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今读(新修订版) 【荐书联盟推荐】

论语今读(新修订版) 【荐书联盟推荐】 下载 mobi epub pdf 电子书 2024


简体网页||繁体网页
李泽厚 著



点击这里下载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发表于2024-11-24

类似图书 点击查看全场最低价

图书介绍

出版社: 中华书局
ISBN:9787101106350
版次:1
商品编码:11673158
品牌:中华书局
包装:精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5-03-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532
字数:420000


相关图书





图书描述

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一、对《论语》多章进行新译,力求更符合孔子原意。
  例如,18。6“夫子怃然曰:‘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新译为:“孔子颇为惆怅,说:‘总不能和飞鸟走兽一起生活吧。我不与人在一起又与谁在一起呢?如果天下太平,我才不会去求改变哩。’”比原译“我们总不能和飞鸟走兽一起生活吧。我不是人类的一分子又是什么呢?”更易于理解,也更符合孔子的恻隐之心、悲悯之怀和不厌不舍的心态。。
  二、重新校订、统改了以前各版多处引文中的文字错误。
  例如,“程子曰:践迹,如言信途守辄。”其中“信途守辄”,应为“循途守辙”。
  三、增录《孔子再评价》一文。。
  李先生在上世纪80年代初一片反传统的浪潮中,预见性地在该文中提出“仁学结构也许能够在使人们愉快而和谐地生活在一个既有高度物质文明又有现实精神安息场所这方面,作出自己的贡献”,并又认为“这大概也要到二十一世纪了”。时至今日,我国对传统文化的重视已上升到国家层面,激活传统,在现实境遇及时代变迁中把握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已成为社会上下的共识。此时,我们不得不佩服李先生当年的远见。。
  四、将《论语索引》作为附录。
  李先生认为:“这对查检《论语》任何话语出自何篇何章,举手可得,颇为方便,希望对读者、学者有所助益。”
  五、新版对书中比较重要的观点或解读采用黑体字。
  李先生之意“为在繁忙快速之当代阅读中引人注意,亦广告术也”。也就是说,如果你时间有限的话,只要认真阅读这些黑体字,也能抓住孔子思想的精髓和李先生对《论语》释读的精华。

内容简介

  《论语》这本书所宣讲、所传布、所论证的那些“道理”、“规则”、主张、思想,已代代相传,长久地渗透在中国两千年来的政教体制、社会习俗、心理习惯和人们的行为、思想、言语、活动中了,已成为规范整个社会活动和人们行为的准则和指南,还作用于人们的感情、想象和信仰,是有关中国文化的某种“心魂”所在。
  基于《论语》的重要,李泽厚利用当代的语言观念重新进行了译注,并围绕今日如何读《论语》这个中心,对于《论语》的原文及精神做了当下的申述、评论和阐释,并结合中西方哲学、文化、思想上的比较与分析,赋予《论语》新的意义,此即所谓“今读”。
  作为对于儒家原典思想的现代阐释,《论语今读》表达了李泽厚和孔子的对话。一方面,李泽厚让孔子复活,仍然以其生命力向人们言说;另一方面,他又凭其独特的方式针对孔子的问题给予回答。对于本书的读者来说,值得思考的不仅是孔子自身的思想,而且是李泽厚所阐释的孔子的思想。

作者简介

  李泽厚,当代著名思想家、哲学家、美学家。1930年生,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巴黎国际哲学院院士、美国科罗拉多学院荣誉人文学博士。著有《美的历程》、《批判哲学的批判》、《中国(古代、近代、现代)思想史论》、《论语今读》、《己卯五说》、《哲学纲要》等。2010年出版的以标准严格著称的《诺顿文集》,他的著作与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休谟、康德、莱辛、黑格尔等大哲学家的代表作一起入选。李泽厚是美学、马克思主义和身体理论这三种类别目录下的非西方哲学家。

精彩书评

  ★这部重要著作非常严谨,不信口开河,言必有据,又通俗易懂、深入浅出,同时结合了李先生对于中西方传统文化的解读,言简意赅,清晰明了,有深度也有广度。
  ——于丹

  
  ★读《论语》,坐久假寐,既觉,神气清甚,心体浩然,若天地之广大。盖欲少则气定,心清理明,其妙难以语人。
  ——陈献章

目录

2015年中华书局新版序
前言
论语:孔子对话录
学而第一
为政第二
八佾第三
里仁第四
公冶长第五
雍也第六
述而第七
泰伯第八
子罕第九
乡党第十
先进第十一
颜渊第十二
子路第十三
宪问第十四
卫灵公第十五
季氏第十六
阳货第十七
微子第十八
子张第十九
尧曰第二十
后记
附录一:孔子再评价(1980)
附录二:《论语》索引(幺峻洲)

精彩书摘

  6.30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日:“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译) 子贡说:“如果广泛地给人民以好处,从而能够普遍救济群众,怎么样?可以说是仁吗?”孔子说:“这哪里只是仁,应该是圣了。连尧、舜都难做到。所谓仁,是说自己想站起来,就帮助别人站起来;自己想开拓发展,就帮助别人开拓发展。从近处做起,可以说是实行仁的方法。”   (注) 《朱注》:以己及人,仁者之心也。于此观之,可以见天理之周流而无间矣。状仁之体,莫切于此。   (记) 《论语》全书大都说“仁”大于高于其他范畴,如大于高于礼、义、忠、信、亲、庄、敬、恭等等。唯独此处提出更大更高的“圣”的范畴。这恰好说明,“仁”主要是指一种心理情感和精神境界,“圣”则因包括外在功业的整个客观成就,所以“大”于仁。由此亦可见孔子颇重“博施于民”的功业成就,并非专讲一己之成德,与受佛学影响的宋明理学不同。此外,也说明虽尧、舜也难以达到“博施于民”的完美理想。所以儒家的目标是“小康”,不作偏远乌托邦之思,典型地表现了实用理性,倒可用之以接近英国经验论的自由主义。所谓“天下大同,一家一人”的乌托邦社会,基本上是下层群众不满现实的墨家理想和上层士大夫嫉俗避世的道家理想,后来被改编在孔子和儒家的学说之中了。朱注解“己立立人”亦明仁乃心理本体。  ……

前言/序言

  《论语今读》始属稿于1989年,成书于1994—1996年,1998年初版于香港天地图书公司,台北允晨、安徽文艺、天津社科、三联书店、江苏文艺相继先后出版并多次印行。各版正文前均冠有“初稿”字样,盖表不甚满意而拟作补改修订之意。岁月迁延,迄今廿载,心多旁鹜,精力日衰,虽各版有二三补改之处,均零星偶发,不足提及,而原拟参阅《孔子集语》、《孔子家语》、出土简帛及近年出版之各种《论语》译注、研究,对《今读》全书特别是“译”作一较大修订之计划,已难履行,实成泡影。从而“初稿”字样此次新版便应撤除,虽又增一人生大憾,却无可如何也矣。
  此次新版增两附录。一为摘用齐鲁书社2005年出版幺峻洲编《论语索引》之主要部分。这对查检《论语》任何话语出自何篇何章,举手可得,颇为方便,希望对读者、学者有所助益;二为1980年发表之拙文《孔子再评价》。三十五年前之旧作矣,似仍可读,收此文以不忘当年发表时所遇之阻力、艰难和波折,并志《今读》由来有自,即在不断反传统高潮中力求再证传统,而非赶今日“儒教”、“国学”之时髦也。
  此外,新版增加若干黑体字样,为在繁忙快速之当代阅读中引人注意,亦广告术也,能起作用乎?不可知也。
  岁云暮矣,人已残年,来日不多,盍胜警悚;读圣贤书,有何可学,修身立言,俯仰无怍。
  李泽厚
  甲午冬日于异域波城


论语今读(新修订版) 【荐书联盟推荐】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

论语今读(新修订版) 【荐书联盟推荐】 mobi 下载 pdf 下载 pub 下载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论语今读(新修订版) 【荐书联盟推荐】 下载 mobi pdf epub txt 电子书 格式 2024

论语今读(新修订版) 【荐书联盟推荐】 下载 mobi epub pdf 电子书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用户评价

评分

最近第二次买书,除了论语背面有破损以外其它都很好。下方的论语是2004版本的。其它的等看了再说了。

评分

  本书是樊树志先生五十余年明史研究的积淀及对中国历史思考的结晶,在进一步推进晚明史研究的同时,对中国大历史的变迁发展提出了新的见解。

评分

好书,内容好,大家水平不一般

评分

读书节买的,优惠力度很大,这本心仪很久的书总算到手了,李泽厚老师的书一向深刻

评分

挑了很多最终选了这一版的,内容十分详尽,每一条都有译、注、记。非常满意。

评分

书质量很满意,服务也很满意

评分

包装好,速度快,感谢京东商城网购,感谢京东快递小哥服务态度,

评分

昨晚订的,今天上午就收到了,书干净平整包装好,还送上楼,信赖京东

评分

樊树志,1937年出生于浙江湖州。籍贯辽宁沈阳,1962年毕业於复旦大学历史系,留校任教。代表作有《中国封建土地关系发展史》等。《中国封建土地关系发展史》(1988),《明清江南市镇探微》(1990),《万历传》(1994),《崇祯传》(1997),《国史概要》(1998年)、《晚明史(1573&mdash

类似图书 点击查看全场最低价

论语今读(新修订版) 【荐书联盟推荐】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下载 2024


分享链接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友情链接

© 2024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