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小贤学运营

跟小贤学运营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陈维贤 著
图书标签:
  • 运营
  • 新媒体运营
  • 内容运营
  • 私域运营
  • 营销
  • 小红书
  • 知识付费
  • 个人品牌
  • 创业
  • 干货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机械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11555186
版次:1
商品编码:12079806
品牌:机工出版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6-12-01
用纸:胶版纸

具体描述

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5大运营主题、40余种运营工具、50余种方法和技巧、100余个真实案例,迅速帮助运营新人掌握全套实操技能和构建完整运营体系;

  百度贴吧和小红书运营实操经验总结与复盘,从互联网巨头到创业公司,从亿级用户成熟产品到零用户新产品,多维度、多视角总结运营方法论。


内容简介

  这是一部能帮助运营新人快速构建互联网运营方法论和快速掌握互联网运营实操的著作,是小贤在百度贴吧和小红书成长经历和运营经验的复盘。

  书中包含5大运营主题、40余种运营工具和渠道、50余种运营方法和技巧、100余个真实接地气的运营案例,能迅速帮助运营新人掌握全套实操技能和构建完整运营体系。

  本书的视角和知识体系都比较立体化:

  既有百度这样的互联网巨头运营规范和思路,又有小红书这样的明星创业公司(独角兽)运营技巧和攻克各种冷启动运营难题的解决方案;

  既有像百度贴吧和阿里这样的拥有数亿用户的成熟产品的运营经验,又有像小红书、在行这样的零用户新产品(早期阶段)的运营方法;

  既讲了PC互联网产品的运营,又讲了移动App的运营;

  既有具体的围绕用户运营、内容运营、活动运营、品牌运营、数据运营5大主题的运营策略与方法,又有宏观的运营人的职业生涯规划与自我素养修炼

  ……

  如果你是一位互联网运营领域的新人,本书将会让你的成长不再孤寂,小贤会陪伴你一起快速完成从门外汉到初阶运营再到高阶运营的通关。

作者简介

  小贤(原名:陈维贤)

  资深互联网运营,先后在百度贴吧、小红书、雪橙金服从事互联网运营工作,现任移动互联网医疗创业公司河马牙医合伙人,全面负责运营工作。多年来,从BAT等大型互联网公司到社区、金融医疗等领域颇具知名度的创业公司,既掌握了大型互联网公司的各种运营规范和思路,又攻克过创业公司在运营中遇到的各种难题;既熟悉基层运营工作者的各种日常事务,又构建了一套系统的运营方法论。

  运营学习社群“运营研究社”发起人,乐于分享,至今已经撰写产品和运营类文章150+篇,在网络上广为流传。36氪特邀作者,人人都是产品经理、MPCAFF、知乎专栏作家,馒头商学院、插座学院人气导师。曾多次受邀至腾讯、优酷、华为、中国电信、馒头商学院、插坐学院等知名互联网企业和机构做运营专题分享。


目录

推荐序一

推荐序二

推荐序三

自序

致谢


★第1章 带你走进真实的运营001

1.1 应坚定选择做运营的3个理由001

1.1.1 运营开始被行业高度认可002

1.1.2 1年顶3年,快速实现5个方向上的能力积累004

1.1.3 个人品牌塑造成为“斜杠青年”006

1.2 运营从业者的3条职业路径007

1.2.1 专业通道:P序列009

1.2.2 管理通道:M序列009

1.2.3 其他通道:转岗or创业010

1.3 企业都需要的4类运营011

1.3.1 无处不在的内容运营011

1.3.2 逼你“剁手”的活动运营017

1.3.3 非常有爱的用户运营029

1.3.4 很会花钱的品牌运营035

1.4 选择运营岗位的决策流程039

1.5 运营和产品的4种“暧昧”关系042

1.6 运营新人应该知道的10条建议045

1.7 运营请用正确心态走进创业公司050


★第2章 从初级到高阶,运营的进阶之路054

2.1 读懂高阶运营岗位,看看自己离它有多远054

2.1.1 初级运营与高阶运营的区别054

2.1.2 高阶运营是一种怎样的工作体验056

2.2 高阶运营常用的4种思考模型059

2.2.1 需求是锦上添花,还是非做不可060

2.2.2 逻辑性发散思考062

2.2.3 能否运营场景化063

2.2.4 项目立项运营思考模型:SCQA063

2.3 运营菜鸟如何快速往高阶运营通关065

2.3.1 成为高阶运营的4个步骤065

2.3.2 成为高阶运营的3个关键阶段066

2.4 运营如何正确与高效地跳槽070

2.4.1 跳槽的两个好处070

2.4.2 跳槽的“五不原则”072

2.4.3 跳槽的4个步骤073


★第3章 运营必须知道的用户获取、促活、留存这些事儿077

3.1 低成本获取用户的21种方式077

3.1.1 种子用户VS有效用户077

3.1.2 零成本的10种方式079

3.1.3 付费的11种方式081

3.2 如何做好产品的用户留存084

3.2.1 留住基础用户的4种策略084

3.2.2 留住核心用户的7种方法086

3.2.3 用数据分析提升用户留存090

3.3 产品早期,3招帮你营造热闹氛围097

3.3.1 马甲运营098

3.3.2 产品有内容100

3.3.3 产品有活动100

3.4 想提升产品活跃度?请做好用户的运维!101

3.4.1 用户运维到底要做什么101

3.4.2 做好用户运维的4个工具102

3.5 用户运营眼中的4种有价值的社群105

3.6 用户运营都会关心的4类问题108

3.6.1 涨粉与掉粉108

3.6.2 用户获取与传播110

3.6.3 用户互动管理112

3.6.4 用户的内容包装113


★第4章 不砸钱也能做价值不菲的运营推广114

4.1 App运营,上线前要做好7件事114

4.2 掌握这些SEO知识,让运营推广能力大涨!119

4.2.1 SEO的8个必知概念120

4.2.2 SEO的3个实用工具122

4.2.3 运营的SEO速成法124

4.3 如何做好品牌关键词的SEO优化127

4.3.1 百度产品129

4.3.2 社区产品132

4.3.3 媒体站点133

4.4 知识搜索营销,零成本获得产品的精准曝光134

4.4.1 什么是知识搜索营销134

4.4.2 百度知道的知识搜索营销135

4.4.3 百度经验的知识搜索营销140

4.4.4 百度百科的知识搜索营销146

4.4.5 百度文库的知识搜索营销148

4.4.6 知乎的知识搜索营销149

4.5 没流量?没预算?快来掌握零成本豆瓣推广!153

4.5.1 豆瓣推广的6大阵地153

4.5.2 实操:有效的零成本豆瓣小组营销158

4.6 想快速获取用户,用好粉丝通这个渠道就够了!164

4.6.1 粉丝通的广告样式和计费方式166

4.6.2 粉丝通的广告投放技巧167

4.7 ASO让我3天零成本获取15万用户173

4.7.1 扫盲!你不知道的ASO175

4.7.2 ASO的产品层面优化176

4.7.3 ASO中的运营层面优化178

4.8 90%的运营都容易忽略:应高调上线新产品179

4.8.1 高调上线的3个好处180

4.8.2 高调上线的4个步骤182

4.9 创业媒体报道:新产品冷启动捷径185


★第5章 内容运营如何搞定产品、品牌、流量和文案192

5.1 做内容运营从编辑开始192

5.1.1 内容编辑的3种类型192

5.1.2 内容定位与甄选193

5.1.3 内容的二次加工方法195

5.2 内容运营的4个发展方向199

5.3 产品灰度中的内容初始化201

5.3.1 内容初始化前的准备201

5.3.2 创业型产品如何做内容初始化202

5.3.3 成熟产品如何做内容初始化205

5.4 内容运营如何做产品的品牌包装206

5.4.1 用内容进行品牌包装的5种方式207

5.4.2 用盘点型H5包装品牌的玩法211

5.5 用内容做流量引入的4种方法218

5.5.1 品牌层面的内容流量引入219

5.5.2 自媒体层面的内容流量引入219

5.5.3 社交层面的内容流量引入221

5.5.4 商务层面的内容流量引入222

5.6 运营如何快速成为文案高手222

5.6.1 零基础写好一篇产品软文223

5.6.2 电商类文案的撰写技巧229


★第6章 塑造运营格局,运营百万日活产品240

6.1 小产品和大产品的运营能力要求对比240

6.1.1 大产品的运营能力要求241

6.1.2 小产品的运营能力要求244

6.2 在大产品做运营,看项目吃饭245

6.2.1 8步写好项目立项书245

6.2.2 分到的项目不好怎么办251

6.3 如何利用数据优化运营253

6.3.1 活动运营的数据分析254

6.3.2 内容运营的数据分析256

6.3.3 渠道运营的数据分析257

6.3.4 项目运营的数据分析258

6.4 像产品经理一样做运营261

6.4.1 运营如何高效地做竞品分析261

6.4.2 10招hold住产品运营267

6.5 见贤思齐,双十一跟着阿里学运营273

6.5.1 双十一跟着阿里学活动运营273

6.5.2 双十一跟着阿里学内容运营279

6.5.3 双十一跟着阿里学品牌运营285


★第7章 运营的4大自我修养291

7.1 整理——运营必备工具推荐291

7.1.1 运营应该登录的9个免费图片网站,你用过几个291

7.1.2 有了这5款工具,你没技术排期也能做好运营294

7.1.3 缺乏创意和灵感?可以试试这些方法!297

7.1.4 6款数据分析工具,免费又实用300

7.2 沟通——决定运营能够走多远307

7.2.1 如何与产品良好地沟通308

7.2.2 如何与UI良好地沟通311

7.2.3 如何与技术良好地沟通312

7.2.4 应该掌握的5个邮件沟通技巧314

7.3 能忍——好运营人员的性格特质320

7.3.1 被领导骂?忍!320

7.3.2 好创意?忍!321

7.3.3 做推广?忍!323

7.4 细心——运营都应该有这样的初心326

7.4.1 零成本涨粉过万的活动复盘326

7.4.2 策划:像产品经理一样思考328

7.4.3 内容:洞察用户场景329

7.4.4 执行:注意细节才能做得更好330

7.4.5 客服:就是要和用户“谈恋爱”331

7.4.6 复盘:收获永远都在项目外332


前言/序言

  推荐序一

  小贤是我见过的最精进的90后,他发起的“运营研究社”风生水起,同时他也是馒头商学院最受欢迎的新生代导师之一。

  小贤大名叫陈维贤,90后,今年25岁。25岁这一年他做了很多事:出了一本书《跟小贤学运营》;成了各大平台的专栏作者,一年高产30万字;开始在线给其他运营人讲课,并且受邀到华为、腾讯和中国电信去讲运营;启动了一个以运营人员为核心的社群——运营研究社。所有这些让我这个70后觉得有些汗颜,真是后生可畏。

  能取到这些成绩,我想除了勤奋和总结,还和他的成长经历有关,从小红书到百度,再到创业公司,他经历过各种形态、处于各种不同阶段的公司,用他自己的话说,“自己是一个纯野生的运营”。

  如果你现在跟三年之前的小贤一样,大学刚毕业,想进入热气腾腾的互联网行业,想从事自己喜欢的产品和运营工作,建议你看看这本书。小贤用自己的故事现身说法,告诉你一个真实的互联网人士的生活常态和工作技巧。

  如果你现在也像当年的小贤一样在运营入门阶段无人指导,在为产品的冷启动如何获取用户而发愁,亦或是因做琐碎事情看不见自己的运营方向而迷茫,建议你看看这本书,你可以用书中介绍的方法论框架梳理目前手上的工作,然后基于实践构建属于自己的方法论。

  今年(2016年)夏天,在上海的一个小酒吧里,我问小贤:“小贤,为什么你要做这么多的事情?在你这样的年纪,不应该逛街、泡吧、打游戏、谈恋爱吗?”小贤说:“我是一个停不下来的人,自己经历过孤独的野蛮成长,所以更能体会运营人的不易。”

  让运营人员不再孤寂地成长,小贤,加油!

  馒头商学院CEO 王欣

  推荐序二

  互联网运营是个体系,本身就很复杂,但是我从《跟小贤学运营》这本书中看到了三个关于运营的有意思的特点:

  第一个特点就是“新鲜热辣”:因为书中的运营经验、案例都是最近两年的新鲜内容,小贤对于运营经验的总结不是事后的总结,而是对现在的书写。

  第二个特点是“贴近用户”:小贤本人在三年的时间里从一个运营打杂逐步晋升到运营总监,从对运营迷迷糊糊到形成自己的运营理念及方法论,小贤从自己成长、成功的过程中总结出来的运营内容是特别适合同样状态的读者去阅读和学习的。

  第三个特点就是“细节细节细节”:从书中内容可以看出,小贤是以一个正在从事运营工作的从业者视角展开本书内容的,书中尽量包括了运营人员在日常工作中可能遇到的、所有的细节问题,并尽力在书中给出实战的、具体的解决方案。

  所以《跟小贤学运营》这本书特别适合已经做了1年以上,但是还处于迷糊期的运营人员阅读,虽然一本书不能覆盖和解决每个人的实际问题,但是一定会让每个读者少走弯路。

  大咖说创始人/《用户力》作者/迅雷看看前CEO 郝志中

  推荐序三

  我们处在互联网时代,互联网的便捷和高效已经渗透到个人和企业的方方面面。

  说起互联网,人们往往会先想到互联网产品,比如微信、支付宝、淘宝、百度搜索、360安全卫士等,而容易忽视帮助产品更温柔地触达用户的运营。实际上,我们每一次互联网体验,都离不开运营的工作。看到一篇有帮助的文章,参与一个有趣的活动,获得一张优惠体验券,感受一款产品的格调,这些都是运营工作的体现。

  随着互联网行业从快速成长期走向成熟发展期,运营的作用越来越大。互联网“刚性需求”越来越少,现在的大趋势是互联网和行业的结合、线上和线下的结合,虽然互联网在其中依然能起到提高效率和体验的作用,但往往并非必需。这时,只有通过运营吸引和引导用户,培养用户习惯,才能取得成功。另一方面,即使是淘宝、微信这样的刚需型产品,在经历了产品最初的自然成长期进入趋于平稳的成熟期后,进一步发展也有赖于运营,比如通过聚划算、微信春节红包这样成功的活动,让产品再现爆发式增长。

  了解和学习运营知识,对每个关注互联网的人都非常重要。如果你想利用互联网帮助业务发展,运营是你感知和应用互联网的捷径;如果你准备进入互联网行业,运营是一个门槛较低、空间广阔的职业方向;如果你正在做运营相关工作,学习运营经验、提升职业技能、了解运营的有趣和艰辛,对于短期和长期的职业发展都大有裨益。

  《跟小贤学运营》详细描绘了运营的真实面貌。从运营的基础认知,到分阶段、分产品的运营技能,再穿透到运营的核心特质,这是一个运营新人的成长历程,也是小贤自己的心路历程。他经历过选择的纠结,陪伴过成熟产品和初创产品的成长,懂得菜鸟时代的困难和老鸟时代的感悟,最珍贵的是,他乐于分享,总希望把自己的经验传递给大家,本书就是其分享的结晶。

  挖财运营总监 李磊

  自序

  运营野蛮生长时期,

  成长不再是你一个人的事

  为什么要写这本书

  我的运营职业发展轨迹并不顺利,刚毕业那会儿真是糟糕透了,参加校园招聘没能进入我想去的互联网企业(百度),反倒是加入了一家当时产品还没上线的创业公司(小红书)。

  加入创业公司后,主要的工作是小红书购物笔记的运营和推广。在此之前虽然有过两年社区产品的校园用户运营经历,但我真正意义上的运营入门可以说是在小红书朝九晚十、一周上六天班的高强度工作下开始的。彼时的互联网已是人声鼎沸,可这并没能改变运营作为新兴岗位的冷清尴尬,遇到不懂不会的只能先上网收集资料形成初步的方案,然后边执行边在领导的高(调)要(教)求下完善,根本不会像现在这样有各种免费的在线运营课程供大家学习。在创业公司那段时间我最大的感触是:如果你是在创业型互联网公司做运营,没人会告诉你应该怎么做,同样也不会有人给出运营结果好与坏的标准线。在找到好的工作方式前,唯一能够做的就是努力加班。努力的人,不管运气是否真的能够变好,至少不会被公司开除,至少做到能够紧跟互联网的发展不掉队。

  上面讲的是在创业公司做运营无人指导的困境,这种困境只有部分人会遇到,那么接下来就说一个所有运营人都会或者都曾遇到的苦恼:每天只能跟从式地做好领导安排的任务,却不清楚为何要做这项任务,换句话说不知道这项任务价值衡量标准在哪儿。在这种状态下,通常运营工作非常不成体系,运营人员在此过程中非常痛苦。其实大家不必过于着急,因为这个过程肯定会过去的,我也是在接触运营的第三年,也就是离开小红书并进入百度工作后才开始有机会尝试站在更高视角去思考我的运营价值。

  坦白讲,我刚到百度贴吧那会儿在如何让运营工作体系化的探索上并不顺利。可能是社会招聘进来的缘故,入职百度的第二天就开始接项目,分到的是一个非常新的项目,这个项目还处于概念阶段,还没想好具体怎么去做。加之我在创业公司做的事情也比较琐碎,不成体系,所以在百度工作的前期压力非常大。但是,要想转正留下来,就得啃下这块硬骨头。在项目很难体系化运营的情况下,我只能靠努力做出一些零散的成绩。在这个过程中,印象最深刻的是有一期活动找不到礼品赞助商,当时做的最坏打算是我拿工资购买礼品来让活动如期举行(这也是我在本书中写“分到的项目不好时,运营应该怎么办”的原因)。

  就这样艰难地熬了近5个月,在一次人员变动中我非常幸运地被安排到了贴吧看贴项目。看贴属于产品功能型项目,高层领导对它比较关注,所以配备的资源和推动力也都挺足的。除了每天要做的内容编辑工作外,我还积极主动地把之前做过的零碎事情重新汇集在看贴上,这样的运营工作就显得非常有节奏,同时也有了更多的机会得到领导的“调教”。

  看贴数据噌噌地涨,我对自己的运营能力越来越有信心,加之百度对周报的高要求,可以说从那以后我在体系化运营方面终于开窍了,遇到新的运营需求也能有条理地给出我的想法,领导自然也放心把更多的事情交给我了。所以,总的来说我的运营方法论和职业素质上的提升,主要是在贴吧“小心翼翼”地工作期间完成的。

  为了加强运营能力和完善运营方法论,2015年8月我开始运营个人公众号“产品菜鸟汇”,这从侧面督促我在面对新的产品和互联网热点时能够快速用运营的视角提出我的观点。由于文章写得接地气,获得了36氪、人人都是产品经理等平台的转载,也多次受邀到腾讯、优酷、华为、中国电信等知名企业做运营专题分享。现在有超过35 000名运营从业者关注了我的公众号。

  2015年11月我因为写了一篇刷屏的文章,引起了机械工业出版社杨福川老师的关注,然后我在他的“有价值的知识不应只为部分人所有”的鼓动下萌生了写书的想法,其实这也正好圆了我刚毕业那会儿产生的“不让运营人孤寂地成长”的梦想。就像杨老师说的那样,因为我有着从创业公司到大公司,再从大公司到创业公司成为运营总监的野蛮自学式成长经历,才让我更懂运营人应该学什么、如何学。正是因为经历过曲折,才让我拥有了扎实的功底,积累了丰富的实操经验。

  相信我用这19.2万字记录下的实操、案例与方法论,能够帮助你在没任何基础、不是专业出身、没有人教也没有人带的野蛮成长环境下找到工作节奏,成为高阶运营人员。野蛮生长的状态下运营人员能通过本书自学成才,而那些有人带的幸运儿也能通过本书在运营路上走得更顺利些。

  本书的主要内容

  这是我写的第一本书,所以不懂任何出版套路,当被问到打算怎样写这本书时,我最纯粹的想法是:“呈现最真实的我,100%分享我在小红书和百度贴吧工作期间的实操、案例与方法论,或许这些接地气的内容才是运营人员野蛮生长时期最需要的。”

  第1章内容普适性强,基于我的实践经验给大家分享什么是内容运营、用户运营、品牌运营、渠道运营,以及运营从业者的3大职业发展方向。如果你打算转型或者毕业后做运营,还可以通过本章看到大家选择做运营的原因和运营新人需要注意的10大事项。

  第2章主要讲述的是高阶运营与初级运营的区别,以及高阶运营的常用思考逻辑,作为初级运营我们该如何快速地往高阶运营成长。对了,在成长过程中跳槽是难免的,关于写简历和面试的那些事在本章也有涉及。

  第3章和第4章主要体系化地记录了我在创业公司做的 “渠道推广” 和 “用户运营”这两部分工作,当然里面还包含一些当时我没做到位的,其实可以帮

  助创业公司做得更好的运营手段。2013年加入小红书的时候,小红书还属于非常早期的冷启动阶段,这让我非常荣幸地经历了一款优秀互联网产品从筹备到上线,从“空无一人”的社区到运营模式基本成形并且拥有10万用户的完整过程。期间我做的都是非常琐碎的一线运营工作,用户邀请、论坛发帖、百度SEO、社区维护、软文通发、用户见面会……你能够想到的运营人员需要在创业公司做的事我基本都做了。

  在第5章和第6章,你可以看到前卫的内容运营思路、实操方法和案例,同时这两章也分享了在大公司做运营需要具备怎样的能力,才能够做到工作的得心应手,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果说入门阶段在创业公司的经历是让我打好业务基础,懂得怎样做接地气的运营,那么百度贴吧的内容运营工作和看贴项目经历则是帮助我提升千万级用户产品的运营能力,然后在领导的“逼迫”和“调教”下,用每月4次的高标准周报沉淀出了目前在互联网行业里较为稀缺的内容运营方法论。

  为了写《跟小贤做运营》这本书,可以说我已经彻彻底底地把自己掏空了,书中的文字都是源于我一线运营的实操总结与方法论的提纯,相信它会是一本能够帮助你快速实现从入门到高阶运营的指导手册。

  本书的主要受众

  本书的核心内容是基于我在创业公司和成熟产品的运营成长经历写出来的,内含几十个实操过的与互联网上看到的最新运营案例,同时小贤(作者本人)也仍旧战斗在运营的最前线,所以这本书非常适合以下这4类小伙伴阅读。

  在校大学生或者渴望转型的传统行业工作者:如果你对运营感兴趣并且想找互联网产品运营类的工作,那么你可以通过这本书知道什么是运营,以及通过通俗易懂的文字系统性掌握运营的常用策略和思考方式,相信这会对你的求职面试有很大的帮助,大幅度提升你进入知名互联网企业的可能。

  在创业公司打拼的运营人员:要是你也像我一样在运营入门阶段无人指导,在为产品的冷启动如何获取用户发愁,抑或是因做琐碎事情看不见自己的运营方向而迷茫,阅读本书你可以看到小红书冷启动的运营过程,还可以用书中方法论的框架梳理手上的工作,然后基于实践构建属于自己的方法论。

  从业经验在5年以内的运营人员:小红书和贴吧均属于社区类应用在不同阶段的经典产品,拥有5年以内运营经验的互联网从业者,不管是成熟公司的高阶运营人员,还是创业公司的运营负责人,都可以通过阅读本书看到最全的社区类产品的运营案例,涵盖获客、留存、促活、品牌等,这些都是我多年社区运营的经验。

  从事运营工作5年以上的专业人员及传统企业老板:每个运营人员的经历都是独一无二的,对于拥有多年从业经验的运营人员来说,阅读本书能够进一步完善自己现有的方法论,书中提到的优质案例可以是你的案例库的补充;对于在寻求“互联网+”转型的传统企业老板,本书多元化的互联网实操案例和运营方法论,可以帮助你快速了解互联网,掌握最新的互联网产品策划方法和落地方法。

  本书的阅读方法

  总的来说,这是一本与你工作和成长相关的业务型工具书,大家可以根据目录直接阅读感兴趣或者跟自己工作相关的章节。如果是没有明确目的进行的全书阅读,那么你最好养成摘抄和做导图的习惯。如果没有这两种习惯也没关系,这里推荐用赵周老师的“拆书”思维,即可以边看边思考这本书里提到的方法和案例是否可以用到你的工作中,一本书能够有1~2个知识点用到工作实处那就是赚到了。

  “拆书”思维可以帮助运营人员高效地读书并学以致用,整个“拆书”的过程,按最简流程只需要三步:

  第一步:阅读原文,遇到某一个对自己有启发的片段,停下来,画出来;

  第二步:知识复述,用自己的话复述原文知识,达到理解知识本身是什么的程度;

  第三步:拆为己用,描述自己的相关经验,然后用书本的知识优化后续的工作,让知识真正帮助你运营。

  致谢

  “不让运营人孤寂地成长”最初只是我在运营入门阶段的一个小小的妄想,从写公众号的文章开始,到这本书的出版以及运营知识型社群“运营研究社”的发起,一同成长的人越来越多。能够慢慢地把幼稚的妄想实现,除了我的拼命折腾,更离不开各位小伙伴的支持。

  感谢机械工业出版社的杨福川编辑,感谢杨老师的认可和鼓励,按他的话说“写作是一个自我对话的过程,只有写出来的经验才是成体系的运营知识”,是他彻彻底底地“掏空”了我,使得本书得以精雕细琢直至付梓。

  感谢运营研究社的雯雯、永三、子木分享的干货,让本书在电商文案和ASO优化等方面的知识得以加强,同时感谢时雨、珍珍、贺飞、佩佩、放放、婻姐、张丽、极乐、邓威、南山等为社群运营操碎心的小伙伴,以及为本书的书名群策群力地出主意的社群中所有的成员。

  最后,感谢在我运营成长路上指导过我的他们(娜姐、张媛、付畅、晓天、王欣……这里就不一一列举这些贵人啦)以及支持小贤的你们。持续写文章真的很难,是大家在公众号后台的留言互动让我坚持码字,你们关注“产品菜鸟汇”和购买这本书是对我最大的支持。作为一本实操性强的图书,可能会因为一些第三方平台规则的改变而导致内容升级不及时;另外,不同的运营经历会有不同的观点,如果对书中的方法论和观点有不同的看法,欢迎交流指正。


《社群增长的艺术:从零到百万人气的用户养成秘籍》 在这个信息爆炸、注意力稀缺的时代,如何让你的产品或服务从海量信息中脱颖而出,触达并留住你的目标用户,成为无数创业者和运营者的头等难题。传统的营销方式愈发乏力,而精准、高效、有温度的社群运营,则为品牌与用户之间搭建起了一座桥梁,成为增长的新引擎。《社群增长的艺术》并非一本空泛的理论指南,而是一套从实战出发、步步为营的系统性方法论,旨在帮助你解锁社群的无限潜力,实现用户规模与粘性的双重飞跃。 本书将带领你踏上一场关于社群构建与增长的深度探索。我们不谈玄乎的概念,只讲落地的方法;不讲成功案例的偶然,只析成功社群的必然。从零开始,我们将一步步解析如何打造一个具有生命力的用户社群,并将其转化为品牌增长的强大驱动力。 第一部分:社群基石——精准定位与价值设计 在任何增长的征途中,清晰的起点至关重要。在社群运营领域,这意味着对你的目标用户进行深度洞察,以及为他们提供真正有价值的内容和服务。 精准用户画像的绘制: 我们将深入讲解如何打破“我以为”,通过市场调研、用户访谈、数据分析等多种维度,构建出立体、鲜活的用户画像。不仅仅是年龄、地域、职业这些基础信息,更要挖掘用户的痛点、痒点、需求点、兴趣点,了解他们的生活方式、消费习惯,甚至是隐藏在表层之下的心理诉求。只有真正理解你的用户,才能与他们产生共鸣,建立有效的连接。 价值内核的设计与打磨: 社群的生命力在于价值。本书将引导你思考,你的社群究竟能为用户带来什么?是知识的分享,技能的提升,情感的共鸣,还是资源的对接?我们将探讨如何提炼品牌的独特性,将产品或服务的核心价值转化为社群专属的吸引力。从有形的服务到无形的情感连接,我们会详细解析如何设计一套能够持续满足用户需求的价值体系,让用户主动愿意留下来,并且乐于分享。 社群定位的精细化: 明确社群的定位,是避免“大而全”陷阱的关键。我们将探讨如何根据你的产品属性、品牌调性、用户画像,为社群设定清晰、聚焦的定位。例如,是知识分享型社群,兴趣爱好型社群,还是服务支持型社群?精准的定位能够帮助你吸引最合适的用户,规避无效流量,并为后续的内容策略和活动设计奠定基础。 第二部分:社群搭建——平台选择与精细化运营 有了明确的目标和价值,接下来就是如何将这一切具象化,搭建并维护好你的社群。 社群平台的选择与策略: 微信群、QQ群、知识星球、专属APP、甚至于抖音、B站的私域流量池……不同的平台有着不同的特性和玩法。本书将为你分析各类主流社群平台的优劣势,并根据你的社群定位和用户属性,提供最优的平台选择建议。更重要的是,我们将讲解如何在选定的平台上,进行精细化的运营,最大化平台的利用效率。 “入群”的设计与引导: 如何吸引用户加入你的社群?是靠硬广,还是靠口碑?本书将聚焦于“拉新”的艺术,探讨如何设计吸引人的入群门槛和引导语,如何通过内容营销、福利活动、KOL合作等方式,将潜在用户转化为社群成员。我们还会深入分析“新人破冰”的策略,让新成员能够快速融入社群,感受到归属感。 社群规则的制定与执行: 一个健康的社群需要秩序。我们将讲解如何制定简洁、公平、易于执行的社群规则,从内容发布、发言礼仪到成员行为规范,力求营造一个积极、向上、尊重的交流环境。同时,我们也会分享如何通过温和而有效的方式执行规则,维护社群的良好生态。 社群成员的分类与管理: 并非所有社群成员都具有相同的价值和活跃度。本书将探讨如何对社群成员进行科学分类,例如根据活跃度、贡献度、消费能力等,并针对不同类型的成员,采取差异化的运营策略。如何激活沉默的大多数,如何赋能核心用户,如何处理潜在的负面情绪,都将一一剖析。 第三部分:社群增长——内容赋能与互动激活 社群的生命力在于持续的互动与价值输出。本部分将重点讲解如何通过优质内容和巧妙互动,驱动社群的持续增长与活跃。 内容策略的深度解析: 内容是社群的灵魂。我们将从内容选题、内容形式、内容发布频率、内容传播等方面,提供一套完整的社群内容生产与分发体系。无论是干货知识、趣味互动、情感连接,还是用户故事,都将围绕社群的核心价值展开。我们还将深入探讨如何利用 UGC(用户生成内容)的力量,激活社群的创造力。 互动机制的设计与创新: 互动是社群的血液。本书将提供丰富的互动玩法,从日常问答、话题讨论、投票评选,到线上直播、主题活动、社群竞赛,帮助你打破社群的沉寂,点燃成员的热情。我们将强调互动设计的“人性化”与“参与感”,让每个成员都能找到参与的乐趣和价值。 社群活动的策划与执行: 成功的社群活动,是提升社群活跃度、凝聚力以及实现裂变增长的利器。我们将手把手地教你如何策划一场吸引人的社群活动,从活动主题的设定、奖品的选择、流程的设计,到活动效果的评估。无论是一次简单的线上分享,还是一次大型的社群狂欢,都能做到有条不紊,效果显著。 社群裂变与传播的秘密: 如何让你的社群实现指数级增长?本书将揭示社群裂变的底层逻辑,并提供多种裂变营销的实操技巧。从设计诱人的裂变机制,到引导用户参与分享,再到裂变效果的追踪与优化,我们将为你提供一套可复制的裂变增长方案。 第四部分:社群变现——价值转化与商业闭环 社群运营的最终目的,往往是为了实现商业价值。本书将探讨如何在不破坏用户体验的前提下,将社群的价值转化为可观的收益。 社群变现模式的多元探索: 从知识付费、产品销售、服务升级,到会员体系、广告合作、IP孵化,我们将为你梳理市面上主流的社群变现模式,并分析不同模式的适用场景和操作要点。 信任基石上的价值转化: 变现的前提是信任。本书将强调如何在社群中建立牢固的信任关系,从而为价值转化奠定坚实基础。我们会探讨如何以用户为中心,提供真正有价值的产品或服务,避免“杀鸡取卵”式的变现,实现用户与品牌的双赢。 数据驱动的变现优化: 数据是衡量变现效果的标尺。我们将讲解如何运用数据分析工具,追踪用户的行为、偏好和转化路径,从而不断优化变现策略,提升ROI。 本书特色: 实战导向: 案例丰富,方法具体,可操作性强。 系统全面: 覆盖社群运营的每一个环节,从零到精通。 理念前沿: 结合最新的运营趋势,提供独到的见解。 通俗易懂: 语言平实,逻辑清晰,拒绝晦涩。 无论你是刚刚起步的创业者,还是希望提升运营效率的品牌方,抑或是对社群运营充满好奇的个人,本书都将是你不可或缺的工具书和智囊团。掌握《社群增长的艺术》,你将不再为用户增长而焦虑,而是能够 confidently 地构建起属于自己的用户生态,并从中收获持续的商业价值与品牌影响力。准备好,让我们一起,用社群的力量,点燃你的增长引擎!

用户评价

评分

说实话,我一开始抱着试一试的心态买了《跟小贤学运营》,因为我所在的部门最近要加强用户运营这一块,但团队里对这块的理解都比较浅。结果,这本书带给我的惊喜远超预期。小贤老师在书中非常系统地梳理了用户运营的整个体系,从前期的用户调研、定位,到中期的用户增长、活跃,再到后期的用户留存、裂变,每一个环节都讲得特别透彻。我喜欢他讲到的“用户画像”部分,不再是空洞的年龄性别,而是深入到用户的需求、痛点、行为习惯,甚至价值观。这让我意识到,真正懂用户,才能做好运营。而且,书中还穿插了很多实操案例,不是那种“我当年如何如何”,而是把具体的步骤、遇到的问题、解决方案都写出来,非常具有参考价值。我尤其欣赏他关于“负反馈处理”的章节,虽然看起来是小事,但往往决定了用户对品牌的生死存亡。这本书让我团队里的小伙伴们都受益匪浅,大家现在讨论问题时,都有了更清晰的框架和更专业的术语。

评分

这本《跟小贤学运营》简直是运营小白的福音!我之前对运营这个概念一直模模糊糊,只知道大概是个“管事儿”的岗位,但具体要做什么、怎么做,却是一头雾水。自从读了这本书,感觉像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小贤老师的语言风格非常亲切,一点也不像那种高高在上的专家讲课,更像是朋友在分享经验。他把那些听起来很高深的概念,比如用户增长、转化率优化、内容策略等等,都拆解得特别细致,用非常接地气的例子来解释。我特别喜欢他讲到的“漏斗模型”,以前总觉得用户从了解到购买是个很复杂的过程,看了书之后才明白,原来可以把它分解成一个个环节,然后针对每个环节去做精细化的运营。而且,书中提供的很多工具和方法论,都不是那种虚头巴脑的理论,而是可以直接拿到工作中去实践的。我跟着书里的步骤,尝试着分析了我们公司的一个小活动,虽然结果不是很理想,但整个过程让我学到了很多,也看到了可以改进的地方。这本书让我不再害怕运营,甚至开始对这个领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期待能真正运用这些知识,为公司带来一些价值。

评分

我一直对电商平台的运营模式很好奇,尤其是那些能够快速崛起、用户粘性极高的平台,它们是如何做到让用户欲罢不能的?《跟小贤学运营》这本书,虽然我还没完全读完,但已经深深吸引了我。作者小贤老师的分析视角非常独到,他不仅仅是告诉你“怎么做”,更深入地探讨了“为什么这样做”。比如,他解析了几个不同类型的成功案例,从产品定位、用户画像到营销策略,环环相扣,逻辑清晰。我尤其印象深刻的是关于“用户生命周期价值”的阐述,原来运营不仅仅是拉新,更重要的是留存和促活,让用户在平台上“活得久”并且“花得值”。书中还提到了很多关于数据分析的技巧,虽然我不是数据分析师,但理解这些基础的指标和分析方法,对于理解运营效果至关重要。我尝试着去用书里提到的方法,观察了身边一些比较火的App,发现很多细节都印证了小贤老师的观点。这本书就像一把钥匙,帮我打开了观察商业世界的一扇窗,让我从一个被动的消费者,变成了一个更主动的思考者。

评分

《跟小贤学运营》这本书,给我最直观的感受就是“干货满满”。我是一名产品经理,平时工作也接触运营,但总觉得两者之间隔了一层纱。看了这本书,感觉这层纱被揭开了。小贤老师用非常生动有趣的方式,讲解了运营的本质以及如何将运营思维融入到产品设计和开发中。他提出的“以终为始”的运营理念,让我重新审视了产品的功能设计和用户体验。比如,他举例说明如何通过巧妙的引导和激励机制,提升用户的使用频率和粘性。我特别喜欢他讲到的“AARRR模型”,虽然听过,但书中的解释和案例让它变得异常鲜活,不再是枯燥的模型,而是变成了一套可执行的行动指南。我尝试着将书中关于“转化率提升”的思路,应用到我们产品的一个新功能上,虽然效果还在观察中,但整个过程让我更有方向感,也更能理解运营团队的需求和工作重点。这本书让我对运营有了更深的理解,也让我意识到,运营并非是独立的职能,而是与产品、市场紧密相连的。

评分

这本书,嗯,《跟小贤学运营》,我还没看完,但已经迫不及待想写点什么。我一直认为运营是个很“虚”的活儿,很难量化,很难说清楚到底做了什么。但小贤老师这本书,彻底颠覆了我的看法。他把运营拆解成一个个可以触摸、可以衡量、可以优化的环节。我尤其喜欢他对“社群运营”的解读,不再是简单的拉人进群,而是如何通过精细化的管理,让社群真正成为一个有价值的生态。他讲到的“活动策划”部分,也不是那种天马行空的创意,而是基于用户需求和目标导向的系统性设计。我最近在思考我们公司如何才能做出更有传播力的内容,看了书里的“内容分发策略”,感觉豁然开朗。书中有很多关于“如何写出有吸引力的标题”、“如何设计有传播力的海报”这样的细节,都非常实用。读这本书,就像是在和一个经验丰富的运营老手聊天,他会告诉你那些别人不会告诉你的“小窍门”,让你少走很多弯路。这绝对是一本值得反复阅读的书。

评分

写的有些乱,浮夸了一些,纸张不错。。还可以吧

评分

今天刚到,封面是硬皮的,整体还是不错的,准备开始看了。

评分

从零开始,好好学习!

评分

精挑细选的书籍,希望是干货。能够对工作带来帮助!!!

评分

做活动买的划算,书还不错。

评分

六一八活动一次买了很多书很实惠,这么多书也没来得急看,留着后面慢慢看吧

评分

很棒的书,正在努力学习中!希望能尽快应用

评分

还不错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评分

给单位买的,看着不错,包装很好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