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运动医学手术技术》系列丛书是欧洲骨科运动创伤协会(EFOST)出版的标准化教程,《运动医学手术技术:足与踝》由著名的Maffulli教授组织多位欧洲足踝运动医学领域的专家编写,内容涵盖了常见足踝部运动损伤疾病的诊疗技术。
《运动医学手术技术:足与踝》通过简单明了的语言方式和清晰的手术图片来描述相对复杂的手术步骤,形式简明扼要。
《运动医学手术技术:足与踝》更加便于读者理解和应用。
内页插图
目录
第一章 改良Brostrom术式修复踝关节外侧副韧带
第二章 腓骨骨膜瓣重建外侧副韧带治疗慢性踝关节不稳定
第三章 踝关节外侧副韧带的稳定术:Williams术式
第四章 三角韧带的解剖修复
第五章 弹簧韧带重建
第六章 外踝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第七章 内踝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第八章 “一步法”自体骨髓细胞移植技术治疗距骨软骨损伤
第九章 距骨软骨损伤的关节镜治疗
第十章 距下关节融合术
第十一章 镜下和开放跟骨成形术
第十二章 关节镜技术治疗距后三角骨
第十三章 副舟骨切除术
第十四章 跖侧切口切除Morton's神经瘤
第十五章 躅外翻的微创矫形技术
第十六章 第二跖骨头骨软骨病(Freiberg病或称Kohler II型病)的手术治疗
第十七章 关节镜下跟腱清理术
第十八章 跟腱断裂的经皮微创修复技术
第十九章 钙化性跟腱止点炎的治疗
第二十章 比目鱼肌转位治疗跟腱中段病变
第二十一章 支持带修复术治疗腓骨肌腱复发性半脱位
第二十二章 腓骨肌腱病变的手术治疗
第二十三章 胫后肌腱重建
第二十四章 胫后肌腱脱位的治疗
第二十五章 足底筋膜炎松解术
第二十六章 腓浅神经松解术
前言/序言
教育是欧洲骨科运动创伤协会(EFOST)的主要使命之一。《运动医学手术技术》系列丛书则是EFOST的旗舰产品,同时也为EFOST国际访问学者提供了宝贵的资源。
本系列的每本书都是专门针对某一个特定解剖部位的图解手册,适用于经验丰富的外科医生、骨科运动损伤专业学者甚至骨科住院医师。本书传递的不仅仅是每个手术步骤背后的简单科学依据,还有手术大咖们在实践中积累的丰富经验,本书描述了可靠实用的手术技术,易于掌握的术式,对骨科医生和运动损伤医生而言具有极大的应用价值。
《运动医学手术技术》是EFOST三位前任主席五年工作积累的成果,也见证了EFOST自1992年成立以来的不懈努力。
我们希望读者能从本书以及本系列其他书籍中找到自己需要的内容,希望本书能成为读者的价值源泉。
足踝运动损伤的精准修复与功能重塑:一本实用的临床指南 本书并非一本简单的手术图谱,而是一部深入剖析足踝运动损伤背后复杂生物力学、病理生理学以及循证医学证据的临床实践指南。它致力于为骨科医生、运动医学专家、康复师以及对足踝运动损伤领域有深入研究需求的专业人士,提供一套全面、系统且高度实用的临床决策与技术指导体系。本书的精髓在于其强调个体化治疗方案的制定,并聚焦于如何在满足患者运动功能恢复需求的同时,最大程度地降低手术风险与并发症。 一、 足踝运动损伤的病因学与生物力学透视 运动损伤的发生绝非偶然,其根源往往与人体精密的生物力学链条息息相关。本书开篇即深入探讨了足踝区域的解剖结构及其在运动中的核心作用。从足弓的支撑与缓冲机制,到踝关节的稳定与活动度,再到跖骨、跗骨、趾骨的协同运动,每一个细节都与运动表现以及潜在的损伤风险紧密相连。我们将详细解析不同运动项目(如跑步、跳跃、变向运动、球类运动等)对足踝产生的特定应力,以及这些应力如何累积并可能导致常见的损伤。 书中将重点阐述以下关键生物力学概念: 足弓的动态稳定性: 探讨足弓在站立、行走、跑步等不同负重状态下的形态变化,以及足底筋膜、胫后肌等结构在维持足弓稳定中的关键作用。 踝关节的活动度与限制: 分析踝关节在背屈、跖屈、内翻、外翻等方向的运动范围,以及韧带、骨骼、肌腱对关节稳定性的贡献。特别关注踝关节外侧韧带复合体(包括前距腓韧带、跟腓韧带、后距腓韧带)以及内侧韧带复合体(三角韧带)在防止关节过度移位中的重要性。 足踝的协同运动: 阐释足部与踝部之间的相互协调,以及它们如何共同完成复杂的运动模式,例如“促动链”(kinetic chain)在跳跃和落地过程中的能量传递。 损伤的 biomechanical factors: 详细分析导致损伤的常见生物力学因素,包括但不限于:足部结构异常(如扁平足、高弓足)、下肢力线问题(如膝外翻、膝内翻)、步态异常、肌肉力量不平衡、柔韧性不足等。 在此基础上,本书将深入分析各种常见运动损伤的病理生理学基础,例如: 韧带损伤: 详细阐述踝关节扭伤(踝关节外侧韧带扭伤、内侧韧带扭伤)、距骨下关节韧带损伤、Lisfranc关节损伤等的损伤机制、愈合过程及常见的病理改变。 肌腱损伤: 重点关注跟腱断裂、胫后肌腱功能障碍、趾长屈肌/伸肌肌腱炎/断裂等,分析其发生原因、病理改变及治疗挑战。 骨骼损伤: 讨论应力性骨折(跖骨、胫骨、跟骨等)、骨骺损伤、距骨骨软骨损伤(OCD)、踝关节骨折等,解释其发生机制、影像学表现及临床意义。 软组织损伤: 涵盖足底筋膜炎、滑囊炎、神经卡压综合征(如跗管综合征)等,分析其发病机制、临床特点及治疗难点。 二、 细致入微的诊断策略与影像学解读 准确的诊断是有效治疗的基石。本书将提供一套详尽的临床评估流程,强调医生在问诊、体格检查中的每一个步骤都应围绕运动功能和损伤机制展开。 病史采集: 重点在于详细询问受伤的运动类型、受伤瞬间的动作、疼痛的部位、性质、程度、诱发因素、缓解因素以及既往的运动史和损伤史。 体格检查: 望诊: 评估足踝的整体形态、是否存在畸形、肿胀、瘀斑、皮肤改变等。 触诊: 精确触诊疼痛点,评估局部温度、压痛、肿胀范围,并检查周围肌群的紧张度。 活动度评估: 主动和被动地评估踝关节、距骨下关节以及足部的各项活动度,并与健侧进行对比。 特殊检查: 详细介绍针对不同韧带、肌腱、骨骼结构的特异性检查方法,如前抽屉试验、外翻应力试验、内翻应力试验、跟腱挤压试验、Morton趾试验等。 力线与步态评估: 观察患者站立及行走时的下肢力线,步态分析(如足内翻、足外翻、步态不对称等)。 影像学解读: X线: 详细指导如何阅片,识别骨折、骨骺分离、关节间隙狭窄、骨赘形成、关节不稳等。特别关注应力性骨折的早期表现以及距骨下关节、Lisfranc关节的特殊X线投照。 CT: 阐述CT在评估骨骼结构的精细度、复杂骨折、骨软骨损伤以及关节融合状态中的优势。 MRI: 详细讲解MRI在软组织损伤诊断中的关键作用,包括韧带撕裂、肌腱断裂、软骨损伤、滑膜炎、骨髓水肿等。强调不同序列(T1、T2、STIR、DWI)在不同病灶诊断中的意义。 超声: 探讨超声在评估肌腱、韧带、滑囊、神经卡压等表浅结构中的实时诊断价值,以及其作为动态评估工具的优势。 本书将特别强调整合性诊断,即结合病史、体格检查和影像学结果,形成一个全面、准确的诊断。对于一些诊断困难的病例,将提供鉴别诊断的思路和方法。 三、 循证为基石的手术技术精粹 本书的核心在于提供一系列基于最新循证医学证据的手术技术指导。我们摒弃了陈旧或缺乏充分临床验证的方法,而是聚焦于那些已被证实有效、安全且能最大化患者功能恢复的手术术式。 1. 韧带修复与重建技术 踝关节外侧韧带损伤的修复与重建: Broström-Gould 手术(改良): 详细阐述其适应证、术前准备、手术步骤(包括切口选择、解剖层次分离、韧带止点辨认、缝合与固定)、术后康复流程。特别强调如何处理伴随的关节囊松弛。 自体肌腱移植重建(如腓骨长肌腱、股薄肌腱): 详细介绍肌腱的获取、隧道建立、张力控制、固定方式,以及在慢性韧带松弛、关节不稳中的应用。 异体肌腱移植: 讨论其优缺点、适应证及技术要点。 内侧韧带损伤的修复与重建: 重点关注三角韧带的损伤评估和修复技术,包括深层和浅层三角韧带的修复。 Lisfranc关节损伤的修复与内固定: 详细描述Lisfranc关节的解剖特点,分析不同类型损伤的手术指征,包括韧带修复、关节复位、以及内固定(螺钉、钢板)的选择与放置。 2. 肌腱病变与断裂的修复 跟腱断裂的修复: 开放性修复: 详细介绍不同切口(中线切口、内侧切口)的优缺点,缝合技术(如Krackow缝合、Bunnel缝合),以及如何最大程度地避免神经血管损伤。 微创修复: 介绍各种微创技术(如Kessler微创修复、Paratenon-sparing技术),分析其在减少术后疤痕、加速康复方面的优势。 慢性跟腱缺损的重建: 讨论使用自体肌腱(如胫后肌腱、趾长屈肌腱)或异体肌腱进行重建的技术。 胫后肌腱功能障碍(PTTD)的手术治疗: 早期病变(肌腱炎、部分撕裂): 讨论清创、肌腱修补、联合肌腱移植等技术。 晚期病变(肌腱断裂、足部畸形): 重点介绍肌腱转移术(如趾长屈肌腱转移)、关节融合术(如跟距骨联合切开矫形、三关节融合)等。 其他肌腱病变(如趾长屈肌/伸肌肌腱): 介绍肌腱清创、修补、腱鞘松解等技术。 3. 骨性损伤与骨关节炎的治疗 距骨骨软骨损伤(OCD)的治疗: 微创技术: 详细介绍关节镜下的钻孔、微骨折术、支架固定技术,以及骨软骨柱移植术(Mosaicplasty)。 开放手术: 讨论在骨块松动、移位明显时的切开复位内固定或植骨术。 应力性骨折的保守与手术治疗: 强调保守治疗的原则,以及对于不愈合、移位显著的应力性骨折(如舟骨、第五跖骨基底部)的手术指征和内固定技术。 距骨下关节、踝关节、Lisfranc关节的切开矫形与融合术: 适应证: 详细分析关节退行性变、创伤性关节炎、畸形等引起疼痛和功能障碍时的手术指征。 技术要点: 详细阐述不同关节融合术(如关节镜辅助融合、开放融合)、截骨矫形术(如足跟后移术、内侧柱延长术)的操作细节、截骨线设计、植骨选择、内固定方式。 4. 神经卡压与软组织病变的微创治疗 跗管综合征的减压术: 详细介绍关节镜下或开放式跗管韧带松解术,以及术中对胫神经及其分支的辨认和保护。 Morton神经瘤的切除术: 讨论传统的开放切除与经皮微创切除的优缺点。 足底筋膜炎的微创治疗: 介绍肌筋膜松解术、局部注射疗法等。 四、 精准康复与重返运动计划 手术只是恢复过程的起点。本书将提供一套贯穿术前、术中、术后的综合康复策略,旨在帮助患者最大程度地恢复功能,并安全地重返运动。 术前准备: 强调患者教育、术前评估、体能训练的重要性。 早期术后康复: 详细指导制动、消肿、止痛、早期活动度练习、肌肉激活等。 中期康复: 聚焦于力量重建、平衡训练、本体感觉训练、本体感觉恢复、逐步增加负荷。 后期康复与重返运动: 详细规划针对性的运动专项训练,包括变向跑、跳跃、支撑、敏捷性训练等,强调循序渐进的原则,并结合功能性评估来判断患者是否达到重返运动的标准。 本书将强调康复师与外科医生之间的紧密协作,共同为患者制定个体化的康复方案。 五、并发症防治与失败病例分析 没有手术是百分之百成功的,了解潜在的并发症并掌握其防治策略至关重要。本书将深入探讨足踝手术中常见的并发症,包括感染、血栓栓塞、神经损伤、血管损伤、延迟愈合、不愈合、术后疼痛、切口愈合不良、关节僵硬、再损伤等。 同时,本书将通过失败病例分析,总结手术失败的常见原因,如诊断错误、技术失误、生物力学因素未纠正、术后依从性差等,并提出相应的补救措施和再次手术的考量。 总结 本书将通过清晰的图示、精炼的文字以及引用的权威研究数据,为读者构建一个关于足踝运动损伤的立体认知框架。它不仅仅是技术的堆砌,更是临床思维的引导,强调在理解病理生理学和生物力学的基础上,选择最适合患者的手术方式,并辅以科学的康复,最终实现患者重返运动赛场的梦想。本书旨在成为每一位致力于足踝运动损伤诊疗的医生的案头必备,也是相关研究人员的重要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