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於2024-11-24
自序/1
弟子規原文/6
總敘/001
入則孝/007
齣則悌/061
謹/113
信/171
泛愛眾/219
親仁/265
餘力學文/287
結語/316
《弟子規》至此圓滿瞭。
這部論典的加持力,我想諸位都感受到瞭。我一直覺得,本論能讓過去、現在這麼多人學習並受其影響,如果不是聖者的願力所緻,很難想象。我學過很多講授如何做人的教言,但像《弟子規》這麼簡單、扼要、普世的論典,確實不多。
我一嚮重視人格建設。而作為佛教徒,我也認為,有一種次第很難逾越--先做一個好人,然後做一個好佛教徒,最後成為一個大成就者。試想,如果小學還沒畢業,怎麼做博士呢?所以,不管是初入佛門還是久修佛法,我都建議大傢:先學做人,在這個基礎上再好好修行。
什麼是修行?心懷弘揚佛法、利益眾生的誌嚮,把握好當下的每一個取捨,就是修行。
能這樣修行的人,大可不必在意自己的未來:我老瞭怎麼辦?我生病怎麼辦?我失去親人怎麼辦?……不要顧慮這些。佛法告訴我們,一切都是無常的,人生不可能那麼圓滿。與其把時間浪費在無益的思慮上麵,不如踏踏實實地做人、修行,然後弘法利生。
正如我在各種場閤常常講到的,我強調人格教育,源於上師如意寶的傳統。在我的印象中,上師每年都會講做人的道理,要麼專講一部論,要麼課前開示。正因為上師的強調和提攜,他的弟子纔會在社會各個角落與各層次人士交往時,受到普遍贊嘆。其實上師本人就是最好的典範。記得上師去世界各地弘法時,為瞭達成良好的溝通效果,每到一處,都會嚮當地人打聽:你們這裏有什麼風俗,有什麼講究、忌諱或規矩……
我們要記住,世間和齣世間是相通的。真正的大乘修行人知道:全麵學習各類知識,不僅無損於自身的境界,還會提升自己利益眾生的能力。
所以,這部《弟子規》值得任何人學習:小孩子應該學,成年人也應該學;一般大眾應該學,佛教徒也應該學。這也是本書的目的。
開頭我說過,講《弟子規》我沒有傳承,因此,有講錯的地方請大傢慈悲指正,有值得藉鑒的地方,也與大傢分享。
最後,將所有講解和聽聞的善根做個迴嚮,願一切眾生離苦得樂。
自序
我很喜歡《弟子規》。
根據藏傳佛教的傳統,學習和講解一部論典需要傳承,但《弟子規》我是自學的,沒有傳承,感覺內容好就學瞭一遍。這裏麵講的不是佛法,但與佛教不相違,可以幫我們完善人格,很值得學。
過去傳統上我們最重視人的教育,《弟子規》作為古人的啓濛讀物,孩子們從這一本書裏便奠定瞭人生基礎。但遺憾的是,在從前的一段時間中,傳統文化一度遭受嚴重打擊,以緻後麵成長起來的一代與這種理念無緣,因而內在也少瞭些根基。
我曾問過許多年輕老師:“你學過孔孟之道嗎?”
迴答全是一樣的--“沒有”。
既然這些傳統在老師那裏都是生疏的,更不要說學生或其他人瞭。可能我們太重視物質進步,忽視瞭心靈繼承。今天的人們很多都不太知道怎麼孝順父母、怎麼誠實守信,那就有必要提醒大傢:其實我們有好傳統,接受它就可以。孔孟之道裏沒有佛教的輪迴思想,沒有菩提心、空性以及如來藏的甚深教言,但在為人處世、待人接物方麵,講得確實好。
許多人以為《弟子規》隻是給小孩子學的,成年人沒必要學,佛教徒沒必要學,齣傢人更沒必要學。沒錯,古代是如此,但古代孩子所受的教育、所具有的德行,今天我們這些大人有嗎?不見得。沒有,那就是孩子,就要學,誠如《戒律花鬘論》所說:“不知理,六十歲也如孩童。”我們大,是大在年齡上,如果道德學問不是那麼踏實,甚至一片空白,為什麼不學呢?
而且,大人學瞭,纔有資格引導孩子。學校重視分數也就罷瞭,做傢長的必須要給孩子補上德育課程,否則,孩子的智慧你放心嗎?沒有德行,智慧又依靠什麼成長?
還有人想:“那我們齣傢人不用學吧,這是世間學問,又是童濛教育,我都看破瞭、齣傢瞭,何必學呢?”
齣傢瞭,人做不好的話,即使待在僧團裏,也不會守規矩的,要發心利他更難,要成佛,那太遙遠瞭。
所以,我的建議是,人人都要學《弟子規》。小孩子要學,大人也要學,在傢人要學,齣傢人也要學。這本《漫談弟子規》就是我為每一個人寫的。在這裏麵,我除瞭從字麵上做簡單解釋外,還藉用瞭世間的故事和格言、佛教的公案和教證,來印證它所闡述的道理。
我認為,《弟子規》及其背後的傳統智慧不會過時,即使是在當今互聯網時代。因為它講的是如何做人,這些最根本的東西,隻要是人,就一定離不開,不管是古人還是今人。猶如一棵樹的根,上麵的枝枝葉葉長成什麼樣都可以,常換常新也可以,但是樹根不能動。這棵樹長得越大、時間越久遠,就要越重視根的力量。
《弟子規》的內容,就是人的樹根、時代的樹根。掌握瞭它,比熟悉什麼技術都管用,它能讓你懂得如何說話、如何做事,如何管理事業、如何經營傢庭,如何與各色人交往、如何遠離各種現代病……
尤其對漢族人來講,這些道理並不陌生,它是你骨子裏的文化DNA,從父母長輩身上常會看到它的影子。毫無疑問,這是一大筆財富,而且與生俱來,不能輕視。
我作為一個藏族人,以前對漢地的國學文化知之甚少,後來看到這方麵的典籍,很吃驚,覺得許多道理非常殊勝,每個人都一定要學。特彆是這部《弟子規》,我不但自己學、給彆人講,還把它翻譯成藏文,推薦給藏地的大人和孩子。
當然,《弟子規》也不是學問的全部,有瞭它全有、離瞭它全無,沒有這種高度。它是一部好論典不假,集中講述瞭做人應該有的基本品性和行為,但是,和佛教的勝義世俗理論相比,還是有距離的。有些人推崇孔孟之道,認為儒教思想是一切學問之最,甚至學瞭佛又擱下佛法,覺得有孔孟思想就夠瞭,這顯然是不明智的,不瞭解佛法。
我也看過四書等儒教經典,今生的道理講得是好,但對緣起、業因果、前世後世以及宇宙人生的真理,我詳細看過瞭,沒有提及;禪宗的悟道、見性成佛,更沒有。所以,不能把儒教思想跟佛教看成一迴事,尤其是學佛的人,不能把這個當全部,用它規範人格行為倒是很好。
在中國的傳統文化中,一般認為,儒教入世、道教齣世,而佛教是以齣世的心入世,這樣看來,佛教義理要深刻和包容得多。
為什麼學過佛教經論的人,一看道教儒教觀點,一目瞭然?我想,這跟佛教尤為擅長對心的認知有關。有學者指齣,儒教的作用是治世,道教修身,而佛教治心。治心就是對治內心的煩惱,這是佛教的特色,能瞭解如何治心的人,你想想,看修身治世之理,應該不難。
對於有聞思基礎的人來說,這些道理好懂;但有些在佛教理論上不是特彆專業的人,可能要調整一下認識分寸。
《弟子規》的作者是李毓秀,清朝康熙年間秀纔,祖籍山西,清初著名學者和教育傢。自學時,我感覺這個人瞭不起,用語簡練,說理準確,同時又蘊含深意。
本論最初名為《訓濛文》,後經賈有仁先生修訂,更名為《弟子規》,從此沿用至今。
所謂“弟子”,狹義上是指父母的孩子、老師的學生;而從廣義上理解,所有人都可稱弟子,佛教徒是三寶弟子、上師的弟子,非佛教徒是老師的弟子,普通人活到老、學到老,永遠是弟子。弟子日常的行為規範叫“規”。總之,不論年齡大小,想做個閤格的弟子,就要學習本論。
本論隻有九十頌,三字一句、兩句一韻,讀著順口而且好記,所以最好讓孩子每天早上讀一遍。
對小孩子來講,這裏麵的內容有些好懂,有些不好懂,但沒關係,隻要先記在心裏,將來口言身行,是自己的東西就能用上。能用來幫我們斷惡修善的,不論是佛法還是世間格言,我認為,都是善妙之理。
所以,《弟子規》也是佛菩薩的加持。
我在2009年簡單講過一次《弟子規》,近期拿齣來重新翻閱,憶起這個時代的種種,又有瞭一些更深的體會。誰都知道,《弟子規》是儒教經典,而我在此結閤瞭佛教理念進行解讀,也許會班門弄斧、貽笑大方,但也許對有些人來說,會帶來另一番滋味、另一種啓示。
如果你對此感興趣,可以泡上一杯茶,找個舒服的地方,打開來看看……
索達吉
藏曆木羊年六月初四
釋迦牟尼佛初轉法輪之吉祥日
2015年7月20日
漫談弟子規 下載 mobi pdf epub txt 電子書 格式 2024
漫談弟子規 下載 mobi epub pdf 電子書好書!一早下單,下午到傢!
評分京東東西很不錯。這次活動很劃算。
評分非常好的圖書!感謝!感恩!
評分慢慢學習中,傳統的東西還是應該多學習
評分物流速度超快!書很好!
評分完整無缺,很好!!!!
評分物流快正版在綫書
評分本書首次在世界史的角度下審視中國近代史的選擇:以恭親王奕訴及普國藩、李鴻章等人領導的自強運動為*一個近代化方案,以康有為等人領導的變法運動為第二個近代方案,以義和團運動為第三個公式化方案……這些方案*後都挫敗,於是作者提齣自己的觀點:“近代化國防不但需要近代的交通、教育、經濟,並又需要近代化的政治和國民,半新半舊是不中用的。換句話說,我國到瞭近代要圖生存,非全盤接受西洋文化不可。”
評分非常好的一本書,推薦好友,到貨快
漫談弟子規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下載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