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漢口:一個中國城市的商業和社會(1796—1889)》以堅實的資料和嚴密的論證,對中國城市與資本主義發展進行瞭研究,再現瞭漢口這座典型的中國近代城市的發展史;同時作者證明瞭馬剋斯?韋伯所謂“中國沒有形成一個成熟的城市共同體”的論斷是對中國社會發展的一個極大誤解。作者兩部研究中國城市漢口的著作,是海內外史學界研究中國新城市史和社會史的代錶作,在中國史研究領域,可說是不朽的作品。
作者簡介
羅威廉(William T.Rowe),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曆史係教授、東亞研究中心主任,當代美國*有影響力的漢學傢之一。主要研究方嚮為東亞史、城市社會史、經濟史。
目錄
緒論:歐洲與中國曆史上的城市
第一部分商業中心
第1章19世紀的漢口
一、武漢三鎮
二、市容印象
三、漢口早期的曆史
四、行政管理
五、人口
六、“漢口旅寓”:西方勢力齣現的影響
第2章漢口的貿易
一、漢口貿易的類型:全國性市場
二、漢口貿易的類型:地方體係
三、商業的運營
四、貿易轉型?
第3章鹽貿易
一、“綱”、“票”製度
二、漢口銷區的鹽走私
三、太平軍占領前的漢口鹽市
四、太平天國運動後的漢口鹽市
五、鹽業的商人組織
六、結語:鹽貿易與地方社會
第4章茶葉貿易
一、茶葉外貿的來龍去脈
二、1861年漢口茶葉市場的開放
三、漢口茶葉貿易的結構,1861—1889
四、茶葉貿易中的集體組織
五、1883年聯閤拒售茶葉事件及其後果
六、漢口茶葉貿易的危機
七、結語:茶葉貿易與地方社會
第5章漢口的信貸與金融
一、金融機構
二、信用和債務
三、漢口金融領域的規章製度與組織
四、結語:信貸、商業和社會
第6章國傢與商業
一、運輸稅
二、官方經紀人:財稅與控製
三、商業稅收的其他渠道
四、湖北省商業政策的形成
五、商人和官僚:個人利益的結閤
六、結語:勾結還是衝突?
第二部分城市的社會組織
第7章移民城市的地方根源
一、移居城市的三種類型
二、漢口的地方群體
三、籍貫及與傢鄉的聯係
四、地方來源是漢口社會秩序建立的原則
五、齣生地、居住地和社會變遷
第8章行會結構
一、行會的稱謂與正式地位
二、地緣組織
三、業緣組織
四、結構變化的趨勢
五、結構變化和組織發展
六、結構革新的進程
第9章行會功能
一、文化功能
二、商業功能
三、團體功能
四、社會服務功能
第10章行會與地方權力
一、漢口行會內部的權力分配
二、行會間的結閤與行會聯盟
三、行會力量興起過程中官府的作用
四、行會與城市自治
結語
主要參考文獻
譯校後記
精彩書摘
緒論:歐洲與中國曆史上的城市 在19世紀後半期,漢口,這個華中地區主要的商業城市,是世界上最大的都市之一。它是一個跨越數韆裏、包羅無數種商品的極其活躍的市場係統的中心,也是一個國際貿易港口。它接納瞭來自四麵八方的、四海為傢的能工巧匠。當然,在歐洲城市已經進入工業時代整整一個世紀之後,漢口仍然沒有蒸汽動力的機器。而且,西方國傢早已經曆瞭廣泛的或漸進式或革命性的政治變革,而漢口卻仍然處在無力對嚴峻的國際壓力做齣有效反應的古代帝國製度的統治之下。 雖然漢口以及那個時代的其他中國城市,已擁有相當的規模和經濟集中化與社會復雜性,但最具影響的西方曆史學派仍然傾嚮於認為中國的城市製度沒有充分的發展,而且把它看做導緻中國“倒退”的主要原因之一。根據這種觀點,在19世紀及20世紀初期,中國城市未能發揮必要的催化劑作用,以促使社會、經濟與政治發生像西方曾發生過的那樣、走齣中世紀的轉變,也未能提供一種較好的物質文明基礎。 這一觀點是建立在如下的基本假設之上的,即我們一般認識的“城市”之類的中心地類型,真正的源頭隻有一個,那就是“自治共同體”,亦即一種城市聚落的相對自治形式,它最初在11世紀齣現於意大利北部,然後很快擴散到法國、德國和低地國傢。有關這種共同體發展的經典性論著是亨利?皮雷納(Henri Pirenne)的《中世紀城市》(1925)。雖然皮雷納所討論的很多方麵引起瞭很大爭論,但他關於共同體具有深廣曆史意義的觀點卻一直得到廣泛的承認。亨利?皮雷納:《中世紀城市:其起源與貿易復興》(普林斯頓:1969)。最近有關這一問題的討論有弗裏茲?羅傑(Fritz R�塺ig)的《中世紀城鎮》(伯剋利:1967。匯集瞭20世紀30 年代到40 年代間完成的論文)和丹尼爾?沃利(Daniel Waley)的《意大利的城市共和國》(紐約:1969),它們都對皮雷納理論的某些方麵提齣瞭異議,但都支持他的總體看法。更為重要的也許是,著名的德國社會學傢馬剋斯?韋伯(Max Weber)在他簡要地對其同時代城市進行跨文化比較分析的論著《城市》中,將皮雷納的基本觀點整閤進一個理論體係中,並予以確認。關於皮雷納的思想與韋伯思想之間的關係,請參閱唐?馬丁代爾(Don Martindale)給韋伯《城市》(紐約:1958;德文初版,1921)一書所寫的序,見《城市》,49~56頁。這些經過韋伯闡釋的觀點,一直到今天,都在吸引著城市研究者。 無論是皮雷納還是韋伯,都認為一個中心地要成為“城市”,就必須具備超齣行政首府 的功能。比如,皮雷納在談到9—10世紀歐洲的“城堡”或“自治城鎮”時就指齣: 城堡沒有錶現齣一點城市的特徵。其人口組成,除瞭構成基本部分的騎士與牧師之外,就隻有受雇服侍他們的僕人瞭,而且其數量微不足道。這是一個要塞的人口,而不是一個城市的人口。在這樣的環境裏,商人與手工業者都不可能存在,甚至連想象都想象不到。他們自己不生産任何東西,純粹依靠周圍農村的稅收生活;除瞭作為單純的消費者,他們沒有任何其他的經濟作用。因此,我們可以肯定地說,從加洛林王朝時期起,人們所說的“城市”這個詞,就既沒有社會意義,也沒有經濟意義,更沒有法律意義瞭。皮雷納:《中世紀城市:其起源與貿易復興》,74~75頁。 同樣,韋伯也要求一個城市要在實際上錶現為“城市共同體”。要做到這一點,一個聚落必須“在貿易—商業關係中顯示齣相對的優勢,這個聚落作為整體,錶現齣如下特徵:(1)一個防禦工程;(2)一個市場;(3)一個法庭,以及至少是局部自治的法律;(4)相關的社團組織;(5)至少是部分的自治與獨立,因而有一個由市民參與選舉産生的行政機構”。 ……
漢口:一個中國城市的商業和社會(1796-1889)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
評分
☆☆☆☆☆
可以的,京東圖書不錯,夠給力,很喜歡從京東買書
評分
☆☆☆☆☆
小地點,長時段的曆史研究,切入點視角獨特,非常值得一讀
評分
☆☆☆☆☆
之前在公眾號看到此書的推薦,時隔月餘,開啓網購。
評分
☆☆☆☆☆
中國曆史最明顯的特徵之一就是年代悠久,綿延不斷。這並不是說中國沒有變化或處於靜止狀態,而是說它具有3000多年的連續不斷的文化和政治傳統,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國傢之一。從許多方麵看,今天的中國以及使中國變成今天麵貌的革命,隻是這一長期曆史的最新階段。因此,主要討論19世紀與20世紀
評分
☆☆☆☆☆
本書描述的是18世紀清朝統治的重大轉型,許多中央機構閤並為一個新的具有管理與協調職責的內廷樞密組織_軍機處。
評分
☆☆☆☆☆
早期民國政治以爭鬥為標誌,爭鬥的一方是齣現於晚清的地方勢力,另一方則是官僚國傢政府——承繼自清代,其中絕大部分袁世凱都未加變動。在他眼中,地方力量無疑是無紀律而危險的,他沒有嘗試去籠絡它們,也未能理解精英動員(更不用說民眾動員)的潛能。袁世凱確實試圖改革政府的司法與金融機構,聘請受過現代教育的人士,鼓勵工業,興建學校(僅指男校),建立現代文官製度,禁絕@,重建基礎設施。因此,他是在尋求延續並擴展清末新政。正因為袁世凱是位軍事傢,所以,他的政府在一個特殊的意義上顯得符閤現代這個詞:如果軍隊能成為紀律嚴明的民眾動員的典範,那麼整個民族將會齊步前進。這一軍事典範後來影響瞭國共兩黨的社會動員觀念,但是,隻要袁世凱是通過臃腫的官僚體係進行統治的,他的政府就不可能不是保守、腐敗且無效率的。
評分
☆☆☆☆☆
早期民國政治以爭鬥為標誌,爭鬥的一方是齣現於晚清的地方勢力,另一方則是官僚國傢政府——承繼自清代,其中絕大部分袁世凱都未加變動。在他眼中,地方力量無疑是無紀律而危險的,他沒有嘗試去籠絡它們,也未能理解精英動員(更不用說民眾動員)的潛能。袁世凱確實試圖改革政府的司法與金融機構,聘請受過現代教育的人士,鼓勵工業,興建學校(僅指男校),建立現代文官製度,禁絕@,重建基礎設施。因此,他是在尋求延續並擴展清末新政。正因為袁世凱是位軍事傢,所以,他的政府在一個特殊的意義上顯得符閤現代這個詞:如果軍隊能成為紀律嚴明的民眾動員的典範,那麼整個民族將會齊步前進。這一軍事典範後來影響瞭國共兩黨的社會動員觀念,但是,隻要袁世凱是通過臃腫的官僚體係進行統治的,他的政府就不可能不是保守、腐敗且無效率的。
評分
☆☆☆☆☆
近代從事西式外交的官員産生於科舉的道路,他們是如何“適應”外交這種全新的“職業”的?如何理解清朝外交機構的運作方式與特點?作者從清代檔案中鈎稽總理衙門、外務部及駐外官員的履曆資料,考察其齣身、選任、升遷、去嚮、群體演進等係列問題,構建並展現齣晚清外交人員從起源、發展到所謂“職業化”外交官群體形成的全過程。“外交官”是一個研究薄弱的群體,本書的研究為今後的晚清外交史研究奠立瞭基礎。
評分
☆☆☆☆☆
嚴重囤積癥患者!買書如山倒,讀書如抽絲,這病,得治啊!這不,碰上活動,又是十幾本十幾本地往傢搬,傢裏都堆不下瞭,剁手,剁手,剁手!!!買書太多,無法對內容進行點評,所以無法在這裏給其它親有效的評價參考,目前隻能從外觀包裝上來作評,把囤積的書認真讀完後再一一追評瞭。SO,本書外包裝完好,派送速度挺快的,書沒有破損汙漬情況齣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