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纲要/中华现代学术名著6

理学纲要/中华现代学术名著6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吕思勉 著
图书标签:
  • 科学史
  • 中国科学
  • 现代学术
  • 名著
  • 理学
  • 中国哲学
  • 学术史
  • 文化史
  • 思想史
  • 中华现代学术名著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ISBN:9787100118231
版次:1
商品编码:11866881
包装:平装
丛书名: 中华现代学术名著丛书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15-12-01
用纸:胶版纸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理学纲要》计十五篇,乃民国十五年予在上海沪江大学讲《中国哲学史》时所手编之讲义也。今略加修改,以成是书。理学行世几千年,与国人之思想关系甚深;然其书率多零碎乏条理,又质而不文,读者倦焉。虽有学案之作,人犹病其繁重,卒不能得其要领也。是书举理学家重要学说,及其与前此学术思想之关联,后此社会风俗之影响,一一挈其大要,卷帙虽少,纲领略具,读此一编,于理学之为如何学问可以知其大概矣。故名之日《理学纲要》。

作者简介

  吕思勉(1884-1957),字诚之,江苏常州人,历史学家,与蒋维乔并称常州二先生,与钱穆、陈垣、陈寅恪并称中国四大史学家。主要著作有:《白话本国史》、《吕著中国通史》、《先秦史》、《秦汉史》、《两晋南北朝史》、《隋唐五代史》、《吕著中国近代史》、《先秦学术概论》、《经子解题》、《理学纲要》、《宋代文学》、《中国制度史》、《中国民族史》、《吕著史学与史籍》、《文字学四种》,以及历史通俗读物。


《理学纲要/中华现代学术名著6》图书简介 《理学纲要》这部鸿篇巨著,作为“中华现代学术名著”系列第六卷,以其系统、严谨的梳理和精辟的论述,为我们展现了中国古代理学的宏大图景。本书并非一本孤立的理论阐述,而是根植于中华民族深厚的思想土壤,对数千年来儒家思想发展脉络中最为重要的一支——理学,进行了深入浅出的剖析与解读。它不仅是对历史文献的整理与归纳,更是对理学思想体系核心精神的提炼与升华,旨在让当代读者能够清晰地把握理学的发展演变、主要流派、代表人物及其思想精髓,进而理解其在中国哲学史乃至世界哲学史上的独特地位与深远影响。 本书的体例安排可谓匠心独运。它首先追溯了理学的源头,将目光投向了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萌芽,诸如孔子的“仁”与“礼”、孟子的“性善论”等早期儒家思想,如何为后来的理学奠定了基础。随后,作者细致地梳理了理学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时期,特别是宋明理学家的贡献。从北宋的周敦颐、张载、邵雍,到中期的程颢、程颐,再到南宋的朱熹,以及明代的王阳明,本书逐一呈现了他们各自在本体论、认识论、伦理学、政治哲学等方面的独特见解。每一个重要的哲学家,其核心思想都被独立而又相互联系地加以阐述,力求展现理学内部的逻辑脉络和思想传承。 在本体论层面,本书着重阐释了理学关于“理”与“气”的辩证关系。“理”作为宇宙万物的本源和规律,其形而上的抽象性与普遍性,以及“气”作为构成万事万物的具体物质形态,其形而下的实在性与有限性,构成了理学本体论的核心议题。作者不仅深入解读了朱熹的“理气二元论”,也充分展现了陆九渊“心即理”的直观性,以及王阳明“致良知”和“心即理”的内发性。这些不同的本体论建构,共同揭示了理学对于“道”的理解,以及如何从本体层面解释世界运转的奥秘。 在认识论方面,本书深入探讨了理学关于知识来源和获取途径的思考。“格物致知”作为朱熹认识论的基石,被详细解读。作者阐述了“格物”并非简单地探究事物,而是通过观察、体察、研究具体事物,从而领悟事物背后的“理”。同时,本书也展现了王阳明“知行合一”的认识论,强调认识与实践的统一,认为真正的认识必须通过实践才能实现,并在实践中不断检验和深化。这种对认识论的多元探讨,体现了理学在认识世界方面所付出的不懈努力。 在伦理学领域,《理学纲要》更是淋漓尽致地展现了其精髓。本书深入剖析了“仁”、“义”、“礼”、“智”、“信”等儒家核心伦理范畴在理学中的发展与深化。“存天理,灭人欲”是朱熹伦理学的重要观点,作者详细阐释了其背后的思想逻辑,以及如何通过“克己”来达到合乎“理”的境界。与此同时,王阳明的“致良知”和“事上磨练”的伦理实践,也得到了充分的介绍,展现了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践行道德,实现个人的道德自觉与完善。本书不仅呈现了理学的道德规范,更探讨了其道德修养的方法论,为读者提供了深刻的道德实践指导。 此外,本书还触及了理学的政治哲学和社会思想。理学家们如何看待君臣关系、治国之道,以及他们对社会等级秩序的看法,都得以呈现。虽然理学中的一些观点可能与现代社会价值观存在差异,但理解其历史背景下的社会功能和思想影响,对于我们认识中国古代社会结构和政治运作仍然具有重要意义。 《理学纲要》的另一大特色在于其对不同理学流派的辨析。从北宋的“周张之学”,到程朱理学,再到陆王心学,乃至明代中后期出现的各种变异和融合,本书都进行了细致的梳理和比较。通过对各流派代表人物的思想进行对比分析,读者可以清晰地看到理学内部思想的演变、争鸣与发展,了解不同学派之间的异同,以及它们各自对后世产生的不同影响。这种细致的辨析,避免了将理学视为一个僵化的思想体系,而是展现了其内部的生命力与多样性。 本书的语言风格严谨而又流畅,作者在引用古代文献时,既保留了原著的风貌,又通过精炼的白话解释,使之易于理解。行文之间,充满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敬意,以及对哲学思想的敏锐洞察。在对复杂抽象的哲学概念进行阐述时,作者常辅以生动的例子和历史典故,使得原本枯燥的理论变得鲜活起来。这种叙事方式,不仅能够吸引读者的注意力,更能帮助读者深入理解理学思想的内涵。 总而言之,《理学纲要/中华现代学术名著6》是一部集梳理、分析、解读于一体的力作。它以宏大的视野、精细的笔触,为我们展现了中国古代理学这一重要的思想遗产。本书的价值不仅在于其学术上的严谨性,更在于其对当下现实的启示意义。通过对理学思想的深入了解,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华民族的精神特质,反思我们自身的价值观念,并在现代化的进程中,汲取传统智慧的养分,以更加坚实的步伐走向未来。本书适合对中国哲学史、思想史感兴趣的广大读者,也同样是哲学研究者、历史研究者以及对中华文化有志于深入了解的各界人士不可或缺的重要参考。它就像一扇窗,带领读者穿越时空的阻隔,亲身感受理学思想的博大精深,体会古圣先贤们对宇宙人生永恒的探求。

用户评价

评分

作为一本有着“纲要”之称的书,它给我的感觉是既有全局观,又不失细节的铺陈。当我深入其中时,我发现作者对于“理学”的梳理脉络清晰得如同织锦,每一根线都牵连着前人的智慧,又指向后世的发展。我惊喜地发现,一些我之前只在碎片化的资料中接触到的概念,在这里得到了系统性的阐释和梳理。作者并非仅仅罗列理论,而是着力于揭示这些理论背后的思想渊源和发展逻辑。读来让人感觉,这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张藏宝图,指引着我一步步探索中国古代思想的宝库。其中对于不同哲学家思想的比较和分析,尤为精彩,既有深度又有广度,让我看到了同一个哲学命题在不同思想家笔下的独特解读。这种解读方式,让我不再局限于单一的视角,而是能够从多角度、多层面去理解“理学”的丰富内涵。阅读过程本身,就是一次思维的锻炼,一次对自身理解能力的挑战。它迫使我不断思考,不断追问,也让我收获了前所未有的智识上的满足感。

评分

翻阅这本书,总有一种踏上探索未知领域的感觉。作者在梳理“理学”发展脉络时,展现了极高的学术功底,将复杂纷繁的思想体系,如抽丝剥茧般地呈现出来。我尤其惊叹于作者在论证过程中的严谨性,每一个观点都建立在扎实的史料和逻辑推理之上,让人信服。我曾经对“理学”有一些模糊的认知,读完这本书,感觉茅塞顿开,对其中核心概念的理解更加深入和系统。书中对于不同学派之间思想的碰撞和演变,描写得淋漓尽致,仿佛一幅波澜壮阔的思想史画卷在我眼前徐徐展开。我从中看到了中国古代思想家们是如何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和发展的。这种阅读体验,不仅仅是知识的获取,更是一种对思想史的感悟,一种对中华民族智慧的敬仰。每一次合上书本,脑海中都会留下对书中观点的反复咀嚼,久久不能平静。

评分

这本书给我的感觉,就像是在静静地聆听一位饱学之士的讲述。作者的语言风格沉稳而不失灵动,将“理学”这一宏大的哲学体系,以一种令人愉悦的方式呈现在读者面前。我惊喜地发现,书中的许多论述,都能够与当下的社会现实产生共鸣,让我从中找到了一些理解现代社会问题的哲学视角。作者在解读古代思想时,并非照本宣科,而是注入了现代的思考,使得这些古老的智慧焕发出了新的生机。我尤其欣赏书中对一些具有争议性观点的探讨,作者能够站在多角度去分析,既展现了其复杂性,又提供了清晰的理解路径。阅读的过程,就如同一次思想的漫步,每一次的停顿,都能带来新的启示。它让我看到了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生命力,以及其在现代社会仍然具有的价值。这本书不仅仅是一部学术著作,更是一扇通往智慧之门的钥匙。

评分

这本书的书名颇具古韵,让人联想到学术殿堂里的沉静与庄重。在拿到它之前,我曾对“理学”这个词汇充满好奇,它似乎承载着中华传统哲学思想的深邃精髓,又带着一丝哲学思辨的严谨。翻开书页,文字并非晦涩难懂,而是如同涓涓细流,缓缓淌入心田,启迪着思维。它不似某些学术著作般板着面孔,而是带着一种温和的引导,让人在阅读中渐渐理解那些曾经遥不可及的哲学概念。书中的论证逻辑清晰,层层递进,仿佛一位循循善诱的老师,耐心解释着复杂的理论。我尤其欣赏作者在处理不同学派观点时的中立与客观,既能深入剖析其精义,又不失对其他学说的尊重。这种严谨的态度,使得这本书不仅仅是一部理论的陈述,更是一次思想的对话,一次对中国古代智慧的深度探索。每次阅读,都能从中汲取新的养分,对“理”的理解也更加深刻,仿佛窥见了那个时代思想家们脑海中构建的宏伟图景。它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一种精神的洗礼,让我得以从不同的维度去审视世界和人生。

评分

初读此书,便被其文字的沉静所吸引。那种感觉,仿佛置身于一个古老的书斋,四周是泛黄的书卷,窗外是微风拂过竹林的沙沙声。作者的笔触细腻而富有力量,将那些曾经只存在于史书和传说中的思想,以一种鲜活而生动的方式呈现出来。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书中对某些重要概念的界定和阐释,总是那么恰到好处,既不失其学术的严谨性,又足够通俗易懂,让非专业读者也能从中领略到其中的精妙。它不像某些过于学术的书籍那样,让人生畏,而是用一种近乎对话的方式,引领读者一同走进“理学”的世界。我尝试着去理解那些关于宇宙、人生、道德的深刻思考,作者就像一位引路人,在我迷茫时点亮前行的灯火。每一次阅读,都仿佛是一次与古代先贤的灵魂对话,感受着他们思想的魅力,体会着他们对于真理不懈追求的精神。这种沉浸式的阅读体验,让我对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有了更深的认识。

评分

没接触过,买过来研究一下,这种东西应该是历史沉淀下来,历史是一面镜子。快递很快,价格合理。

评分

非常好非常好非常好非常好非常好非常好非常好非常好非常好非常好非常好非常好非常好非常好非常好非常好非常好非常好非常好非常好非常好非常好非常好非常好非常好非常好非常好非常好非常好非常好非常好非常好非常好非常好非常好非常好非常好非常好非常好非常好非常好非常好非常好非常好非常好非常好非常好非常好非常好非常好非常好非常好非常好

评分

纸质、印刷都很好,看起来很舒服。

评分

文章大家,史料详实,值得一读

评分

现代人离传统渐行渐远

评分

书很好,印刷非常清晰,值得收藏!

评分

还不错,送货很及时,多次购买了

评分

经典著作,商务名品,装帧精美,值得珍藏。

评分

非常好,京东搞活动购入,618太给力了,赞~!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