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2000年以来,国内外信息化建设一直都在发生巨大的变化,特别是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以物联网、云计算和大数据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给信息化建设带来革命性的影响。在这个过程中,我国信息化发展的各个层面,无论是技术、业务应用内容还是管理体制等,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因此,研究和分析这段时期我国信息化发展的成就和问题,对于我们今后特别是十三五时期信息化建设将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本书以一些重大信息化事件为对象进行研究分析,阐述我国在信息化建设中的理论与政策,以及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作者简介
李广乾,1989年毕业于厦门大学化学系;1997、2001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分别获经济学硕士、博士学位;2001年7月进入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技术经济部;2003年10月―2004年10月,挂职赣州市政府副秘书长;2013年调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信息中心研究处处长。长期研究国家IT、信息化、中药等产业战略与政策,曾主持过众多***重大课题,如原国信办《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的支撑环境研究》,中央网信办《国家信息领域核心技术设备发展战略研究》,质检总局《组织机构代码在国家信息化和电子政务建设中的基础性作用研究》、《主数据管理与国家法人库建设》,食药总局《中药品种保护制度研究》等10余项课题研究;参与30余项相关课题研究,发表相关研究成果100余篇,在商务印书馆出版2部译著。曾参与国家多部信息化文件的起草工作,众多研究报告得到中央领导的批示,兼任卫生部等多个部委的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以及《电子政务》、《中国信息界》等杂志编委。
目录
上篇 电子政务研究(2001―2008)
电子政务及其国外发展 2
我国电子政务的现状与问题 10
建设政府门户网站 全面深化电子政务 18
地方电子政务规划的问题与建议 25
如何评价当前与电子政务有关的法律、 法规和文件? 30
联邦政府组织架构(FEA)与美国电子 政务的转型 36
电子政务前台-后台服务体系与地方 电子政务顶层设计 45
充分发挥行政服务中心在地方电子 政务建设中的作用 54
公共信息服务的免费迷思 60
下篇 新一代信息技术及其信息化研究(2010―2015)
“智慧地球”是个什么“球”? 64
深度解密“智慧地球”冲击波 68
“智慧地球”击中中国信息安全软肋 75
我国物联网发展战略的误区和困境 78
云计算助力中小企业信息化 81
电子政务模块化、元数据与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 83
我国云计算发展所面临的潜在风险 98
促进我国电子病历发展的相关政策分析 104
“十二五”时期我国物联网发展需要注意的若干问题 112
云计算是信息化“历史的终结” 116
把握好“第三次工业革命”历史机遇 118
中国智慧城市建设的三个维度及其战略缺陷 120
大数据,热闹背后看问题 128
新型城镇化建设不应该缺少“智慧” 130
合作社的信息化变局 134
建设国家主数据库正当其时 137
透过“棱镜”看战略――析美国信息网络安全新思维 140
如何破解智慧城市建设巨额融资难题? 144
电子商务与电子商务经济:概念与框架 148
当前我国电子商务经济发展现状及其特点 158
电子商务经济促进中国经济转型升级 165
尊重科学规律,构建信息时代的组织机构代码应用架构 174
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机构运作的国际经验及其启示 184
科学认识、合理实施“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制度” 205
平台演进模式与我国电子商务发展趋势 209
加强战略规划布局,促进我国跨境电子商务大发展 221
前言/序言
序
当前,信息技术突飞猛进,以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等技术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正在从多个层面影响产业发展和经济结构。信息技术进步不仅催生了规模庞大而又充满活力的信息产业,而且越来越深刻地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另外,信息技术进步也带来很多新的挑战,我们必须创新理念、改进制度、完善信息基础设施,以适应技术进步的要求。因此,加强新一代信息技术及新一轮信息化建设问题的研究,战略意义更加重大,也更加紧迫。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主要职能是研究中国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和改革开放中的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长期性及热点难点问题,为党中央、国务院提供政策建议和咨询意见。根据信息化发展的上述形势,近年来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正在着力加强对新一代信息技术与新一轮信息化发展问题的研究,取得了不少研究成果。
本书作者李广乾同志从2001年到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工作以来,一直从事信息化发展与政策研究,是国内最早开展电子政务研究的专家之一。15年以来,他持之以恒,一直坚持开展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与政策的研究工作,其研究领域涵盖信息化建设与政策的多个领域,从电子政务、电子商务、智慧城市到大数据与信息资源建设、新一代信息技术、工业互联网、网络安全等。作者发表了多篇信息化建设方面的研究论文,提出了不少具有独到的观点及参考价值的专业论文,有一些研究具有开创性。李广乾同志的专注态度和执着精神,以及这些研究成果充分展示了作者跨领域研究能力和扎实的综合研究功底,受到业内专家的广泛关注和认可。
本书是李广乾同志多年来的信息化研究成果的集中展现。通过这些论文,我们不仅能够分享作者新颖独到的观点,还可以从中了解和认识他的主要研究历程、研究领域、研究方法和专业观点,也可以深入认识和理解这些年来我国信息化的发展过程、主要问题及其相应的热点难点问题。
新一代信息技术快速发展,信息化发展日新月异,信息化正在渗透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层面,信息化领域的政策需求更加迫切,要求研究者具备跨领域的综合研究能力和宽阔的专业视野。衷心期待本书作者在信息化政策研究领域继续深耕,取得更多更好的研究成果。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隆国强
前言
一、结缘信息化研究
人生总是充满着机缘。想当年,高中文理科分班时,我先读文科班,可是学了一个学期之后,却无法从文科找到自然科学的那种科学性和合理性,于是便又从文科转到理科班来;大学的专业是化学,可是自己却将不少时间花费在小说、历史、哲学等与化学无关的内容上;大学期间,对政治经济学没有留下多少深刻印象,可是硕士、博士期间却以经济学作为自己学位攻读的专业;然而,博士毕业之后却没有继续全力从事经济理论与经济政策问题的研究,而是与IT产业和信息化发展研究结缘。因此,年轻时,自己一直没有找到自己的专业发展方向,总是变来变去,感觉处在一种“学漂”状态,用非所学、不务正业。然而,尽管信息化并非所学,但半道出家的我却在信息化研究领域一干就是15年,让人始料不及,以至于很多人还以为我是IT出身。不管怎么样,信息化研究已经成为我的专业领域,我也可说是该领域的资深专家了。
但是,投身信息化研究,并非有意为之,更没有经过事先的周密规划,完全是一次一见钟情般的“偶遇”。这也可以说是我与信息化研究的一种缘分。2001年7月,我从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博士毕业来到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技术经济研究部工作。记得当时我天天都在想,今后我该以什么专业问题作为自己的核心研究领域呢?我该以什么学术成绩成就自己的专业声望呢?就在我焦虑之时,技术经济研究部接到由吴敬琏教授推荐、浙江省政府委托的“天堂硅谷”课题,希望我们研究杭州发展高新技术所必需的制度建设问题。在这个课题研究计划中,就包含了电子政务的子课题。考虑到这是一个全新的问题,同时也考虑到我的博士论文就是研究IT产业发展,当时的部门负责人郭励弘就将这个课题交给我去完成。经过历时三个月的查阅资料、调研、写作,我完成了“电子政务及其国外发展”、“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的问题与建议”两篇调研报告。最让人意想不到的是,这两篇报告受到了国务院领导的高度重视,这位领导还在我的报告上作了一段长长的批示,要求就我报告所提出的问题进行专门讨论。同时,《经济日报》还将报告主要内容加以转载。于是,我的报告很快便在社会上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各类约稿、讲课、演讲接踵而来,让刚走出校门的我喜出望外。可以说,电子政务课题报告实现了我政策研究生涯的“开门红”,也一扫我对于未来专业研究方向的困惑。从此,信息化特别是电子政务成为我后来研究工作的主要内容。
“开门红”让我对电子政务的研究一发不可收拾。不久就在2002年年初写了一篇有关电子政务建设的机制研究的论文,并在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主办的一次电子政务研讨会上宣讲。2003年,政府门户网站开始受到人们的高度关注,但是对于如何建设政府门户网站,以及它与电子政务、其他各类网站之间的关系,人们仍然没有一个统一、合理的认识,于是我对这个问题展开深入研究并写了“建设政府门户网站,全面深化电子政务”的专题报告,对相关问题进行了具体分析和讨论。
大概从2004年开始,国际上开始对电子政务的总体规划设计(顶层设计)的理论与方法展开研究。在这之后的几年时间里,我大量地查找、翻译了美国和英国等国家的相关最新材料,例如美国的联邦政府组织架构(FederalEnterpriseArchitecture,FEA),以及英国的电子政务互操作架构(e-GovernmentInteroperabilityFramework,e-GIF)。其中,我尤其关注美国联邦政府有关电子政务的总体架构设计(FederalEnterpriseArchitecture,FEA),并查找、翻译了大量英文材料,2005年12月19日,在《计算机世界》发表了“FEA促美国电子政务转型”。从后来的发展情况来看,这篇文章成为国内研究电子政务顶层设计论文的重要参考文献。
在上述有关政府门户网站和电子政务顶层设计的研究基础之上,我将两者加以结合,提出了电子政务前台-后台服务体系,并将其应用到我国地方政府的电子政务规划设计之中。这篇文章先是作为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调研报告刊发,后来也在有关报刊杂志上刊登。文章中的“电子政务前台-后台服务体系”对于一些地方政府的电子政务建设产生了积极的作用,有的地方政府还在相关规划中直接应用这个说法。
为了研究电子政务顶层设计问题,我专门自学了软件架构、信息资源管理等专业课程,对于美国的FEA也具有比较深入的了解和认识,这些知识背景有助于我能够相对容易地开展我国地方电子政务规划建设的研究,以及2010年所做的有关国家主数据管理问题的研究,其成果表现在本书中的“充分发挥行政服务中心在地方电子政务建设中的作用”、“建设国家主数据库正当其时”等文章中。
2007年由美国“次贷危机”所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也给信息化建设带来了重大的变化,其首要标志就是IBM公司于2008年提出的“智慧地球”的概念。“智慧地球”的概念带来了两个重大的变化:一是新一代信息技术得以快速成为产业发展和经济转型的热点。“智慧地球”先是催熟了“物联网”,接着就是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等先后进入人们的视线;二是新一代信息技术极大地改变了信息化建设思路、建设内容、建设方法,并使得信息网络安全变得日益重要。为适应信息化发展的这些变化,我的研究方向和重点也随之发生改变,由原先的电子政务问题研究转向信息资源建设、电子商务和网络安全等问题的研究。
因此,大概从2008年开始,我已经较少地发表有关电子政务方面的文章,而是更多地关注智慧城市、电子商务、网络安全、新一代信息技术等问题。其中,“智慧城市”和电子商务是两个最大的重点问题。就“智慧城市”来看,先后发表了“‘智慧地球’是个什么‘球’?”、“深度解密‘智慧地球’冲击波”、“‘智慧地球’击中中国信息安全软肋”、“中国智慧城市建设的三个维度及其战略缺陷”、“新型城镇化建设不应该缺少‘智慧’”、“如何破解智慧城市建设巨额融资难题?”等六篇相关文章;而就电子商务来看,先后发表了“电子商务与电子商务经济:概念与框架”、“当前我国电子商务经济发展现状及其特点”、“电子商务经济促进中国经济转型升级”、“平台演进模式与我国电子商务发展趋势”、“加强战略规划布局,促进我国跨境电子商务大发展”等五篇相关文章。
就“智慧城市”的六篇文章来看,它们既反映了我对于这个问题的研究过程以及不断的深入细化,也体现了我国智慧城市建设的日渐普遍和广泛。这六篇文章集中反映了当时我个人对于有关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焦点问题的研究观点和看法,在国内形成“一家之言”。其中的第一篇文章,即“‘智慧地球’是个什么‘球’?”,一经发表即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工业和信息化部某机构还就其进行了专题研讨。
对电子商务问题的研究,是2013年后的事情。在这之前,虽然也很关注电子商务发展问题,但是一直没有进行深入的研究。2013年,我从技术经济部调到信息中心,因为工作的需要开展了有关电子商务经济发展的课题研究,在课题报告的基础之上发表了三篇相应的研究报告,即本书的“电子商务与电子商务经济:概念与框架”、“当前我国电子商务经济发展现状及其特点”、“电子商务经济促进中国经济转型升级”三篇文章。
2008年之后,虽然发表的有关电子政务方面的文章大幅度减少了,但是对于这个问题的相关研究却一直在继续进行,只是研究重点转向基础信息资源建设问题,特别是作为国家电子政务四大基础数据库的法人库(组织机构代码数据库)标准化问题的研究。经过多年的深入细致研究,2010年我率先将主数据管理技术和方法应用到电子政务基础数据库研究中,为此构建了“国家主数据管理”的概念,并建议将“国家主数据管理”明确地作为国家四大电子政务基础数据库建设的理论和方法。这些主要观点集中反映在本书中的“建设国家主数据库正当其时”、“尊重科学规律,构建信息时代的组织机构代码应用架
中国信息化建设的理论与政策研究 摘要 本书深入剖析了中国信息化建设的宏大进程,从理论源头到实践落地,全方位地探讨了其发展历程、关键驱动因素、面临的挑战以及未来走向。全书以系统性、前瞻性和深刻性为特点,力图为读者构建一个关于中国信息化建设的全面而精深的认知框架。书中不仅梳理了信息化理论的演变,分析了信息技术如何重塑经济社会结构,更聚焦于中国在这一波澜壮阔的变革中所制定的政策体系,以及这些政策如何指导、规范和推动了信息化建设的健康发展。从国家战略层面的顶层设计,到具体行业应用的落地实施,再到社会治理模式的创新,本书都进行了细致入微的描绘和独到深刻的解读。 引言 21世纪,信息革命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广度席卷全球,深刻地改变着人类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乃至思维方式。在这一历史性变革的浪潮中,中国以其独特的国情和发展模式, embarked on a vigorous and comprehensive informatization construction journey. This journey has not only become a crucial engine for China's economic growth and social progress but also a significant factor in reshaping its global influence. Understanding the theoretical underpinnings and policy frameworks that guide this massive undertaking is not merely an academic pursuit but a necessity for grasping China's developmental trajectory and its implications for the future. This book aims to provide a comprehensive and in-depth exploration of China's informatization construction, delving into its theoretical foundations, policy evolution, practical implementation, and future prospects. It seeks to offer a holistic perspective, moving beyond fragmented discussions to present a coherent and integrated understanding of this complex phenomenon. By examining the interplay between theoretical advancements and policy directives, this research aims to shed light on the unique characteristics of China's informatization path and its contributions to the global digital revolution. 第一章:信息化理论的演进与中国实践的契合 本章旨在梳理信息化发展历程中的关键理论流派,并分析这些理论如何在中国信息化建设的实践中得到呼应、转化与创新。我们将首先回顾西方学术界关于信息时代的早期构想,如“后工业社会”理论、“信息经济”理论等,探讨它们对理解信息技术社会影响的启示。在此基础上,我们将重点分析“知识经济”理论在中国兴起与实践中的特殊意义,理解知识作为核心生产要素在信息化进程中的地位。 进一步地,本章将深入探讨“数字鸿沟”理论,分析其在中国面临的挑战,以及中国政府为弥合数字鸿沟所采取的策略,包括基础设施建设、普及教育和数字素养提升等。同时,我们将关注“网络强国”战略等中国本土化理论的提出及其内在逻辑,考察其如何将信息化建设提升到国家战略高度,强调信息技术在国家安全、经济发展和国际竞争力中的核心作用。本章还将审视“互联网+”行动计划、数字经济发展等概念的提出,分析它们如何指导了中国信息化建设的具体实践,以及这些实践又反过来如何丰富和发展了相关理论。通过对理论与实践的辩证考察,本章力图揭示中国信息化建设在理论上的创新性和本土化特色。 第二章:中国信息化建设的政策体系与战略布局 本章的核心在于系统性地梳理和分析指导中国信息化建设的政策体系,并揭示其战略布局的演变。我们将追溯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在信息技术应用和发展方面的历程,从最初的电子工业发展,到后来的信息化建设战略的提出。我们将重点考察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国家在信息化建设方面出台的一系列重要战略和规划,例如“金字工程”、“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等,分析其政策目标、主要内容和实施效果。 本章将深入剖析“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纲要”、“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等关键政策文件,理解其核心精神和战略重点。我们将重点关注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如5G、物联网、大数据中心)、信息技术产业发展(如集成电路、人工智能、高端软件)、以及信息化在国民经济各领域的深度融合(如工业互联网、智慧农业、智慧医疗、智慧城市)等方面的政策导向。 此外,本章还将探讨信息安全、数据治理、网络空间治理等在信息化建设中的重要性,分析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的制定,以及它们如何保障信息化建设的健康有序发展。我们还将分析区域信息化发展政策,如东西部信息化差距的弥合、中西部地区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等,以及这些政策如何促进了区域协调发展。通过对政策体系的梳理和战略布局的分析,本章旨在阐明中国信息化建设的宏观指导思想和长远规划。 第三章:信息化建设的关键领域与驱动力量 本章将聚焦于中国信息化建设在不同领域所取得的成就与面临的挑战,并深入分析推动这一进程的关键驱动力量。我们将首先探讨信息技术在经济领域的广泛应用,例如电子商务的蓬勃发展、数字支付的普及、共享经济的兴起等,分析这些创新如何重塑了商业模式和消费行为。我们将深入研究工业信息化,分析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在提升制造业效率和创新能力方面发挥的作用。 在社会领域,本章将重点关注信息化在教育、医疗、交通、文化等方面的应用,如在线教育的普及、智慧医疗的发展、智慧交通系统的构建、数字文化的传播等,分析信息化如何提升了公共服务水平和人民生活质量。我们将关注信息化在社会治理中的作用,例如电子政务的建设、智慧城市的试点,以及大数据在社会管理和公共安全领域的应用。 本章还将深入分析推动中国信息化建设的关键力量,包括政府的政策引导和投入、企业的创新驱动、科研机构的技术研发,以及社会公众的积极参与。我们将分析不同类型的企业(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外资企业)在中国信息化建设中的角色和贡献。同时,我们将探讨人才培养、技术引进、国际合作等因素在推动信息化发展中的重要性。 第四章:中国信息化建设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尽管中国在信息化建设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前进的道路上依然充满挑战。本章将深入剖析中国信息化建设在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突出问题,并探讨相应的对策。 我们将首先关注核心技术“卡脖子”的问题,分析在集成电路、高端软件、关键元器件等领域存在的瓶颈,以及中国为实现技术自主可控所做的努力和面临的困难。其次,我们将探讨数据安全和个人信息保护问题,分析在海量数据产生和利用过程中,如何有效保障数据安全,防止数据泄露和滥用,以及相关法律法规的完善。 本章还将分析信息化发展带来的数字鸿沟问题,虽然总体水平在提高,但区域、城乡、群体间的数字差距依然存在。我们将探讨如何进一步弥合数字鸿沟,确保全体人民共享信息化发展成果。此外,我们将审视信息技术应用带来的伦理道德和社会规范问题,例如人工智能的伦理挑战、算法歧视等,以及如何构建适应信息化发展的社会伦理体系。 最后,本章将探讨信息化建设的成本效益问题,以及如何优化资源配置,提高信息化投资的效益。我们将分析在应对上述挑战时,政府、企业、科研机构和社会各界需要协同合作,形成合力,共同推动中国信息化建设迈向更高水平。 第五章:中国信息化建设的未来展望与全球影响 本章将展望中国信息化建设的未来发展趋势,并探讨其对全球信息化进程的影响。我们将分析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量子计算等前沿技术在中国信息化建设中的潜在应用场景及其发展前景。我们将预测数字经济将如何进一步深化,成为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主导力量。 本章还将深入探讨“数字丝绸之路”等倡议,分析中国信息化建设的经验和技术如何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共享,推动全球信息化合作和共同发展。我们将审视中国在构建全球数字治理体系、推动全球信息互联互通等方面的作用和贡献。 同时,本章也将思考中国信息化建设可能带来的全球性影响,例如对全球产业链、价值链的重塑,以及对国际政治、经济格局的潜在改变。我们将提出对未来中国信息化建设发展的一些思考和建议,以期能够更好地应对未来的机遇与挑战,为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结论 中国信息化建设是一项波澜壮阔的伟大事业,它不仅深刻地改变了中国自身,也对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书通过对相关理论的梳理、政策的分析、实践的考察和挑战的审视,力图为读者呈现一个立体、全面而深入的中国信息化建设图景。从理论的创新到政策的引领,从关键领域的突破到全球影响的拓展,中国信息化建设的每一步都凝聚着智慧与奋斗。展望未来,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的不断涌现和应用,中国信息化建设必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并在全球信息化进程中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本书的研究成果,希望能为相关领域的学者、政策制定者、企业界人士以及所有关心中国信息化进程的读者提供有益的参考和深刻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