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2016年的中国媒体关注了哪些人?哪些事?哪些话题劲爆?哪个潮语流行?哪部电影“吸睛”?……何伟主编的这本《中国媒体关注度报告(2017)》将为您揭晓答案。
《中国媒体关注度报告2017》通过对中国媒体在2016年全年报道内容的梳理,得到了20个2016年中国媒体关注的十大榜单,包括8个事件类榜单:十大新闻热点、十大精神、十大中国骄傲、十大新经济、十大亮科技、十大“网事”、十大围观事件、十大案;7个人物类榜单:十大永别、十大女性人物、十大国际人物、十大经济人物、十大文化人物、十大体育人物、十大娱乐人物;1个语言类榜单:十大潮语;3个影视类榜单:十大电影、十大电视剧、十大网综;1个《新闻联播》和《人民日报》对比类榜单:十大话题。
作者简介
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有声媒体中心,成立于2005年9月16日,是教育部语言文字信息管理司和中国传媒大学共建的研究中心。中心依托中国传媒大学在传媒领域的学科特色和综合优势,以理论研究为基础、应用研究为重点、服务国家为目标,开展有组织的开放型的科学研究。
中心成立以来,致力于有声媒体语言的调查与研究,参与"中国语言生活绿皮书"的发布,参与中国媒体十大流行语的发布,承担中国媒体年度新词语的调查和发布,并编辑出版年度系列专著《汉语新词语》(2007-2016)。自2011年起,定期向社会发布"中国媒体关注度十大榜单",在社会上引起较大反响。
内页插图
目录
2016年中国媒体关注度十大榜单总榜
2016年中国媒体关注度十大榜单解读
2016年中国媒体关注度最高的十大新闻热点
2016年中国媒体关注度最高的十大精神
2016年中国媒体关注度最高的十大中国骄傲
2016年中国媒体关注度最高的十大新经济
2016年中国媒体关注度最高的十大亮科技
2016年中国媒体关注度最高的十大“网事”
2016年中国媒体使用最多的十大潮语
2016年中国媒体关注度最高的十大围观事件
2016年中国媒体关注度最高的十大案
2016年中国媒体关注度最高的十大电影
2016年中国媒体关注度最高的十大电视剧
2016年中国媒体关注度最高的十大网综
2016年中国媒体关注度最高的十大永别
2016年中国媒体关注度最高的十大女性人物
2016年中国媒体关注度最高的十大国际人物
2016年中国媒体关注度最高的十大经济人物
2016年中国媒体关注度最高的十大文化人物
2016年中国媒体关注度最高的十大体育人物
2016年中国媒体关注度最高的十大娱乐人物
2016年《新闻联播》《人民日报》最关注的十大话题
附录一 2016年中国媒体关注度十大榜单发布会嘉宾现场点评
附录二 2015年中国媒体关注度十大榜单
前言/序言
2016年的中国媒体关注了哪些人?哪些事?哪些话题最劲爆?哪个潮语最流行?哪部电影最“吸睛”?……《中国媒体关注度报告2017》将为您揭晓答案。
《中国媒体关注度报告2017》通过对中国媒体在2016年全年报道内容的梳理,得到了20个2016年中国媒体最关注的十大榜单,包括8个事件类榜单:十大新闻热点、十大精神、十大中国骄傲、十大新经济、十大亮科技、十大“网事”、十大围观事件、十大案;7个人物类榜单:十大永别、十大女性人物、十大国际人物、十大经济人物、十大文化人物、十大体育人物、十大娱乐人物;1个语言类榜单:十大潮语;3个影视类榜单:十大电影、十大电视剧、十大网综;1个《新闻联播》和《人民日报》对比类榜单:十大话题。
媒体关注的首先是人和事,8个事件类榜单中既有汇聚年度标志性事件的十大新闻热点,也有彰显中华民族精神、力量和成就的十大精神、十大中国骄傲;既有聚焦经济、科技领域的十大新经济、十大亮科技,也有关心社会民生的十大“网事”、十大围观事件、十大案。7个人物类榜单中,十大永别记录了2016年告别我们的知名人物,十大女性人物展示了2016年中国媒体最关注的女性公众人物,十大国际人物列举了2016年中国媒体最关注的国际人士,十大经济人物、十大文化人物、十大体育人物、十大娱乐人物则是对经济、文化、体育、娱乐这些专业细分领域拔尖人物的关注。
此外,十大电影、十大电视剧、十大网综是对电影、电视、网络综艺节目传播力和影响力的衡量和排序。十大潮语则是媒体对公众意愿和情绪的关注,是对活跃的语言生活的关注。而《新闻联播》和《人民日报》最关注的话题对比,可以揭示电视媒体和报纸媒体的传播差异。
20个榜单中难免会有交叉之处,比如郎平既是媒体最关注的十大女性人物又是媒体最关注的十大体育人物,为了避免重复,仅在最先出现的十大女性人物中单独解读媒体对郎平的关注,而在十大体育人物中不再给出单独解读。
这20个榜单会告诉我们哪些人、哪些事、哪些语言、哪些力量塑造了我们的2016,同时也反映出中国媒体的眼光和胸襟。因此,客观性和准确性就成为榜单的生命力。
《中国媒体关注度报告2017》采用了媒体关注度这个客观的度量指标和自动文本计算方法,从海量的媒体文本数据中提取出有效的信息,经过人工筛查确定最终榜单,保证了榜单的客观性和准确性。
媒体关注度就是受到媒体关注的程度,通俗地说就是在媒体上的出镜率,使用概念频次表示。举例来说,词条“梅西”通常指的就是球星梅西,但也包括梅西百货和梅西大学。因此,要想得到球星梅西的媒体关注度就必须做减法,从“梅西”的总频次里排除“梅西百货”和“梅西大学”的频次,这样得到的就是球星“梅西”的概念频次,也是球星“梅西”的媒体关注度。
自动文本计算方法包括海量新闻文本的采集,自动分词与标注,词条的概念频次统计与排序,这些步骤都是由计算机来完成的,最后由人工分门别类挑选词条组成榜单。
在十大电影、十大电视剧、十大网综三个榜单中增加了媒体褒贬度指标,进一步洞悉媒体报道中所蕴含的微妙态度与潜在立场。
《中国媒体关注度报告2017》由中国传媒大学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有声媒体中心组织撰写。中国传媒大学是传媒领域的高等学府,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有声媒体中心是中国传媒大学和国家语言工作委员会共同建立的媒体语言研究机构,本着客观中立的学术立场,在连续多年发布“中国媒体关注度榜单”的基础上:对全年的中国媒体报道内容进行大数据分析,并对数据加以解读,最终撰写成文,既是将科研成果的具体转化和应用,也是我们为中国传媒事业的发展所贡献的一份绵薄之力。
洞察中国媒体格局的时代脉搏 《中国媒体关注度报告2017》并非一本关于具体媒体内容本身的详尽叙述,而是一份深刻剖析2017年度中国媒体生态现状、演变趋势及其背后逻辑的权威研究。本书旨在超越零散的新闻事件,提供一个宏观的视角,帮助读者理解在信息爆炸、技术革新与社会变迁交织的2017年,中国媒体如何运作、什么占据了公众的目光、哪些议题引发了广泛讨论,以及这些现象背后所反映出的深层社会文化动因。 一、 2017年中国媒体格局的时代坐标 2017年,中国正处于一个承前启后的关键节点。经济结构转型加速,社会思潮活跃,国际国内形势复杂多变。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媒体也经历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 技术浪潮的席卷: 移动互联网的普及已成定局,短视频、直播、算法推荐等新兴媒介形态持续发酵,深刻改变着信息的生产、传播与消费方式。传统媒体的转型升级在技术驱动下变得更为迫切。 信息生态的重塑: 社交媒体成为重要的信息节点,用户生成内容(UGC)的权重不断提升,但也带来了信息碎片化、噪音增多、虚假信息传播等问题。平台在信息分发中的角色日益凸显。 内容消费的多元化: 受众的注意力被极大分散,个性化、定制化、碎片化的内容消费成为常态。如何抓住受众眼球,成为媒体运营的关键。 政策与监管的调整: 随着信息传播的深入,国家对于媒体内容、网络安全、数据合规等方面的监管力度也在加强,这为媒体的运营方向和内容选择带来了新的考量。 《中国媒体关注度报告2017》正是锚定这一时代的坐标,系统梳理了上述宏观背景下,中国媒体所经历的关键性变化。本书并非罗列2017年的所有重大新闻事件,而是通过对媒体关注度的量化与质化分析,提炼出年度媒体传播的“关键词”与“主旋律”。 二、 关注度驱动下的议题选择与传播逻辑 本书的核心在于对“关注度”这一核心指标的深入挖掘。这里的关注度,并非简单的时间戳或热搜榜上的瞬时爆红,而是指在特定时期内,在各类媒体平台(包括传统媒体、新媒体、社交平台等)上,围绕某一议题所产生的讨论热度、信息量、传播深度和广度。 议题的生成与演变: 报告将系统性地分析2017年哪些议题脱颖而出,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这些议题可能源于社会热点事件、政策导向、技术创新、文化现象,甚至是偶然的网络传播。报告将追踪这些议题的产生、发展、高潮与消退的全过程,并分析其背后的驱动因素。 媒体平台的角色分工: 不同的媒体平台在议题的传播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传统媒体可能在议题的深度解读和权威声音上发挥作用,而新媒体则擅长快速传播和互动参与。社交平台则成为议题的发酵池和民意回响室。本书将分析不同平台在议题传播链条中的相互作用。 叙事策略与传播效果: 媒体在呈现和传播议题时,会采取不同的叙事策略,如情感化叙事、数据化分析、故事化讲述等。报告将分析这些叙事策略如何影响受众的认知与情感,并评估其在2017年的实际传播效果。 关注度的量化与解读: 本书将运用科学的研究方法,对媒体的关注度进行量化分析。这可能包括但不限于:媒体报道量、关键词检索频率、社交媒体讨论量、网民搜索指数、内容触达率等。通过对这些数据的解读,揭示哪些议题具有更强的生命力,哪些传播方式更有效。 三、 2017年媒体关注的热点领域与趋势洞察 《中国媒体关注度报告2017》将重点关注以下几个层面,对2017年的媒体关注度进行多维度、深层次的剖析: 宏观经济与社会议题: 报告将梳理2017年中国经济转型、产业升级、民生改善、环境保护、脱贫攻坚等重大宏观议题在媒体上的呈现方式与关注度变化。分析这些议题如何被解读、被讨论,以及媒体在其中扮演的引导与监督角色。 科技创新与数字生活: 2017年是人工智能、大数据、5G技术等加速发展的一年。本书将考察科技创新在媒体上的关注热度,以及数字技术如何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包括移动支付、共享经济、智能家居等在新媒体上的传播情况。 文化思潮与社会心态: 青年文化、价值观的变迁、消费主义的渗透、大众娱乐的走向等文化议题,是媒体关注的另一重要维度。报告将分析2017年哪些文化现象引发了广泛讨论,以及媒体如何解读与塑造当时的社会心态。 国际视野与中国叙事: 在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如何走向世界,以及世界如何看待中国,是媒体关注的重要话题。本书将考察2017年中国媒体在国际事务、地缘政治、文化交流等方面的报道策略与关注度,以及中国在国际传播中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新兴媒体生态下的传播挑战: 报告将重点分析2017年新兴媒体(如短视频平台、直播平台、内容聚合平台等)的崛起及其对媒体格局的影响。关注其内容生产机制、传播逻辑、用户互动方式,以及由此带来的内容质量、信息过滤、舆论引导等方面的挑战。 四、 研究方法与价值 《中国媒体关注度报告2017》并非主观的观点汇集,而是建立在严谨的研究方法之上。本书将可能运用: 大数据分析: 对海量的媒体文本、网络数据进行量化分析,识别热点议题、传播路径和用户行为。 内容分析: 对媒体报道的文本、图像、视频等内容进行深度解读,分析其主题、角度、立场和价值取向。 案例研究: 选取典型的媒体事件或议题,进行深入的案例分析,揭示传播背后的具体机制与影响。 专家访谈与问卷调查: 结合行业专家的洞见和用户的反馈,从多角度验证研究结论。 本书的价值在于: 为政策制定者提供参考: 帮助政府部门了解媒体的舆论生态,为制定媒体政策、文化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为媒体从业者指明方向: 帮助媒体机构了解市场需求、受众偏好,优化内容生产与传播策略。 为学界研究提供数据与案例: 为传播学、社会学、文化研究等领域的学者提供翔实的研究素材和理论支持。 为普通读者提供洞察: 帮助公众更清晰地认识2017年中国媒体传播的特点,理解信息时代的运作逻辑,提升媒介素养。 总而言之,《中国媒体关注度报告2017》是一份致力于描绘2017年中国媒体生态全景图的权威报告。它不是对具体新闻的流水账记录,而是通过对“关注度”这一核心指标的深入挖掘与分析,洞察媒体传播的规律,揭示信息时代的时代脉搏,并为理解当下中国的社会文化变迁提供重要的视角与依据。本书的目的是让读者从更宏观、更深入的层面,理解2017年中国媒体的世界以及它所反映出的社会图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