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作者学诚法师是中国佛教协会会长,中国佛学院院长,"史上*强科研实力寺庙"北京龙泉寺方丈。其博客点阅量突破千万;微博开通16个语种,读者涵盖全球3/4的国家和地区,曾受邀至剑桥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多国多地进行演讲。
★《好好做事》:这是一本让世间不知、不明如何好好做事,对自己当下迷惘、恐惧未来的人开示的生活佛学经典。在书中,作者学诚法师从"悠悠万事,用心唯大""为人处世,皆有妙法""活下去,活在当下"三个方面,多维度地与我们分享让生活一直通透、圆满的大智慧,让我们好好地立心、立身、立命于这个充满无常的世间。人生苦短,要做就做对生命有帮助的事。
★《好好听话》:专门从"好好听话"的角度讲如何掌控自己命运的佛学励志经典,透过大量古今禅门公案和生活中喜闻乐见的小故事,深入浅出地将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直接、有效的听话智慧呈现在读者面前。听是说的前提,说是听的升华。只有听完整,听明白,听深入,才能具备听清话语的能力,理解话语的能力,品评话语的能力,才能学得会,说得对,做得好。
★《好好说话》:将佛经中的说话之道化用到日常生活、工作中的语言智慧学经典。书中展示的说话技巧更弄人,更高妙,说话技巧背后的智慧更令人叹服受用。从"体用--说话之道"到"心用--心领神会,妙不可言"这样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地将法加持到各种层次的读者。不管是孩子、成人、老人、男女,都可从书中享受到说善语,做善行,发善心的当下福报。
学诚法师“人生精进系列”,与您分享佛陀的说话、听话、做事之道,涵盖书目包括《好好说话》《好好听话》《好好做事》。
其中,《好好说话》一书中展现的语言智慧源自佛学经典,不管是孩子、成人、老人、男女,都可从书中享受到说善语,做善行,发善心的当下福报。《好好听话》是一本专门从“好好听话”的角度讲如何掌控自己命运的佛学励志经典。听是说的前提,说是听的升华。只有听完整,听明白,听深入,才能学得会,说得对,做得好。《好好做事》是一本对世间不知、不明如何好好做事,对自己当下迷惘、恐惧未来的人开示的佛学智慧经典。人生苦短,要做就做对生命有帮助的事。
本系列丛书多维度地与我们分享让生活一直通透、圆满的大智慧,让我们好好地立心、立身、立命于这个充满无常的世间。即使对佛学知识一知半解,甚至一窍不通,也能够读得懂,看得透,有下手处,是值得终生阅读的生活佛学经典。
学诚法师,1966年出生于福建仙游。1982年于莆田广化寺出家,于定海长老座下剃度,并依止圆拙老和尚修学。1988年于四川成都文殊院宽霖大和尚座下求受三坛大戒。1991年于中国佛学院研究生毕业。现任中国佛教协会会长、中国佛学院院长、福建省佛教协会会长,福建莆田广化寺、陕西扶风法门寺、北京龙泉寺方丈。同时,学诚法师还担任全国政协常委、中国宗教界和平委员会常务副主席、北京市政协常委、北京师范大学人文宗教高等研究院副院长等职。
★用出世的心,做入世的事
所有人都要面对出世和入世这两种心态。入世就是要做事,出世也要做事,关键在于如何用心。就是大家比较熟悉的那句话,用出世的心做入世的事。
佛法在两千多年的传播过程中,到了今天,大家的认识千差万别,有的人会认为经典里的文言文就是佛法,有的人会觉得烧香拜佛是佛法,有的人会认为暮鼓晨钟就是佛法,等等。
但这些都是外在的形象。佛法其实就是我们活生生的生活,在我们的身体、语言、思想的每一个细节上,在每一次举手投足之间。
所有人都要面对出世和入世这两种心态。入世就是要做事,出世也要做事,关键在于如何用心。就是大家比较熟悉的那句话,用出世的心做入世的事。
只有真的去做一件事情时,真的在事项中看到自己内心的烦恼、妄想、执着,感受到被名缰利锁系缚时的痛苦,感受到失意时的落寞、得意时的张狂,才能对自己的内心世界有更深刻和真实的了解。
多多经历,反复锤炼,才能够狂心顿歇,歇即菩提。
只有经历过风浪的水手,才懂得什么是真正的平静。
懂得缘起,掌握缘起,根据缘起随缘做事,组合更好的因缘,成就更广大的善业,而不是跟着情绪和妄想做事。在做事情的过程中,我们慢慢体会和领悟自他不二、空有不二、依正不二的真理。
两千多年了,语言在变化,服饰在变化,职业在变化,生存方式在变化,山河大地种种外在都在变化,甚至于沧海桑田,但是人心还是那样的--贪、嗔、痴,一点也没变。
事实上,世俗社会的很多痛苦都来自拿不起,放不下;该承担的没有心力去承担,该放下的不舍得放下。做事就是这样历练,要先拿起来,再放下。
★何时何地,知道自己要干吗, 这就是负责任
究竟怎么样来承担人生的责任呢?就是自己有多大愿力,有多大发心,有多大智慧,就来承担多少事情。
不论何时何地,在家也好、庙里也好、单位也好,不论什么时间,无论什么地方,你都能调整到自己要做的事情上,这就叫作负责任。
比如,这个时候我需要看书,看书就是负责任;这个时候需要劈柴,劈柴就是负责任。
有一位弟子问方丈师父:"承担什么样的责任,才能有成就呢?"
方丈师父告诉他:"地上有水,你把它擦干,这就是责任;水管坏了,去安排修理,这就是责任;来客人了,及时地端茶倒水,这就是责任;柴火不够了,及时去劈,这就是责任;该扫地了,该浇花了,扫地浇花就是责任;信众心里有问题,及时去开导,去帮助解决,在社会上开展慈善活动,有了困难,及时去补位,去解决问题,这就是责任。"
哪里有问题,不分大小,都能够积极发心去做,去承担起来,不求肯定,不畏人言,这就是责任。
何时何地,知道自己要干吗,这就是负责任。
人往往容易把一天的事情和一生的事情搞混淆了,把一生的事情和生生世世的事情搞混淆了。
什么是混淆呢?比如今天的事情没有做好,就会影响到明天,影响到未来。
人总会给自己找理由,说今天没有做好,明天开始我好好努力;到了明天的时候又没有做好,又说后天开始好好努力。就这样,日子一天天白白地过去,这就是把一天跟一生混淆了。
★发心要高调,做人要低调,做事讲缘起
心心念念、时时刻刻把握住什么事情要低调,什么事情要中调,什么事情要高调,用功就比较容易得力。如果起心动念错了,那就麻烦。此岸和彼岸,关键是现前的一念心。
寺院里的僧众和俗众都很忙,做事情讲究承担,有做学问的,有专事禅定修行的,有待人接物、处理各种复杂事务的,等等。总之,闲人待不住。
有人向法师提出疑问:"要想把各种具体事项做好,做的人应该遵循什么法则?"
法师说:"大致可归纳为:做人要低调,要无我;做事要中调,讲究缘起;修行要高调,发心最重要。"
很多人修行低调,做事或者说话高调,这样问题就会很大。比如,说话高调就很容易出问题,这就等于做人高调一样的道理,就会出毛病。话说出来,做不到,就很被动,久了就会失信于人。
做事情要中调,就是凡事要恰到好处,进退有度,拿捏得比较 妥当。
事情有善有恶,那善与恶的区别在哪里呢?恶人看到点滴的事情,现起的都是恶法;圣者面对世间任何境界,内心现起的都是善法。所以,你如果看到任何事情,内心都能够现起善法,那就了 不起。
做人、做事、修行具体到现象上,是不同的三件事,都是点点滴滴的东西。但要想做好,发心最为重要。
心心念念、时时刻刻把握住什么事情要低调,什么事情要中调,什么事情要高调,用功就比较容易得力。如果起心动念错了,那就麻烦。此岸和彼岸,关键是现前的一念心。
★错会 "随缘""放下"的本意,做事就会背道而驰
"放下"是指放下不必要的妄想,不是放弃;"随缘"指的是按照事物发展的规律有条有理地去把握,去推进,而不是盲目冒进。
有人在创业、打拼中失利了,想坚持下去,又害怕最终无果;不坚持,又觉得弃之可惜,很纠结。到了寺院里,清净的环境让他得到了片刻的放松,然后就想到了随缘、放下,于是又增加了一个困惑:既然一切讲随缘、放下,那是不是就不用努力了。但是,不努力,又不甘心。于是就问师父:"人们都说创业要全力以赴,为了成就一番事业,遇到困难也要紧盯目标,迎难而上。可是又告诉我们一切不要看得那么重。那么这两者之间应该怎么来平衡呢?"
这样的想法非常普遍,关键在于很多人误会了佛教的本怀,错解了随缘、放下,把这两个词当成了消极、逃避的意思。
其实,"放下"是指放下不必要的妄想,不是放弃;"随缘"指的是按照事物发展的规律有条有理地去把握,去推进,而不是盲目冒进。
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什么时候做,什么时候不要轻举妄动,都要做到心中有数。这样,好的事业才有可能在复杂的因缘中逐步成就 出来。
一旦错会,就会背道而驰。
★懂得配合别人,才是真正会做事情的人
一个团体中,要生存,要管理,要做事,就要有分工。如果大家都希望出风头,都希望别人配合自己,而不愿意去配合别人,那这个团体肯定就不能健康运转。
有一个小和尚,被通知参加一个颁奖活动。出发前,他问方丈:"师父,人家颁奖,我也不确定有没有咱们的奖项。如果没有的话,咱们就别去了吧,省得给别人当陪衬。"
方丈说:"给别人当陪衬也很好啊。"
小和尚心里一惊,意识到:师父多年来一直教导自己,做事情的时候要懂得去配合别人,不能总是凸显自己。当自己要去参加颁奖会的时候,内心里是希望获奖才去,不获奖就不去。这个就是我执。
一个团体中,要生存,要管理,要做事,就要有分工。如果大家都希望出风头,都希望别人配合自己,而不愿意去配合别人,那这个团体肯定就不能健康运转。事实上,世间的很多矛盾、纷争都是由此而引起。俗世间的很多教育也告诉我们,要发挥自己的人生价值,很少有教育教我们如何成就别人。
佛教的教育中,自己的人生价值是在发挥大众的价值中体现的,自己要成为众人的一部分。在这样一个理念的感召下,很多做法和世间法就有了区别。比如,弘扬佛法事业,一个人要考虑自己所在的团队需要做什么,自己去做什么,而不是自己想做什么,喜欢做什么;一个团队要考虑整个佛教需要做什么。
这个理念对世间事业也是有帮助的。
在世间团队中,如果大家都想凸显自己,那就无法保证团结,也就无法发挥团队的力量。现在比较强调的团队精神,其实也是在强调个人和团体的关系。要能够重他轻己,重视团队,放下个人。
★做事要"如救头燃"
问:用什么方法才能有效对治懒惰这个大问题?如何才能提起自信心和积极性?
学诚法师:修行人常说一句话叫"如救头燃",如果自己头发着火了,还会懒散拖沓吗?另一个角度,如果做自己最喜欢的事情,或者商人面临一本万利的生意,还会躺在那里睡大觉吗?也就是说,要首先解决心理建设,对做这件事的必要性、重要性认识得非常到位。从"要我做"变成"我要做",就不会懒惰了。这个心理建设也是需要一个过程的,要常常去思维体会,同时尽力培养勤奋的习惯。习惯养成后,不需要刻意提策,就能够做到。
这套书真是让我受益匪浅,它不是那种空洞说教的励志读物,而是非常贴近生活,充满了智慧的指引。我特别欣赏作者在处理人际关系上的细腻观察。比如,书中对于“好好说话”的探讨,简直是为我量身定做的。我一直觉得自己口才还不错,但很多时候事与愿违,话到嘴边就变了味。这本书剖析了沟通中的误区,不仅仅是技巧层面的,更是深入到了心态和同理心的层面。它让我明白,很多时候,我们自以为是在交流,实际上只是在等待对方说完,然后急于表达自己的观点,根本没有真正“听”进去对方的需求和感受。作者用了很多生活化的例子,让我可以立刻对照自己的经历,那种“原来如此”的感觉非常强烈。读完后,我尝试在工作会议上运用一些技巧,比如先复述对方的观点以确认理解,再提出自己的看法,效果立竿见影,同事间的摩擦明显减少了。这本书的好处在于,它不是让你变成一个油滑的交际家,而是让你成为一个真诚、高效的沟通者。它就像一面镜子,照出了我在人际互动中那些不自知的小毛病,然后温柔地指出了修正的方向,这种由内而外的改变,比任何生硬的说教都来得持久和有效。
评分另一本关于“好好做事”的分享,简直是为我这种拖延症晚期患者开的一剂猛药,但它的药效不是苦涩的,而是带着一种清醒的力量。过去,我总是被宏大的目标压得喘不过气,总觉得一件事牵扯太多环节,复杂得让人望而却步,结果就是一直停留在“开始”的阶段。这本书却把“做事”这个看似庞大的概念,拆解成了极其微小、可执行的步骤。它强调的不是蛮力,而是一种有序的、有节奏的推进。我印象最深的是关于“专注力”的论述,作者并没有简单地呼吁我们要放下手机,而是深入分析了信息碎片化如何蚕食我们的心力。书中提供的一些小方法,比如“番茄工作法”的变体应用,以及如何为特定的任务预留一个“无干扰时段”,我试着在每天早晨的黄金时间段实践了一下,那效率的提升简直是质的飞跃。我感觉自己终于从那种“瞎忙”的状态中解脱了出来,开始做那些真正有价值的事情。这不仅仅是时间管理术,更是一种对自我精力的科学管理,让我对自己的工作产出有了前所未有的掌控感。
评分整套书的风格非常平实,没有那种居高临下的说教感,更像是经验丰富的前辈在与你促膝长谈。我喜欢它将佛家的智慧巧妙地融入到现代生活的方方面面,让那些看似高深的哲理变得触手可及。比如,关于“放下”的讨论,在“好好做事”中体现为对完美主义的克制,在“好好说话”中体现为不对他人期望过高。这种跨领域的概念统一,让我的认知结构得到了重塑。过去我总觉得生活中的不同面向是割裂的,工作是一套规则,人际是另一套,但这套书提供了一个统一的框架去审视和处理这一切。它引导我去看清事情的本质,而不是沉迷于表象的纷扰。阅读体验上,语言简练却韵味十足,不会让人感到晦涩难懂,每次读完都能获得一种心灵被梳理过的清爽感,仿佛心灵的灰尘被拂去了一层,看得更清晰了。
评分这三本书里,我觉得最出乎意料的是关于“好好听话”的部分。起初我以为这又是要教我如何顺从权威,或者一味地接受他人的指令。然而,事实恰恰相反,它阐述的是一种更高级的“听”。这是一种主动的、带有目的性的倾听,是建立信任和有效执行的前提。在职场中,我们常常抱怨上司指示不清晰,或者同事传达有误,但这本书让我反思,是不是我们自己的“接收端”出了问题。作者提到,真正的“听话”不是机械地执行,而是通过高质量的反馈和确认,确保信息的准确传递和意图的完全理解。我过去总觉得多问就是不自信的表现,现在我明白了,高质量的提问和复述,恰恰是专业素养的体现。我开始在接受任务时,用自己的语言总结一遍任务目标和关键节点,这不仅减少了返工的次数,也让布置任务的人感到被尊重和重视。这种“听”的能力,看似被动,实则是一种极具力量的主动管理工具,它极大地优化了协作的流程,避免了大量因为“没听懂”而产生的内耗。
评分这三本书的组合非常精妙,它们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自我完善闭环”。“好好说话”关乎对外输出的质量,“好好听话”关乎对外界信息的有效接收,而“好好做事”则是将内外信息有效整合后付诸实践的能力。在我的人生阶段,这三者恰好是我最需要提升的领域。我发现,以前我可能只关注做事效率,却忽略了沟通中的微妙失误如何反噬我的工作成果;或者我可能花很多时间去学习说话技巧,却从未反思自己是否真正理解了听者的需求。这套书将这三个环节串联起来,形成了一个互相促进的良性循环。它教导我,真正的强大不是孤立地做好某一件事情,而是让内在的平和、对外的交流和行动的效能达到一种和谐的平衡。这对我来说,更像是一本“生活操作系统升级指南”,而不是一本普通的工具书,其价值在于它提供的系统性的思维模型。
评分不错的选择真的值得信赖和推荐的产品信息技术。
评分学诚法师的书,值得好好一读,告诉你如何用心去做好每一件事
评分i分几次i覅覅V客v玻璃宝贝老婆你旁边不破坏狗狗狗哦公共广播够哦狗狗
评分不错,好好说话,好好听话,读后受益匪浅。京东快递赞?。
评分挺好挺好挺好挺好挺好挺好挺好挺好挺好挺好挺好挺好挺好挺好挺好
评分经常网购,总有大量的包裹收,感觉写评语花掉了我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所以在一段时间里,我总是不去评价或者随便写写!但是,我又总是觉得好像有点对不住那些辛苦工作的卖家客服、仓管、老板。于是我写下了一小段话,给我觉得能拿到我五星好评的卖家的宝贝评价里面以示感谢和尊敬!首先,宝贝是性价比很高的,我每次都会先试用再评价的,虽然宝贝不一定是最好的,但在同等的价位里面绝对是表现最棒的。其次,在与卖家的沟通中,无论是前期咨询还是后期询问;卖家都能耐心解答。另外,京东的配送绝对是一流的,送货速度快,配送员服务态度好,每样东西都是送货上门。希望京东能再接再厉,做得更大更强,提供更多更好的东西给大家。为京东的商品和服务点赞!
评分京东物流就是快,两天就到货了!并且过年也不休息,真是辛苦了,太敬业了!为京东点赞!新年快乐!
评分在京东买书就是优惠,活动时候买,打折力度太大了。质量也是很好,会再买。暂时没时间看太多书,但是有时间再慢慢看。
评分发货速度快,配送小哥态度非常好,师父的书好好系列都买全了,很满意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