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孫鬱筆下的張中行一生
有對時代裹挾的自我堅守
更有對心之所嚮的怡然自樂
這是一個被豐富呈現、被真心理解的張中行
孫鬱先生的《六代之民:張中行彆傳》,是一雙眼睛對另一雙眼睛的凝視,是一顆心對另一顆心的洞察,這是一部處處充滿生命感的傳記,無聲的對話無處不在。
本書是中國現代文學學者、著名作傢孫鬱為張中行先生所作的傳記。他從自己與張中行先生的交往中的感性印象齣發,以飽含情感的筆觸勾勒齣這位有故事的老人的豐富一生。其間既有時間脈絡,也有生命體驗的綫索,不僅敘其事,更畫其魂。它的彆緻之處也在於,作者和傳主的心靈之交,讓這部傳記在嚴謹客觀之餘,更多瞭以情動人的力量,對於想真切瞭解以至理解張中行的讀者有很大幫助。
孫鬱,1957年齣生。曾任北京魯迅博物館館長、《北京日報》文藝周刊主編,現為中國人民大學文學院院長,《魯迅研究月刊》主編。
主要著作有:《民國文學十五講》(2015年)、《革命時代的士大夫:汪曾祺閑錄》(2014年)、《寫作的叛徒》(2013年)、《周作人和他的苦雨齋》(2003年)、《百年苦夢》(1997年)等。
001 印 象
005 鄉 土
010 新生活
015 初識北大
020 風暴邊上
025 學院氣
030 羅素弟子
035 默讀時代
039 望 道
043 鬍 適
048 擇 業
052 婚 戀
057 楊 沫
066 睏 城
071 淪陷之苦
076 京派人
080 死之都
085 遠與近
089 苦雨齋
095 夢語者
100 文 怨
105 個體意味
109 度苦者
117 禪 風
121 無 常
126 心 死
130 易代之際
136 新職業
140 同路者
143 相知者
147 信與疑
151 受 辱
156 無聲鳥
161 靜的心
165 舊墨跡
169 窮人樂
174 儒 風
179 餘永澤
184 林道靜
189 苦日子
194 狂熱病
199 瞬 間
203 小與大
208 悲 情
212 寬 恕
217 奴隸路
222 未始有物
227 尺牘種種
231 鄉 下
236 未名湖
242 淒涼句
245 一鳴驚人
250 奇文章
254 文體感
258 男女情
264 纔女們
268 紅樓遺民
273 陷 阱
278 元白上人
283 傷 逝
287 叢 葬
292 小友們
296 “行公”
300 北京乎
304 自嘲者
309 漂泊的心
313 文 脈
317 微 詞
323 底 綫
328 園 地
333 死
讀完《六代之民:張中行彆傳》(精裝)的扉頁和前言,我內心湧動著一種復雜的情感,既有對曆史求真的敬意,也有對個體生命力的好奇。《六代之民》這個概念,在我看來,不僅僅是指血脈的延續,更是一種精神的傳遞,一種在不同時代烙下的集體印記。張中行先生,在這個宏大的框架下,究竟扮演瞭怎樣的角色?他是承接者,是開創者,還是默默的見證者?我特彆關注書中對於那個時代的社會風貌、文化思潮以及人際關係的描摹。曆史的宏大敘事固然重要,但真正打動人心的,往往是那些細微之處,是人物在特定環境下的選擇與掙紮。精裝版的厚重感,似乎也在強調這本書的學術價值和收藏意義,這讓我更加期待其內容的深度與廣度。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提供給我一個觀察曆史的獨特視角,讓我不僅僅是瞭解一個人的生平,更能窺見一個時代在個體身上的投射。
评分捧著《六代之民:張中行彆傳》(精裝),我仿佛聞到瞭紙張和油墨混閤的古樸氣息,這本身就帶來一種曆史的沉浸感。書名中的“六代之民”幾個字,像是一個巨大的鈎子,瞬間勾起瞭我對曆史長捲的想象。“彆傳”二字則預示著,這不是一本尋常的傳記,或許能挖掘齣更多不為大眾所知的細節和故事。我期待這本書能夠展現齣張中行先生的個人經曆,以及他所處的時代背景,更希望它能以一種獨特的方式,串聯起“六代”的血脈與精神傳承。精裝本的厚實感,也讓我對書的內容有瞭更高的期待,相信其中必有經過仔細考量和深度挖掘的內容。我想知道,在那六代人的生命曆程中,有哪些共同的印記,又有哪些鮮明的個體差異?這本書是否能讓我看到曆史的連續性,以及個體在時代浪潮中的堅韌與變遷?
评分從《六代之民:張中行彆傳》(精裝)的書名來看,我預感到這是一部需要靜下心來細細品味的著作。尤其是“彆傳”二字,總會讓人聯想到那些不為人知的往事,或是被正史所忽略的細節。我一直認為,曆史的魅力不僅在於那些叱吒風雲的人物和波瀾壯闊的事件,更在於那些在曆史長河中默默流淌的涓涓細流。張中行先生,究竟是一位怎樣的人物?他的“六代”傳承,又蘊含著怎樣的故事?我特彆好奇書中會如何勾勒齣他所處的社會背景,以及他在這個背景下是如何一步步成長、如何做齣選擇的。精裝本的包裝,也讓我對內容的嚴謹性有瞭更高的期許,希望能看到紮實的考證和深刻的洞見。這不僅僅是一本書,更像是一扇窗,讓我得以窺探一個傢族的滄桑,以及一個時代在個人身上的印記。
评分初次翻開《六代之民:張中行彆傳》(精裝),就被其沉甸甸的質感所吸引,精美的封麵設計,似乎預示著書中蘊含的厚重曆史與深邃人文。我一直對曆史人物的傳記頗感興趣,尤其是那些在時代洪流中留下獨特印記的個體。《六代之民》這個書名本身就充滿瞭引人遐想的空間,仿佛穿越瞭漫長的歲月,見證瞭傢族的傳承與個人的際遇。我期待的不僅僅是史實的堆砌,更希望能從字裏行間捕捉到張中行先生的人生軌跡,感受他所處的時代氛圍,以及他對那個時代乃至後世可能産生的微弱卻真實的影響。這本書是否能如我所願,為我展現一個鮮活、立體的張中行?它又將如何描繪“六代之民”這一宏大敘事下的個體生存狀態?這些都是我迫切想要在閱讀中尋求答案的。精裝本的品質,也讓我對書的內容有瞭更高的期待,希望能看到嚴謹的研究、精妙的敘述,以及能觸動人心的細節。
评分《六代之民:張中行彆傳》(精裝)這個書名,極具曆史厚重感和人文關懷。我一直對傢族史和人物傳記有著濃厚的興趣,因為我深信,每一個個體的人生都是一個時代的縮影,而傢族的傳承更是曆史的脈絡。張中行先生,以及“六代之民”所代錶的群體,究竟在怎樣的曆史舞颱上,書寫瞭怎樣的篇章?我尤其關注書中是否能夠展現齣那個時代特有的社會風貌、文化思潮,以及人與人之間的情感紐帶。精裝本的質感,也暗示瞭這本書可能是一部經過精心打磨、內容嚴謹的作品。我期待能夠從中讀到生動的人物故事,感受到曆史的溫度,甚至從中獲得一些關於人生、關於傳承的啓示。它是否能夠如其名所示,帶我穿越曆史的塵埃,去理解張中行先生及其傢族的生命軌跡?
評分更有對心之所嚮的怡然自樂
評分以前從來不去評價,不知道浪費多少積分,自從京東積分可以抵現金的時候,纔知道積分的重要。後來我就把這段話復製瞭,走到哪,復製到哪。
評分這個有人文版平裝的,是舊書,新書衛生一些。
評分這是一本好書,有時間慢慢讀。
評分張師彆傳,點滴娓娓,亦事亦情,的確好書!推薦閱讀。
評分書為大32開紙麵精裝本,裝幀設計不錯,可惜字體偏小,隨手翻閱竟發現錯彆字,看來小社的編校質量還是堪憂
評分這個有人文版平裝的,是舊書,新書衛生一些。
評分以前從來不去評價,不知道浪費多少積分,自從京東積分可以抵現金的時候,纔知道積分的重要。後來我就把這段話復製瞭,走到哪,復製到哪。
評分內容豐富,印刷清晰,好書推薦。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