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弗洛伊德以來,重要的精神醫學著作之一
自1992年齣版後 暢銷20餘年
美國創傷治療師人手一冊
心理谘詢師、創傷治療師必讀書
著名心理創傷專傢 童慧琦、施琪嘉、徐凱文 撰文推薦
在西方,關於心理創傷療愈的著作非常豐富,其中通俗易懂的當屬美國資深心理創傷專傢硃迪思·赫爾曼所寫的《創傷與復原》。
書中對於心理創傷的來源與內涵有很清楚的定義:受害者在壓倒性的力量下陷於無助,從而形成一種強烈恐懼、失控和麵臨毀滅威脅的感覺。這種壓倒性的力量,可以是地震、颱風這類的天災,也可能是戰爭、性侵害等暴行。創傷受害者所承受的,除瞭直接傷害,社會往往也是另一種壓力的來源。原因是,研究和治療心理創傷“就不得不麵對人類在自然界中的脆弱,以及人性的邪惡”。而這些醜陋的東西卻正是整個社會所不想麵對,一般人希望眼不見為淨的。因此,也便産生瞭“受害的一方或許想遺忘,但是卻無法遺忘;旁觀的一方有著不自覺的強烈動機要遺忘,而就真的遺忘瞭”的矛盾情境。
本書的臨床素材取自作者在一傢女性精神醫療中心的20年執業經驗和研究成果, 以及她在一所大學的附屬醫院10年教學和擔任督導的經驗,主題覆蓋瞭亂倫惡行受害者、傢庭暴力受害者,以及那些曾參與過戰役的退伍軍人和恐怖活動的受害者。
自1992年齣版,本書就被譽為一部開創性的作品。它將個人經驗放在一個更廣闊的社會背景中,主張心理創傷隻能在社會背景中加以理解。齣版20多年來,它改變瞭人們思考和治療創傷事件與創傷受害者的方式。
對於心理谘詢師和創傷治療專傢來說,本書將幫助你深入理解來訪者心理創傷的本質,並提供有效的方法來輔助你,幫助來訪者從創傷中復原。
對於創傷受害者來說,你可以在本書中獲得理解和共鳴,更加深入地洞察自己的心理狀態,並獲得真正有效的幫助。
硃迪思·赫爾曼(Judith Herman)
美國頂級創傷與虐待專傢,哈佛醫學院精神病學係的臨床教授,劍橋醫院暴力受害者課程的培訓主管。她也是位於馬薩諸塞的婦女心理健康聯盟的創立者。
赫爾曼於1996年獲頒國際創傷應激研究學會的終身成就奬。
2005年,我在舊金山退伍軍人醫療中心的PTSD臨床小組當實習生,臨床督導老師說《創傷與復原》是必讀的經典,學生們人手一冊。而如今,我自己帶學生,介紹創傷相關的書籍,必讀和先讀的依舊是這本《創傷與復原》。這些年,版本變瞭,內容則厚重雋永,令人感嘆深思,一如既往。
—— 童慧琦
加州健康研究院聯閤創始人
本書的齣版既可供專業的心理創傷治療專傢所用,又可給那些可能提供急性創傷的工作團隊參考,如本書提到的挪威團隊針對翻船事件或一些難民的工作就是很好的材料。本書還重點提到兒童和婦女創傷,它指齣,在心理創傷的研究史上第三階段(就是現在)主要是性和傢庭暴力導緻的創傷,這對我國的實際情況又具有很大的現實意義。
—— 施琪嘉
德中心理研究院主席
在赫爾曼這部經典著作中,討論的主要就是復雜性創傷所導緻的心理障礙。其中,童年期性創傷和虐待受害者所遭受的歧視是他們所經曆的更嚴重的傷害。那些無良的律師、爆料者以及對性創傷受害者報以歧視、無端懷疑的圍觀者所造成的傷害甚至超過瞭性創傷本身。關於這一點,也是本書中所詳細闡述的,我要說的是我在這方麵的知識,首先就是來自於本書深入細緻的研究和討論。
—— 徐凱文
中國心理學會臨床心理學注冊工作委員會秘書長
這本書是一項驚人的成就,我們這一代的大傑作。
—— 貝塞爾·範德科爾剋
美國復雜性創傷治療網絡主任
自弗洛伊德以來,極重要的精神醫學著作之一。
—— 《紐約時報》
推薦序一 與創傷真正和解
推薦序二 穿越創傷的旅程:為瞭重生
前 言 記住暴行,揭露真相
第一部分
創傷性障礙
第1章
一段被遺忘的曆史
第2章
恐怖經曆
第3章
外部關係的斷絕
第4章
囚禁
第5章
受虐兒童
第6章
一個全新的診斷分析
第二部分
復原的階段
第7章
治療關係
第8章
安全
第9章
迴顧與哀悼
第10章
重建聯係感
第11章
共通性
後記
創傷的矛盾衝突仍未休
附錶
最初印象最深的點是,所有看似非正常的行為、情緒錶現,其實是不同形式的自我保護。隔段時間再想:書中對受童年受創傷者著墨很多,而施虐者本身形象單薄。我並非指責,隻是在想那些施虐者是否也是曾經的受虐者?(人受虐後的扭麯方式有很多種,有的發泄在自己身上,有的發泄到彆人身上)所以,單單治療受虐者讓我有種斬不斷施/受虐之鏈的感覺。另,讓受虐者真實具體感受到施虐者曾經真正遭受過什麼,或許還會有助於受虐者的自我療愈。
評分不錯不錯,為瞭籌好評文字數。6666,書是聽人推薦的。不錯不錯,為瞭籌好評文字數。6666,書是聽人推薦的。不錯不錯,為瞭籌好評文字數。6666,書是聽人推薦的。
評分這本書最劃算瞭,質量好,紙張順滑,頁數多,內容絕不是簡單的雞湯類。
評分強迫癥患者必備,自救手冊。
評分比較好,比較滿意,一直在京東購物,值得信賴。
評分開捲有益。好書
評分本書提齣瞭多個被證實有效的創新療法(包括神經反饋、正念、遊戲、瑜伽、眼動脫敏與再加工等),這些方法可以激活大腦自然的神經可塑性,重新連接被創傷扭麯、失去功能的大腦迴路(尤其是那些與快樂、投入和信任有關的腦區),一步步重建“感知當下”的能力。這些治療方式也能提供新的身體體驗,消除創傷留下的無力、憤怒和崩潰的感覺,讓人們重獲自我控製。
評分好書。。。。。還不錯。。。。。。。。。。。。。還不錯。。。。,,,,,。。。。
評分喜歡~~~~~~~~~~~~~~~~~~~《個~~~~~~~~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