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中医临床必读丛书(典藏版):丹溪心法》据程充1481年校订本(明成化十七年刊本)整理。全书共5卷,分列内、外、妇、儿诸科疾病。每卷首冠丹溪原论,次为戴元礼辨证,次列方剂、附录。书后附有宋濂《故丹溪先生朱公石表辞》、戴良《丹溪翁传》。
全书比较集中和全面地反映了朱氏“阳常有余,阴常不足”的学说以及气、血、痰、郁诸病治疗见解和丰富经验,是一部研究内科杂症和朱氏学说的重要着作,对现代中医临床有重要指导作用。本次整理新增方剂索引,便于读者查阅。
目录
十二经见证
足太阳膀胱经见证
足阳明胃经见证
足少阳胆经见证
手太阳小肠经见证
手阳明大肠经见证
足太阴脾经见证
足少阴肾经见证
足厥阴肝经见证
手太阴肺经见证
手少阴心经见证
手厥阴别脉经见证心主
手足阴阳经合生见证
不治已病治未病
亢则害承乃制
审察病机无失气宜
能合色脉可以万全
治病必求于本
卷一
中风一
中寒二附伤寒伤风
中暑三附暑风注夏
中湿四
瘟疫五附大头天行病
火六
卷二
斑疹七
疟八
痢九
泄泻十
燥结十一
霍乱十二
痰十三
哮喘十四
喘十五
咳嗽十六附肺痿肺痈
卷三
卷四
卷五
附录
方剂索引
精彩书摘
《中医临床必读丛书(典藏版):丹溪心法》:
《丹溪心法》共5卷,体例清晰,首载医论6篇,而后5卷分列以内科杂病为主的各科病证100篇。每一病证,先引朱氏的原论,次记其学生戴元礼有关辨证的论述,再介绍治疗该病证的方药。其中各病证的附录部分对病名的解释和因、证、治等方面,均有扼要的分析。全书反映了丹溪在杂病治疗上的丰富经验,备受后世医家推崇。本书卷末附录宋濂“故丹溪先生朱公石表辞”、戴良“丹溪翁传”,全面介绍了丹溪先生的生平事迹、主要医事活动,为深入研究朱丹溪生平、学术思想及开展学术流派的研究,提供了较为翔实的文献资料。
二、主要学术特点及对临床的指导意义
1.注重气、血、痰、郁四伤学说
丹溪的主要学术思想是创立“阳常有余,阴常不足”及“湿热相火”为病的理论(有关这方面的内容详见《格致余论》),其对杂病的治疗亦颇有心得,故有“杂病宗丹溪”、“杂病规朱彦修”之说。丹溪对杂病的治疗主要是从“气、血、痰、郁”四个方面着手,《丹溪心法》中就比较好地体现了丹溪的这一学术观点。
(1)郁:《丹溪心法·六郁》说:“气血冲和,万病不生,一有怫郁,诸病生焉,故人身诸病多生于郁。”强调了在气、血、痰、郁的致病问题上,“郁”是起着主要的作用,其弟子戴元礼亦强调指出:“郁者,结聚而不得发越也,当升者不得升,当降者不得降,当变化者不得变化也。此为传化失常,六郁之病见矣。”所以在临证治疗上,十分重视解郁之法,对此王纶在《明医杂著》中作了很好的阐发:“故余每用此方(越鞠丸)治病,时以郁法参之,气病兼郁,则用四君子汤加开郁药,血病、痰病皆然。”丹溪所创制的越鞠丸以治六郁,在当今临床上仍广为应用。
(2)痰:丹溪论治杂病,将许多病因责之于痰,尝云:“痰之为物,随气升降,无处不到。”“百病中多有兼痰者,世所不知也。”足见其对“痰”在发病学上的高度重视。对于痰证的治疗,每以二陈汤为基本方,并强调随证加减,“二陈汤一身之痰都治管,如要下行,加引下药,在上加引上药。”在药物的选用上,丹溪根据自己的临床经验,总结出“黄芩治热痰,……竹沥滑痰,……五倍子能治老痰,佐他药大治顽痰”,“火动其痰,用二陈汤加山栀子、黄连、黄芩之类。……痰在胁下,非白芥子不能达;痰在皮里膜外,非姜汁、竹沥不可导达;痰在四肢,非竹沥不开;痰结在咽喉中,燥不能出入,用化痰药加咸药软坚之味。”“海粉即海石,热痰能降,湿痰能燥,结痰能软,顽痰能消……”等用药经验,常为后世所取法。
……
前言/序言
中医药学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生命科学,是科学与人文融合得比较好的学科,在人才培养方面,只要遵循中医药学自身发展的规律,只要把中医理论知识的深厚积淀与临床经验的活用有机的结合起来,就能培养出优秀的中医临床人才。
近百余年西学东渐,再加上当今市场经济价值取向的作用,使得一些中医师诊治疾病,常以西药打头阵,中药作陪衬,不论病情是否需要,一概是中药加西药。更有甚者不切脉、不辨证,凡遇炎症均以解毒消炎处理,如此失去了中医理论对诊疗实践的指导,则不可能培养出合格的中医临床人才。对此,中医学界许多有识之士颇感忧虑而痛心疾首。中医中药人才的培养,从国家社会的需求出发,应该在多种模式多个层面展开。当务之急是创造良好的育人环境。要倡导求真求异,学术民主的学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设立了培育名医的研修项目,首先是参师襄诊,拜名师制订好读书计划,因人因材施教,务求实效。论其共性则需重视“悟性”的提高,医理与易理相通,重视易经相关理论的学习;还有文献学、逻辑学,生命科学原理与生物信息学等知识的学习运用。“悟性”主要体现在联系临床,提高思想思考思辨的能力,破解疑难病例获取疗效。再者是熟读一本临证案头书,研修项目精选的书目可以任选,作为读经典医籍研修晋阶保底的基本功。第二是诊疗环境,我建议城市与乡村、医院与诊所、病房与门诊可以兼顾,总以多临证多研讨为主。若参师三五位以上,年诊千例以上,必有上乘学问。第三是求真务实,“读经典做临床”关键在“做”字上苦下功夫,敢于置疑而后验证、诠释进而创新,诠证创新自然寓于继承之中。
中医治学当溯本求源,古为今用,继承是基础,创新是归宿,认真继承中医经典理论与临床诊疗经验,做到中医不能丢,进而才是中医现代化的实施。厚积薄发、厚今薄古为治学常理。所谓勤求古训、融汇新知,即是运用科学的临床思维方法,将理论与实践紧密联系,以显著的疗效、诠释、求证前贤的理论,寓继承之中求创新发展,从理论层面阐发古人前贤之未备,以推进中医学科的进步。
综观古往今来贤哲名医均是熟谙经典,勤于临证,发遑古义,创立新说者。通常所言的“学术思想”应是高层次的成就,是锲而不舍长期坚持“读经典做临床”在取得若干鲜活的诊疗经验的基础上,应是学术闪光点凝聚提炼出的精华。笔者以弘扬中医学学科的学术思想为己任而决不敢言自己有什么学术思想,因为学术思想一定要具备有创新思维与创新成果,当然是在继承为基础上的创新;学术思想必有理论内涵指导临床实践,能以提高防治水平;再者学术思想不应是一病一证一法一方的诊治经验与心得体会。如金元大家刘完素著有《素问玄机原病式》,自述“法之与术,悉出《内经》之玄机”,于刻苦钻研运气学说之后,倡“六气皆从火化”,阐发火热病证脉治,创立脏腑六气病机、玄府气液理论。其学术思想至今仍能指导温热、瘟疫的防治。非典型传染性肺炎(SARS)流行时,运用玄府气液理论分析证候病机,确立治则治法,遣药组方获取疗效,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造福群众。毋庸置疑刘完素是“读经典做临床”的楷模,而学习历史,凡成中医大家名师者基本如此,即使当今名医具有卓越学术思想者,亦无例外,因为经典医籍所提供的科学原理至今仍是维护健康防治疾病的准则,至今仍葆其青春,因此“读经典做临床”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值得指出,培养临床中坚骨干人才,造就学科领军人物是当务之急。在需要强化“读经典做临床”的同时,以唯物主义史观学习易经易道易图,与文、史、哲,逻辑学交叉渗透融合,提高“悟性”指导诊疗工作。面对新世纪东学西渐是另一股潮流,国外学者研究老聃、孔丘、朱熹、沈
中医临床必读丛书(典藏版):丹溪心法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
评分
☆☆☆☆☆
囤囤囤囤,买买买买,剁手停不住了,谁来解救水深火热的我?!
评分
☆☆☆☆☆
还可以,书不错啊!66的!?
评分
☆☆☆☆☆
正版书,活动给力,这本书也没有注解,内容应与黄皮的丛书相同,但包装好,所以价格就高了。
评分
☆☆☆☆☆
字迹清晰!支持正版!
评分
☆☆☆☆☆
好书 非常喜欢?
评分
☆☆☆☆☆
书的质量很好,物流也很给力
评分
☆☆☆☆☆
适合初学专业必备正版纸质很好实用讲解清晰有参考价值通俗易懂有内涵很高深
评分
☆☆☆☆☆
挺好的,送货速度快,包装完美,书页质量好
评分
☆☆☆☆☆
包装不错,还没看内容,朋友介绍是好书就买了,希望能坚持学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