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你或许经常吃日本料理,也许偶尔还会在家做点日式家常菜,但你注意过日本料理所用的餐具吗?日本对器皿的讲究举世闻名,具体到餐桌上,不同季节不同场合不同菜式都要用不同的餐具,这些餐具的纹理、质地、款式、搭配有什么深意,礼仪专家浜裕子将通过大量实物图为您讲解。
2. 你喜欢和食器,精致的,古朴的,各有特色。大概也经常看到“清水烧”“美浓烧”“信乐烧”“唐津粉引”这些名词,这些术语究竟是什么意思,器皿的格调“真,行,草”是什么,《和食器》为您一一道来。
3.如果你只想购入一些基本款的和食器,该选择哪几件单品呢?餐具日常要怎样保养,摆盘有什么诀窍,“季节感”如何体现?《和食器》都将给出实用贴心的建议。
器皿是料理的衣装。
即使是同样的菜品,放到不同的器皿中,其外观、带给人的感觉甚至味道都会发生不可思议的变化。
《和食器》从常用的饭碗与汤碗开始,循序介绍和食器的款式、材质、纹样、产地等基础知识,挑选与保养的窍门,并示范正确的餐桌摆设。
除此之外,还包含了和食器的历史与格调、不同纹理蕴含的意义、日式料理的用餐礼仪等等。
和食器的世界很大,有道不完的知识,不妨从了解日常生活中的常用器皿开始吧。
浜 裕子,花艺与空间设计师。
历任英语、日语教师,后开始从事花艺装饰、桌面布置、室内设计、派对、广告等策划。近几年研究日本的生活文化,提出将生活空间艺术化的概念,主持“花生活空间”、举办“花&桌面布置者培养讲座”。著有《现代桌面布置》、《待客桌面布置72变》、《茶与日式点心的桌面布置》、《花餐巾》、《日式桌面布置》、《聚会桌面布置》、《花的桌面布置》,系列丛书《桌面餐巾的100种折法》(诚文堂新光社)等多部书。
从学术角度来看,这本书在考据方面也做得极为扎实严谨,完全可以作为一部辅助性的参考资料来使用。作者清晰地梳理了不同地域、不同历史时期对“美”的不同诠释是如何体现在餐具设计上的。她没有采用那种简单的“好”与“坏”、“传统”与“现代”的二元对立视角,而是将器物放置在更广阔的社会经济背景下去审视。例如,在讨论特定时期因资源短缺而诞生的“缺陷美”时,她引用了大量的历史文献佐证,分析了当时材料供应的制约如何反而催生了意想不到的创新。书中对术语的解释也异常清晰,即便是对陶瓷烧制工艺一窍不通的门外汉,也能通过作者抽丝剥茧的讲解,理解什么是“天目釉”的深邃,什么是“曜变”的斑斓。这种兼顾专业深度和大众可读性的平衡感,是很多同类书籍难以企及的。
评分阅读此书的过程,仿佛经历了一次深度的冥想训练。每当翻到一页,看到那些静默、对称、带着自然肌理的器皿图片时,周围的喧嚣仿佛都被这书页的力量暂时屏蔽了。这与作者对“间”的理解息息相关。她反复强调,食器之美,不仅在于其形体本身,更在于它所承载的空间——即用餐者与食物之间、器皿与桌面之间的那片留白。这种留白,正是东方哲学中“空即是色”的最佳体现。它迫使读者慢下来,去关注那些通常会被忽略的细节:器口边缘那不经意的一抹弧度、盘底为了保持平衡而特意留下的痕迹。读完合上书本的那一刻,我发现自己看待日常用餐的方式都产生了微妙的转变,不再只是将餐具视为“工具”,而是将其视为一种有生命的媒介,连接着食物的本味和生活的美学。这种潜移默化的精神洗礼,远超出了阅读一本工艺书籍的预期收获。
评分初读这部作品,我立刻被作者那种近乎偏执的细节观察力所震撼。与其说这是一本关于餐具的书,不如说它是一部关于“时间”和“技艺”的史诗。作者并未停留在对器型和釉料的简单罗列,而是将笔触深入到制作过程的每一个微小环节。比如,她会细致地描述拉坯师傅在泥土中心找到平衡点的那个瞬间,或者釉料在高温窑火中经历氧化还原反应,产生奇妙变色的临界点。文字的叙事节奏张弛有度,时而如涓涓细流般娓娓道来,讲述某个家族几代人守护同一款模具的故事;时而又像猛烈的窑火般,激昂地描绘匠人在极限环境下挑战自我,试图复刻出失传釉色的决心与挣扎。这种深入骨髓的体验式描写,让我感觉自己不再是一个旁观者,而是被拉进了那个充满泥土芬芳和高温灼热的工作室,与那些沉静的器物一同呼吸、一同经历漫长的等待与蜕变。
评分这本书最打动我的地方在于,它成功地将冰冷的器物与炙热的人文情感进行了完美嫁接。很多关于传统手工艺的书籍,往往会陷入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过度赞美和刻板记录中,读起来让人觉得有些疏离和说教。然而,作者却很聪明地采用了“器物人格化”的手法。她没有直接去赞美某位大师的成就,而是通过记录这些餐具在不同家庭、不同人生阶段所扮演的角色,来侧面烘托出器物本身的价值。比如,一件朴素的茶碗,如何伴随一位老者度过数十年的晨昏,从新时期的光洁无瑕,到被岁月摩挲出包浆的温润;或者一套用于宴客的精致碗碟,如何见证了一场盛大喜宴背后的紧张筹备和欢声笑语。这些故事像散落在时间线上的珍珠,串联起来,便构成了这些“食器”鲜活的生命轨迹,让人在欣赏其工艺之美的同时,也为其中蕴含的日常温情而动容。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简直是一场视觉盛宴。封面采用了那种略带粗粝感的麻布材质,触感温润而厚实,让人一上手就能感受到制作者的用心。主色调是低饱和度的灰蓝色,中央烫印着简洁有力的书名“和食器”,没有多余的装饰,却透露出一种沉静的力量。内页的纸张选择了米白色的纯木浆纸,纸张的纹理非常细腻,即使用钢笔书写也不会有墨水洇开的困扰。更令人称道的是插图的排版和印刷质量。那些描绘器皿局部特写的照片,光影处理得极其到位,器皿上的釉色、细微的裂纹,甚至是手工拉胚时留下的指痕,都被清晰地捕捉下来,那种仿佛伸手就能触摸到的质感,让人对这些餐具产生的敬畏感油然而生。作者在版式设计上似乎也深谙留白的艺术,疏密有致的布局,给予文字和图像足够的呼吸空间,阅读体验因此变得极为流畅和放松。即便是最不讲究阅读体验的读者,看到这样一本精心制作的书摆在案头,也会忍不住想要翻阅一番,它本身就是一件值得珍藏的艺术品。
评分挺好挺好挺好挺好挺好挺好挺好挺好挺好
评分开始好好做饭了,荒废一个夏天,养好家人
评分有瑕疵
评分信赖京东,物流速度快,品质有保证
评分618活动满减加优惠卷价格超值,好评。
评分书的质量不错,内容还行吧,感觉对我不是很实用。
评分开始好好做饭了,荒废一个夏天,养好家人
评分正宗的法餐讲法,详细讲了酱料等的制作,比教做几个菜重要得多。
评分信赖京东,物流速度快,品质有保证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