 滋补野生菌类
56 平菇 抵抗的美味菌类
57 竹荪 “蘑菇女皇”
58 金针菇 菌类中的蛋白质库
59 鳝鱼 “小暑黄鳝赛人参”
60 泥鳅 适合体虚者滋补之用
61 桂鱼 春令时节的美味滋补品
62 带鱼 润肤养发、补益脾脏
63 鲈鱼 秋日补益海鲜
64 黄鱼 适于贫血、头晕、体虚者保健之用
65 鲢鱼 暖胃益气的食品
66 青鱼 益气化湿的良
67 银鱼 干制品含钙量为群鱼之冠
68 猪肉 健脾益气、滋阴润燥
69 猪蹄 “美容食品”
70 猪肚 补益暖胃的理想食品
71 牛肉 补充体力之肉食
72 牛蹄筋 含胶原蛋白质丰富的食品
73 羊肉 冬季补气肉类
74 鸡肉 温中益气、补精添髓
76 鹅肉 粮农组织列出的绿色食品之一
助阳类
77 鹿茸 珍贵的补肾良
78 冬虫夏草 十分有效的抗癌物
80 骨碎补 补肾镇痛、活血壮筋
81 肉苁蓉 温肾补阳的珍贵材
82 锁阳 补阳益阴不老
83 蚕蛹 高蛋白的天然营养品
84 续断 益肝肾、续筋骨的伤科良
85 巴戟天 补肾阳、壮筋骨之上等材
86 淫羊藿 助阳补肾、抗衰老
87 补骨脂 益肾止血的温补
90 牛大力 强筋健骨的民间常用中材
91 核桃仁 营养丰富的长寿果
92 松子仁 强阳补骨、活血美肤
93 益智仁 温脾暖肾、固气涩精
94 仙茅 补阳温肾专用材
95 杜仲 预防高血压的良
96 菟丝子 滋补肝肾、益精明目
97 狗脊 适用于风湿痛而有肝肾不足者
98 沙苑子 补肾固精常用材
99 韭菜子 蔬菜中的“伟哥”
100 韭菜 有“助阳草”之称
101 虾 滋补壮阳之妙品
养血类
102 何首乌 抗衰护发的滋补佳品
103 熟地黄 补血滋阴常用
104 白芍 常见的补血良
105 枸杞子 滋肾润肺的高级补品
106 阿胶 常用补血良
108 桑葚 中老年人抗衰美颜之佳果
109 葵花子 备受推崇的健康坚果
110 龙眼肉 安神、补血、抗衰老
111 荔枝 味道鲜美的珍贵果品
112 猪肝 适合贫血者补血之用
113 猪血 的补血益气“液态肉”
114 鹌鹑蛋 脑力劳动者的优质补养品
115 海参 补血、填精、益肾的海中珍品
116 菠菜 适宜电脑操作者食用
117 茼蒿 无公害的天然蔬菜
滋阴类
118 西洋参 养阴补气的补血佳品
120 女贞子 抗老回春圣品
122 北沙参 滋阴常用良
123 合 止咳安神、食两用
124 麦冬 滋阴润肺良
125 石斛 清热、凉血、护眼良
128 桑寄生 有补益作用的祛风湿
129 天冬 滋阴降火的止咳中
130 玉竹 可比拟人参的补阴圣品
131 旱莲草 收敛性强的滋补
132 淡菜 营养价值很高的“海中鸡蛋”
133 雪蛤膏 有“软黄金”之称的珍稀补品
134 龟板 益肾强骨的滋补佳品
135 鸽子 滋肾益气、祛风解毒
136 乌骨鸡 名贵食疗珍禽
137 甲鱼 滋肝补肾、益气补虚
138 鸡蛋 理想的营养库
139 鸭肉 养胃滋阴、利水消肿
140 银耳 抗衰老之明珠
141 黑 健脾益胃的补血
142 黑芝麻 补阴乌发的美容良
143 黑豆 豆类养生之王
144 苹果 全方位的健康水果
145 草莓 水果皇后
146 菠萝 补益脾胃、生津止渴
147 葡萄 果中之珍品
148 甜石榴 石榴汁是防癌抗癌佳品
149 桃子 滋阴补养、生津止渴
150 番茄 综合维生素仓库
151 山竹 果中健脾补虚皇后
152 常见补益物食物食用宜忌
2 解表篇
辛温解表类
154 荆芥 发汗祛风常用材
156 白芷 芳香怡人的止痛良
157 羌活 辛温解表的止痛
158 生姜 发汗解表的常用
159 桂枝 温经止痛的发汗良
160 葱白 常见的家庭食
161 细辛 适于风寒、等症状
162 防风 解表、止头痛常用材
163 紫苏叶 适用于胃肠性
166 辛夷 祛风通窍的解表
167 麻黄 风寒的常用
辛凉解表类
168 菊花 甘甜的明目解热佳品
170 薄荷 风热的清凉
171 桑叶 清热明目、美肤消肿
172 葛根 颈项强痛的良
173 升麻 内服治,外用疗疮疹
176 牛蒡子 疏风透疹、利咽的常用
177 苦丁茶 被誉为茶、益寿茶、美容茶等
178 蔓荆子 祛头风、止头痛的常用
179 柴胡 疏肝、解郁、祛火之良
180 淡豆豉 有用价值的大豆加工品
181 蝉蜕 散风热、退目翳
182 常见解表物食物食用宜忌
3 清热篇
清热泻火类
184 芦根 清热利尿、止咳祛痰
185 栀子 清热、泻火、镇痛良
186 芹菜 厨房里的物
187 茭白 可改善肥胖症、高脂血症的水生蔬菜
188 李子 肝病患者宜食的水果佳品
189 柿子 有益心脏健康的水果王
190 皮蛋 清热泻火的风味食品
清热明目类
191 夏枯草 可以泡茶的消炎草
192 决明子 清肝明目好帮手
193 木贼草 疏风解热的眼病良
清热凉血类
194 生地黄 滋阴保健之上品
195 玄参 滋阴降火常用
196 水牛角 效果显著的凉血圣
197 牡丹皮 治肝凉血的常用
清热燥湿类
198 黄芩 祛湿清热常用
200 黄连 常用的清热苦口良
202 黄柏 治下焦湿热的良
204 秦皮 清热燥湿、平喘止咳
205 苦参 皮肤病的外用良
206 垂盆草 有效肝炎的良
清热解毒类
207 板蓝根 的常用品
208 金银花 清热解毒佳品
209 蒲公英 急性阑尾炎的重要物
210 紫花地丁 疮疖、痈肿的常用
211 白鲜皮 治风湿热毒的良
214 鱼腥草 利尿解毒之品
215 大青叶 退热有奇效
216 射干 解毒利咽的良
217 白花蛇舌草 清热解毒的重要物
218 绞股蓝 消炎解毒的常用保健品
219 鸡骨草 清热解毒、疏肝散淤
220 圣女果 营养健康的“果中蔬菜”
221 杨桃 肥胖症、心血管疾病患者适宜食用
222 无花果 树上结的甘甜点心
223 橄榄 有“天堂之果”的美誉
224 小白菜 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的保健佳蔬
225 竹笋 甘甜美味的“素食之王”
226 苋菜 营养价值极高的野生菜
227 雪里蕻 特别适合劳动者、食欲不振者食用
228 香椿 健胃理气、润肤明目之良
229 茶叶 备受推崇的普及型保健饮品
230 河蚌 清热解毒、滋阴明目
清退虚热类
231 地骨皮 退虚热、降火的常用
232 青蒿 清退虚热之常用来源
233 银柴胡 退虚热之良
234 白薇 清血热之常用
235 常见清热物食物食用宜忌
4 祛暑篇
祛暑类
238 绿豆 家常解暑佳品
240 荷叶 祛暑佳品
241 芒果 “热带果王”
242 柠檬 有用价值的调味水果
243 猕猴桃 世界水果之王
244 西瓜 盛夏祛暑佳品
245 甜瓜 盛夏消暑解渴的珍品
246 哈密瓜 好吃又营养的消暑甜品
247 杨梅 生津止渴的消暑佳品
248 甘蔗 含铁丰富的“补血良果”
249 沙葛 清热凉暑的保健佳品
250 苦瓜 降火开胃的“君子菜”
251 菱角 健脾和胃、生津止渴
252 田螺 清热明目的“盘中明珠”
253 常见祛暑物食物食用宜忌
5 安神篇
重镇安神类
256 牡蛎 潜阳敛阴、软坚散结的圣
257 珍珠 护肤安神的保养圣品
养心安神类
258 灵芝 被誉为“仙草”“瑞草”
260 酸枣仁 安神敛汗、抗失眠
261 柏子仁 性质平和的养心安神
262 远志 益智安神、祛咳止痰
263 合欢皮 适合神经衰弱患者服用
264 夜交藤 失眠的好帮手
265 小麦 补心养气的杂粮
266 常见安神物食物食用宜忌
6 理气篇
理气类
268 陈皮 行气镇咳的化痰良
270 佛手 理气、健胃、止呕
271 薤白 胸痹的常用
272 香附 妇科痛证、月经不调的常用
273 青皮 行气化滞的常用材
274 大腹皮 适用于脘腹胀满者
275 乌 下腹胀痛效果尤佳
276 木香 常用的理气
277 枳实 常用于胃肠食积
278 檀香 气滞所致的胸腹疼痛
279 玫瑰花 疏肝镇痛的常用理气
282 川楝子 各种热性腹痛的常用
283 莴笋 开通疏利、消积下气
284 橙子 开胃消食、生津止渴
285 柚子 “天然水果罐头”
286 枇杷 润肺、止渴、下气佳果
287 四季豆 适合、动脉硬化患者食用
288 黄豆 “植物蛋白之王”
290 刀豆 温中下气、益肾补元
291 豌豆 和中下气、通利小便
292 榛子 氨基酸含量极高的坚果
293 常见理气物食物食用宜忌
7 理血篇
止血类
296 三七 常用的止血、止痛
298 白茅根 理血止血的消暑
299 小蓟 止血常用
300 艾叶 止血安胎的温经
301 大蓟 止血、治疮肿
302 蒲黄 常用的散淤止血
303 地榆 便血、烧伤的常用
306 侧柏叶 止血镇咳的常用
307 鸡冠花 止血止带的保健花卉
308 白及 较为常用的止血
309 藕节 止血化淤的清凉材
310 仙鹤草 止血、健胃之良
311 黑木耳 “素中之荤”
312 荠菜 蛋白质含量高的清香蔬菜
314 空心菜 糖尿病患者的保健佳蔬
315 血余炭 广泛应用于各种出血症的良
活血类
316 赤芍 活血化淤的妇科良
318 丹参 保肝护心的常用
319 益母草 活血调经的妇科良
320 红花 传统妇科良
321 桃仁 活血散淤的常用
324 丝瓜络 祛风活络、活血消肿
325 鸡血藤 舒筋、活络、活血的常用
326 川芎 活血行气的止痛良
327 延胡索 各种疼痛的良
328 姜黄 主治风湿痹痛
329 泽兰 为妇科常用活血
332 毛冬青 主治心血管疾病
333 郁金 疏肝、止痛的重要物
334 月季花 妇科闭经或月经量少的常用
335 腊梅花 凉血、清热、解毒之良
336 莪术 破淤行气的常用
337 乳香 伤科、外科常用止痛
338 没 活血、散淤、镇痛
339 川牛膝 引下行,化淤血、强筋骨
340 王不留行 行血、催乳、消肿敛疮的良
341 路路通 通络、通窍、通乳
342 刘寄奴 淤血、腹痛的常用
343 五灵脂 常用于妇科淤血所致的疼痛
344 三棱 祛淤消积的常用配伍
345 苏木 伤科和妇科的常用良
346 蟹 清热、散血之水产佳品
347 茄子 心血管疾病患者的佳蔬
348 穿山甲 下乳通经的圣
349 常见理血物食物食用宜忌
8 祛风湿篇
祛风湿类
352 独活 治风湿酸痛的常用良
353 木瓜 具有极高营养价值的寿之果
354 秦艽 广泛用于风湿性和类风湿性关节炎
355 苍耳 治鼻炎、祛痹疹
358 威灵仙 通络止痛之良
359 桑枝 广泛用于风湿、痹痛
360 虎杖 主治风湿、筋骨疼痛
361 海桐皮 关节炎的常用
362 南五加皮 祛风湿、壮筋骨的良
363 蚕沙 祛风除湿、和胃化浊
364 常见祛风湿物食物食用宜忌
9 芳香化湿篇
芳香化湿类
366 草果 燥湿除寒、祛痰截疟
367 砂仁 化湿健脾的芳香材
368 藿香 夏令暑湿的常用
369 厚朴 下滞气、除胀满的有效
370 苍术 祛湿又解表的重要物
371 白豆蔻 行气、暖胃、降逆的芳香果
372 草豆蔻 可急性胃炎、溃疡病
373 佩兰 暑湿的常用
374 常见芳香化湿物食物食用宜忌
10 平肝息风篇
平肝息风类
376 天麻 头晕目眩的常用
377 地龙 平喘利尿的解材
378 钩藤 解痉挛、镇头痛
379 全蝎 祛风止痉的常用
380 羚羊角 高热神昏和抽搐的良
11 温里祛寒篇
温里祛寒类
382 肉桂 消食止痛的温里
383 花椒 兼有用价值的调味料
384 胡椒 主治胃寒所致的吐泻
385 丁香 胃寒呃逆的重要物
388 干姜 温中祛寒之常备良
389 吴茱萸 温中、理气、止痛
390 附子 适用于阳虚阴盛、全身功能退证
391 小茴香 健胃除胀常用
394 高良姜 用于胃脘疼痛
395 八角茴香 民间常用的行气健胃
396 草鱼 温中补虚的养生食品
397 鳙鱼 健胃除胀常用食材
398 常见温里祛寒物食物食用宜忌
12 收涩篇
收涩类
400 五味子 补益肝肾的滋养材
402 山茱萸 可配成酒的收敛
403 白果 敛肺气、定喘嗽
404 莲子 固肾补脾,还能止血
405 乌梅 生津止渴的居家良
406 肉豆蔻 温中下气的消食常用
407 金樱子 固精涩肠常用材
410 覆盆子 补肾虚的有效材
411 芡实 常用的收敛性强壮
412 浮小麦 止汗、镇静、抗利尿
413 赤石脂 久痢的常用
414 诃子 久泻、久咳的常用
415 五倍子 收敛止血的常用物
416 番石榴 收敛止泻、消炎止血
417 桑螵蛸 补肾固精的收敛
418 常见收涩物食物食用宜忌
13 泻下篇
泻下类
420 芦荟 兼有美容效果的润肠品
422 火麻仁 老年人便秘的常用
423 郁李仁 润肠通便的常用
424 香蕉 让人快乐的智慧之果
14 利水渗湿篇
利水消肿类
426 泽泻 利水消肿常用材
427 玉须 利水通淋、降血压的良
428 薏苡仁 利水渗湿、食两宜
429 冬瓜 含水量的蔬菜
432 猪苓 利尿、祛除水肿的良
433 半边莲 利尿消肿、凉血解毒
434 土茯苓 主要用于反复发作的慢性疮疡
435 茯苓 利水渗湿的滋补材
436 赤小豆 利尿、消炎、解毒
437 黄花菜 美味的“健脑菜”
438 芦笋 风靡的降血糖蔬菜
440 大白菜 清爽适口的养生蔬菜
442 黄瓜 大众公认的美容菜
443 鲤鱼 营养位居“家鱼之首”
444 鲫鱼 健脾利湿的美味水产品
445 鳢鱼 淡水鱼中的长寿鱼
446 鲮鱼 利水消肿的美味水产品
447 鹌鹑肉 有“动物人参”之美誉
利尿通淋类
448 滑石 祛湿清热的常用
449 海金沙 清热解毒、利水通淋
450 车前子 利尿渗湿的清热
451 瞿麦 清热利水、破血通经
452 扁蓄 利尿通淋、杀虫止痒
453 冬瓜皮 轻微水肿的常用良
454 通草 产妇乳少的常用
455 灯芯草 清心火、利湿的常用良
456 茵陈蒿 利尿、清热、退黄疸
457 金钱草 泌尿系统结石常用
458 常见利水渗湿物食物食用宜忌
15 消导篇
消导类
460 山楂 消食健胃好帮手
461 神曲 健脾和胃、消食调中的常用
462 麦芽 疏肝醒脾、退乳常用
463 谷芽 健胃、助消化常用
464 荞麦 常用的“消炎粮食”
465 大麦 具有保健作用的主食
466 洋葱 糖尿病患者之良蔬
468 胡萝卜 有“小人参”之美誉
16 驱虫篇
驱虫类
470 大蒜 调味杀菌好帮手
471 槟榔 杀虫、消积、利气
472 南瓜子 治绦虫、蛔虫的常用
17 化痰止咳篇
清热化痰类
474 浙贝母 开泄肺气、除热散结
475 前胡 治风热头痛、痰热咳喘
476 竹茹 缓解胃热、呕吐症状的良
477 桔梗 止咳祛痰的常用良
480 川贝母 止咳化痰的常用
481 胖大海 化痰通便的清凉材
482 罗汉果 清肺润肠的保健果品
483 天花 消肿催乳好帮手
484 海蜇 清热、解毒、化痰的保健海产品
485 海带 利水泄热的健康食品
487 紫菜 化痰软坚的“长寿菜”
488 荸荠 甘甜的“地下雪梨”
489 丝瓜 全身都可入的保健佳蔬
490 蕨菜 有用滋补功效的“山菜之王”
491 梨 润肺止咳的果品
温化寒痰类
492 半夏 燥湿化痰、降逆止呕
493 白前 润肺、降气、祛痰的良
494 白芥子 温化寒痰的常用材
止咳平喘类
495 部 温润肺气、止咳常用
496 紫菀 慢性咳嗽的常用
497 桑白皮 泻肺热而平喘咳之常用
498 款冬花 止咳平喘的常用良
499 海底椰 清肝润肺、祛痰化淤
500 枇杷叶 清解肺热、胃热的常用
501 瓜蒌 清热涤痰、宽胸散结
502 杏 止渴生津、清热解毒
503 杏仁 止咳平喘的常用
504 腐竹 营养丰富的豆制品
505 常见化痰止咳物食物食用宜忌
507 附录 经典对症保健方
内容提要
本书汲取了中国传统医学及饮食文化的精髓,精心挑选了396种现代人应知必知的保健食物、物,并根据各物、食物的特性与功效的不同,分为补益、解表、清热、祛暑、安神、理气、理血、祛风湿、芳香化湿、平肝熄风、温里祛寒、收涩、泻下、利水渗湿、消导、驱虫、化痰止咳17个章节。详细介绍了它们的来源、主要产地、功效主治、主要成分、选购秘诀、用价值以及贮存方式、用法用量、使用禁忌等多种实用知识,并针对各物、食物,提供了的保健应用方法。此外,本书还在附录部分针对具体病症提供了相应的膳,实用有效。
文摘
暂无相关内容
作者介绍
尚云青 云南中医学院教授,现任世界中医学会联合会膳食疗研究专业委员会副会长、中华中医学会营养膳专家分会常务理事、云南省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食品安全与营养工作专家、世界健康促进联合会常务理事、云南省烹饪协会常务理事、云南省营养学会理事、云南省预防医学第二届食品安全分会委员。
陈飞松 中国中医科学院研究员,北京中医医院主任医师,保健专家。1993年获卫生部(现国家卫计委)、国家中医管理局和总后卫生部评选的“全国首届名中青年医科技之星”称号。1997年获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全国中西医结合青年骨干”。现为北京亚健康防治协会会长、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考试委员会副秘书长、教授,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理事兼青年工作委员会委员、中华中医学会内科分会委员、北京医学会肿瘤专业委员会委员、北京抗癌协会理事。一直担任《中国临床医生》《北京中医》等期刊编委。
| |
刚拿到《保健药物食物全图鉴:中国人药食保健实用手册》这本书,我第一个感受就是它的“全”。作为一个对养生保健有点兴趣的人,我搜集过不少相关的资料,但很多都比较零散,要么侧重于药物,要么侧重于食物,很少有这样将两者有机结合,并且系统全面地介绍的。这本书的图鉴部分做得相当出色,各种食材和药材的图片清晰、逼真,对于识别和区分很有帮助。而且,它不仅仅是展示图片,还配有详细的文字说明,包括它们的性味归经、主要功效、适用人群、禁忌以及炮制方法等等,这一点对于我这种喜欢钻研的人来说,简直是太棒了。我特别关注了书中关于“脾胃”的论述,因为我平时消化不太好,书里不仅列举了许多健脾胃的药材和食物,还提供了很多食谱,像一些简单的粥、汤、糕点,都写得非常详细,我试着做了几道,感觉确实比以前舒服了很多。另外,我发现这本书的编排也很用心,不仅按照食材的种类分类,还针对不同的身体状况和亚健康问题提供了相应的调理方案,这种“按需查找”的方式大大提高了实用性。总的来说,这是一本值得反复阅读和参考的宝典,无论是作为日常保健的指导,还是在遇到身体不适时寻求食疗方案,都能从中获益良多。
评分这本《保健药物食物全图鉴:中国人药食保健实用手册》对我来说,更像是一位循循善诱的良师益友。我一直以来都对中医养生很感兴趣,但总觉得有些理论高深莫测,难以落地。这本书用一种非常通俗易懂的方式,将中医的精华融入到日常生活中。它不仅仅是一本简单的图鉴,更是一本生活指南。我最喜欢的是书中关于“辨体质”和“调理”的部分。它详细介绍了不同体质的特点,以及如何通过饮食来平衡身体的阴阳。比如,它会告诉你,如果你是偏寒的体质,应该多吃一些温热的食物,同时避免生冷。这种个性化的指导,让我觉得非常贴心。书中还列举了许多针对女性生理期、孕期、更年期等特殊时期的食疗方,这对我来说非常有价值。我以前总是在网上搜集各种信息,但真假难辨,这本书就像一个权威的指南,让我能够更科学、更安全地进行自我调理。而且,它不仅仅是告诉你“吃什么”,更重要的是告诉你“为什么吃”,以及“如何吃”,这种深度的解读让我对食物和身体有了更深的认识。这本书的内容非常丰富,即使是里面提到的那些平时不怎么注意的食材,也被赋予了不同的养生意义,让人大开眼界。
评分老实说,我平时并不是一个特别关注养生的人,但这次因为家里人健康状况需要,我才开始认真研究。在朋友的推荐下,我购买了这本《保健药物食物全图鉴:中国人药食保健实用手册》。拿到书后,我才发现原来养生可以这么简单、这么有趣。这本书最大的亮点在于它的“图文并茂”,那些精美的插图不仅赏心悦目,而且非常直观,让我能够轻松辨认各种中药材和食材。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食疗小妙招”的部分,里面介绍了一些针对生活中常见小毛病的简单食疗方,比如喉咙不舒服、咳嗽、胃胀气等等,这些方法都非常实用,而且取材也都很容易,我按照书里的方法尝试了几次,效果确实很不错,省去了不少去医院的时间和精力。这本书还强调了“因人而异”的养生理念,它会根据不同的年龄、性别、体质和季节来推荐不同的食材和食谱,这种细致入微的关怀让我觉得很温暖。我发现,这本书不仅仅是教你如何“治病”,更重要的是教你如何“防病”,通过日常的饮食调理,增强身体的抵抗力,从而远离疾病的困扰。这本书的内容非常丰富,涵盖了非常多的方面,我感觉自己像是打开了一个新世界的大门。
评分这本书,简直就是我心目中理想的“家庭健康顾问”。我一直觉得,中国人自古以来就有“药食同源”的智慧,但很多传统的知识随着时代的发展,渐渐被遗忘了。《保健药物食物全图鉴:中国人药食保健实用手册》就像是把这些宝贵的智慧重新挖掘出来,并且用现代人能够接受和理解的方式呈现给了我们。书中最让我惊喜的是,它不仅仅局限于介绍单一的药材或食物,而是着重于它们之间的“协同作用”和“配伍禁忌”。比如,书中会详细讲解哪些食物与某些药物同时食用会影响药效,哪些食材搭配在一起能够增强保健功效。这对我来说,是非常重要的知识点,避免了我以往可能存在的误区。而且,这本书的内容非常扎实,不仅有理论的讲解,还有大量的实践指导,比如各种药膳的制作方法,都写得非常清晰易懂,配上图片,简直是零基础也能学会。我最近根据书里关于“补气养血”的指导,制作了一些药膳,家里的长辈吃了都说身体感觉好了很多,精神也更好了,这让我非常有成就感。这本书的编排逻辑也很清晰,从基础的食材认识,到具体的功效分析,再到实际的应用指导,层层递进,非常有利于读者逐步掌握。总而言之,这是一本能够真正解决实际问题、提升生活品质的优秀读物。
评分我最近刚入手了这本《保健药物食物全图鉴:中国人药食保健实用手册》,拿到手就迫不及待地翻阅起来。作为一名普通的上班族,平时工作忙碌,常常顾不上照顾自己的身体,加上家里老人也需要一些保健的指导,所以一直想找一本既实用又易懂的书。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就给人一种专业而亲切的感觉,厚实的书页和精美的插图也让我觉得物有所值。我特别欣赏它将药食同源的理念贯穿其中,不再是将药物和食物割裂开来,而是巧妙地将它们融合,教我们如何通过日常饮食来调理身体,达到预防疾病、增强体质的目的。比如,里面关于不同季节的饮食建议,以及针对一些常见亚健康状态(像疲劳、失眠、消化不良等)的食疗方,都写得非常具体,不仅有食材的介绍,还有详细的烹饪方法和食用注意事项。我尤其对其中关于“药食配伍”的部分印象深刻,了解到很多我们平时会一起食用的食物,其实并不适合搭配,而有些看似普通的食物组合,却能产生意想不到的保健功效。这本书的语言风格也很接地气,没有过于专业的术语,即使是对养生保健不太了解的人也能轻松读懂。我很期待能根据书中的指导,慢慢调整自己的饮食习惯,让身体变得更健康。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