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审计 让虚假数字无处藏身

内部审计 让虚假数字无处藏身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陈金翠 著
图书标签:
  • 内部审计
  • 审计实务
  • 风险管理
  • 舞弊检测
  • 财务合规
  • 公司治理
  • 内部控制
  • 会计
  • 职业发展
  • 精益审计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人民邮电出版社
ISBN:9787115441843
版次:01
商品编码:12077687
包装:平装
开本:小16开
出版时间:2017-04-01
页数:223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1. 操作性强。书中的大量案例、技巧和运用中的各类文书等,均取自实际工作,并进行了优选和适当加工,更具操作性。
2. 案例丰富。章前有引导案例,章后有综合案例分析,文中穿插了大量的案例,理论与实务结合。
3. 结构清晰,易学易懂。本书编者尽量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来进行表述,让读者在轻松阅读中领悟内部审计的理论精髓和掌握基本业务方法。

内容简介

全书共包括9部分内容,分别为: 内部审计概述、审计证据、审计方法和审计流程、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内部审计工作统筹、 采购及付款作业的内部审计、生产作业的内部审计、销售及收款作业的内部审计、财务管理控制的内部审计、 人力资源管理控制的内部审计。

作者简介

陈金翠:经济学硕士,曾在国有大中型企业平顶山煤业集团(平煤集团)从事财务管理工作,任职财务总监。现在河南城建学院任教,管理学副教授职 称,主讲《基础会计》《财务会计》《财务管理》《税法》及《审计》等课程。兼职平顶山天安煤业股份有限公司(平煤股份)财务顾问。长期从事财 务实务技能和会计职称考试培训,具有丰富的会计实战经验。

目录

第1章 内部审计概述 / 1
教学目的 / 1
1.1 内部审计的概念、作用和方法 / 1
1.1.1 内部审计的概念 / 1
1.1.2 内部审计的作用 / 2
1.1.3 内部审计的方法 / 4
1.2 内部审计准则体系 / 6
1.2.1 内部审计基本准则 / 6
1.2.2 内部审计具体准则 / 6
1.2.3 内部审计实务指南 / 7
1.3 内部审计人员的基本要求和职业规范 / 7
1.3.1 内部审计人员的基本要求和职业道德规范 / 7
1.3.2 内部审计人员的职业规范 / 9
1.4 内部审计的工作内容 / 10
1.4.1 内部控制审计 / 10
1.4.2 基础会计审计 / 11
1.4.3 专项审计 / 11
习题 / 12
第2章 审计证据、审计 方法和审计流程 / 15
教学目的 / 15
2.1 审计证据的特征和种类 / 15
2.1.1 审计证据的特征 / 15
2.1.2 审计证据的种类 / 17
2.2 分析性复核 / 19
2.2.1 分析性复核的侧重点分析 / 19
2.2.2 分析性复核的基本内容 / 20
2.2.3 分析性复核中审计项目异常的处理 / 20
2.3 审计准备阶段 / 20
2
2.3.1 内部审计立项 / 21
2.3.2 审计项目核准和授权 / 22
2.3.3 初步审计方案的确定 / 23
2.4 审计实施阶段 / 23
2.4.1 发出审计通知书 / 23
2.4.2 测试、评价内部控制制度 / 24
2.4.3 执行分析性复核 / 24
2.4.4 执行观察、监盘、询问、函证、计算等程序 / 24
2.4.5 执行审核程序 / 25
2.4.6 编制审计工作底稿 / 25
2.4.7 做出初步审计结论 / 27
2.4.8 提出初步审计建议 / 27
2.5 审计终结阶段 / 27
2.5.1 整理、分析和复核审计工作底稿 / 27
2.5.2 做出审计结论,完成审计报告 / 27
2.5.3 审核并报送审计报告 / 29
2.5.4 整理审计材料,归档审计资料 / 29
2.6 审计后续阶段 / 29
习题 / 30
第3章 企业内部控制体系 / 32
教学目的 / 32
3.1 内部控制体系的概述 / 32
3.1.1 内部控制体系的定义 / 32
3.1.2 内部控制体系的作用 / 33
3.1.3 内部控制体系的局限性 / 36
3.2 内部控制体系的内容 / 37
3.2.1 货币资金控制 / 38
3.2.2 财务管理控制 / 38
3.2.3 采购作业控制 / 39
3.2.4 生产管理控制 / 39
3.2.5 存货管理控制 / 40
3.2.6 销售作业控制 / 40
3
3.2.7 人力资源管理控制 / 40
3.2.8 固定资产管理控制 / 41
3.2.9 内部审计控制 / 41
3.3 内部控制体系的方法 / 42
3.3.1 职务分离 / 42
3.3.2 授权批准 / 43
3.3.3 文件记录控制 / 44
3.3.4 预算控制 / 44
3.3.5 财产保全控制 / 45
3.3.6 人力资源控制 / 45
3.3.7 风险控制 / 46
3.3.8 内部报告控制 / 46
3.3.9 管理信息系统控制 / 47
3.4 内部控制和内部审计的关系 / 48
3.4.1 内部审计是内部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 48
3.4.2 内部审计能促进内部控制体系的完善 / 48
3.4.3 内部审计工作依赖于内部控制体系 / 48
3.5 内部审计部门的设置 / 49
3.5.1 内部审计部门设置的原则 / 50
3.5.2 内部审计部门设置的模式 / 51
习题 / 54
第4章 内部审计工作统筹 / 57
教学目的 / 57
4.1 内部审计工作统筹的必要性和定位 / 57
4.1.1 内部审计工作统筹的必要性 / 57
4.1.2 内部审计工作统筹的定位 / 60
4.2 内部审计工作统筹的内容 / 60
4.2.1 统筹内部审计的工作内容 / 61
4.2.2 统筹内部审计的工作计划 / 61
4.2.3 统筹内部审计的开展方式 / 62
4.2.4 统筹内部审计的人员分工 / 62
4.3 内部审计工作统筹实例 / 63
4
习题 / 67
第5章 采购及付款作业的内部审计 / 69
教学目的 / 69
5.1 采购及付款作业概述 / 69
5.1.1 采购及付款作业流程 / 70
5.1.2 采购及付款作业的内部控制点 / 73
5.2 采购作业的内部审计 / 77
5.2.1 拟采购物料品种和数量控制的审计 / 77
5.2.2 订购单价控制的审计 / 79
5.2.3 拟采购物料总金额控制的审计 / 81
5.2.4 订购单交期控制的审计 / 82
5.3 付款作业的内部审计 / 85
5.3.1 应付账款入账作业控制的内部审计 / 85
5.3.2 应付账款付款作业控制的内部审计 / 86
5.3.3 长期挂账应付账款的内部审计 / 87
5.3.4 未入账应付账款的审计 / 89
5.4 厂商开发和管理控制的内部审计 / 90
5.4.1 新厂商开发作业的内部审计 / 90
5.4.2 新厂商提供样品质量的内部审计 / 91
5.4.3 合格厂商管理控制作业的内部审计 / 93
习题 / 95
第6章 生产作业的内部审计 / 97
教学目的 / 97
6.1 生产作业概述 / 97
6.1.1 生产作业内部控制点 / 97
6.1.2 生产作业流程 / 101
6.1.3 生产作业内部审计 / 102
6.2 存货管理控制的内部审计 / 103
6.2.1 原材料安全控制状况的内部审计 / 103
6.2.2 存货日常管理控制的内部审计 / 104
6.2.3 对存货移转进行真实、完整的记录控制的内部
审计 / 105
5
6.2.4 生产部门内部抽盘控制的内部审计 / 106
6.2.5 存货的抽盘审计 / 109
6.2.6 异常存货处置过程控制的审计 / 113
6.2.7 存货监盘 / 116
6.3 生产作业过程控制的内部审计 / 119
6.3.1 与生产计划相关的内部控制的审计 / 120
6.3.2 对生产过程控制管理作业的审计 / 123
6.3.3 与质量检验相关的内部控制的审计 / 123
习题 / 126
第7章 销售及收款作业的内部审计 / 128
教学目的 / 128
7.1 销售及收款作业概述 / 128
7.1.1 销售及收款作业流程图 / 129
7.1.2 销售及收款作业涉及的内部控制点 / 132
7.2 销售及收款作业内部审计 / 135
7.2.1 销售及收款作业内部审计概述 / 135
7.2.2 销售价格管理控制的内部审计 / 136
7.2.3 签订销售合同过程控制的内部审计 / 139
7.2.4 签订销售合同管理控制的内部审计 / 141
7.2.5 发货作业控制的内部审计 / 144
7.2.6 销售收入和应收账款管理控制的内部审计 / 146
7.2.7 销售折让或销售退回管理控制的内部审计 / 157
7.3 销售中的舞弊 / 159
7.3.1 伪造加盟协议案例 / 159
7.3.2 代垫客户货款案例 / 159
习题 / 159
第8章 财务管理控制的内部审计 / 162
教学目的 / 162
8.1 财务管理控制的内容 / 162
8.1.1 基本会计核算工作 / 163
8.1.2 营运资本的管理与控制工作 / 163
8.1.3 对企业实施预算管理和控制 / 165
6
8.1.4 实施筹资和投资管理 / 165
8.2 财务管理控制内部审计的内容 / 166
8.3 基本会计核算管理控制的内部审计 / 168
8.3.1 账目的基础性复核 / 168
8.3.2 分析性复核审计 / 168
8.3.3 实施详细审核审计 / 169
8.3.4 执行重新计算审计 / 171
8.3.5 会计核算管理控制内部审计实例 / 171
8.4 库存现金管理控制的内部审计 / 173
8.4.1 库存现金管理的主要控制内容 / 173
8.4.2 库存现金管理控制的内部审计实例 / 174
8.5 银行存款管理控制的内部审计 / 178
8.5.1 银行存款管理控制的主要内容 / 179
8.5.2 银行存款管理控制的内部审计实例 / 180
8.6 固定资产管理控制的内部审计 / 184
8.6.1 固定资产管理控制的主要内容 / 184
8.6.2 固定资产管理控制的内部审计实例 / 186
习题 / 194
第9章 人力资源管理控制的 内部审计 / 196
教学目的 / 196
9.1 人力资源管理的内容 / 196
9.1.1 员工的招募与选拔 / 197
9.1.2 培训与开发 / 197
9.1.3 绩效管理 / 197
9.1.4 薪酬福利管理 / 198
9.1.5 员工流动管理 / 198
9.1.6 人事档案管理 / 198
9.2 人力资源管理的内部控制制度 / 199
9.2.1 员工选拔的内部控制制度 / 199
9.2.2 员工培训与开发的内部控制制度 / 200
9.2.3 绩效管理的内部控制制度 / 200
9.2.4 薪酬福利管理的内部控制制度 / 201
7
9.2.5 人员流动的内部控制制度 / 201
9.2.6 人事档案管理的内部控制制度 / 202
9.3 人力资源管理控制的内部审计 / 203
9.3.1 人力资源管理控制的内部审计概述 / 204
9.3.2 员工招募与选拔控制的内部审计 / 205
9.3.3 员工培训与开发控制的内部审计 / 206
9.3.4 员工绩效管理控制的内部审计 / 210
9.3.5 员工薪酬福利管理控制的内部审计 / 210
9.3.6 员工流动管理控制的内部审计 / 213
9.3.7 人事档案管理控制的内部审计 / 216
习题 / 217
附录A 内部审计基本准则 / 220
附录B 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目录 / 222
参考文献 / 223
内部审计:揭秘企业运营的“隐形之手” 图书名称:内部审计:揭秘企业运营的“隐形之手” 图书简介: 本书旨在为管理者、风险控制人员以及有志于从事内部审计工作的专业人士提供一个全面、深入且极具实操性的指引,用以理解和掌握现代企业内部审计的核心价值、方法论和前沿趋势。我们拒绝空泛的理论说教,而是聚焦于如何将内部审计打造成为驱动组织价值创造、优化治理结构和保障战略目标实现的关键引擎。 在当今瞬息万变的商业环境中,企业面临的挑战远超传统财务报表的范畴。从复杂的供应链风险、日益严峻的网络安全威胁,到日益严格的合规性要求和ESG(环境、社会和治理)压力,任何一个环节的疏漏都可能对企业的声誉和生存构成致命打击。传统的、仅关注“找错”的内部审计模式已然过时。本书所阐述的“隐形之手”理念,强调内部审计应前置化、前瞻化,成为企业战略的“赋能者”和风险的“预警雷达”。 第一部分:重塑认知——内部审计的战略定位与价值重构 本部分将彻底颠覆读者对内部审计的传统刻板印象。我们首先深入探讨了现代企业治理框架(如COSO、Treadway委员会报告)中内部审计不可或缺的地位。内部审计不再是事后监督的“警察”,而是作为董事会和高级管理层的独立顾问,提供客观、增强信任的保证和咨询服务。 核心内容包括: 1. 治理、风险与合规(GRC)的整合视角: 阐释内部审计如何作为连接三大支柱的桥梁,确保风险管理框架的有效性与合规流程的嵌入性。重点分析了如何通过审计视角评估组织的风险偏好设定与实际运营的匹配度。 2. 从“合规导向”到“价值驱动”的转型: 详细剖析了如何识别那些真正能为企业带来竞争优势的流程,并将审计资源向高价值领域倾斜。例如,审计绩效指标(KPIs)如何从发现错误数量转向提升运营效率和战略达成率。 3. 独立性与客观性的坚守: 面对管理层日益增长的咨询需求,如何巧妙地平衡独立保证职能与提供建设性建议的咨询职能,确保审计意见的公正性和可信度。 第二部分:方法论的精进——数字化时代的审计实务 随着企业信息化的深入,审计的复杂性和数据量呈指数级增长。本部分着重于介绍如何利用尖端技术和先进方法论,提升审计工作的深度、广度和效率。 核心章节聚焦于: 1. 数据分析在风险评估中的应用(Audit Analytics): 详细介绍如何运用描述性分析、诊断性分析乃至预测性分析来识别异常交易、潜在舞弊模式和系统性弱点。本书提供了一系列案例,说明如何将SQL、Python或专业审计软件(如ACL、IDEA)应用于大规模数据集的持续监控(Continuous Auditing)。 2. 流程导向审计(Process-Based Auditing): 摒弃传统的账户余额核对,转而深入业务流程的端到端视角。以采购到付款(P2P)或订单到收款(O2C)为例,演示如何绘制价值流图,识别流程瓶颈、控制缺失点以及自动化潜力。 3. 风险导向审计规划(Risk-Based Audit Planning): 介绍如何根据企业战略地图和风险登记册,科学地确定审计优先级。内容涵盖风险评分模型的构建、审计范围的界定,以及如何将有限的审计资源分配到影响最大的领域。 4. 新兴领域的审计: 针对当前热点,如云服务治理、第三方供应商风险管理、以及知识产权保护,提供了具体的审计检查清单和风险关注点。 第三部分:审计师的转型——赋能与沟通的艺术 内部审计的最终价值体现在其发现和建议能否被有效采纳并付诸实施。本部分探讨了审计人员必备的软技能和沟通策略。 关键技能提升点包括: 1. 有效访谈与取证技巧: 如何通过结构化的提问技巧,在不引起被审计方防御心理的前提下,获取真实、准确的信息。重点分析了识别说谎信号和应对压力环境下的谈判技巧。 2. 撰写具有影响力的审计报告: 报告不再是冗长的技术文档,而是管理层的行动指南。本书教授如何将复杂的审计发现提炼为清晰、简洁、具有商业洞察力的结论,并确保建议(Recommendations)具有可操作性和量化收益。 3. 跟踪与跟进机制的建立: 探讨如何设计高效的行动项(Action Items)跟踪系统,确保管理层承诺的改进措施得到及时、充分的执行,从而真正闭合风险循环。 4. 跨部门协作与影响力建设: 阐述内部审计团队如何与信息技术部、合规部、人力资源部建立互信关系,通过定期的风险沟通会议,将审计职能融入日常运营的血液之中。 结语:面向未来的内部审计 本书的最终目标是培养新一代的内部审计专业人士,他们不仅精通审计技术,更理解业务战略,能够主动识别并解决潜在的危机,成为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可靠伙伴。通过本书的研读,读者将掌握一套将内部审计从成本中心转变为价值中心的实用框架,确保企业运营的稳健与透明。 (本书面向企业中高层管理人员、审计委员会成员、风险管理专业人士以及计划进入该领域的职场新人。)

用户评价

评分

我一直认为,在信息爆炸的时代,辨别真伪的能力变得尤为重要,尤其是在商业领域,虚假信息的泛滥更是对企业和投资者构成了巨大的威胁。这本书的出现,无疑为我们提供了一套行之有效的“鉴别器”。作者以一种非常接地气的方式,将内部审计的专业知识转化为普通读者能够理解的语言。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行为审计”的章节,它强调了审计不仅仅是核查账目,更需要关注人的行为和动机。通过对企业内部人员的访谈、观察以及对内部流程的分析,来发现潜在的舞弊迹象。这让我认识到,审计工作需要同时具备“技术”和“艺术”。书中的案例分析非常生动,让我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审计人员是如何抽丝剥茧,找出那些隐藏在复杂交易背后的真相。总而言之,这本书是一本极具启发性的读物,它不仅教会我们如何识别虚假数字,更重要的是,它让我们认识到诚信和透明在商业活动中的重要性。

评分

作为一名在企业一线工作的经理,我深刻体会到准确的财务数据对于决策的重要性。这本书给了我很多关于如何确保数据真实性的启发。作者用一种非常直接的方式,揭示了各种可能存在的“猫腻”,从微小的误差到精心策划的骗局,都一一呈现在读者面前。我尤其欣赏书中关于“持续审计”的理念,它强调了审计工作不应仅限于事后检查,而应该融入到日常运营之中,通过实时的监控和分析,将风险扼杀在萌芽状态。书中提供的许多实操性建议,比如如何设计有效的审计问卷,如何进行现场观察,以及如何与被审计单位进行有效沟通,都对我今后的工作大有裨益。这本书的阅读体验非常流畅,作者的文字朴实而有力,没有空洞的理论,只有扎实的实践经验。对于任何希望提升企业财务管理水平,加强内部控制,并最终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企业管理者来说,这本书都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好书。

评分

这本书给我最大的惊喜在于它如何将一个看似枯燥的专业领域——内部审计,描绘得如此生动且具有实践指导意义。作者并没有陷入晦涩的理论堆砌,而是通过大量贴近实际的案例,将抽象的审计原则具象化。我尤其喜欢其中关于“陷阱”的章节,它详细剖析了各种可能导致财务造假的手段,从隐匿收入到虚增费用,甚至是巧妙利用关联交易,作者都一一罗列,并给出相应的识别和应对策略。读完这部分,我感觉自己仿佛拥有了一双“火眼金睛”,能够穿透那些精心伪装的假象,直击问题的核心。更难能可贵的是,书中并没有止步于揭露问题,而是深入探讨了如何构建一套有效的内部控制体系,以从源头上预防和发现舞弊行为。这种“授人以渔”的思路,让我受益匪浅。对于任何希望提升企业财务健康度,或者希望在这个领域有所建树的读者来说,这绝对是一本不容错过的宝藏。它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导师,引领你在这个充满挑战的领域中前行。

评分

我一直觉得,财务的透明度和真实性是任何一家企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一旦这道防线被攻破,后果不堪设想。而这本书,就像一把锋利的解剖刀,毫不留情地剖开了那些试图掩盖真相的虚假账目。作者用一种近乎侦探小说的叙事方式,层层剥茧,带领读者一步步走进审计的世界。我特别欣赏书中关于“异常分析”的部分,它详细介绍了如何运用数据挖掘和统计学的方法,从海量数据中找出蛛丝马迹。比如,作者举例说明了如何通过分析销售收入的增长率是否与行业整体趋势相符,或者固定资产折旧是否与实际使用情况存在差异,来发现潜在的问题。这些技巧非常实用,让我深刻认识到,数字背后隐藏着真实的商业活动,而内部审计师的职责,就是去解读这些数字,确保它们能够真实地反映企业状况。书中的语言也十分精炼,避免了许多专业术语的滥用,使得即使是非审计专业人士也能轻松理解。

评分

对于我这样一名长期从事风险管理工作的人来说,这本书简直是一股清流。它并没有把内部审计写成一个冰冷、机械的流程,而是将其置于一个更广阔的商业环境中,强调了审计的战略价值。作者通过引人入胜的笔触,阐述了内部审计如何成为企业“吹哨人”的角色,如何通过其独立客观的评价,帮助管理层规避风险,提升运营效率,甚至在一些关键时刻,能够挽救企业的声誉。书中关于“企业文化对舞弊的影响”的讨论,让我印象尤为深刻。作者认为,一个缺乏诚信的企业文化,即使拥有再完善的制度,也难以杜绝舞弊的发生。这种从深层次剖析问题根源的视角,着实令人耳目一新。我还会时不时地翻阅书中的一些章节,温习其中关于审计程序的设计和执行的建议,每一次阅读都有新的感悟。这本书对于想要了解内部审计的战略作用,以及如何将其融入企业整体风险管理体系的读者来说,是一本极具参考价值的读物。

评分

好书.

评分

好书.

评分

好书.

评分

好书.

评分

不错

评分

好书.

评分

好书.

评分

不错

评分

好书.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