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大事记(1980-2013)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大事记(1980-2013)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大事记》编委会 编
图书标签:
  • 发展研究
  • 国务院
  • 历史
  • 中国
  • 政治
  • 经济
  • 改革开放
  • 研究
  • 档案
  • 大事记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国发展出版社
ISBN:9787517703259
版次:1
商品编码:11850815
包装:精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5-06-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558
字数:462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大事记(1980-2013)》以时间为顺序,梳理了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1980年至2013年的发展历程,对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人物、事件进行了系统的记录,言简意明,疏而不漏,要而不繁。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作为中国高端智库的代表,其大事记既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又可以录以备查,指导现在和规划将来,对我国改革与发展的规律探究、当代智库的建设、相关政策的解读和制定等,都有很重要的参考价值和指导意义。

目录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合并成立前大事记(1980—1985)
国务院经济研究中心大事(1980—1985)
1980年
1981年
1982年
1983年
1984年
1985年

国务院技术经济研究中心大事(1981—1985)
1981年
1982年
1983年
1984年
1985年

国务院价格研究中心大事(1981—1985)
1981年
1982年
1983年
1984年
1985年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大事记(1985—2013)
1985年
1986年
1987年
1988年
1989年
1990年
1991年
1992年
1993年
1994年
1995年
1996年
1997年
1998年
1999年
2000年
2001年
2002年
2003年
2004年
2005年
2006年
2007年
2008年
2009年
2010年
2011年
2012年
2013年

附录一: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历届党政领导名单
附录二:中心当选历届中共中央委员会委员、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代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全国政协委员名单
附录三:中日经济知识交流会(1981—2012)
附录四:全国政策咨询工作会议(1987—2013)
附录五: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00—2013)
附录六: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人员名单
附录七: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历届优秀调研报告名单
附录八: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历届中青年研究人员招标课题名单
附录九: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历届中国发展研究奖获奖名单
附录十: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历届学术委员会组成人员名单
后记

精彩书摘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大事记(1980-2013)》:
  (三)为了及时向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反映常务干事和各研究所重要研究成果及建议,并使各研究所之间能互通情报,由经济研究中心办公室出版《经济研究中心简报》和《经济研究中心材料》(不定期)。四、其他问题。随着经济研究中心工作的开展,办公室对外联系业务大量增加,为了工作方便,建议:(一)在国务院及其机要部门建立户头;(二)刻印‘国务院经济研究中心’图章一枚;(三)办公用房、用具、办公经费、交通工具等,由国务院总务处负责解决。”6月13日,国务院批准同意了此报告的意见。
  7月2日、5日 国务院总理赵紫阳召集经济研究中心相关同志就筹集国内资金进行必要建设的问题进行座谈。薛暮桥、马洪、刘明夫、房维中、梅行、吕培俭、刘礼欣、邱晴、杨培新等对此问题提出了一些具体的想法和意见,国务院总理赵紫阳要求经济研究中心就这些想法和意见进行研究,并提出政策建议。
  7月22日 经济研究中心召开全体会议宣布人事和组织机构事项。一、增补四名常务干事,增加中国人民大学和中央党校作为参加单位;二、把国家计委经济研究所作为经济研究中心的工作机构;三、加强经济研究中心办公室的作用。明确詹武、王向升兼任办公室负责人,增补陆百甫为学术秘书,由学术秘书协助办公室负责人负责日常的科研、组织工作。
  9月—10月 经济研究中心开展1981年第四季度经济调整的形势研究。为此,经济研究中心连续召开6次讨论会和几次小型专题座谈会。薛暮桥在lO月26日最后一次讨论会上作了总绪眭发言,发言指出,目前经济调整已取得显著成绩,但是困难仍不容忽视。第一是财政赤字虽已减少,但仍有30亿元赤字,此后4年可能每年还有60亿元,经济中的险情仍未完全排除。
  ……
《中国改革开放的十年:中央政策研究的轨迹与影响》 引言 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伟大变革,离不开一系列深思熟虑、与时俱进的政策制定。在这场波澜壮阔的改革浪潮中,一批重要的研究机构扮演了“思想库”和“智囊团”的关键角色,为中央决策提供了坚实的理论支撑和实践依据。本书《中国改革开放的十年:中央政策研究的轨迹与影响》正是聚焦于一个关键的历史时期,深入剖析了在此期间,一个具有代表性的智囊机构——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以下简称“国研中心”)——如何围绕国家发展面临的核心问题进行研究,如何将研究成果转化为政策建议,以及这些政策建议如何深刻地影响了中国改革开放的进程,塑造了我们今天所见的中国。 本书并非一本简单的机构年报或事件罗列,而是致力于揭示一个重要的社会科学研究机构如何在特定历史语境下,通过其专业、独立的研究,深度参与到国家现代化建设的伟大事业之中。它关注的不仅是“发生了什么”,更是“为什么会这样发生”以及“这些事件带来了什么”。我们将透过国研中心的研究活动,窥探中国改革开放不同阶段的政策辩论、思想碰撞和战略调整,理解其背后深刻的时代逻辑和发展需求。 第一章:时代背景与机构的诞生 20世纪80年代,中国告别了长期封闭的经济模式,迈入了前所未有的改革开放新时期。这一历史性转折,既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也伴随着复杂的挑战。如何处理好计划与市场、开放与自立、发展与稳定等一系列矛盾,成为摆在执政者面前的重大课题。在这个背景下,成立一个能够独立、深入研究国家发展战略,为中央提供权威政策咨询的机构,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 本书第一章将回溯这段历史,细致梳理中国改革开放初期的时代特征,分析当时的宏观经济形势、社会思潮以及国际环境,为理解国研中心的成立提供必要的历史纵深。我们将探讨成立国研中心的决策过程,其在机构设置、人员组成、研究方向确立等方面所体现出的时代需求和战略考量。本章旨在勾勒出国研中心得以孕育和诞生的土壤,以及它从一开始就肩负起的国家使命。 第二章:改革攻坚时期的政策研究探索 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初期,是中国改革进入攻坚期的关键阶段。市场化改革的推进,带来了经济体制的深刻变革,也引发了一系列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在这一时期,国研中心的研究工作是如何围绕这些核心议题展开的? 本章将重点关注国研中心在这一时期针对经济体制改革、价格改革、所有制改革、对外开放战略等重大问题所开展的研究。我们将深入分析其在国有企业改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构建、对外开放政策设计等方面的学术贡献,以及这些研究是如何为中央制定相关政策提供理论支持和思路启发的。例如,关于“价格闯关”的争论,关于如何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关于外资引进的模式选择,国研中心的学者们是如何通过严谨的研究,提出可行性建议,并参与到政策的形成过程中,这些都将是本章着力展现的内容。 第三章:转向市场经济的理论与实践 90年代是中国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关键时期。邓小平南方谈话和党的十四大标志着改革开放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目标更加明确,步伐更加坚定。在这一过程中,国研中心的研究发挥了怎样的作用? 本章将聚焦于国研中心在这一时期,如何深入研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基础,如何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宏观调控体系、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等提供政策建议。我们将探讨其在金融体制改革、财税体制改革、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等方面的研究成果,以及这些研究是如何帮助政府应对改革过程中出现的各种挑战,推动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例如,关于建立现代金融市场体系的建议,关于如何应对亚洲金融危机,关于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思考,国研中心的深入研究为政策制定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第四章:中国经济的全面深化与全球化挑战 进入21世纪,中国经济进入了全面深化改革和融入全球化的新阶段。面对更加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环境,国研中心的研究工作又面临哪些新的课题? 本章将深入分析国研中心在应对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后的挑战、推进产业结构升级、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加强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等方面的研究。我们将考察其在国际贸易、跨国投资、科技创新、能源安全、气候变化等全球性议题上的研究,以及这些研究是如何帮助中国更好地融入世界经济体系,提升国际竞争力。例如,关于中国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关于如何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关于应对人口结构变化带来的挑战,国研中心的深入研究为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战略指引。 第五章:研究成果的转化与政策的影响力 一本智囊机构的研究,最终的价值体现在其政策影响力上。国研中心的研究成果是如何被转化为具体的政策,又是如何影响了中国的发展轨迹? 本章将着重探讨国研中心的研究成果转化机制,包括其与中央政府部门的沟通协作、与学术界的交流互动、以及其研究成果如何通过各种渠道影响政策制定。我们将通过案例分析,具体展示国研中心在某些重大政策出台过程中所发挥的关键作用,例如在区域发展战略、产业政策、生态文明建设等领域。本章旨在揭示一个智囊机构如何有效地发挥其“思想库”的功能,其研究如何成为政策决策的重要参考,以及其对中国改革开放进程所产生的深远影响。 第六章:面临的挑战与未来的展望 随着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不断深入,国研中心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发展机遇。 本章将探讨在新时期,国研中心在研究的独立性、前瞻性、创新性等方面可能面临的挑战,以及其如何适应新的发展需求,提升研究的国际影响力。我们将展望未来,思考国研中心如何继续发挥其作为国家高端智库的作用,为中国实现更高质量、更可持续的发展,以及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智慧和力量。 结论 《中国改革开放的十年:中央政策研究的轨迹与影响》是一本试图勾勒出中国改革开放进程中,一个重要智囊机构的成长轨迹和思想贡献的书。它通过对国研中心跨越三十余年的一系列研究活动的梳理与分析,展现了中国在改革开放不同阶段所面临的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以及由此引发的政策探索与创新。本书希望能够帮助读者更深入地理解中国改革开放的复杂性与伟大成就,认识到专业化、独立性研究在国家发展中所扮演的关键角色,并为我们理解中国未来的发展道路提供有益的视角。

用户评价

评分

作为一个关注中国经济史的学术爱好者,我始终认为,理解一个国家的发展轨迹,离不开对其决策制定过程的深入剖析。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作为国家重要的经济社会决策咨询机构,其三十余年的发展历程,必然与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宏观政策演变紧密相连。《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大事记(1980-2013)》这本书,对我而言,是一次绝佳的研究素材。我期待它能够提供关于国研中心在国家经济发展战略、产业政策、区域发展、社会民生等各个领域的关键性研究成果和政策建议的系统性梳理。例如,在对外开放初期,国研中心如何为建立经济特区、引进外资、发展对外贸易提供理论支持和政策建议?在市场经济体制逐步确立的过程中,它又如何在国有企业改革、金融体系建设、宏观调控机制等方面发挥作用?我尤其关注的是,在面对突发性经济危机或重大社会转型时,国研中心如何快速响应,进行前瞻性研究,为政府提供应对方案。这本书如果能够详细记载其研究项目、课题成果、出版物以及重要的学术会议和对外交流活动,无疑将为理解中国经济政策的形成机制和演变逻辑提供宝贵的实证依据。它不仅仅是一份机构的年表,更是中国经济智库研究与实践相结合的深度案例。

评分

作为一名关注中国社会发展进步的普通市民,我一直对那些能够为国家发展贡献真知灼见的机构抱有极大的兴趣。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在我看来,就是这样一家默默耕耘、为国献策的重要力量。《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大事记(1980-2013)》这本书,对我来说,就像是一扇窗口,让我得以窥见这家机构三十多年来的心路历程和工作点滴。我期待这本书能够详细记录国研中心在不同时期,所关注和研究的重大社会议题,比如,在改革开放初期,它如何为解决就业、收入差距等问题提供思路?在社会转型期,它又如何为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促进教育公平、完善医疗卫生服务等贡献智慧?我尤其想了解,那些曾经困扰人民群众的难题,国研中心的研究人员是如何深入研究,并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的。这本书的价值,或许就在于它能够展现出,一个国家级智库是如何将理论研究与民生关切紧密结合,如何在宏观决策层面,为提升人民福祉提供智力支撑。我希望这本书能够让我感受到,国研中心不仅仅是关注经济数字的增长,更关注的是人民生活的改善和社会的全面进步。

评分

作为一名对中国经济发展历程和政策制定过程深感兴趣的普通读者,我一直以来都渴望能够更深入地了解像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简称“国研中心”)这样的智库是如何在国家宏观决策中发挥作用的。这本书的问世,无疑为我打开了一扇重要的窗口。当我翻开《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大事记(1980-2013)》,首先被吸引的是它所呈现的时间跨度——从改革开放初期到2013年,这正是中国经济社会经历最深刻变革和发展的时期。我期待这本书能够详细记录国研中心在此期间承担的各项重要课题研究、政策咨询、专题调研以及参与的国家级项目。比如,在那个充满探索和转型的年代,国研中心是如何为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对外开放的步伐、产业结构调整、科技创新驱动等重大议题提供智力支持的?那些曾经影响中国走向的关键性政策,其背后的思想火花和论证过程,是否能通过这本书的详实记录得到展现?我特别好奇的是,在一些重大历史节点,例如国有企业改革的关键时期、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谈判过程、应对亚洲金融危机和全球金融危机的策略制定等方面,国研中心扮演了怎样的角色?这本书不仅仅是简单的时间节点罗列,更应该是一部关于中国智库如何服务国家发展战略的生动实践史。我希望它能让我看到,一个国家级研究机构如何将理论研究与实际问题相结合,如何通过严谨的分析和前瞻性的判断,为国家发展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评分

作为一个长期关注中国宏观经济运行的业余爱好者,我一直对那些在幕后默默贡献、却又至关重要的研究机构充满敬意。国研中心在我心目中,无疑扮演着这样一个“思想库”和“智囊团”的角色。因此,《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大事记(1980-2013)》这本书,对我来说,简直就像是一份珍贵的“幕后花絮”集锦。我迫不及待地想要知道,在这三十多年的时间里,国研中心都“搞”了哪些大事情?是不是参与了那些我们耳熟能详、甚至影响我们日常生活的政策的出台?比如,关于收入分配改革的讨论、关于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关于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规划,这些重大议题,国研中心是否留下了浓墨重彩的笔触?我特别想看到,那些曾经困扰中国经济发展的难题,是如何在国研中心的研究人员手中,被层层剥开,最终找到解决之道,并转化为政策建议的。这本书不仅仅是记录“大事”,更重要的是要体现“记”——即记录下这些大事背后的逻辑、过程和影响。我期望这本书能够像一部宏大的史诗,将国研中心在不同历史时期,针对不同时期中国面临的核心挑战,所做出的智力贡献,一一呈现在读者面前。它不仅仅是研究机构的“大事记”,更是中国改革开放进程中,智库力量崛起和发挥作用的一个缩影。

评分

我是一名对中国经济政策制定内幕颇感兴趣的普通读者,总觉得那些看似抽象的政策背后,一定有着无数的讨论、研究和智慧的碰撞。国研中心的存在,在我看来,就是汇聚这些智慧的灯塔。《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大事记(1980-2013)》这本书,恰好满足了我对这份“灯塔”工作方式的好奇。我希望这本书能生动地展现,国研中心是如何从改革开放初期的萌芽,一步步成长为今天这样举足轻重的地位的。我尤其想了解,那些为国家发展贡献了智慧的学者和专家们,他们是如何开展研究的?是否会定期组织深入的调研,走访基层,了解实际情况?在遇到重大经济问题时,他们是如何集思广益,形成突破性的观点?这本书会不会记录下一些具体的、有代表性的研究案例,例如,某个关键政策的出台,其背后是否有国研中心团队的深入研究和论证?我期待这本书能够用一种相对通俗易懂的方式,让我看到国研中心的研究人员是如何将复杂的经济社会问题,通过严谨的分析,转化为清晰的政策建议,并最终影响国家的发展方向的。这不仅仅是一本“大事记”,更是中国集体智慧在国家发展进程中,如何发挥作用的一个生动注脚。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