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見:領導者決策與修煉

洞見:領導者決策與修煉 下載 mobi epub pdf 電子書 2025

項保華 著
想要找書就要到 圖書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企業管理齣版社
ISBN:9787516413999
版次:1
商品編碼:12083744
包裝:精裝
開本:32
齣版時間:2017-01-01
用紙:純質紙
頁數:284
字數:160000
正文語種:中文

具體描述

産品特色

編輯推薦

適讀人群 :企業經營的領導決策者及廣大有誌追求的員工。

俗話說,“將帥無能,纍死三軍”。修煉決策洞見,化解領導者無能,需破“三無”——無知、無常、無行。無知,指“看不到”存在的問題;無常,指變亂動蕩與社會互動而緻未來“難預料”;無行,指思路清而仍然“做不好”。

為此,本書分四篇,圍繞決策全過程管理所涉及的“前提、依據、情境、踐行”等影響要素與對策建議這一主綫,揭示現實存在的易緻領導者無能的各種有意識或無意識因素,修煉領導者決策洞見,以洞見照亮前程,用決策創造未來。


內容簡介

本書基於企業經營的視角,以簡約凝練的筆觸,探討領導者決策洞見的修煉問題。

全書分四篇共八章:

決策前提——目標定位、價值排序;

決策依據——事實真相、情緒感覺;

決策情境——受限決斷、社會互動;

決策踐行——行思習性、組織慣例。

通過揭示體現在決策初心、判斷、選擇、落實背後的人性特徵與事物規律,為提升個體及組織的決策管理水平與能力提供實用的操作指導。


作者簡介

項保華

生於1957 年,上大學前務過農、做過工、當過中學教師。1977 年考入浙江大學,先後於1982 年1 月、1984 年10 月、1991 年5 月獲工學電機學士、管理工程碩士與博士學位。

1993 年起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1994 年被評為“浙江省優秀教師”,1996 年入選國傢教育部“跨世紀優秀人纔培養計劃”。1996—2001 年擔任全國工商管理碩士(MBA)入學考試管理科目的命題組組長。1984 年10 月至2007 年12 月在浙江大學任教,曾任教研室副主任、主任,管理工程學係係主任助理、副係主任、係主任,工商管理學院副院長,教育部科技委管理學組成員。2000 年9 月起任復旦大學管理學院教授、博導。主講EMBA、MBA“戰略”與“決策”課程,多次獲復旦大學柯達、花旗、“EMBA 優秀教師”等教學奬。

負責完成國傢基金與企業委托谘詢等20 多個項目的研究,發錶論文200 多篇,獲各類成果奬近30 項,齣版著作20 部,其中包括:管理研究者專業讀物——《戰略管理》《決策管理》《管理之理》,高級經理人精萃讀物——《活著:企業戰略決策精髓》《洞見:領導者決策與修煉》等。


精彩書評

復旦大學管理學院教授、博導項保華精特新力作,三十多年凝煉,濃縮十萬餘字。本書聚焦不確定時代,人生無常,社會浮躁,世界喧囂,變亂動蕩;修煉洞見,做好決策,穿越未來,活齣精彩!


目錄

引子——洞見照亮前程

第一篇 決策前提——初心

第1 章 目標定位

人生追求

成功:須節製無度欲望

幸福:接受不幸福現實

快樂:不期而遇方自在

自由:學會捨棄與放下

健康:重在防患免無妄

平衡:進取還需能知止

企業經營

自主品牌與貼牌代工

發展路徑與內心喜歡

當下拍闆與方案搜索

需求不明與風險規避

産品報價與價值創造

産業規律與創新轉型

當下盈利與長期競爭

規模擴張與增長局限

多環係統

魔鬼躲在細節中

冗餘容錯保平安

眾人皆醉我獨醒

瓶頸未必要突破

第2 章 價值排序

偏好之謎

有比較纔有鑒彆

參照標準很關鍵

得失感受大不同

少則得與多則惑

缺省選項難自察

隨境而變

值不值全在怎麼看

形式有時重於內容

一元錢異於一元錢

倫理道德視角多元

目標衝突

權變與量化:孰主孰次

過程與結果:孰輕孰重

創新與精益:孰先孰後

價值觀漂移:蛇行、登山、底綫三隱喻

第二篇 決策依據——判斷

第3 章 事實真相

知覺偏差

選擇性知覺

事後諸葛亮

簡捷化直覺

觀念形成

信念作用

信念守恒

共識偏見

歸因推理

歸因偏差

完備推理

虛幻因果

第4 章 情緒感覺

內心糾結

收入分配公平性

CEO 及高管薪酬

公平與可持續性

麵子與承諾升級

情感得失與拖延

挑戰與情感自控

即時反應

情不自禁與口碑相傳

物理感覺與人際互動

自利傾嚮與情何以堪

獨立監督與無意悖德

當下欲求與長期理性

蠍子為啥“忍不住”

製度約束

不要和誘惑較勁

相信自己的雅量

擔心自己忍不住

禪者、漁夫與蠍子

製度以他律為基礎

不生氣的秘訣

愛因斯坦的境界

修煉達成於習慣

第三篇 決策情境——選擇

第5 章 受限決斷

壓力環境

限時搶答易齣錯

快速反應的保障

行動時刻的挑戰

貪婪恐懼的作用

群體壓力與跟風

情況不明

不確定與乾中學

模糊規避的啓示

如何應對不確定

順顧客需求而為

錯綜亂局

直覺、理智與迭代

多因素影響與決策

實踐中的相機抉擇

陌生環境審慎決策

第6 章 社會互動

看法不同

視角

愛好

立場

衝突

多方博弈

並購悖論:傲慢假說

多傢競購:贏傢詛咒

非成即敗:囚徒兩難

認清形勢:動機辨識

業態共生

小鎮難題

投資悖論

互惠互賴

第四篇 決策踐行——落實

第7 章 行思習性

自圓其說

酸葡萄心理

禁果分外甜

做瞭自有理

動機可轉換

堅持與放棄

知行背離

急智與防患

做事與為人

實力與言行

群體智慧

群體決策

旁觀冷漠

群體協同

第8 章 組織慣例

行為引導

人性假設:“善”與“惡”

順勢而為:“疏”與“堵”

典型示範:“正”與“負”

瓶頸結構:“忙”與“閑”

議程設定

聽異見

求創意

建梯隊

見實效

實踐演進

剋服變革惰性

創造發現機會

堅守經營底綫

適應環境變化

尾聲——決策創造未來




精彩書摘

第1 章 目標定位

本章討論的目標定位,通常涉及對現狀、理想、差距的評估。現實中,當差距大到足以引起重視的程度時,人們自然就會想到做點什麼,即采取決策行動。這裏所提到的“想”“要”“做”等,實際上就隱含瞭對於決策目標的考量。

目標大緻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追求想要的,涉及希望、理想、欲望、渴求等,如增加收益、改善現狀、逼近理想、縮小差距等。

另一類則是迴避不想要的,涉及各類戒規、律令、禁忌、避諱等,如降低風險、防止危機、避免意外等。

“要”與“不要”,是對目標的最本質與最直白的錶達。例如,平常人們談到的,“有什麼不要有病,沒什麼不要沒錢”;企業戰略決策考慮的,追求持續發展,防止敗落消亡。無意中,人們會太多關注“要”,相對忽視“不要”。

目標定位,難在適度。許多情況下,正是由於對正麵想要的過度追求,結果釀齣瞭自己原本不想要的苦果。例如,為應對市場爆發性增長,過度強調規模快速增長,不惜高負債擴大産能,這樣,一旦需求萎縮,産能過剩,後果堪憂。

在影響目標確定的眾多因素中,有些是人們大腦能夠意識到的,另有些則是在不經意間進入大腦思考之中的,它們對目標的形成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對於決策目標,若能自問“這真的是我內心所追求或需要的嗎?”或能厘清這一點。

人們很想要、很想做的,通常也會被認為,這就是內心追求或希望所在。新近研究錶明,很想要、很想做,甚至忍不住、熬不牢,急切地想采取行動,實際上就隻是一種對行動本身的習慣性渴望,其後果並不一定真的為人們所需要。

關於是否內心真正需要的思考,涉及目標“值不值”的判斷。對於同一事物或事件,不同的人,甚至是同一個人,在不同的時刻、不同的情境下,可能都會有不同的價值評判,在這看似主觀隨意性的背後存在著內在的客觀邏輯性。

決策不僅要思考“要不要”“做不做”,更要考慮“值不值”“該不該”,甚至還要考慮做什麼或不做什麼更值、更該的問題,也就是多目標衝突時,如何進行輕重緩急、先後主次的排序問題,這是本篇第2 章價值排序要討論的。

考察目標定位,挑戰在於,資源、精力有限,多屬性決策,從何入手,如何取捨,方可達成良性循環。例如,目標多元,難以兼得,需考慮放棄什麼;主體多元,多有互動,需關注如何共生;環節多元,瓶頸永存,需想清如何把握。

將個人、企業、係統均當作有機生命係統看待,其所關注的目標內涵,自然會不同於簡單的機械綫性思維。更大、更快、更多等綫性追求,需要被適度、適當、適閤等取代;持續、協同、共生成為主題,防患考慮的冗餘儲備或成標配。


前言/序言

引子——洞見照亮前程

決策,就是做齣解決問題的決定,將決定付諸行動並對行動的後果承擔相應責任的過程。決策需要權衡取捨、判斷選擇,更需要承責、擔當,離開瞭承責、擔當,現實就多見牢騷者、挑刺者、鍵盤俠。決策洞見修煉,更呼喚建設者。

作為旁觀者、參謀者、建議者,因不擔責或擔輕責,談論決策或可隨意。承擔決策重任,未來看不清、不確定,後果好壞關乎企業生死存亡,涉及個人切身名聲損益,應對如此持續存在的壓力挑戰,就極易讓人心力憔悴、感覺崩潰。

有個故事,大人問小孩,怕牙醫還是怕黑暗?小孩說,怕黑暗。問:為什麼?小孩說,黑暗中可能躲著兩個牙醫。華爾街有句名言,“市場最怕不確定!”盡管不確定也可能隱含著更好的發展機會,但因模糊看不清,就是讓人討厭。

大傢喜歡與說話算數的人打交道,喜歡與辦事牢靠的人做生意,喜歡結交言而有信的人,而不喜歡與信口開河、言行不一的人交往。這裏所體現的,都是同一個心理傾嚮:規避不確定或者模糊性,希望決策過程與後果更具可預見性。

對於不確定,特彆是負麵的不確定,會讓人很糾結,嚴重的或可緻心理及生理不適。現實中,那些正處於事業頂峰的人,更可能麵臨從高處迴落的挑戰,若對此缺乏心理準備與承受能力,就易因其名利權很難再提升,而陷睏惑之中。

有個實驗,兩隻猴子被安置在椅子上,隻有頭和四肢可活動。其中一隻被稱為“掌權者”的猴子,每隔4 秒必須按一下它麵前的橫杆,否則它和旁邊椅子上的同伴就會遭受一次電擊,而另一隻猴子麵前也有橫杆,但與是否電擊無關。

兩隻猴子投入這種6 小時工作、6 小時休息的實驗,日常生理指標檢查顯示無異常,也維持著適當的食量和體重。23 天後,“掌權者”因潰瘍而死,另一隻仍保持良好的健康狀況。在另一對猴子上重復進行同樣的實驗,所得結果類似。

實驗錶明,簡單地麵對一個讓人痛苦的事件,不是産生壓力的關鍵,其關鍵在於,需要持續不斷地找齣或采取應對辦法,這會讓人抓狂。“掌權者”猴子因為看似能夠掌握控製權,需要持續不斷地做決策,纔麵臨著更大的心理挑戰。

麵對同樣的逆境,與一個想努力掌控自身命運而實際上卻又不完全能做到的人相比,一個可以坦然接受不利命運的人,可能內心的感覺反而會好些。這意味著,一個能夠坦然接受磨難的人,更能經受住磨難的曆練,甚至藉助曆練而成長。

決策,不僅要拿得起,更需放得下。考慮關乎生死存亡的重大決策,如何纔能做到放得下?可以運用逆嚮思維,不看成功瞭多美妙,而看失敗瞭多糟糕。一旦發現可能齣現的糟糕情況處於可接受範圍,也許就可少些患得患失之煩惱。


用戶評價

評分

洞見是一本很值得看的書,一口氣買瞭十多本送學員

評分

喜歡在京東買東西 速度快 服務好 書不錯 相當滿意 紙張也可以 好評滿分

評分

真的是好書大傢來看看

評分

很好 正版書 內容不錯 下次還買

評分

不錯,價格閤適,送貨快,東西包裝也很好,比較滿意。

評分

很好 正版書 內容不錯 下次還買

評分

評分

不是每一個觀點都是洞見,關鍵是有用的。

評分

還沒看這本書,待看後再評價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