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於2024-12-24
☆珍貴內涵,UCLA教授傾心之作 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榮譽教授/APA終身會員林剋明教授 潛心研思40年,理解心理治療大師的精彩代錶作 跨越幾地甄選一手資料、依托多年精神醫學的訓練和經驗 權*解讀心理學大師的真實人生和獨特學說
☆全新視角,感受一個你從不曾見過的大師 大多數人隻看到瞭大師們涅槃重生後的光芒, 卻不曾看見其深陷其中的掙紮 他們救人,先是為瞭救己
☆啓發與有趣兼備,深刻理解耀眼成就後的獨孤和傷痕 可卡因重度成癮者弗洛伊德——中年危機與大師的誕生 女人緣爆棚的榮格與弗洛伊德的恩怨情仇——危險的治療方法 弗洛伊德的小女兒竟是同性戀——當弗洛伊德遇上蒂凡尼 抑鬱癥患者詹姆斯的情感與自由意誌——美國心理學之父的崎嶇成長路 從死亡邊緣拉迴來的小兒麻痹癥患者艾瑞剋森何以成為現代催眠之父 幸存於集中營,首創“意義治療學”不僅治愈瞭自己,還拯救瞭眾生的弗蘭剋爾
☆悉心雕琢匠心之作 更新你的閱讀和珍藏體驗 圓脊精裝,鎖綫裝訂,嗬護書芯,方便閱讀、記錄 精選ESKA荷蘭闆,書脊三麵滾紅邊,模切不乾膠設計,易於保存,典藏之選 甄選大師傳神照片、80g玉龍純質紙、海德堡四色印刷,打造極*閱讀體驗 每章內容單獨設計,注釋分層呈現,搭配6mm典雅飄帶,隨讀隨思隨喜
*早係統性討論童年創傷對成年人行為之影響的人,正是弗洛伊德。他的洞見,真的來自他的臨床觀察嗎?細究他的童年,卻是傷痕纍纍。
與弗洛伊德的“絕交”讓榮格幾乎崩潰。他煩躁不安、激動易怒,幻聽幻視、幻象、噩夢層齣不窮。正是對每一個幻覺與夢境細節的記錄和思考,幫助他從“瘋狂”走齣來。
即便幸存於納粹集中營,絕大多數幸存者終其一生無法擺脫“創傷癥候群”的夢魘。弗蘭剋爾是如何“超*”其“創傷”,開創“意義治療學”,不僅治愈瞭自己,還拯救瞭眾生?
十七歲的瀕死經驗和隨後奇跡般生還的經曆與催眠中的“齣神”“恍惚”狀態有什麼關係?這樣的經曆是如何影響瞭他,讓艾瑞剋森醫師變成瞭催眠大師?
醉心於人文思考的精神科醫師林剋明,在接觸心理學之始,便是為瞭解開對人生的睏惑。他試圖從傳記中尋找大師的人生智慧,卻驚訝地發現,這些所謂的“心理治療大師”,他們的人生其實滿布荊棘,或有童年創傷,或有成長挫摺;成年後時常懷纔不遇,事業發展一波三摺。他們也許堅毅、進取、百摺不撓,但當生命轉落睏境時,也與我們同樣彷徨、沮喪、舉止無措。
在《受傷的醫者》中,林剋明記錄瞭心理治療界的大師生平、人生轉摺、走上探索心靈秘境的原因、彼此從惺惺相惜到分道揚鑣的轉摺曆程,清楚刻畫深刻的人性糾結。在作者筆下,大師們不僅是專業領域的典範,更是有血有肉、是非禍福懸於一念的凡人。經由這樣的“近身觀察”,我們得以藉其經驗反思己身,從苦難睏頓中學習,走齣自己的生命格局。
林剋明,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榮譽教授、美國精神醫學會(APA)傑齣終身會員。
1971年颱灣大學醫學院醫學係畢業。40年來,對心理學的研究熱情不減,博覽群書,筆耕不輟。譯著有《日常生活的心理分析》《性學三論》《婚姻的幻象》《精神分析術》等。研究興趣包括文化精神醫學、難民及移民之適應及心理衛生、心理史學、精神藥理學等。
曾任颱灣地區衛生研究院精神衛生及藥物成癮研究組主任、颱灣地區生物精神醫學及神經精神藥物學學會創會會長、美國國傢心理衛生研究院加州大學族群精神醫學研究中心主任。現旅居舊金山,從事臨床工作、心理史學寫作及心理曆史小說創作。
《受傷的醫者》讓我們瞭解大師們也是人,一樣經曆生老病死,悲歡離閤。林剋明教授用他幾十年在精神科的研究診療經驗,深入剖析。他用流暢的文筆,同理心的思維,把復雜曖昧的前因後果,有條不紊的娓娓道來,瞄上一眼,就會讓人要先睹為快,欲罷不能。
──符傳孝醫師(紐約大學醫學院神經科教授)
在《受傷的醫者》裏,所有不認識林剋明教授的讀者,必然都可以感受到其對知識的包容,對人物的包容,以及對生命的包容。
因為這樣的包容,在他筆下的每一位醫者英雄是如此可以理解的脆弱,他們或可親可憎的性格反而是我們看見他們內在世界的*清楚角度。這是林剋明教授纔有的功力。他在字裏行間所展現的態度,又一次讓我有瞭如沐春風的感動。
——王浩威(精神科醫師、心理治療師、作傢)
剋明兄的每一本書都令人驚艷!他是光芒內斂的思想傢,凡事都看得清楚想得透澈,話不多,但一開口必然語驚四座,論點令人摺服。本書所評論的每一位醫者,剋明兄都博覽群書,歸納其內容,以多年精神醫學的訓練和經驗加以評論,何其難得。
──宋維村醫師(天若瑟醫院首席顧問)
08:47:382017-03-15 第一輯 “盛世”維也納
Chapter 01 雪茄有時就隻是雪茄
弗洛伊德的成癮問題
4 可卡因的誘惑
9 弗洛伊德的成癮傾嚮
12 “中年危機”與大師的誕生
15 雪茄的代價
Chapter 02 最危險的治療方法
榮格與弗洛伊德的恩怨情仇
22 世紀大會麵
24 誰先昏倒
28 禍水的名字就是女人嗎
31 榮格的崩潰與復蘇
35 心靈與量子物理學的對話
37 先知變成瞭充滿智慧的老人
Chapter 03 既生瑜,何生亮
個體心理學鼻祖阿德勒
44 “既生瑜,何生亮!”
45 “濟世救人”
46 異國戀情:一生的愛情長跑
48 十年盛會,十年風雨
52 一山不容二虎
54 各領風騷
Chapter 04 生太飄零死亦難
蘭剋的傳奇人生
63 死亡的恐懼
65 生之創傷
66 俄狄浦斯真的是個謀殺犯嗎
68 從羅森斐德到蘭剋
70 “李爾王”的反擊
71 蘭剋的“浴火重生”,何其淒美
Chapter 05 從性格分析到呼風喚雨
賴剋的輝煌與悲劇
78 當弗洛伊德遇上馬剋思
79 賴剋醫師的“四麵楚歌”
79 如何幫“全身盔甲”的病人解除武裝
80 如何啓動生命的能源
82 “原欲”變成瞭“原潮”
86 賴剋醫師是不是精神科的病人
87 威廉·賴剋的浴火重生
89 彼得·賴剋的夢魘
Chapter 06 弗洛伊德的魔法師
將精神分析學帶入英語世界的瓊思
93 梅林的後裔
96 年少輕狂
99 多倫多的哈姆雷特
102 賠瞭夫人又摺兵
104 仙女奇緣,何其短暫
105 春風得意
107 韆裏救“父”
109 烽火連天,焦頭爛額
110 名作傳世
Chapter 07 淒涼絢麗的人生
“客體關係理論”鼻祖梅蘭妮·剋萊恩
118 虛擲的青春
121 三十而誌於學
123 四十而立
125 禍起蕭牆
127 兩個女人的戰爭
128 做人的代價
129 戰鬥到最後一刻
Chapter 08 當弗洛伊德遇上蒂凡尼
安娜·弗洛伊德與兒童精神分析學源起
135 醜小鴨變形記
141 最後的蒂凡尼
145 遲遲吾行
147 “真假公主”衣鉢攻防戰
150 愛到你不能呼吸
154 永遠的弗洛伊德
Chapter 09 浴火重生,大難緻福
意義治療大師維剋多·弗蘭剋爾
162 小時瞭瞭
165 大禍臨頭
169 苦難的意義
172 意義的演化論基礎
172 現代人的“存在真空”(existential vacuum)
173 東西方人生哲學的閤流
第二輯 從大洋到大洋
Chapter 10 重訪玫瑰園
《未曾許諾的玫瑰園》探討賴剋曼的一生
179 從《未曾許諾的玫瑰園》談起
182 精神分裂癥是否能真的痊愈
183
心理治療,尤其是精神分析術,
對精神分裂癥是否有效
185 “受傷的醫者”
Chapter 11 美國精神醫學史上的奇葩
沙利文的大起大落
193 身世堪悲
194 時來運轉
196 欲語還休的性嚮認同問題
199 “邊緣人”的悲哀與報償
Chapter 12 女兒眼中的人類學傢
瑪格麗特·米德與格雷戈理·貝特森的奇妙組閤
206 豆蔻年華在薩摩亞
209 在人頭獵人的環伺下墜入愛河
213 現代育嬰學的南太平洋背景
217 榮辱身後事
220 媽媽,你到底是誰
222 永遠的巴厘島
Chapter 13 甘地自甘地,路德自路德
流浪漢艾瑞剋與心靈導師埃裏剋森
228 如謎身世
231 在維也納開始與自己相遇
232 三個女人,塑造瞭他的一生
236 原來你就是你自己的父親
238 人生旅程與自我認同的重要性
242 夜,驟然降臨
243 前有古人
246 後有來者
248 生生不息
Chapter 14 催眠大師音容宛在
米爾頓·艾瑞剋森的傳奇
255 艾瑞剋森醫師如何變成催眠大師
257 催眠現象與近代精神醫學的源起
259 艾瑞剋森的催眠治療術
261 “催眠現象”的普世性
Chapter 15 意識、情感與自由意誌
美國心理學之父威廉·詹姆斯
268 三代恩怨
272 崎嶇成長路
276 “立業”原來也是點滴的纍積
277 “成傢”其實就是幸福的堆砌
279 綿綿不絕的“意識”就這麼奇妙地存在著
280 “情感”是“體驗”,身體會說話
281 陰魂不散的老亨利
284 威廉與亨利的美國世紀
睏而學之,學而知之
四十多年前進入颱大醫院神經精神科擔任住院醫師的時候,我對精神醫學這個領域所知其實非常有限。當時的心情,一方麵是無盡的憧憬,同時也有更為深沉的惶恐。高中大學時代之所以經常搜尋涉獵心理學書籍,與其說是“為學問而學問”,不如說是源於對人生意義的茫然,源於對為人處世、日常生活的種種不安與惶惑。但是當時所能找到的有關心理學、心理治療學乃至精神分析學的著作,不論是原著還是轉述,都常讓人有高深莫測的感覺。大師們的自傳或傳記(如《弗洛伊德傳》、《榮格自傳——迴憶·夢·思考》等)又總是讓人隻能感覺到他們的纔氣縱橫與堅忍不拔的驚人毅力。他們怎麼看怎麼像“超人”兼“完人”,把守著通往神秘心靈世界的秘密鑰匙。為瞭擺脫自己心靈的貧乏,我渴望著要去瞭解他們,尋求他們的秘密。
但是那也正是精神醫學轉型的年代。我在一九七四年赴西雅圖華盛頓大學繼續進修時,原為精神分析師的主任剛卸任不久,新的主任注重行為科學及生物精神醫學,反映的正是全美國乃至整個世界的走嚮。第三版《精神醫學診斷統計手冊》(The 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 Disorders, Third Edition [DSM-III] )在一九八○年齣爐之後,精神動力學(psychodynamics)的概念遂逐漸為“描述性”(descriptive)學說所取代。因而在我接受住院醫師的訓練過程裏,精神分析學乃至其他種種心理治療學正在逐漸淡齣精神醫學界。在這樣的氛圍下,存身於大學臨床學術機構的我,擺蕩於精神藥理學、社區精神醫學與文化精神醫學之間,精神分析與心理治療成瞭茶餘飯後助興的話題。當代掌權的“新剋雷培林學派”(Neo-Kraepelinian)把“心靈”當成“黑箱”、“黑洞”,相信跳過這個黑箱,我們反而會更有餘裕去探討腦神經科學乃至分子基因學與行為、思考、情緒的關係。訓練結束後,我一直留在大學教學醫院與研究機構,三十年間為發展個人小小的學術事業而奔波,凝視心靈“黑箱”的時間自然大減,但是對二十世紀初以來我們這個行業裏勇於探索人心的“祖師爺”們的人生際遇與心路曆程,還是一直充滿好奇。
這期間有幸接觸到一些大師的傳記,內容生動,考證翔實。經由作者抽絲剝繭的敘述,我纔真正體會到大師的人生其實過得很辛苦。他們的童年常有嚴重的創傷;他們的成長過程充滿挫摺;他們“懷纔不遇”,事業發展一波三摺。在傳統的“偉人”傳記裏,這樣的事跡通常會用來作為反襯、彰顯偉人之所以成為偉人的人格特質:堅毅、進取、自信、百摺不撓。但是新一代的傳記,則不再那麼“為賢者諱”。在這些作者的筆下,傳主麵對人生苦難時的彷徨、沮喪、舉止失措,曆曆在目;傳主麵對阻礙與爭議時錶現齣來的憤怒、激情乃至鈎心鬥角的場麵,也都無所遁形。這樣的書寫,當然有可能淪於流言蜚語的嫌疑。坊間有些書籍,的確明顯錶露門戶之見,對異己者口誅筆伐、不遺餘力。但是真正嚴肅的“史傢”在披露傳主的癖性、弱點、缺失的時候,總是帶著淡淡的“哀矜勿喜”的態度。他們這種具體的“揭露”,其目的是要讓我們更有可能去貼近傳主,讓他們不再隻是樣闆,而是有血有肉、是非禍福懸於一念之間的人。也唯有經由這種貼近到幾乎可以感受其呼吸的瞭解,我們纔更有可能深刻體會大師們“不經一番寒徹骨,焉得梅花撲鼻香”的曆程。
本書記述的十五位傳主,每個人的成長、“成名”過程都極其艱辛,他們也多長期為種種身心癥狀所苦(如果用現代的診斷標準來看,他們就正是名副其實的精神科病人)。就我所知,因篇幅所限,未包含在本書中的許多其他“先行者”也多有類似的經曆。那麼是不是就可以說,我們齣名的先輩,多半曾為明顯的精神疾患所苦呢?這個問題並不是本書所想要或有可能解答的:因為故事性的考量及個人的偏好,我的取樣絕對不會是客觀公正的。但我相信,人生苦難、適應睏難及由此發生的情緒、行為問題,必然曾是大師們創見、洞見的一個重要源頭。就此意義而言,他們本來就是“受傷的醫者”,他們“救人”先是為瞭“救己”。就如孔子自述,“我非生而知之者”,他們也不應該是天生的聖哲。因為“睏於心,衡於慮,而後作”,所以他們的學問纔會是彌足珍貴的“生命之學”。而我們後人,步其後塵,也必須“睏而學之”,不隻從書本與師長,更重要的是從他人(病人)及自身的煩惱、苦難中學習,纔有可能終於“學而知之”。
這本書分為兩輯。第一輯《“盛世”維也納》將重點放在弗洛伊德及他在“精神分析運動”初萌芽時最重要的夥伴兼宿敵——榮格與阿德勒——身上,試圖刻畫他們各自的掙紮跌撲,他們一生的糾纏、恩怨,以及他們驚人的耐力與原創力。這一輯也包括幾位持續開展廣義定義下的“精神分析運動”的“第二代”俊傑之士,包括與弗洛伊德多年“情逾父子”的蘭剋、企圖結閤精神分析與馬剋思主義而終至崩潰的賴剋、將精神分析學帶入英語世界的瓊思、自認為是弗洛伊德正宗傳人的“客體關係理論”鼻祖剋萊恩,以及弗洛伊德聲譽的守護者,也與剋萊恩同被尊為“兒童精神分析之母”的安娜·弗洛伊德。這一部以意義治療大師弗蘭剋爾壓軸。先後受教於弗洛伊德與阿德勒的弗蘭剋爾,後來發現對人性的瞭解不應被局限於“性”或“權位”,而隻能經由“意義”的追尋纔能來完成。令人感動的是,經過納粹集中營的劫難,九死一生的弗蘭剋爾竟能更加肯定生存的意義。他的言傳身教,帶動瞭戰後迄今“存在/人本主義”(Existential-Humanistic)心理學的發展。
相對於第一輯完全以歐洲為主的事實(九位傳主裏有七位來自維也納,其他兩位分彆來自瑞士與英國),第二輯《從大洋到大洋》(從大西洋到太平洋之意)的重心則全在美國,六位傳主之中有四位生於美國,其他兩位的事業則在移民美國之後纔得以開展。他們之中,萊剋曼、沙利文與米德就正是“人際關係精神分析學”(Interpersonal Psychoanalysis)及“新弗洛伊德學派”(Neo-Freudian)的中堅分子。而這兩個學說的發展,反映的正是精神分析學及相關心理治療學說在從歐陸移植到“新世界”沃土的過程中,學者在新的文化環境下重新省思人心、人性的成果。相較於上一代歐陸的學者,他們關注的重點不再隻是“內心世界”,而是個人與其環境,尤其是傢庭、社會、文化環境之間的關係。建基於美式的樂觀與實用傾嚮,他們主張人性不是命定的,人的心理健康可以由環境的改造來促成。這樣的主張,一方麵鼓動瞭全球推動社區心理衛生運動的風潮,同時也助長瞭如弗洛姆(萊剋曼之夫)等學者對當代社會剝奪人性自由的深刻批判。
雖然艾瑞剋·埃裏剋森一生自詡為正宗的弗洛伊德傳人,他的許多摯友(例如米德)其實都是“新弗洛伊德學派”的人。他的人生八階段發展理論,強調的正是個人發展的社會背景,他以路德及甘地為主題的巨著,討論的也是社會、文化對個人認同的影響。從這個角度來看,我們或可以說埃裏剋森之所以成名,固然反映瞭他的纔華與創見,但同時也因為他的想法呼應瞭第二次世界大戰後人們的心理需求。
另一位幾乎同姓的米爾頓·艾瑞剋森則更是個來自中西部、身上同時流著維京人與印第安人血液的“正宗”美國人。他“殘而不廢”,自信、樂觀、富於幽默。他不相信潛意識是洪水猛獸,而將之視為生機的源泉。也因為他,源遠流長但長期被誤解忽視的催眠療法纔得以重見天日。
這一部分以威廉·詹姆斯殿後,其實感覺上對他是有點委屈的。詹姆斯是本書所有傳主之中最年長者,年紀比弗洛伊德還大上一輪。當弗洛伊德與榮格及法郎剋齊於一九○九年首次訪美時,最嚮往的就正是能與其時已執美國心理學界牛耳的詹姆斯相見,並得到他的支持。詹姆斯雖然對新興的精神分析學不乏好感,他的興趣則始終放在“意識”的層麵。他常年苦思人之所以為人的種種嚴肅議題,諸如自我意識的本質、自由意誌與命定論(Determinism)並存的吊詭、靈魂與宗教情操的存在與屬性等。雖然伴隨這苦思的是大半生經年纍月的極度憂鬱與種種嚴重身心癥狀,他還是“甘之如飴”,勇往直前,晚年還與約翰·杜威創立“實用主義”(Pragmatism)與“徹底經驗主義”(Radical Empiricism),流風所及,影響瞭整個二十世紀世界的麵貌。
……
受傷的醫者:心理治療大師絕處逢生的隱秘人生 下載 mobi pdf epub txt 電子書 格式 2024
受傷的醫者:心理治療大師絕處逢生的隱秘人生 下載 mobi epub pdf 電子書受傷的醫者:心理治療大師絕處逢生的隱秘人生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下載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