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談弟子規

漫談弟子規 下載 mobi epub pdf 電子書 2024


簡體網頁||繁體網頁
索達吉堪布 著



點擊這裡下載
    


想要找書就要到 圖書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發表於2024-11-24

類似圖書 點擊查看全場最低價

圖書介紹

齣版社: 三秦齣版社
ISBN:9787551801638
版次:1
商品編碼:11819835
品牌:果麥
包裝:平裝
開本:32開
齣版時間:2015-11-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344
字數:223000
正文語種:中文


相關圖書





圖書描述

産品特色

編輯推薦

  藏傳佛教大德索達吉堪布,遇到國學經典《弟子規》,會發生怎樣的碰撞?
  《漫談弟子規》,就是這樣一部由藏地高僧來講解的國學經典。
  索達吉堪布說:“我作為一個藏族人,以前對漢地的國學文化知之甚少,後來看到這方麵的典籍,很吃驚,覺得許多道理非常殊勝,每個人都一定要學。特彆是這部《弟子規》,我不但自己學、給彆人講,還把它翻譯成藏文,推薦給藏地的大人和孩子。”
  也許有人覺得,《弟子規》是小孩子學的,跟成年人沒有關係。
  然而,索達吉堪布指齣:“古代是如此,但古代孩子所受的教育、所具有的德行,今天我們這些大人有嗎?不見得。沒有,那就是孩子,就要學,誠如《戒律花鬘論》所說:不知理,六十歲也如孩童。我們大,是大在年齡上,如果道德學問不是那麼踏實,甚至一片空白,為什麼不學呢?而且,大人學瞭,纔有資格引導孩子。學校重視分數也就罷瞭,做傢長的必須要給孩子補上德育課程,否則,孩子的智慧你放心嗎?沒有德行,智慧又依靠什麼成長?”
  也許有人覺得,如果對佛教感興趣,應該學《金剛經》、大圓滿,跟儒傢經典沒有關係。
  然而,索達吉堪布指齣:“孔孟之道裏沒有佛教的輪迴思想,沒有菩提心、空性以及如來藏的甚深教言,但在為人處世、待人接物方麵,講得確實好。”“人做不好的話,就算齣傢瞭,也不會守規矩的,要發心利他更難,要成佛,那太遙遠瞭。”
  所以,索達吉堪布這本《漫談弟子規》,孩子值得看,大人也值得看;佛教徒值得看,非佛教徒也值得看。
  每一個人,都能從中感受到傳統文化對人格培育的益處,也能感受到佛法的智慧。

內容簡介

  這本《漫談弟子規》是索達吉堪布寫給每一個人的。無論是孩子還是大人,無論是否學佛,都能夠從中獲益。
  《弟子規》是古人的經典啓濛讀物,是中國傳統文化的樹根。這些孝敬父母、誠實守信、待人接物的道理,看似基礎,然而實際上,當今人們的很多問題,都能在《弟子規》裏找到解決之道。對於每一個人來說,學習《弟子規》,都有助於提升人生的品質和層次,培養起完善的人格,為工作、生活打好根基。
  本書中,索達吉堪布旁徵博引,通過大量世間故事和格言、佛教公案與教證,不僅對這部儒傢文化經典進行瞭深入淺齣、通俗風趣的講解,而且從業果、依師、無限生命、大乘菩提心等佛法觀念角度進行瞭補充,給人耳目一新之感。
  索達吉堪布說:“《弟子規》也是佛菩薩的一種加持。”

作者簡介

  索達吉堪布,全世界具有影響力的藏傳佛教大德。
  堪布對藏傳佛教的傳統法義學修甚深。為瞭讓更多人瞭悟佛法精髓,他試圖用現代方式嚮人們傳遞生命真相,是一位在哈佛、耶魯、斯坦福、哥廷根、清華、北大等近百所高校的講颱上留下過身影的佛教心靈導師。
  三十多年來,身體力行地引導大眾實踐佛法的學修傳統,同時,利用空餘時間互譯漢藏經典,從事慈善事業。
  近年參與舉辦過多次論壇會議,與海內外學者交流跨宗教、道德、環保、和平等問題,探討人類的發展方嚮,希望提升一切生命的福祉。
  他認為,時代在變遷,但佛教的宗旨沒有變,人們可以從中找到解決現代問題的真正答案,這是應該去提醒大傢的。
  對於外界的種種贊譽,他說:“我隻是一名老師,教傳佛法的老師。”
  已齣版書籍:《苦纔是人生》《做纔是得到》《殘酷纔是青春》《能斷》《不離》《有求》《你在忙什麼》等。

精彩書評

  堪布晉美彭措法王的弟子慈誠羅珠堪布與索達吉堪布都非常傑齣。
  ——宗薩仁波切

  索達吉堪布是一位有成就的學者,著名的上師,他是偉大的法王晉美彭措之法脈傳承中,寜瑪教法和“大圓滿”法的真實護持者。
  ——索甲仁波切

  從索達吉堪布的身上,我們能看到佛法的功德。
  ——本傑明·伯根,美國喬治敦大學教授

  索達吉堪布並不是一位否定所有新事物的保守主義者,也不是一位政治傢,同時也沒有為瞭自己的快樂在山洞裏靜坐。堪布是入世的,但絕對以深入理解和闡釋佛教教義為前提。這方麵堪布做得非常齣色。
  ——範彼德,德國馬普所所長

  索達吉堪布的教法,直接呈現齣藏傳佛教的現代性。索甲仁波切、宗薩仁波切、涅頓鞦林仁波切和已圓寂的鞦陽創巴仁波切等,是藏傳佛教在西方的代錶人物。同樣,索達吉堪布在中國等東方國傢,也具有同樣的影響力。
  ——約翰·威特,美國哈佛大學佛教協會負責人

  索達吉堪布是復興藏傳佛教的領軍人物之一。
  ——安娜貝拉·皮特金,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客座教授

  索達吉堪布是當代藏傳大乘佛教中尊貴的上師。
  ——埃亞爾·阿維夫,美國喬治華盛頓大學教授

目錄

自序/1
弟子規原文/6
總敘/001
入則孝/007
齣則悌/061
謹/113
信/171
泛愛眾/219
親仁/265
餘力學文/287
結語/316

前言/序言

  《弟子規》至此圓滿瞭。
  這部論典的加持力,我想諸位都感受到瞭。我一直覺得,本論能讓過去、現在這麼多人學習並受其影響,如果不是聖者的願力所緻,很難想象。我學過很多講授如何做人的教言,但像《弟子規》這麼簡單、扼要、普世的論典,確實不多。
  我一嚮重視人格建設。而作為佛教徒,我也認為,有一種次第很難逾越--先做一個好人,然後做一個好佛教徒,最後成為一個大成就者。試想,如果小學還沒畢業,怎麼做博士呢?所以,不管是初入佛門還是久修佛法,我都建議大傢:先學做人,在這個基礎上再好好修行。
  什麼是修行?心懷弘揚佛法、利益眾生的誌嚮,把握好當下的每一個取捨,就是修行。
  能這樣修行的人,大可不必在意自己的未來:我老瞭怎麼辦?我生病怎麼辦?我失去親人怎麼辦?……不要顧慮這些。佛法告訴我們,一切都是無常的,人生不可能那麼圓滿。與其把時間浪費在無益的思慮上麵,不如踏踏實實地做人、修行,然後弘法利生。
  正如我在各種場閤常常講到的,我強調人格教育,源於上師如意寶的傳統。在我的印象中,上師每年都會講做人的道理,要麼專講一部論,要麼課前開示。正因為上師的強調和提攜,他的弟子纔會在社會各個角落與各層次人士交往時,受到普遍贊嘆。其實上師本人就是最好的典範。記得上師去世界各地弘法時,為瞭達成良好的溝通效果,每到一處,都會嚮當地人打聽:你們這裏有什麼風俗,有什麼講究、忌諱或規矩……
  我們要記住,世間和齣世間是相通的。真正的大乘修行人知道:全麵學習各類知識,不僅無損於自身的境界,還會提升自己利益眾生的能力。
  所以,這部《弟子規》值得任何人學習:小孩子應該學,成年人也應該學;一般大眾應該學,佛教徒也應該學。這也是本書的目的。
  開頭我說過,講《弟子規》我沒有傳承,因此,有講錯的地方請大傢慈悲指正,有值得藉鑒的地方,也與大傢分享。
  最後,將所有講解和聽聞的善根做個迴嚮,願一切眾生離苦得樂。
  自序
  我很喜歡《弟子規》。
  根據藏傳佛教的傳統,學習和講解一部論典需要傳承,但《弟子規》我是自學的,沒有傳承,感覺內容好就學瞭一遍。這裏麵講的不是佛法,但與佛教不相違,可以幫我們完善人格,很值得學。
  過去傳統上我們最重視人的教育,《弟子規》作為古人的啓濛讀物,孩子們從這一本書裏便奠定瞭人生基礎。但遺憾的是,在從前的一段時間中,傳統文化一度遭受嚴重打擊,以緻後麵成長起來的一代與這種理念無緣,因而內在也少瞭些根基。
  我曾問過許多年輕老師:“你學過孔孟之道嗎?”
  迴答全是一樣的--“沒有”。
  既然這些傳統在老師那裏都是生疏的,更不要說學生或其他人瞭。可能我們太重視物質進步,忽視瞭心靈繼承。今天的人們很多都不太知道怎麼孝順父母、怎麼誠實守信,那就有必要提醒大傢:其實我們有好傳統,接受它就可以。孔孟之道裏沒有佛教的輪迴思想,沒有菩提心、空性以及如來藏的甚深教言,但在為人處世、待人接物方麵,講得確實好。
  許多人以為《弟子規》隻是給小孩子學的,成年人沒必要學,佛教徒沒必要學,齣傢人更沒必要學。沒錯,古代是如此,但古代孩子所受的教育、所具有的德行,今天我們這些大人有嗎?不見得。沒有,那就是孩子,就要學,誠如《戒律花鬘論》所說:“不知理,六十歲也如孩童。”我們大,是大在年齡上,如果道德學問不是那麼踏實,甚至一片空白,為什麼不學呢?
  而且,大人學瞭,纔有資格引導孩子。學校重視分數也就罷瞭,做傢長的必須要給孩子補上德育課程,否則,孩子的智慧你放心嗎?沒有德行,智慧又依靠什麼成長?
  還有人想:“那我們齣傢人不用學吧,這是世間學問,又是童濛教育,我都看破瞭、齣傢瞭,何必學呢?”
  齣傢瞭,人做不好的話,即使待在僧團裏,也不會守規矩的,要發心利他更難,要成佛,那太遙遠瞭。
  所以,我的建議是,人人都要學《弟子規》。小孩子要學,大人也要學,在傢人要學,齣傢人也要學。這本《漫談弟子規》就是我為每一個人寫的。在這裏麵,我除瞭從字麵上做簡單解釋外,還藉用瞭世間的故事和格言、佛教的公案和教證,來印證它所闡述的道理。
  我認為,《弟子規》及其背後的傳統智慧不會過時,即使是在當今互聯網時代。因為它講的是如何做人,這些最根本的東西,隻要是人,就一定離不開,不管是古人還是今人。猶如一棵樹的根,上麵的枝枝葉葉長成什麼樣都可以,常換常新也可以,但是樹根不能動。這棵樹長得越大、時間越久遠,就要越重視根的力量。
  《弟子規》的內容,就是人的樹根、時代的樹根。掌握瞭它,比熟悉什麼技術都管用,它能讓你懂得如何說話、如何做事,如何管理事業、如何經營傢庭,如何與各色人交往、如何遠離各種現代病……
  尤其對漢族人來講,這些道理並不陌生,它是你骨子裏的文化DNA,從父母長輩身上常會看到它的影子。毫無疑問,這是一大筆財富,而且與生俱來,不能輕視。
  我作為一個藏族人,以前對漢地的國學文化知之甚少,後來看到這方麵的典籍,很吃驚,覺得許多道理非常殊勝,每個人都一定要學。特彆是這部《弟子規》,我不但自己學、給彆人講,還把它翻譯成藏文,推薦給藏地的大人和孩子。
  當然,《弟子規》也不是學問的全部,有瞭它全有、離瞭它全無,沒有這種高度。它是一部好論典不假,集中講述瞭做人應該有的基本品性和行為,但是,和佛教的勝義世俗理論相比,還是有距離的。有些人推崇孔孟之道,認為儒教思想是一切學問之最,甚至學瞭佛又擱下佛法,覺得有孔孟思想就夠瞭,這顯然是不明智的,不瞭解佛法。
  我也看過四書等儒教經典,今生的道理講得是好,但對緣起、業因果、前世後世以及宇宙人生的真理,我詳細看過瞭,沒有提及;禪宗的悟道、見性成佛,更沒有。所以,不能把儒教思想跟佛教看成一迴事,尤其是學佛的人,不能把這個當全部,用它規範人格行為倒是很好。
  在中國的傳統文化中,一般認為,儒教入世、道教齣世,而佛教是以齣世的心入世,這樣看來,佛教義理要深刻和包容得多。
  為什麼學過佛教經論的人,一看道教儒教觀點,一目瞭然?我想,這跟佛教尤為擅長對心的認知有關。有學者指齣,儒教的作用是治世,道教修身,而佛教治心。治心就是對治內心的煩惱,這是佛教的特色,能瞭解如何治心的人,你想想,看修身治世之理,應該不難。
  對於有聞思基礎的人來說,這些道理好懂;但有些在佛教理論上不是特彆專業的人,可能要調整一下認識分寸。
  《弟子規》的作者是李毓秀,清朝康熙年間秀纔,祖籍山西,清初著名學者和教育傢。自學時,我感覺這個人瞭不起,用語簡練,說理準確,同時又蘊含深意。
  本論最初名為《訓濛文》,後經賈有仁先生修訂,更名為《弟子規》,從此沿用至今。
  所謂“弟子”,狹義上是指父母的孩子、老師的學生;而從廣義上理解,所有人都可稱弟子,佛教徒是三寶弟子、上師的弟子,非佛教徒是老師的弟子,普通人活到老、學到老,永遠是弟子。弟子日常的行為規範叫“規”。總之,不論年齡大小,想做個閤格的弟子,就要學習本論。
  本論隻有九十頌,三字一句、兩句一韻,讀著順口而且好記,所以最好讓孩子每天早上讀一遍。
  對小孩子來講,這裏麵的內容有些好懂,有些不好懂,但沒關係,隻要先記在心裏,將來口言身行,是自己的東西就能用上。能用來幫我們斷惡修善的,不論是佛法還是世間格言,我認為,都是善妙之理。
  所以,《弟子規》也是佛菩薩的加持。
  我在2009年簡單講過一次《弟子規》,近期拿齣來重新翻閱,憶起這個時代的種種,又有瞭一些更深的體會。誰都知道,《弟子規》是儒教經典,而我在此結閤瞭佛教理念進行解讀,也許會班門弄斧、貽笑大方,但也許對有些人來說,會帶來另一番滋味、另一種啓示。
  如果你對此感興趣,可以泡上一杯茶,找個舒服的地方,打開來看看……
  索達吉
  藏曆木羊年六月初四
  釋迦牟尼佛初轉法輪之吉祥日
  2015年7月20日


在綫試讀

《漫談弟子規》精彩試讀

漫談弟子規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

漫談弟子規 mobi 下載 pdf 下載 pub 下載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

漫談弟子規 下載 mobi pdf epub txt 電子書 格式 2024

漫談弟子規 下載 mobi epub pdf 電子書
想要找書就要到 圖書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用戶評價

評分

好書!一早下單,下午到傢!

評分

京東東西很不錯。這次活動很劃算。

評分

非常好的圖書!感謝!感恩!

評分

慢慢學習中,傳統的東西還是應該多學習

評分

物流速度超快!書很好!

評分

完整無缺,很好!!!!

評分

物流快正版在綫書

評分

本書首次在世界史的角度下審視中國近代史的選擇:以恭親王奕訴及普國藩、李鴻章等人領導的自強運動為*一個近代化方案,以康有為等人領導的變法運動為第二個近代方案,以義和團運動為第三個公式化方案……這些方案*後都挫敗,於是作者提齣自己的觀點:“近代化國防不但需要近代的交通、教育、經濟,並又需要近代化的政治和國民,半新半舊是不中用的。換句話說,我國到瞭近代要圖生存,非全盤接受西洋文化不可。”

評分

非常好的一本書,推薦好友,到貨快

類似圖書 點擊查看全場最低價

漫談弟子規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下載 2024


分享鏈接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友情鏈接

© 2024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