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2024-12-24
每个台湾人寻找祖国的经历,都是一首千万行的叙事诗。
台湾青年思慕祖国,辗转回国参加抗日或地下党,战后却倒在白色恐怖的枪口下
奥德修斯归乡般的动人故事,写尽宝岛台湾一代年轻人的家国苦难
台湾作家蓝博洲,在机密档案与亲历者的口述中,打捞被湮没的历史、被遗忘的人
汪毅夫、刘醒龙 作序
侯孝贤、朱天文、李敬泽、汪晖、赵刚、吕正惠 诚挚推荐
“每个台湾人寻找祖国的经历,都是一首千万行的叙事诗。”
台湾作家蓝博洲,三十余年埋首于台湾民众史研究,在封尘的机密档案中、在各地的采访中,打捞被湮没的历史与被遗忘的人。
在《寻找祖国三千里》中,有不惜放弃京都帝国大学医学部学业,只身穿越朝鲜半岛,过鸭绿江,潜入东北、华北沦陷区,最后终于抵达重庆的吴思汉;有独自一人从上海,经舟山群岛到温州、永嘉,最后终于在福州找到抗日组织的林如堉;还有为了参与抗日,赴日求学而后参军,回台后组织革命活动的李中志、张金海两兄弟。
这是台湾青年思慕祖国的故事,是无名英雄燃烧炽热爱国心的故事,也是他们最终倒在白色恐怖枪口下的故事。
作者从庞杂的资料中,以“吴思汉们”的生命经验为线索,展现出被遮蔽或遗忘的台湾一代青年人的家国苦难,为我们呈现更加完整饱满、有血有肉的两岸历史。
蓝博洲,1960年生于台湾省苗栗县,毕业于辅仁大学法文系。1983年开始发表短篇小说。1987年加入陈映真先生创办的《人间》杂志,从此展开迄今仍在进行的台湾民众史调查、研究与写作,是z早揭露与研究台湾白色恐怖历史的作家。
曾任杂志编辑、报社专栏记者和政经研究员,台湾中央大学新锐文化工作坊主持教授,香港浸会大学国际作家工作坊访问作家,台湾东华大学驻校作家,台湾大学东亚文明研究中心计划主持人,北京大学人文基金高级访问学者,时报出版公司“台湾民众史”丛书特约主编,TVBS《台湾思想起》电视节目制作人。现任中华两岸和平发展联合会主席、辜金良文化基金会董事长。
主要著作有纪实文学《寻找祖国三千里》《幌马车之歌》《台共党人的悲歌》,长篇小说《藤缠树》《台北恋人》,传记《消逝在二二八迷雾中的王添灯》《春天:许金玉和辜金良的路》,散文《战风车:一个作家的选战日记》《你是什么派》等。
台湾统派作家蓝博洲是一个忠诚、质朴、有能耐的汉子。他积三十余年之功夫,不畏艰辛、克服困难,在台湾史领域(包括台湾政治史、台湾民众史等)制作了众多精良的口述历史,如眼前的这本《寻找祖国三千里》。
——汪毅夫
历史就是要有像蓝博洲这般一旦咬住就不松口的大牛头犬。凡记下的就存在,凡记下的是活口、是证人,不要以为可以篡改或抹杀,这不就是历史之眼吗?我无法想象,没有这双眼睛的世界,会是怎样的一个世界。
——侯孝贤
一部大作品必须具有相应的胸怀和气韵,也要有般配的风骨与力量。蓝博洲的《寻找祖国三千里》体现了当下难得一见的此种文学常识,罕有的平静文笔,写尽宝岛台湾一代年轻人的家国苦难。这些从历史中打捞出来的个人史,将深不见底的历史重新照亮,也重新见证了文学的光辉!
——刘醒龙
蓝博洲所描绘的人物都不是“寻常老百姓”,只能在历史的大潮中接受命运的播弄。我愿意说,蓝博洲所描绘的人物都是“英雄”。……我不认为蓝博洲只是一个“作家”,他是一个写历史的人,他为已经不为人知的台湾史留下了不可磨灭的证言。
——吕正惠
寻找祖国三千里
——殖民地台湾青年吴思汉的身份认同之旅……1
高唱欢喜的青春之歌
——寻找新民主同志会林如堉……163
注仔与黑仔
——“二二八”台北武斗总指挥李中志及其弟弟……233
大事年表……277
《寻找祖国三千里》序
汪毅夫
认识蓝博洲的人莫不以识荆为幸,老朽亦常对人言说“我的朋友蓝博洲”云云。
台湾统派作家蓝博洲是一个忠诚、质朴、有能耐的汉子。他积三十余年之功夫,不畏艰辛、克服困难,在台湾史领域(包括台湾政治史、台湾民众史等)制作了众多精良的口述历史,如眼前的这本《寻找祖国三千里》。
他告诉我们很多,关于被湮没的历史、关于被遗忘的人物;他也教给我们很多,关于口述史制作的经验、关于口述史制作的伦理。
广义的口述史包括回忆录、访谈录等;狭义的口述史则是有采访人参与的,采访人与报告人互动合作的、共同追求历史真实性的作品,它不同于个人记忆(包括选择性记忆、错误记忆)的笔记,也不是采访人与报告人我问你答、你说我记的实录。
读了《寻找祖国三千里》,我想谈两个看法。
1.《寻找祖国三千里》引述的多是让蓝博洲有意搁置、晾了多年的口述史报告,有的甚至是报告人逝世多年以后才被披露的。
时间会证明一切。由于某些原因、出于某种动机,有报告人会做夸大其词的报告(统派学者、也是“我的朋友”的王晓波教授曾斥之为“黑白讲”)。此种报告经不起时间的证明,经过若干时日,连报告人也不敢如是说了。这是“晾了多年”的一个好处。在蓝博洲面前和笔下,失实的报告全然没有被采信的空间。另外,合于“不影响当事人生计和生活”的学术伦理,有些报告迟后发表才是正当、合理的。
2.《寻找祖国三千里》也引用了某些审讯记录。我曾在一次学术演讲里说:“在我看来,审讯记录简直是另类的口述史。其格式完全合于口述笔录:有访谈(审讯)时间、地点、访(审问者)谈(受审者)双方的问答(包括追问和补充问答)及签名;其解读原则也包括了‘硬伤’和‘硬道理’:尽可能不发生误读历史的‘硬伤’,尽可能发现近于历史真实的资讯。”我曾想,审讯记录里的受审人承受着很大的压力(包括严刑拷打、威胁恐吓以及关于组织、战友、亲人安危的考量),这是其“另类”的特点。读了《寻找祖国三千里》始知,台湾政治史的报告人也承受着很大的压力(包括对“祸从口出”和“历史悲剧重演”的担忧)。蓝博洲用什么赢得报告人的信任呢?是他恪守学术伦理的人格力量。
祝贺我的朋友蓝博洲又出了一本好书。
2017年10月4日记于北京
寻找祖国三千里 下载 mobi pdf epub txt 电子书 格式 2024
寻找祖国三千里 下载 mobi epub pdf 电子书寻找祖国三千里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下载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