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饮食智慧--调元·体质·食养》(第七版)系作者结合自己多年行医经验积累而成,之前已经出版过6版,均已脱销。2010年出版的第六版更是热销超过2万本,经过6年时间作者决定推出第七版,新版增加了体质食养学试验研究、常用辅助抗癌食疗食物表、各型病理体质宜用食物索引和舌象图等内容,增加大众对体质食养学概念的理解。多年来,作者作为一个近90岁高龄的科普志愿者,经常义务到上海及周边地区的各大高校和社区进行"药食同源、药食同性、药食同理、药食同效"的健康宣讲,希望借此号召科普积极分子率先行动起来,身体力行带动更多的人把21世纪人类饮食结构和饮食习惯真正调整到正确的方向上来。正是带着这种冀望,第七版图书将于2017年面世,并将伴随着作者的科普宣讲走进千家万户。
作者根据中国传统医学理论并通过长期临床观察和实验研究后,将人类体质分成六种主要类型,其中除一型为正常质外,其余五型均为病理体质,即介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过渡状态。此时经西医学的种种检查,其结果往往多在正常范围之内,但主观上却有种种不适。此时既可用药物也可用食物进行调养。这是中医学关于药食同源、同性、同理和同效理论的具体体现。
体质食养是指按每个人的体质类型正确地选择食物,同时尽量避免食误,持之以恒即能将病理体质调理到正常质,从而达到养生、防病、延年的目的。本书将告诉读者体质食养的具体方法,有可操作性。
匡调元,1931年6月出生,江苏省无锡市人。上海中医药大学教授、专家委员会委员。自1960年学习中医学后一直从事中西医结合临床病理研究;1977年5月正式发表了"体质病理学研究,"1984-1985年去美国Bowman Gray医学院病理科工作,研究白种人和黑种人的体质类型;1988年调入上海中医学院开展体质病理学与体质食疗学的实验研究;已出版专著《中医病理研究》、《体质食疗学》、《人体体质学》、《中医体质病理学》、《体质病理学与体质食疗学实验研究》、《人体新系猜想--匡调元医论》及《中医病理学的哲学思考》等,从而创立了人体体质学、体质病理学与体质食疗学学说。
第一章 中华饮食文化概述
一、中国哲学中的“天人观”与中华饮食文化
二、“气-元论”与中华饮食文化
三、《易》与中华饮食文化
四、中华饮食文化崇尚“顺应自然”、“恬淡虚无”
五、中华饮食融营养、美味、强身、美容、治病于一炉
第二章 体质食养简介
一、体质的概念
二、如何判断体质类型
三、形成各型体质的机制
四、体质可以改变
五、体质食养学的实验研究
第三章 各型体质的食养食品与食谱举例
一、燥红质用滋阴清热润质法
二、迟冷质用壮阳祛寒温质法
三、倦(白光)质用益气生血健质法
四、腻滞质用除湿化滞利质法
五、晦涩质用行血消瘀活质法
六、正常质用平补阴阳强质法
第四章 年龄与体质食养
一、胎儿期的优质问题
二、小儿期的食养
三、青春期的食养
四、成年期的食养
五、更年期的食养
六、老年期的食养
第五章 性别与体质食养
一、形成两性差别的遗传学基础
二、生长、发育和表老过程的时间差
三、生理功能方面的性差别及其食养
第六章 地域、四季与体质食养
一、不同体质类型的人对不同气象因素特别敏感
二、不同体质的人应采用不同的四时养生法
第七章 新世纪饮食新观念
一、西药、中药与家常菜
二、食物能治病
三、药害不如食害
四、饮食的医误与自误
五、忌嘴有理
六、“吃冰”害人匪浅
七、水与体质
八、慢性病为何久治难愈
九、菜篮子里找美容品
十、提倡以素食为主
第八章 食物的性和味
一、食物必须讲究性、味
二、食物的功能
三、食物的配伍
四、烹饪的作用
五、食物的调味
……
第九章 几种常见病的体质食养举例
第十章 常用食物的性味、主要功能及体质宜忌
附录
(一)
人,作为万物之灵,自以为很聪明,以为无所不能:上可九天揽月,下可五洋捉鳖。其实,并非如此。关于宇宙人生的事,不知道的远比知道的多得多。譬如饮食。人类至今仍在盲目地乱吃:地上爬的,水里游的,天上飞的,抓来就吃。水煮的,油炒的,火烤的,烟熏的,酒醉的,盐卤的,十八般武艺,尽显神通。味道好极了!有时,明明知道很多病是吃出来的,还是抵不过诱惑或利欲熏心,宴会频频,舍命陪君子,明知故犯,照吃不误!
(二)
有鉴于此,我从1989年《体质食疗学》第一版问世到今天的《中华饮食智慧》已经第七版了,对“辨体质,论饮食”的意义和重要性,虽经苦口婆心,反复宣传,但成效尚不理想,上至院士教授,下及黎民百姓,知道“体质食养”者,寥寥无几!一方面,由于移风易俗比较困难;另一方面,还是我们科学普及的宣传不够!
(三)
国民经济发展了,大家要提高生活质量,多吃点,吃好的,是大家幸福快乐的表现,是值得庆贺的好事,但天下事都有两面性,掌握不好,过与不及,都不利于健康。饮食亦然。营养不良会生病,营养过剩也会生病。目前,全世界,全中国,不少地区的老百姓,营养过剩致病的情况很严重。饮食不当:即该吃的不知道吃,不该吃的不知道就乱吃,由此而致病的情况更为普遍,更为严重!“体质食疗学”将告诉各位的大学问,也是中华饮食文化的大智慧。
西方人,至今,还只知道所谓的营养学:食物含有七大营养要素: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矿物质、膳食纤维和水。除此之外,一概不予重视。他们既不知道人体体质有寒热燥湿之分,亦不知道食物有四气五味之别,更不知道两者必须相应,否则,食物很可能变成毒物。我相信若干年后,他们会觉悟到饮食不当可以致病,久而久之,可以杀人!冠心病、脑出血、痛风、结石症等等,都与饮食不当有关。所谓吃得好,不是吃得多,吃得贵,而是食物性味切合您的体质状态。
这本书简直让我大开眼界!我一直对健康饮食很感兴趣,但常常觉得市面上很多书籍都过于浅显,或者只是简单地罗列食谱。直到我偶然翻开了这本《中华饮食智慧:调元·体质·食养(第七版)》,才发现原来饮食与养生之间有着如此深厚的学问。作者深入浅出地讲解了中医的“调元”理念,将抽象的理论化为具体的指导,让我不再只是被动地“吃什么”,而是开始理解“为什么”这样吃。书中关于体质的分析特别精准,我以前总是搞不清自己是偏寒还是偏热,看了这本书,结合自身情况,一下子就豁然开朗了。最让我惊喜的是“食养”部分,不再是简单的食物搭配,而是根据不同体质、不同季节,甚至不同的生活状态,提供了非常有针对性的膳食建议。比如,针对我容易出现的春季过敏,书中就详细列出了可以多吃的润肺食材和需要避免的“发物”,这比我之前自己瞎摸索有效多了!而且,书中引用的很多古籍典故,也为这些养生智慧增添了历史的厚重感,读起来不仅学到了知识,也很有文化熏陶。第七版的更新,也让我感觉内容更贴合当下,信息的准确性和实用性都得到了保障。
评分我一直对中国传统的养生文化非常着迷,尤其是关于饮食的部分。这本书,简直就是我一直在寻找的那本“圣经”。《中华饮食智慧:调元·体质·食养(第七版)》将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积累的饮食养生智慧,以一种系统而又易于理解的方式呈现出来。我特别欣赏它对“调元”的深刻阐释,让我明白了身体内部的阴阳平衡是健康的基础,而饮食则是维持这种平衡的关键。书中关于“体质”的辨析,也让我对自身有了更深的认识,理解了不同体质的人应该如何通过饮食来达到最佳的健康状态。而“食养”部分,则更是让我看到了食物的神奇之处,如何通过合理的搭配和烹饪,让食物发挥出最大的养生功效。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食谱,更是一部关于如何与食物对话、如何与身体对话的哲学。它引导我去思考,去感受,去发现,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将健康的理念融入到饮食之中。第七版的更新,我想一定是在原有的基础上,注入了更多新的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让这本书的价值更上一层楼。
评分我是一名对传统文化有着浓厚兴趣的上班族,平时工作压力大,身体也常常出现一些小毛病,比如容易疲劳、消化不良之类的。朋友推荐我看看这本书,刚开始我还担心会比较枯燥,没想到它完全颠覆了我的想象。这本书就像一位慈祥的长者,娓娓道来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在饮食养生方面的宝贵经验。我特别喜欢它对“体质”概念的阐述,不像很多书那样把人简单分类,而是细致地分析了各种体质的形成原因、特点以及对应的调理方法。书中的“调元”思想,也让我从一个新的角度看待健康,明白身体的平衡是多么重要。而“食养”部分,更是让我看到了饮食的神奇之处。我尝试着按照书中的建议,在早餐中加入一些平时不常吃的谷物和蔬菜,并且调整了晚餐的烹饪方式,结果真的感觉身体有了明显的变化,消化更顺畅了,整个人也感觉精神了不少。这本书没有给我灌输什么复杂的理论,而是用一种非常温和、自然的方式,引导我去感受身体的需求,并用最朴素的食物来满足它。第七版的更新,我认为在案例的丰富性和实践性的指导上做得更好,增加了更多贴近生活的具体操作方法,让我这个普通读者也能轻松上手。
评分说实话,我之前对中医饮食养生总是抱有一种敬而远之的态度,觉得它太玄乎,不接地气。但这本书彻底改变了我的看法。它用非常通俗易懂的语言,解释了那些看似复杂的“调元”、“体质”等概念,让我觉得原来养生离我们这么近,就在我们每天的餐桌上。《中华饮食智慧:调元·体质·食养(第七版)》这本书,真的像一本宝藏,让我挖掘出了无数关于饮食健康的智慧。我最受用的部分是关于“体质”的分析,让我终于明白了为什么自己总是在某些方面比别人更容易出现问题,也找到了相应的解决之道。而“食养”章节,更是让我看到了食物的“治愈”力量。我尝试着按照书中的建议,调整了我的饮食结构,结果惊喜地发现,困扰我多年的某些小毛病竟然得到了缓解。这本书没有给我推销任何昂贵的产品,也没有强迫我进行什么极端的饮食控制,而是教会我如何利用最天然的食材,来滋养身体,提升健康。第七版的更新,让我觉得这本书的内容更加充实,信息也更加全面,非常适合想要深入了解中华饮食养生文化的人阅读。
评分我一直认为,真正的养生,是顺应自然,而不是对抗自然。这本书恰恰做到了这一点。它没有给我制造焦虑,也没有强迫我去改变我原有的生活习惯,而是循循善诱,让我认识到,我们日常所吃的食物,本身就蕴含着巨大的养生力量。《中华饮食智慧:调元·体质·食养(第七版)》这本书,将这种力量挖掘并呈现了出来。我尤其欣赏它对“调元”的解读,认为身体的各项机能如同一个精密的仪器,需要通过合理的饮食来维持其最佳运行状态。书中对体质的辨析,让我更清晰地认识到自己身体的特殊性,理解了为什么有些养生方法对别人有效,而对自己却效果甚微。而“食养”的部分,更是将理论付诸实践,提供了大量切实可行的食谱和饮食原则,让我能够根据自己的体质和时令,做出最适合自己的选择。读这本书,我不仅仅是在学习如何吃,更是在学习如何“活”,如何与自己的身体和谐相处,如何在日常的点滴中,积蓄健康的力量。第七版的出版,说明这本书的价值得到了持续的认可,也让我对其中新增的内容充满了期待。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