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专业建设创新研究

高职院校专业建设创新研究 下载 mobi epub pdf 电子书 2025


简体网页||繁体网页
徐友辉,张凯 著



点击这里下载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发表于2025-01-26

类似图书 点击查看全场最低价

图书介绍

出版社: 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64359522
版次:1
商品编码:12276899
包装:平装
丛书名: 百年校庆丛书·四川职业技术学院文库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7-12-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29
字数:264000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图书





图书描述

内容简介

  《高职院校专业建设创新研究》分为七篇,分别从高职院校专业建设的人才培养模式、师资队伍建设、课程教材建设、实践条件建设、质量体系建设、服务能力建设和职教体系建设等方面进行具体论述。既是对高职教育专业建设理论热点问题的系统梳理,也是对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建筑与环境工程系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央财实训基地建设、省级重点专业建设和中高职衔接一体化人才培养等工作的经验总结。《高职院校专业建设创新研究》作为推进高职院校专业建设系统化、科学化和长效化方面的专著,具有较强的指导性和可操作性,能够为高职院校专业建设工作创新提供现实借鉴。

作者简介

  徐友辉,工程硕士,教授。现任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建筑与环境工程系主任、全国建材行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四川省优秀教师、遂宁市人民政府安全生产专家、四川职业技术学院教学名师,主要从事分子结构与物质性质关系的理论研究工作、“建筑材料”课程的教学工作和高职教育的教学管理工作.主编《建筑材料》等教材5部,公开发表论文5。余篇。
  
  张凯,中共党员,教研室主任,工程硕士。主要从事“钢结构工程施工”“建筑力学”等课程的教学工作。主编、参编教材5部,发表教学科研论文10余篇,主持或参与省级、校级科研课题5项,主持精品课程建设1门。

目录

绪论 高职院校省级重点专业的建设与实践
第一篇 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高职院校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教学改革研究
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工学结合教学改革实践
高职院校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第二篇 师资队伍建设研究
高职院校教师准入机制研究
高职院校专业带头人队伍建设
高职院校骨干教师队伍建设
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高职院校学生管理队伍建设

第三篇 课程教材建设研究
高职院校课程体系建设研究
高职院校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
高职院校精品在线开放课建设
高职院校教材建设研究

第四篇 实践条件建设研究
高职院校实践教学基地建设
高职院校央财实训基地建设
高职院校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
高职院校虚拟仿真实训建设

第五篇 质量体系建设研究
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建设研究
高职院校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建设研究
高职院校教学过程质量建设实践

第六篇 服务能力建设研究
高职院校社会服务能力内涵建设
高职院校社会服务长效机制建设
高职院校“产、学、研”合作机制建设

第七篇 职教体系建设研究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构建
中、高职衔接一体化培养研究
专、本科衔接一体化培养研究
参考文献

精彩书摘

  《高职院校专业建设创新研究》:
  三、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特征1市场导向特征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市场导向性特征是高职教育的重要特征之一,这是由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决定的。高职教育与社会经济发展紧密联系,社会对某一类人才的需求会因时、因地而变化,高职教育培养的人才要得到社会的认可和欢迎,必须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为根本任务。2.能力本位特征目前,职教界存在三种能力观:一是任务能力观,即将任务的叠加当作能力;二是整体能力观,认为个体的一般素质决定工作能力;三是整合能力观,这种观念谋求克服前两种能力的缺陷,融合其优点,认为应将一般素质与个体所属的职业岗位或工作情境相结合。高职教育培养的人才应具有生存能力、应变能力、技术应用能力、创新和创业能力。3.实践性特征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必须突出实践性,服从实践需要。改变普通教育注重专业理论教学、注重学科知识的完整性和系统性、轻视实践操作的高分低能的教育模式,通过对职业、岗位进行系统分析,确定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以此来设计、开发课程,合理安排实践教学。因此,实践性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又一特征。4.工学结合特征工学结合是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基本途径。充分利用学校、企业、社会培训部门、科学研究机构的教育资源,使社会有关部门广泛参与,把以课堂传授间接知识为主的教育环境与直接获取实际能力、经验为主的生产现场环境有机结合,使学生在与社会的广泛交流中获取知识。强调学校与企业互动,生产与学习结合,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学生毕业后可直接上岗。因此,工学结合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不可缺少的特征之一。四、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构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实际上就是为受教育者构建什么样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以及怎样实现这种结构的方式。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与专业设置、人才培养方案、教学改革与管理、过程控制与学生评价、教师队伍建设等一系列环节紧密相关。因此,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知识、能力、素质结构的构建
  (1)知识结构的构建。高职学生的知识结构是不同内容、不同形式的知识在学生认知结构中所积淀的层次与比例关系。知识结构的构建主要包含两个方面:一是知识的基础化,这是知识结构的重心。基础课的定位要准确,要真正体现其基础性,要使基础知识与专业知识相融合,内化为学生的能力;二是知识的综合化。综合不是简单的叠加,而是一种整合,做到学科知识间的渗透与综合,重视知识与实用的沟通、转化,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渗透与迁移。
  (2)能力结构的构建。能力是指保证一个人顺利进行实际活动的稳固的心理特征的综合,能力与心理活动特征有关。能力结构的构建主要从四个方面人手:一是获取知识的能力。提倡教师主导与学生自学并重,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能动性,帮助学生形成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为学生的不断发展和终身学习打下基础;二是运用知识的能力。运用知识的能力指人在社会实践活动中运用所学到的知识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是由此迁移到其他情境中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运用知识的能力的关键.是让高职学生参加实践活动,真正发挥实践教学的功能。要针对专业特点、职业特点、技术特点、岗位特点开展实践活动,让学生用基础理论、基础知识指导实践,在实践中深化对知识的理解,实现知识与能力的融合;三是创新的能力。高等职业教育不仅要重视向学生传授知识、技术,还要重视学生职业素质、职业能力的培养,强调发展学生的个性和挖掘创新潜能。在教学模式上,变学生被动接受为主动探求,把学生的主动性、能动性放在首位。建立以能力考核为主、常规测试与技能测试相结合的制度,重点考核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四是职业能力。职业能力是指个体履行岗位职责,承担本职工作,完成各项任务的能力。高职教育在培养人才时,必须创设职业岗位环境,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职业素养、职业技能等方面的教育,使学生毕业后能及时进入角色。
  ……

前言/序言

  高职院校的专业是教育部门根据劳动市场对社会分工、职业分类和学科分类需要所提供的学业门类,高职教育的实质是专业教育。我们认为,专业建设是高职院校的永恒主题,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其中.专业设置是前提,人才培养模武是核心,师资队伍是关键,课程体系是骨架,实践条件是支撑,质量监评是保障,服务能力是体现,职教体系是桥梁。只有各方面统筹协调、共同发力,才能有效提升高职院校的专业建设水平。
  《高职院校专业建设创新研究》分为七篇,分别从高职院校专业建设的人才培养模式、师资队伍建设、课程教材建设、实践条件建设、质量体系建设、服务能力建设和职教体系建设等方面进行具体论述。既是对高职教育专业建设理论热点问题的系统梳理,也是对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建筑与环境工程系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央财实训基地建设、省级重点专业建设和中高职衔接一体化人才培养等工作的经验总结。本书作为推进高职院校专业建设系统化、科学化和长效化方面的专著,具有较强的指导性和可操作性,能够为高职院校专业建设工作创新提供现实借鉴。
  本书由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徐友辉、张凯编著,陈果、詹正广、何雪梅、罗惠文、曾馨参加了撰写工作。徐友辉对全书内容进行审核把关并通改了全部文稿,张凯、陈果和詹正广承担全书的编校工作。
  本书得到了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和行政的大力支持,得到了“四川职业技术学院100周年校庆学术专著”的出版资助,得到了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编辑的热情帮助,在此表示衷心感谢。在撰写过程中,参考和借鉴了许多专家、学者的研究成果和文献资料,涉及面较大,恕不能一一列举,在此一并致以诚挚的谢意。
高职院校专业建设创新研究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

高职院校专业建设创新研究 mobi 下载 pdf 下载 pub 下载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高职院校专业建设创新研究 下载 mobi pdf epub txt 电子书 格式 2025

高职院校专业建设创新研究 下载 mobi epub pdf 电子书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用户评价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类似图书 点击查看全场最低价

高职院校专业建设创新研究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下载 2025


分享链接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友情链接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