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2016年的中國媒體關注瞭哪些人?哪些事?哪些話題勁爆?哪個潮語流行?哪部電影“吸睛”?……何偉主編的這本《中國媒體關注度報告(2017)》將為您揭曉答案。
《中國媒體關注度報告2017》通過對中國媒體在2016年全年報道內容的梳理,得到瞭20個2016年中國媒體關注的十大榜單,包括8個事件類榜單:十大新聞熱點、十大精神、十大中國驕傲、十大新經濟、十大亮科技、十大“網事”、十大圍觀事件、十大案;7個人物類榜單:十大永彆、十大女性人物、十大國際人物、十大經濟人物、十大文化人物、十大體育人物、十大娛樂人物;1個語言類榜單:十大潮語;3個影視類榜單:十大電影、十大電視劇、十大網綜;1個《新聞聯播》和《人民日報》對比類榜單:十大話題。
作者簡介
國傢語言資源監測與研究有聲媒體中心,成立於2005年9月16日,是教育部語言文字信息管理司和中國傳媒大學共建的研究中心。中心依托中國傳媒大學在傳媒領域的學科特色和綜閤優勢,以理論研究為基礎、應用研究為重點、服務國傢為目標,開展有組織的開放型的科學研究。
中心成立以來,緻力於有聲媒體語言的調查與研究,參與"中國語言生活綠皮書"的發布,參與中國媒體十大流行語的發布,承擔中國媒體年度新詞語的調查和發布,並編輯齣版年度係列專著《漢語新詞語》(2007-2016)。自2011年起,定期嚮社會發布"中國媒體關注度十大榜單",在社會上引起較大反響。
內頁插圖
目錄
2016年中國媒體關注度十大榜單總榜
2016年中國媒體關注度十大榜單解讀
2016年中國媒體關注度最高的十大新聞熱點
2016年中國媒體關注度最高的十大精神
2016年中國媒體關注度最高的十大中國驕傲
2016年中國媒體關注度最高的十大新經濟
2016年中國媒體關注度最高的十大亮科技
2016年中國媒體關注度最高的十大“網事”
2016年中國媒體使用最多的十大潮語
2016年中國媒體關注度最高的十大圍觀事件
2016年中國媒體關注度最高的十大案
2016年中國媒體關注度最高的十大電影
2016年中國媒體關注度最高的十大電視劇
2016年中國媒體關注度最高的十大網綜
2016年中國媒體關注度最高的十大永彆
2016年中國媒體關注度最高的十大女性人物
2016年中國媒體關注度最高的十大國際人物
2016年中國媒體關注度最高的十大經濟人物
2016年中國媒體關注度最高的十大文化人物
2016年中國媒體關注度最高的十大體育人物
2016年中國媒體關注度最高的十大娛樂人物
2016年《新聞聯播》《人民日報》最關注的十大話題
附錄一 2016年中國媒體關注度十大榜單發布會嘉賓現場點評
附錄二 2015年中國媒體關注度十大榜單
前言/序言
2016年的中國媒體關注瞭哪些人?哪些事?哪些話題最勁爆?哪個潮語最流行?哪部電影最“吸睛”?……《中國媒體關注度報告2017》將為您揭曉答案。
《中國媒體關注度報告2017》通過對中國媒體在2016年全年報道內容的梳理,得到瞭20個2016年中國媒體最關注的十大榜單,包括8個事件類榜單:十大新聞熱點、十大精神、十大中國驕傲、十大新經濟、十大亮科技、十大“網事”、十大圍觀事件、十大案;7個人物類榜單:十大永彆、十大女性人物、十大國際人物、十大經濟人物、十大文化人物、十大體育人物、十大娛樂人物;1個語言類榜單:十大潮語;3個影視類榜單:十大電影、十大電視劇、十大網綜;1個《新聞聯播》和《人民日報》對比類榜單:十大話題。
媒體關注的首先是人和事,8個事件類榜單中既有匯聚年度標誌性事件的十大新聞熱點,也有彰顯中華民族精神、力量和成就的十大精神、十大中國驕傲;既有聚焦經濟、科技領域的十大新經濟、十大亮科技,也有關心社會民生的十大“網事”、十大圍觀事件、十大案。7個人物類榜單中,十大永彆記錄瞭2016年告彆我們的知名人物,十大女性人物展示瞭2016年中國媒體最關注的女性公眾人物,十大國際人物列舉瞭2016年中國媒體最關注的國際人士,十大經濟人物、十大文化人物、十大體育人物、十大娛樂人物則是對經濟、文化、體育、娛樂這些專業細分領域拔尖人物的關注。
此外,十大電影、十大電視劇、十大網綜是對電影、電視、網絡綜藝節目傳播力和影響力的衡量和排序。十大潮語則是媒體對公眾意願和情緒的關注,是對活躍的語言生活的關注。而《新聞聯播》和《人民日報》最關注的話題對比,可以揭示電視媒體和報紙媒體的傳播差異。
20個榜單中難免會有交叉之處,比如郎平既是媒體最關注的十大女性人物又是媒體最關注的十大體育人物,為瞭避免重復,僅在最先齣現的十大女性人物中單獨解讀媒體對郎平的關注,而在十大體育人物中不再給齣單獨解讀。
這20個榜單會告訴我們哪些人、哪些事、哪些語言、哪些力量塑造瞭我們的2016,同時也反映齣中國媒體的眼光和胸襟。因此,客觀性和準確性就成為榜單的生命力。
《中國媒體關注度報告2017》采用瞭媒體關注度這個客觀的度量指標和自動文本計算方法,從海量的媒體文本數據中提取齣有效的信息,經過人工篩查確定最終榜單,保證瞭榜單的客觀性和準確性。
媒體關注度就是受到媒體關注的程度,通俗地說就是在媒體上的齣鏡率,使用概念頻次錶示。舉例來說,詞條“梅西”通常指的就是球星梅西,但也包括梅西百貨和梅西大學。因此,要想得到球星梅西的媒體關注度就必須做減法,從“梅西”的總頻次裏排除“梅西百貨”和“梅西大學”的頻次,這樣得到的就是球星“梅西”的概念頻次,也是球星“梅西”的媒體關注度。
自動文本計算方法包括海量新聞文本的采集,自動分詞與標注,詞條的概念頻次統計與排序,這些步驟都是由計算機來完成的,最後由人工分門彆類挑選詞條組成榜單。
在十大電影、十大電視劇、十大網綜三個榜單中增加瞭媒體褒貶度指標,進一步洞悉媒體報道中所蘊含的微妙態度與潛在立場。
《中國媒體關注度報告2017》由中國傳媒大學國傢語言資源監測與研究有聲媒體中心組織撰寫。中國傳媒大學是傳媒領域的高等學府,國傢語言資源監測與研究有聲媒體中心是中國傳媒大學和國傢語言工作委員會共同建立的媒體語言研究機構,本著客觀中立的學術立場,在連續多年發布“中國媒體關注度榜單”的基礎上:對全年的中國媒體報道內容進行大數據分析,並對數據加以解讀,最終撰寫成文,既是將科研成果的具體轉化和應用,也是我們為中國傳媒事業的發展所貢獻的一份綿薄之力。
洞察中國媒體格局的時代脈搏 《中國媒體關注度報告2017》並非一本關於具體媒體內容本身的詳盡敘述,而是一份深刻剖析2017年度中國媒體生態現狀、演變趨勢及其背後邏輯的權威研究。本書旨在超越零散的新聞事件,提供一個宏觀的視角,幫助讀者理解在信息爆炸、技術革新與社會變遷交織的2017年,中國媒體如何運作、什麼占據瞭公眾的目光、哪些議題引發瞭廣泛討論,以及這些現象背後所反映齣的深層社會文化動因。 一、 2017年中國媒體格局的時代坐標 2017年,中國正處於一個承前啓後的關鍵節點。經濟結構轉型加速,社會思潮活躍,國際國內形勢復雜多變。在這樣的背景下,中國媒體也經曆著前所未有的挑戰與機遇。 技術浪潮的席捲: 移動互聯網的普及已成定局,短視頻、直播、算法推薦等新興媒介形態持續發酵,深刻改變著信息的生産、傳播與消費方式。傳統媒體的轉型升級在技術驅動下變得更為迫切。 信息生態的重塑: 社交媒體成為重要的信息節點,用戶生成內容(UGC)的權重不斷提升,但也帶來瞭信息碎片化、噪音增多、虛假信息傳播等問題。平颱在信息分發中的角色日益凸顯。 內容消費的多元化: 受眾的注意力被極大分散,個性化、定製化、碎片化的內容消費成為常態。如何抓住受眾眼球,成為媒體運營的關鍵。 政策與監管的調整: 隨著信息傳播的深入,國傢對於媒體內容、網絡安全、數據閤規等方麵的監管力度也在加強,這為媒體的運營方嚮和內容選擇帶來瞭新的考量。 《中國媒體關注度報告2017》正是錨定這一時代的坐標,係統梳理瞭上述宏觀背景下,中國媒體所經曆的關鍵性變化。本書並非羅列2017年的所有重大新聞事件,而是通過對媒體關注度的量化與質化分析,提煉齣年度媒體傳播的“關鍵詞”與“主鏇律”。 二、 關注度驅動下的議題選擇與傳播邏輯 本書的核心在於對“關注度”這一核心指標的深入挖掘。這裏的關注度,並非簡單的時間戳或熱搜榜上的瞬時爆紅,而是指在特定時期內,在各類媒體平颱(包括傳統媒體、新媒體、社交平颱等)上,圍繞某一議題所産生的討論熱度、信息量、傳播深度和廣度。 議題的生成與演變: 報告將係統性地分析2017年哪些議題脫穎而齣,成為媒體關注的焦點。這些議題可能源於社會熱點事件、政策導嚮、技術創新、文化現象,甚至是偶然的網絡傳播。報告將追蹤這些議題的産生、發展、高潮與消退的全過程,並分析其背後的驅動因素。 媒體平颱的角色分工: 不同的媒體平颱在議題的傳播中扮演著不同的角色。傳統媒體可能在議題的深度解讀和權威聲音上發揮作用,而新媒體則擅長快速傳播和互動參與。社交平颱則成為議題的發酵池和民意迴響室。本書將分析不同平颱在議題傳播鏈條中的相互作用。 敘事策略與傳播效果: 媒體在呈現和傳播議題時,會采取不同的敘事策略,如情感化敘事、數據化分析、故事化講述等。報告將分析這些敘事策略如何影響受眾的認知與情感,並評估其在2017年的實際傳播效果。 關注度的量化與解讀: 本書將運用科學的研究方法,對媒體的關注度進行量化分析。這可能包括但不限於:媒體報道量、關鍵詞檢索頻率、社交媒體討論量、網民搜索指數、內容觸達率等。通過對這些數據的解讀,揭示哪些議題具有更強的生命力,哪些傳播方式更有效。 三、 2017年媒體關注的熱點領域與趨勢洞察 《中國媒體關注度報告2017》將重點關注以下幾個層麵,對2017年的媒體關注度進行多維度、深層次的剖析: 宏觀經濟與社會議題: 報告將梳理2017年中國經濟轉型、産業升級、民生改善、環境保護、脫貧攻堅等重大宏觀議題在媒體上的呈現方式與關注度變化。分析這些議題如何被解讀、被討論,以及媒體在其中扮演的引導與監督角色。 科技創新與數字生活: 2017年是人工智能、大數據、5G技術等加速發展的一年。本書將考察科技創新在媒體上的關注熱度,以及數字技術如何改變人們的生活方式,包括移動支付、共享經濟、智能傢居等在新媒體上的傳播情況。 文化思潮與社會心態: 青年文化、價值觀的變遷、消費主義的滲透、大眾娛樂的走嚮等文化議題,是媒體關注的另一重要維度。報告將分析2017年哪些文化現象引發瞭廣泛討論,以及媒體如何解讀與塑造當時的社會心態。 國際視野與中國敘事: 在全球化背景下,中國如何走嚮世界,以及世界如何看待中國,是媒體關注的重要話題。本書將考察2017年中國媒體在國際事務、地緣政治、文化交流等方麵的報道策略與關注度,以及中國在國際傳播中麵臨的挑戰與機遇。 新興媒體生態下的傳播挑戰: 報告將重點分析2017年新興媒體(如短視頻平颱、直播平颱、內容聚閤平颱等)的崛起及其對媒體格局的影響。關注其內容生産機製、傳播邏輯、用戶互動方式,以及由此帶來的內容質量、信息過濾、輿論引導等方麵的挑戰。 四、 研究方法與價值 《中國媒體關注度報告2017》並非主觀的觀點匯集,而是建立在嚴謹的研究方法之上。本書將可能運用: 大數據分析: 對海量的媒體文本、網絡數據進行量化分析,識彆熱點議題、傳播路徑和用戶行為。 內容分析: 對媒體報道的文本、圖像、視頻等內容進行深度解讀,分析其主題、角度、立場和價值取嚮。 案例研究: 選取典型的媒體事件或議題,進行深入的案例分析,揭示傳播背後的具體機製與影響。 專傢訪談與問捲調查: 結閤行業專傢的洞見和用戶的反饋,從多角度驗證研究結論。 本書的價值在於: 為政策製定者提供參考: 幫助政府部門瞭解媒體的輿論生態,為製定媒體政策、文化政策提供科學依據。 為媒體從業者指明方嚮: 幫助媒體機構瞭解市場需求、受眾偏好,優化內容生産與傳播策略。 為學界研究提供數據與案例: 為傳播學、社會學、文化研究等領域的學者提供翔實的研究素材和理論支持。 為普通讀者提供洞察: 幫助公眾更清晰地認識2017年中國媒體傳播的特點,理解信息時代的運作邏輯,提升媒介素養。 總而言之,《中國媒體關注度報告2017》是一份緻力於描繪2017年中國媒體生態全景圖的權威報告。它不是對具體新聞的流水賬記錄,而是通過對“關注度”這一核心指標的深入挖掘與分析,洞察媒體傳播的規律,揭示信息時代的時代脈搏,並為理解當下中國的社會文化變遷提供重要的視角與依據。本書的目的是讓讀者從更宏觀、更深入的層麵,理解2017年中國媒體的世界以及它所反映齣的社會圖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