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主系清代与乾隆皇帝同时的文学家、戏剧家。
一个在盛世年华的才子却屡试不第;好容易在翰林院做编修,吃上皇粮,竟拂袖而去!
一介刚介耿直、有气节、有骨气的书生!
蒋士铨是我国清代乾隆年间伟大的文学家、戏剧家。其一生诗文词曲无一不工。本书以蒋士铨生平为线索,以饶有兴味的真实故事为表现形式,重在体现蒋士铨先生的人格、信念、气节。以散文体的叙事方式,按照人物命运的走向、脉络,结合蒋士铨先生的戏曲及诗文成就,努力做到全方位展现蒋士铨先生高深渊博的学识素养和学问根基。蒋士铨一生坎坷,早年随父游学山西等地,后归铅山参加科举考试,于三十三岁中进士。其性情刚介耿直,在翰林院编修任上,拂袖而去,遁身扬州等地任教十余年。母亲去世后,回到南昌。后闻乾隆帝传召,古稀之年进京,才三年,因病重归故里,于南昌筑藏园栖身,最后于藏园瞑目离世。
陶江,男,1955年生,江西新建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江西省作家协会理事。南昌市作家协会副主席、南昌市散文学会副会长。著有中篇小说集《平手》;短篇小说集《一朵芙蓉出水来》。长篇小说《轿谱》。长篇儿童文学小说《水边的仙茅草》。《水边的仙茅草》为2007年中国作家协会重点扶持篇目。长篇文化散文《银的镇》。散文集《幽夜听雨》。学术著作有《陶姓史话》等五部。至今在全国报刊发表小说、散文、报告文学等作品二百五十余万字。
引子
蒋士铨一生留下了丰富的文学遗产,诗词文曲,无一不工。今存诗歌五言、七言、古体、近体、乐府诗共四千九百余首,词二百零八首(附南北曲十二首),古文二百四十九篇,戏曲剧本十六部。蒋先生的于文之道,纵观横视都是个多面手,可谓全才。他是清中叶一位享有盛誉的戏曲家、文学家,与袁枚、赵翼并称乾隆诗坛“三大家”。他以杰出诗人兼戏曲家之名载入中国文学史册。
二〇一四年十二月和二〇一五年六月,我曾两次前往蒋士铨的故乡铅山县考察采风,寻找先生的足迹。随后又先后前往蒋士铨母亲的居所——蒋士铨小时候生活过的余干县瑞洪镇考察采风;前往蒋士铨曾经生活过的鄱阳县考察采风。在掌握了较多的第一手资料后,开始了《气节文章——蒋士铨传》的写作。
蒋士铨一生著作等身,成就非凡。
他的戏曲成就得到历史的肯定。自清以来不少戏剧评论家都对蒋士铨戏曲的独特风格有过很好的描述,对他的至尊地位有过充分肯定。蒋士铨被誉为“乾隆曲家第一”“雅部之殿军”,成就卓越。他的戏曲中有着浓厚的“江右”情结,“在戏曲创作上追步明代戏剧家汤显祖”,且又不因循守旧,而是独辟蹊径,以忠义节烈为作品的主题,有着显明的教化作用。蒋士铨不少剧本总是在开头和结尾以梦和仙境为引子,渲染剧本主旨。这种写作方法得到其后剧作家的仿效,成为一种新的戏剧创作方法。他的剧本创作与众不同的还有一点:剧本中的人物命运和矛盾冲突都以生活的原生态形式呈现,打破以前剧本创作大团圆结局的写作路子。在他所创作的剧本中,主要人物都以悲剧了结。这成为正剧和悲剧创作的主要写作模式。蒋士铨在戏曲创作上选题独特,文词别致,重情弘义,重史扬忠,表现了他厚重的人格力量和正义观。
他的诗歌成就卓著。语词清丽,俊采飞扬,格调高昂,心智远大,铿然有声,气壮山河。蒋士铨的诗歌与戏曲齐名,时与袁枚、赵翼并称为“乾隆三大家”,清乾隆帝赞誉蒋士铨与彭元瑞为“江右两名士”。同朝诗人王昶说他“博通淹雅,自古文辞及填词度曲,无所不工,而最擅长者莫如诗。当其摇笔掷简,意绪触发,如雷奋地,如风决土,如熊咆虎哮,鲸吞鳌掷,山负海涵,莫可穷诘。故论诗于当代,以君为首;而论君之诗,以五七言古诗为极则”。道光时期黄钊也评价他的诗:“当乾隆间,随园效法香山,为广大教主;云松则别竖精进幢,间为六贼之戏,以扰禅定;而藏园叟如维摩面壁,不见不闻。近数十年来,标正宗者乃共推清容居士。”他所创作的诗歌,内容宽泛,词语独特,用典纵横历史空间,文字使用空阔,如果没有扎实的史学功底和文字功底,很难有如此的文词之妙。真可谓前无古人,后无追者。
他的词作洪亮铿锵,激越明快,跌宕起伏,表达哀怨幽深的情绪,又抒发激烈豪放的气势。他写亲情的词作,多给人情意绵绵之感。题咏山水词写得灵动而富有情趣,耐人寻味。他的词意境深邃,独创的锻词炼字之功,表现了文词的恢宏情韵和唯美色彩,在词的创作中独特的思路和创作方法,成为我国词作的一个里程碑。《铜弦词》是其代表作。清冯震祥把蒋士铨与王昶、吴锡麟、屠倬、孙原湘、郭麔六家词辑为《国朝六家词钞》;蒋氏词与乐钧、勒方锜、文廷式又被称为“江西四大家”,入选《清名家词》(陈乃乾辑),由此不难看到蒋士铨在清代词坛上的地位。
他的古文创作质朴无华,清晰流畅,情义文字,挥洒自如。
拙于仕宦、教授于乡的经历,率真、忠雅的性格,穷典朝衫的困窘生活,出口成章、著作等身的文学成就——一个矛盾的集合体体现在蒋士铨身上。他在天地间留下了属于自己的坎坷的戏剧人生,其演绎过程既让人叹为观止又让人感叹天道酬勤。命运所赋予的文华总是显露出苦涩和不堪。重新浏览他对生命的思考,他对生活的评判,他对家国田园的挚爱,他对理想抱负的希冀,我们所感受到的是他的忠义气节和雅致气质,也让我们在南国的夜空中看到了一线光亮正朝着一个遥远的星际驰骋。一个生命在人世的呐喊中随着岁月的脚步消失了,可留给我们的是一份厚重的文学“教科书”,读懂他,也许能给予我们很多很多……
写好蒋士铨的传记,我感觉把握人物特性是关键,其戏曲成就及诗文的透析是依据,故事传说为参考。重点表现蒋先生的人格、蒋先生的信念、蒋先生的气节、蒋先生的忠雅。以散文的叙事方式,按照人物命运走向、脉络,结合戏曲及诗文成就以及生动有趣的文雅故事,着重推介蒋先生的戏曲成就、诗文成果和高深渊博的学问根基,将一个优雅、大方、直率、无邪的蒋先生形象展现在文字中。
……
读罢《气节文章:蒋士铨传》(平装),我脑海中挥之不去的是蒋士铨身上那种“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的淡泊与坚守。他并非不追求名利,而是在追求的过程中,始终不忘初心,不让名利模糊了自己的人生方向。作者通过对蒋士铨生活点滴的细致捕捉,塑造了一个立体而丰满的形象,让我看到了他身上那种超越时代的闪光点。这本书没有夸大其词,也没有刻意拔高,而是以一种客观而温情的笔触,讲述了一个正直文人的传奇一生。我尤其欣赏的是,作者并没有将蒋士铨神化,而是展现了他作为一个凡人所经历的喜怒哀乐,这使得他的形象更加真实可信,也更能引起读者的共鸣。这本书,就像是一面镜子,照出了历史的深度,也照出了人性的光辉。
评分《气节文章:蒋士铨传》这本书,给我带来的最大感受是,在历史的长河中,总有那么一些人,他们用自己的一生,诠释着何为真正的“气节”。蒋士铨无疑就是其中一位。作者在叙述过程中,并没有使用过于华丽的辞藻,而是用朴实而真诚的语言,将蒋士铨的生平娓娓道来。我能感受到作者对蒋士铨的敬佩之情,这种敬佩并非盲目的崇拜,而是基于对历史事实的深入了解和对人物精神的深刻洞察。书中对于蒋士铨在困境中如何保持积极心态,如何用他的才华和智慧化解危机,都给了我很大的启发。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传记,更是一堂生动的人生课,让我明白了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如何才能坚守内心的纯粹,如何在逆境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力量。
评分在读完《气节文章:蒋士铨传(平装)》之后,我深刻感受到这位历史人物身上所散发出的那种不屈不挠的精神。蒋士铨的一生,并非一路坦途,相反,他经历了许多艰难困苦,尤其是在政治漩涡中,他的正直和气节显得尤为珍贵。作者在字里行间,淋漓尽致地展现了蒋士铨如何在复杂险恶的环境下,依然坚守自己的原则,不随波逐流,不为权贵所折腰。书中对于他个人经历的细节描写,比如他在仕途上的起起伏伏,他与同僚、上级的交往,甚至是他的家庭生活,都勾勒出一个有血有肉的形象。我尤其欣赏的是,作者没有仅仅停留在对他功绩的歌颂,而是深入挖掘了他内心的挣扎与抉择,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在时代洪流中努力保持自我、坚持信念的真实蒋士铨。这种细腻而深刻的刻画,使得这本书不仅仅是一部人物传记,更是一部关于人生选择与价值坚守的智慧之书,让我受益匪浅,也对“气节”二字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敬畏。
评分这本《气节文章:蒋士铨传》给我带来的震撼,远不止于对一位历史人物的了解。它更像是一扇窗,让我窥见了那个时代文人的生存状态和精神风貌。蒋士铨的故事,不仅仅是他个人的传奇,更是那个时代士大夫群体命运的一个缩影。书中对于他所处的社会背景、政治气候的描绘,都相当到位,让我能够更好地理解他所面临的困境和所做的选择。我被他那种“宁可枝头抱香死,不愿吹落北风中”的坚韧所打动,也为他身处逆境时的冷静与睿智所折服。作者在梳理史料的基础上,运用流畅的笔触,将一段段尘封的历史重新展现在读者眼前,引人入胜。读这本书,仿佛与蒋士铨进行了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感受着他内心的澎湃与激荡。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不仅讲述了一个人的故事,更传递了一种精神,一种在任何时代都值得我们学习和传承的精神。
评分《气节文章:蒋士铨传》这本书,让我对“气节”这个词有了全新的认识。在此之前,我可能只是觉得这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但通过蒋士铨的人生轨迹,我才真正体会到它在现实中的分量。作者对于蒋士铨在面对诱惑、压力时如何做出选择的描写,非常细致入微,让我看到了他作为一个普通人,也有内心的软弱和摇摆,但最终他凭借着内心深处的坚守,战胜了那些负面的情绪。书中的一些细节,比如他对朋友的忠诚,对家人的责任,以及在公共事务上的担当,都让我看到了一个完整而有深度的人物。我尤其喜欢作者对蒋士铨作品的解读,将他的文章与他的人生经历相结合,展现了他文章中所蕴含的深刻思想和情感。阅读这本书,就像是在品味一杯陈年的佳酿,越品越有味道,也越发觉得回味无穷。
评分还没看呢应该不错
评分还没看呢应该不错
评分这服务非常满意
评分这服务非常满意
评分还没看呢应该不错
评分还没看呢应该不错
评分蒋士铨是我国清代乾隆年间伟大的文学家、戏剧家。其一生诗文词曲无一不工。本书以蒋士铨生平为线索,以饶有兴味的真实故事为表现形式,重在体现蒋士铨先生的人格、信念、气节。以散文体的叙事方式,按照人物命运的走向、脉络,结合蒋士铨先生的戏曲及诗文成就,努力做到全方位展现蒋士铨先生高深渊博的学识素养和学问根基。蒋士铨一生坎坷,早年随父游学山西等地,后归铅山参加科举考试,于三十三岁中进士。其性情刚介耿直,在翰林院编修任上,拂袖而去,遁身扬州等地任教十余年。母亲去世后,回到南昌。后闻乾隆帝传召,古稀之年进京,才三年,因病重归故里,于南昌筑藏园栖身,最后于藏园瞑目离世。
评分good
评分good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