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曆史的教訓

三國曆史的教訓 下載 mobi epub pdf 電子書 2024


簡體網頁||繁體網頁
呂思勉 著



點擊這裡下載
    


想要找書就要到 圖書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發表於2024-12-21

類似圖書 點擊查看全場最低價

圖書介紹

齣版社: 颱海齣版社
ISBN:9787516813171
版次:1
商品編碼:12184896
包裝:平裝
開本:32
齣版時間:2017-05-01
用紙:輕型紙
頁數:208


相關圖書





圖書描述

産品特色

編輯推薦

題材暢銷:亂世齣英雄,三國時期人纔輩齣,三國的曆史教訓值得後人學習。
大傢名作:易中天推崇的近代史學泰鬥呂思勉評述亂世興亡盛衰。考據精細 ,史事翔實可信,研究三國曆史不可繞過的版本。
去僞存真:糾正史實謬誤,走齣演義誤區,還原被人忽視的曆史真相。
優質團隊打造:繼《明朝曆史的教訓》《清朝曆史的教訓》單本銷量 突破5萬冊後,原班人馬再度精心打造,延續“教訓”熱潮!
裝幀精美:印刷精細,高端大氣。

內容簡介

三國時期,人纔輩齣。在長期的政治、軍事鬥爭中,不僅成就瞭大批的政治傢和軍事傢,還湧現齣瞭大批的文學傢、哲學傢和自然科學傢,緻使三國在政治、軍事、經濟、文化等方麵都取得瞭突破性的進展。三國曆史的教訓給瞭中國人不同凡響的啓示。

作者以豐富的曆史知識為基礎,從文學和史學的角度,將三國史上存在過的和三國文學塑造的人物、事件、地理環境作瞭細緻的區分,對許多重大曆史問題進行瞭深入的辨析;並用通俗易懂的語言,糾正瞭演義小說所敘述的史實謬誤,還原瞭被人忽視的曆史真相,讓人們從中汲取更多的經驗和教訓。

作者簡介

呂思勉,字誠之,筆名駑牛,江蘇常州人,中國近代曆史學傢、國學大師,與錢穆、陳垣、陳寅恪並稱為“現代中國四大史學傢”。
呂思勉先生讀書廣博,治學嚴謹,注重綜閤研究,在通史、斷代史和專題史等諸多領域都有重大貢獻。早年曾執教於常州溪山小學堂、常州府中學堂,後任教於上海光華大學、華東師範大學,文史大傢錢穆、趙元任、黃永年等人都是他的學生。
呂思勉一生著作等身,他的代錶作有《呂著史學與史籍》《白話本國史》《呂著中國通史》《先秦史》《秦漢史》《兩晉南北朝史》《隋唐五代史》《呂著中國近代史》等。

精彩書評

往者已不及,尚可以為來者之戒。
——北宋文學傢 王安石


當信任何一國之國民,尤其是自稱知識在水平綫以上之國民,對其本國已往曆史,應該略有所知。

——曆史學傢 錢穆

呂思勉先生許多精彩通觀的評論,直擊要害,能傳達齣常人輕易看不齣的曆史意韻,讓讀者享受知性旅行的愉悅,得益的不僅僅是曆史知識的豐富,更是增進瞭對社會狀態和社會變革的認識。  
――華東師範大學教授 王傢範

曆史是一麵鏡子,它照亮現實,也照亮未來。
——上海社會科學院教授 趙鑫珊

目錄

目 錄
第一章 後漢的亂源
第二章 三國時期的戰事
第三章 後漢十三州
第四章 董卓之亂
第五章 曹操的崛起之路
第六章 挾獻帝遷都許昌
第七章 曹操破袁紹
第八章 赤壁之戰的真相
第九章 劉備攻益州和孫權取荊州
第十章 司馬懿和魏武帝
第十一章 魏武帝真是奸雄?
第十二章 被世人誤解的魏延
第十三章 兩個烈士:薑維和鍾會
第十四章 孫吳建都南京的緣由
第十五章 司馬氏專權
第十六章 晉代豪門鬥富
第十七章 司馬氏滅亡的原因

精彩書摘

赤壁之戰的真相


赤壁之戰,是三國史事的關鍵。倘使當時沒有這一戰,或者雖有這一戰而曹操又勝瞭,天下就成為統一之局而不會三分瞭。所以這一戰,實在是當時分裂和統一的關鍵。
要知道赤壁之戰的真相,先要知道當時曹、劉、孫三方麵的形勢。
劉備是個有領袖欲的人,他是不甘心坐第二把交椅的。所以當他和曹操聯閤破滅呂布之後,他很可以依附曹操,做一個資深望重的大員瞭。他卻不肯甘心,又和董承勾結,反叛曹操。到被曹操打敗瞭,則始而投奔袁紹,繼而投奔劉錶。這時候,他和曹操業已成為不可復閤之勢。簡單明瞭些說,他若再投降曹操,曹操必不能容他,而他也決不會是真心的。所以他對於曹操,無論兵勢如何,總是要抵抗到底的。
至於孫權,情形就大不相同瞭。我們要說到孫權,又得先說到他的哥哥孫策。孫堅有四個兒子:大的喚做孫策,第二個就是孫權,第三個喚做孫翊,第四個喚做孫匡。孫堅是和袁術聯閤的,他死瞭之後,他的兒子自然是依靠袁術。孫策也是個輕剽勇敢的人,大有父風。袁術看他不錯,就把孫堅手下的人都還瞭他。他曾替袁術打過好幾次仗,都是勝利的,袁術是個賞罰不明、不能用人的人,派他齣去打仗時,允許他戰勝之後如何酬勞他,後來都不能實踐。
孫策心中失望,覺得在袁術手下,一輩子沒有齣路,就自告奮勇,願去平定江東。江東就是江蘇省裏長江以南的地方,現在稱為江南,古人卻稱為江東,而把對江之地,稱為江西。古人所說的江南,是現在湖南地方。這是閑話,擱過不提。後漢時,江東西同屬揚州。揚州刺史本來駐紮在壽春,就是現在安徽的壽縣。這時候,壽春給袁術占據瞭,揚州刺史劉繇隻得寄治在麯阿,在現今江蘇省丹陽縣地方。雖然兵力有限,也還能和袁術相持,袁術一時不能吞滅他。到孫策渡江而東,情形就大不相同瞭。孫策是最剽悍善戰的,一渡江,就把劉繇打敗,劉繇逃到現在江西的湖口,不多時就病死瞭。於是從江蘇到江西沿江一帶,全成為孫策的勢力範圍。孫策就不再服從袁術,袁術稱帝時,公然寫信和他絕交瞭。
曹操在這時候,勢力還顧不到江東,而且他和袁術是反對的,自然要拉攏孫策。於是錶薦他,加他討逆將軍的稱號,封為吳侯。
建安五年,曹操和袁紹正在隔河相持,孫策也要齣兵渡江而北,不想還沒開拔,就給人傢刺死瞭。你道是為什麼呢?原來當孫策到江東時,有個吳郡太守(後漢分會稽郡所置的郡,治所即今江蘇的吳縣)喚做許貢,密錶漢帝,說孫策驍勇,和項籍相像,該把他早些召迴中央,不可聽他留在江外,緻成後患。孫策是立意要割據一方的,聽得這個消息,很不高興,就把許貢殺掉。許貢的門客,有幾個潛伏在民間,想替許貢報仇。孫策最喜歡打獵,他騎的馬又好,從人都跟隨不上。這一次齣去打獵,和許貢的門客狹路相逢,就給他們打傷,迴來不久就死瞭。
孫策這一次的齣兵,《三國誌》本傳說:他是要襲擊許都,迎接漢獻帝的,這也是癡話。曹操是善於用兵的人,雖然和袁紹相持,後方不會無備,上一節中業經說過瞭。江東離許都,比河北更遠,孫策有多大兵力能去攻襲?彆說不能戰勝,能否達到,還是個疑問呢!孫策也是個善於用兵的人,有這樣傻的麼?況且挾著一個天子,實際上並無多大用處,前文也早經說過瞭。然則孫策的齣兵,到底是什麼主意呢?這裏麵,卻有一段大傢不很注意的故事。
當時有個沛相(漢朝的郡和王國,是一樣的等級。王國治民之權在相),喚做陳珪,他是個歸心中央的人,看得呂布和袁術一班人很不入眼。當袁術要想稱帝,又替他的兒子嚮呂布的女兒求婚時,陳珪怕他們兩人聯閤,更難平定,就去遊說呂布,把他破壞瞭。又叫兒子陳登去見曹操,說呂布勇而無謀,反復無常,不可相信,要早些設法收拾他。曹操大喜,便拜陳登做廣陵太守(廣陵郡,本治現在的江都,此時陳登治射陽縣,在今淮安東南)。臨彆的時候,握著他的手說道:“東方之事,便以相付。”叫他暗中收閤部眾,預備做個內應。後來曹操攻呂布時,陳登曾帶著本郡的兵,做曹兵的先驅。呂布滅後,漢朝因他有功,加給他伏波將軍的名號。《三國誌·陳登傳》注引《先賢行狀》,說他在這時候,慨然有吞滅江南之誌。孫策的用兵,幾於所嚮無敵,獨有兩次攻陳登,都是失敗的。孫策心中甚為憤怒。他臨死前的齣兵,《三國誌·孫策傳》注引《江錶傳》,說他是想去攻陳登的,這大約是實情。
孫策用兵甚銳,這一次大舉而來,假如不死而渡過瞭江,陳登能否抵抗,自然是一個問題。然而陳登不是像劉繇等武略不濟的人,即使一時失敗,必不至於一蹶不振,總還能收閤餘燼,求救於中央,或者和彆一支兵馬聯閤,和孫氏相持。況且孫策善戰,陳登未必和他野戰,還可用守勢對付呢。所以陳登在廣陵,確是孫氏的一個勁敵。現在孫策北伐未成,先已自斃,那是中央最好的機會瞭。曹操卻把陳登調做東城太守(漢縣,在今安徽定遠縣東南。此時臨時設置太守)。於是隔江之地,就無能牽製孫氏的人,這是曹操的一個失策。到後來,再臨江而嘆,“恨不早用陳元龍之計(亦見《先賢行狀》。元龍是陳登的字)”,就遲瞭。
孫翊的性質,最和孫策相像。孫策臨死時,張昭等都逆料他要把後事付托給孫翊,他卻把印綬佩在孫權身上,對他說:“舉江東之眾,決機於兩陣之間,與天下爭衡,卿不如我。舉賢任能,各盡其心,以保江東,我不如卿。”這幾句話,不知道真是孫策說的,還是後人附會。孫權足以當之而無愧,卻是實在的。隻要看他赤壁戰時任用周瑜,襲取荊州時任用呂濛,猇亭戰時任用陸遜,就可知道瞭。孫策雖然長於戰陣,然而平定江東,開創基業,也不是一味勇敢就能辦得到的。或者他亦有些知人之明,所以把後事付托給他罷。孫權繼任之後,一麵整理現在江、浙、皖、贛之地,又頻年齣兵,攻擊江夏(江夏郡在今湖北黃岡縣)太守黃祖。到建安十三年(208),把黃祖殺掉。於是孫權的勢力,達到現在湖北省的東南部,再嚮西,就可到現在的漢口,窺伺江陵和襄陽瞭。而曹操也在這一年進攻劉錶。
劉錶的性質,究竟是個文人。他隻會坐觀成敗,圖收漁人之利,而不會身臨前敵,去攻城奪地。此等人物,在天下擾亂時亦足以保境息民,偷一時之安,到天下將定時,就沒有立足之地瞭。建安十三年七月,曹操南徵荊州。八月,劉錶病死瞭。他大的兒子喚做劉琦,小的兒子喚做劉琮。劉錶和他的夫人蔡氏,都心愛劉琮,要立他為後。劉琦覺得不安,去請教諸葛亮。諸葛亮對他說:“君不見申生在內而危,重耳在外而安乎?”劉琦明白瞭。恰好黃祖為孫權所殺,就乘機請求外齣,做瞭江夏太守。劉錶死後,襄陽一方麵立瞭劉琮。對於曹兵,自然無法抵禦。九月裏,曹操的兵到新野,劉琮就舉州投降瞭。
這時候,劉備屯駐在襄陽對岸的樊城。他對於曹操,是不能投降,而又無從抵抗的,隻得渡過漢水,西南而走。《三國誌·先主傳》說:他走過襄陽時,諸葛亮勸他攻擊劉琮,荊州可取。他說:“吾不忍也。”這話也未必確實。當時的襄陽,人心自然不定,攻破他自然是容易的,轉瞬曹操的大兵來瞭,卻如何能守呢?“諸葛一生惟謹慎”,怕不會齣這種主意罷?
劉備於是再嚮南走。《先主傳》說:劉琮的左右和荊州人,歸附他的很多,到當陽時,人眾已有十幾萬瞭,一天隻走十幾裏路。這話或者有些過甚,卻不是毫無影響的。因為要做事業,手下一定要有人。老百姓隻要飽食暖衣,安居樂業,誰來管你們爭天奪地的事情?一個光乾,到瞭什麼地方,要發動該地方的民眾替自己戰鬥,決不是容易的,所以基本的隊伍決不能棄掉。再加以荊州人不願降北的,其數自有可觀。而兩漢三國時代,去古還近,社會的組織含有大傢族的意味較多,做官、從軍和避難的人,往往帶著傢族、親戚走,所以其數之多如此。惟其這樣,自然走不快瞭。
曹操此時,頗有一舉而肅清荊州的決心,於是發輕騎,一日一夜走三百裏去追擊他,追到當陽東北的長阪,追上瞭。劉備自然不能抵抗,就逃嚮夏口(就是現在的漢口)去依靠劉琦。
這時候的劉備,顯然是日暮途窮。倘使沒有人和他聯閤,大約隻好逃嚮現在的湖南。漢時的湖南還未十分發達,在那裏,也決然不能立足的。所以這時候的劉備真是末日將到瞭。而不期事齣意外,卻有個孫權來和他聯閤。
論起孫權的資格和他對曹操的關係來,都和劉備大不相同。
劉備雖然屢戰屢敗,始終沒有得到一個地盤,這隻是時運不濟;他從靈帝末年起兵,在北方轉戰十餘年,和曹操、二袁、呂布等都是一樣的資格;而且素有英雄之名;當時確亦有一部分人歸嚮他;所以曹操見瞭他,確亦有幾分畏懼。
至於孫氏弟兄,雖在江東手創基業,然而當時江東之地,比較上還是無關大局的。所以大傢心目中還不甚覺得有這麼兩個人。《三國誌·張昭傳》說,當孫策平定江東時,北方士大夫的信劄,還是專歸功於張昭的。《張紘傳》說,孫策死時,曹操要乘機伐吳,張紘把他勸止瞭。曹操纔錶孫權為討虜將軍,領會稽太守,而以紘為會稽東部都尉(後漢會稽郡治今浙江紹興。都尉是武職,稱為某部都尉的,亦分管一部分之地,有治民之權),要令他“輔權內附”。所謂“輔權內附”,就是運動甚而至於脅迫孫權來投降。孫策死時,北方的問題多著呢,曹操如何會想到去伐吳?這句話也是不確的。但以張紘為會稽東部都尉,欲令“輔權內附”,這句話卻該不誣。當時北方人心目中,看瞭孫權是怎樣一個人,就可想而知瞭。曹操破瞭荊州,就想順流東下,本來犯兵傢之忌,賈詡曾經勸止他,而他不聽,大概對於孫權,不免低估瞭些罷?然其所以低估之故,也是所謂資格限人,是極容易犯的錯誤,怪不得曹操瞭。
劉錶的死耗,達到江東,魯肅便對孫權說:荊州是個緊要的去處,請藉吊喪為名,去看看情形。如其劉備和劉錶一方麵的人沒有嫌隙,我們就得聯閤他。如其彼此乖離,就得另打主意。孫權允許瞭他。魯肅就溯江西上,走到漢口,聽說曹操的兵已嚮荊州,魯肅也晝夜兼程而進。走到南郡界內,聽說劉琮已降曹操瞭,劉備嚮南奔逃,魯肅就徑迎上去,和他在長阪相會。勸劉備和孫權聯閤。劉備自然歡喜。而劉備手下的諸葛亮亦說:“事急矣,請奉命求救於孫將軍。”於是魯肅迴去復命,諸葛亮從漢口東行,到現在的九江,和孫權相見。
這時候,在孫權一方麵,就要決定降戰之計。據曆史上的記載,是這樣的:孫權聚群下會議,大多數主張迎降。其理由是:(一)曹操托名漢相,和他拒敵,似乎是反抗中央。(二)曹操已得荊州的水軍,又有步兵,水陸並進,並非專靠馬隊,所以長江之險,並不足恃。而其(三)則為眾寡不敵。隻有魯肅不開口。孫權齣去更衣,魯肅卻跟瞭齣去。孫權知道他有話說,握著他的手道:“你要說什麼呢?”魯肅道:“剛纔眾人的議論,是要誤你的,你彆要聽他。像我是可以投降曹操的,你卻使不得。為什麼呢?我在你手下,不過做個官兒,投降瞭曹操,官還是有得做的,你卻怎樣呢?”這幾句話,正閤孫權之意,孫權便錶示容納。這時候,周瑜因事到鄱陽去,魯肅便勸孫權把他召迴,共商降戰之計。周瑜到瞭,就決定迎戰。他的理由是:(一)北方並未大定,加以關西還有韓遂、馬超,曹操的兵決不能作持久之計。(二)北方的人不善水戰,荊州的人又非心服。(三)而且大寒之際,缺乏馬草,天時亦不相宜。諸葛亮遊說孫權的話,理由也大緻相同,於是孫權就決意聯閤劉備,抵抗曹操瞭。派周瑜、程普為左右督,魯肅為贊軍校尉,去和劉備協力。
當時兩方的兵力:大約北兵是十五六萬,荊州的兵有七八萬,閤計共二十餘萬。劉備一方麵,閤水陸兵共有萬人,劉琦手下的江夏兵,亦有一萬。周瑜、程普的兵,《三國誌》上有的地方說各有萬人,有的地方又說共有三萬,大率魯肅手下還有些人,閤計之共有三萬。孫劉之兵,約在五萬左右。兩方的兵力,約係一與五之比。但在地利及軍隊的長技上說,南方的兵卻是占瞭便宜的,而黃蓋又進火攻之計,就在嘉魚縣赤壁地方,把曹兵打得大敗。
曹操果然不能持久,留曹仁守著江陵,自帶大兵北歸。周瑜又跟著攻擊,曹仁守不住,隻得把江陵也放棄瞭。於是長江流城無復北兵蹤跡,而南北分立的形勢以成。
赤壁之戰,軍事上的勝敗,真相頗為明白,用不著研究。其中隻有孫權的決心抵抗曹操,卻是一個謎。讀史的人,都給“操雖托名漢相,實為漢賊”兩句話迷住瞭,以為曹操是當然要抵抗的,其中更無問題。殊不知這兩句乃是周瑜口裏的話,安能作為定論?何況照我所考據,曹操確係心存漢室,並非漢賊呢?然則孫權決心和曹操抵抗的理由何在?周瑜、魯肅等力勸孫權和曹操抵抗的理由又何在?這係從公一方麵立論,從私一方麵說,也是這樣的。
赤壁之戰,曹操固然犯著兵傢之忌,有其緻敗之道,然而孫、劉方麵,也未見得有何必勝的理由。自此以後,曹操幸而用兵於關西、漢中,未曾專注於南方。倘使曹操置彆一方麵為緩圖,盡力嚮荊州或者揚州攻擊,孫權的能否支持,究竟有無把握呢?孫權和劉備不同。劉備投降曹操,曹操是必不能相容的,所以隻得拼死抵抗。孫權和曹操,本無嫌隙,當時假使投降,曹操還要格外優待,做個榜樣給未降的人看的。所以當時孫權假使迎降,就能使天下及早統一,免於分裂之禍;而以孫權一傢論,亦係莫大的幸福;裴鬆之在《三國誌·張昭傳》注裏,早經說過瞭。然則孫權的決意抵抗,周瑜、魯肅的一力攛掇孫權抵抗,不過是好亂和行險僥幸而已。
《三國誌·魯肅傳》說:魯肅初到江東時,迴東城葬其祖母(魯肅是城東人),他有個朋友,勸他北歸,魯肅意欲聽他,特到江東搬取傢眷,周瑜卻勸他,說從前人的預言,都說“代劉氏者必興於東南”,勸他不要迴去。又把他薦給孫權。見麵之後,甚為投機。眾人都退瞭,孫權獨留他喝酒。談論之間,魯肅便說:“漢室不可復興,曹操不可猝除,為將軍計,惟有鼎足江東,以觀天下之釁。”後來孫權稱帝時,“臨壇顧謂公卿曰:昔魯子敬嘗道此,可謂明於事勢矣。”(《三國誌·魯肅傳》)《張昭傳》注引《江錶傳》又說:孫權稱帝之後,聚會百官,歸功周瑜。張昭也舉起笏來,要想稱頌功德。孫權卻說:“如張公之計,今已乞食矣。”可見自立的野心,孫權和周諭、魯肅等,早就有之。赤壁之役,孫權聚眾議論降戰時,反說“老賊欲廢漢自立久矣,徒忌二袁、呂布、劉錶與孤”,不知帝製自為的,畢竟是誰?事實最雄辯,就用不著我再說瞭。

前言/序言

斜陽古柳趙傢莊,
負鼓盲翁正作場。
死後是非誰管得?
滿村聽說蔡中郎。

這是宋朝陸放翁先生的詩,所說的,便是現在的說書。說書雖然是口中的事,但到後來,將說書的人所用的底本,加以潤飾以供眾覽,就成為現在的平話瞭。平話俗稱小說,亦謂之閑書。雖然是用以消閑的,然而人們的知識得自此中的,實在不少。
現在中國的書籍,行銷最廣的,是《三國演義》。據書業中人說:它的銷數,年年是各種書籍中的第一。這部書有些地方,渲染得很有文學意味,如赤壁之戰前後便是;有些地方,卻全是質實的記事,簡直和正書差不多。這就顯見得其前身係說書的底本。說得多的地方,穿插改造得多瞭;說得少的地方,卻依然如故。
有些不懂曆史的人,真“不知漢祖唐宗,是哪一朝皇帝”。然而問及三國史事,卻很少荒謬絕倫的。這無疑是受《三國演義》的影響。他們未必都自己讀過,然而這種知識,在社會上普遍瞭,人們得著的機會就多,遠較學校的教授和窗下的閱讀更為有力。這可見通俗教育和社會關係的密切。
老先生們估量人們知識的深淺,往往以知道的、記得的事情多少為標準。講曆史,自然尤其是如此。但無意義的事實,知道瞭,記得瞭,有什麼用處呢?尤其是觀點誤謬的,知道瞭,記得瞭,不徒無益,而又有害。而且平心論之,也不能算知道史事。因為曆史上的事實,所傳的,總不過一個外形,有時連外形都靠不住,全靠我們根據事理去推測它、考證它、解釋它。觀點一誤,就如戴黃眼鏡的,看一切物皆黃,戴綠眼鏡的,看一切物皆綠瞭。我們在社會上,遇見一個人、一件事,明明是好的,卻誤把惡意猜測他,就會覺得處處可疑;明明是壞的,卻誤當他好的,也會覺得他誠實可靠。曆史上的事情,又何嘗不是如此?
研究曆史,倒還不重在知道的、記得的事情的多少,而尤重在矯正從前觀點的謬誤。三國時代,既然是人們所最熟悉的,就此加以講論,自然更有興味些。後漢末年,皇帝昏庸,寵信宦官,因此政治紊亂,引爆瞭黃巾起義。因黃巾的起義,而引起劉備和孫堅的起兵。又因靈帝死後,少帝即位,國舅何進要誅戮宦官,而引起董卓的進京。因董卓進京,而引起廢立之事,又因此而引起袁紹、曹操等紛紛起兵討卓,天下就從此分裂。後漢的最大禍源,便是宦官和外戚。這還是人謀之不臧。寫《三國演義》的人,說什麼“天下大勢,分久必閤,閤久必分”,好像有什麼定數似的,恐怕是以文學的觀點來看待曆史瞭。

三國時期,是人纔輩齣的時代,在長期的政治、軍事鬥爭中,不僅湧現瞭大批的政治傢和軍事傢,還湧現齣瞭大批的哲學傢、文學傢和自然科學傢,緻使三國的政治、軍事、經濟、文化各方麵都取得瞭突破性的進展。今天的大多數讀者,對於三國時代的曆史知識,多來自於《三國演義》,以演義的觀點看待古人、評述曆史。而本書用通俗淺顯的語言,糾正瞭讀者來自於演義小說所敘述的史實謬誤,陳述瞭前人所忽略的事情,極大地還原瞭被人們忽視的曆史真相,讓人們真正做到以史為鑒。


三國曆史的教訓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

三國曆史的教訓 mobi 下載 pdf 下載 pub 下載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

三國曆史的教訓 下載 mobi pdf epub txt 電子書 格式 2024

三國曆史的教訓 下載 mobi epub pdf 電子書
想要找書就要到 圖書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用戶評價

評分

好書,價格超值。好評必須的。

評分

    作者以豐富的曆史知識為基礎,從文學和史學的角度,將三國史上存在過的和三國文學塑造的人物、事件、地理環境作瞭細緻的區分,對許多重大曆史問題進行瞭深入的辨析;並用通俗易懂的語言,糾正瞭演義小說所敘述的史實謬誤,還原瞭被人忽視的曆史真相,讓人們從中汲取更多的經驗和教訓。

評分

一直在京東買書,一是保證質量,二是速度快,此二者彆無他選,然後當當作為補充

評分

讀書,讀好書,找京東,半價活動

評分

中國曆史上統治時間超過二百年的大一統王朝隻有漢、唐、明、清,漢高祖劉邦、唐高祖李淵、明太祖硃元璋,他們都是漢族人,唯有清太祖努爾哈赤是滿族人。清帝國在中國兩韆多年皇朝曆史上,應當說占有突齣的地位。當時的世界上,順治入關時,英格蘭還沒有發生資産階級革命,法蘭西也沒有發生大革命,德國沒有統一,美利堅閤眾國還沒有成立,俄國沒有進行農奴製的改革,日本也沒有明治維新。所以,可以這樣認為,清朝當時是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傢,而清朝的八旗軍隊是世界上當時最強大的一支騎兵,清初的大清帝國屹立在世界的東方。

評分

非常感謝京東商城給予的優質的服務,從倉儲管理、物流配送等各方麵都是做的非常好的。送貨及時,配送員也非常的熱情,有時候不方便收件的時候,也安排時間另行配送。同時京東商城在售後管理上也非常好的,以解客戶憂患,排除萬難。給予我們非常好的購物體驗。

評分

東西很好,快遞很快。價格實惠,一次很滿意的網購。就是一次買的太多,拿快遞的時候一個人一次拿不完

評分

本書通過提綱挈領的綫條,秉著對曆史嚴謹公正的態度,簡單敘述瞭明朝政治、製度、社會、人物等各個方麵的內容,以真實史料為基礎,深入挖掘齣明初的恐怖政治、衛所製度、科舉情況,以及晚明流寇、農民@等錶象下隱藏的真相,揭開那段跌宕起伏的曆史。 

評分

大師作品,品質不用懷疑。

類似圖書 點擊查看全場最低價

三國曆史的教訓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下載 2024


分享鏈接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友情鏈接

© 2024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