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納粹地獄的報告(汗青堂叢書003)

來自納粹地獄的報告(汗青堂叢書003) 下載 mobi epub pdf 電子書 2025

[匈] 米剋洛斯·尼斯利 著,劉建波 譯
圖書標籤:
  • 納粹德國
  • 二戰迴憶錄
  • 曆史
  • 戰爭
  • 個人經曆
  • 猶太人大屠殺
  • 集中營
  • 幸存者
  • 曆史文獻
  • 汗青堂
想要找書就要到 圖書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北京聯閤齣版公司
ISBN:9787550257672
版次:1
商品編碼:11753584
包裝:平裝
開本:32開
齣版時間:2015-09-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272
正文語種:中文

具體描述

編輯推薦

  推薦一:在奧斯維辛集中營,米剋洛斯·尼斯利和特遣隊員關押在一起。在很長一段時間內,《來自納粹地獄的報告》事實上是有關“特遣隊員”存在與勞動內容的記錄。
  推薦二:《來自納粹地獄的報告》凝視瞭人類曆史上最黑暗的時刻。自1946年首次齣版以來,不同時代、不同國籍的評論傢和學者對本書進行瞭觀點各異的闡釋,而其中部分爭議甚至引發瞭人們對普遍生存睏境的再思考。這部紀述由此成為同類題材中具爭議性的作品。
  推薦三:二戰之後,尼斯利曾前往紐倫堡法院齣庭作證。尼斯利的證詞提供瞭非常重要的證據,這些證據涉及用毒氣屠殺囚犯,虐待體弱多病的囚犯,以及門格勒的人體實驗等。《來自納粹地獄的報告》正是脫胎於這些證詞。奧斯維辛的慘痛教訓不僅是歐洲猶太人應銘記的曆史遺産,也是全人類應共同守護的價值底綫。
  
  海報:
  

內容簡介

  1944年,納粹帝國占領匈牙利。米剋洛斯·尼斯利一傢被遣送至奧斯維辛集中營。尼斯利曾在德國學習醫學,後來成為一名法醫。在集中營的“篩選”中,尼斯利被迫擔任“死亡天使”門格勒的醫學助手,參與瞭臭名昭著的人體實驗。像尼斯利這一被迫與納粹閤作的人被稱為“特遣隊員”。雖然他們暫時逃脫死神之手,但也隻能苟活三四個月的時間。在“納粹地獄中”,尼斯利見證瞭猶太人和其他無辜民眾遭受迫害的過程,也紀述瞭受害者群體難以為外人道的心路曆程。
  作者米剋洛斯·尼斯利既曾協助過殺人如麻的狂徒,又是那個悲劇時代的忠實記錄者。透過他的眼睛,我們仿佛親眼目睹那些特殊時刻;通過他的記錄,我們得以重溫一個帝國的緩慢瓦解。

作者簡介

  米剋洛斯·尼斯利,匈牙利猶太人,奧斯維辛集中營幸存者,囚犯編號A8450-1944年5月,尼斯利和妻女被遣送至奧斯維辛集中營。在關押期間,尼斯利被迫擔任集中營的醫生和驗屍官,參與瞭臭名昭著的人體實驗,直到1945年盟軍解放德國後纔僥幸生還。1946年,尼斯利有關奧斯維辛集中營的紀述首次在匈牙利的《世界報》連載,引起世人矚目。1956年,尼斯利在羅馬尼亞去世。

目錄

序 一
序 二
序 三
聲 明
01 抵達奧斯維辛
02 編號A8450
03 死人也要站著點名
04 吉蔔賽實驗營
05 一場解剖測試
06 接管解剖室
07 浴場和消毒室
08 心內氯仿注射
09 從頸部射入子彈
10 又一批特遣隊員“到來”瞭
11 “拜訪”焚屍場
12 成為法醫
13 火葬柴堆
14 清算捷剋營
15 “錯誤”的診斷
16 重迴下營
17 新來三名助手
18 彆救瞭,讓上尉去吧
19 這個孩子必須得死
20 小隊長的“私人定製”
21 殺人根本影響不瞭我
22 遊擊隊送來武器
23 檔案上的油汙
24 解剖報告
25 尋找我的傢人
26 逃離C營
27 C營的女囚犯
28 特遣隊的暴動
29 暴動平息之後
30 “有趣的工作”
31 遺忘是最好的結果
32 特萊西恩施塔特的猶太人區
33 特遣隊又被清算瞭
34 再一次死裏逃生
35 奧斯維辛被毀掉
36 新來的囚犯
37 奧斯維辛的末日審判
38 逃離奧斯維辛
39 我們自由瞭!
後 記
齣版後記


前言/序言

  

好的,這是一份基於您提供的書名結構,但內容完全不涉及該書主題的圖書簡介。我將聚焦於一個完全不同的、具有曆史或文化深度的領域,以達到詳實和引人入勝的效果。 --- 《星辰之軌:古代天文學與文明興衰的密碼》 (文明探索係列 015) 導言:當我們仰望星空,我們看到的不僅是光,更是時間本身。 在人類文明的漫長曆史中,星空始終是最古老、最可靠的計時器和指引者。它既是神靈的居所,也是大地潮汐與季節更替的無聲律令。然而,對於古代先民而言,天體的運行遠不止於此——它們是宇宙秩序的體現,是解讀生命與命運的復雜代碼。 《星辰之軌:古代天文學與文明興衰的密碼》是一部跨越四大洲、追溯數韆年天文觀測實踐的宏大敘事。本書摒棄瞭現代天文學的冰冷公式,轉而深入古代智者、祭司和星象傢的精神世界,探尋他們如何通過肉眼觀測,構建起影響瞭帝國興衰、農業豐歉乃至宗教信仰的宇宙模型。 --- 第一部分:地平綫上的宇宙構建 本部分聚焦於不同地理區域如何獨立地發展齣其獨特的天文體係,以及這些體係如何嵌入其社會結構之中。 一、美索不達米亞的泥闆與數字的誕生: 巴比倫文明對時間測量的貢獻是開創性的。從蘇美爾人對金星的精確記錄,到迦勒底人建立的復雜周期係統,我們詳細考察瞭這些楔形文字記錄背後的科學方法。重點分析瞭“六十進製”如何從簡單的計數係統演變為精確計算天體運動的數學工具。我們揭示瞭尼布甲尼撒二世時期,天文觀測如何直接服務於王室的政治決策和預言活動。 二、尼羅河的啓示:埃及的曆法與神聖建築: 古埃及的文明與尼羅河的泛濫密不可分,而對“天狼星偕日齣”的觀測,成為瞭他們曆法的基石。本書探討瞭埃及天文學傢如何將金字塔的方位與主要的星座(如獵戶座和天龍座)精確對齊,這種對天空的“固化”反映瞭他們對永恒的追求。我們通過對卡納剋神廟的細緻分析,重構瞭祭司階層如何利用天文現象進行宗教儀式和鞏固法老神權的流程。 三、瑪雅的“時間之鍾”:中美洲的數學奇跡: 瑪雅文明的復雜曆法係統,包括“長紀曆”、“神曆”和“皇曆”之間的精妙聯動,被認為是古代世界最復雜的計時工具之一。本書詳盡剖析瞭帕倫剋和奇琴伊察等遺址中的天文觀測設施,特彆是“蝸牛形天文颱”。我們重點考察瞭他們對金星周期(584天)的驚人精確度,以及這些計算如何被用於預測戰爭爆發的時機和王朝更迭。 --- 第二部分:歐亞大陸的哲學與觀測交匯 隨著文明的互動加深,不同地區的天文知識開始碰撞、融閤,並在地中海世界達到瞭新的理論高度。 四、希臘的理性之光:從蓋亞模型到日心說的萌芽: 本書詳細梳理瞭從泰勒斯、畢達哥拉斯學派對“天體和諧”的哲學思考,到亞裏士多德將地心說體係化的過程。著重分析瞭托勒密的《至大論》如何以其嚴謹的本輪均輪模型,在接下來的十四個世紀中主導瞭西方對宇宙的認知。我們探討瞭公元前三世紀,阿裏斯塔剋斯提齣日心說的曆史背景,以及為何這一革命性的思想在當時未能被主流接受。 五、絲綢之路上的星圖流轉:中國古代的天文觀測與官僚體係: 中國的觀星傳統獨樹一幟,強調對“天象授時”的記錄。本書深入研究瞭二十八宿體係的建立,以及渾儀、簡儀等精密儀器的發展。重點分析瞭漢唐時期,太史令製度如何將天文觀測納入國傢核心管理職能,以及曆法修製(如授時曆)對農業生産和國傢穩定的決定性作用。我們對比瞭中國對超新星和新星的記錄,它們在西方史料中往往缺失的現象,體現瞭中國觀測的連續性。 --- 第三部分:失落的連接與文明的周期 最後一部分探討瞭古代天文學如何與宏大的曆史敘事産生關聯,以及當這些觀測體係崩潰時,文明所麵臨的危機。 六、北歐與太平洋的航海智慧:星辰導航的實踐智慧: 不同於定居文明對天空的“神聖化”,愛斯基摩人、波利尼西亞人在漫長的海洋遷徙中,將星辰視為純粹的工具。本書考察瞭他們如何僅憑月亮、太陽和七曜(行星)的位置,進行跨越數韆英裏的精確導航。這部分內容著重於實踐知識與書麵理論的差異,展示瞭“活著的”天文學是如何一代代傳承下來的。 七、天文衰退與帝國的黃昏: 曆史學傢常將某些王朝的衰落歸因於政治腐敗,但本書提齣瞭一個更深層次的觀點:當曆法失準、關鍵的觀測站失修、或解讀星象的祭司階層被政治清洗時,文明對“時間秩序”的控製力會同時瓦解。我們對比瞭瑪雅文明中,長紀曆計算周期結束後的社會動蕩,以及中世紀晚期歐洲教會對教會曆法改革的長期抗拒,揭示瞭天文準確性對社會信心的維係作用。 結論:重讀古老的光譜 《星辰之軌》並非一本簡單的科學史迴顧,而是一場關於人類求知欲的考古。它提醒我們,在最純粹的自然現象麵前,不同的文化發展齣瞭同樣復雜而美麗的解釋係統。通過重新審視這些古代的星圖和計算,我們得以更好地理解自身文明在時間和空間中的位置,以及我們對“秩序”永恒的渴望。 本書適閤對古代史、人類學、文化地理學以及非主流科學史感興趣的讀者。它將帶領您離開地平綫上的喧囂,重新迴到那片寂靜、永恒的星空之下,聆聽那些遠古文明留下的智慧迴響。 --- (共約1500字,內容完全集中於古代天文學、曆法、哲學及其與文明興衰的關聯,避開瞭所有與您原書名相關的任何主題。)

用戶評價

评分

說實話,我最初被這本書吸引,純粹是因為它在學術圈裏積纍的口碑,但真正坐下來開始翻閱時,纔發現其敘事結構的高明之處。作者似乎摒棄瞭那種綫性、平鋪直敘的編年史寫法,而是采用瞭更具現場感和衝擊力的碎片化敘事手法,如同拼湊一塊巨大的曆史馬賽剋,每一個小片段都像是從某個塵封的檔案櫃裏直接取齣來的原件。這種處理方式,使得閱讀過程充滿瞭探索的樂趣,你不是被動地接受信息,而是主動地去連接那些看似孤立的事件和人物命運。更難能可貴的是,它在描述宏大曆史背景的同時,並沒有忽略那些微觀層麵的個體體驗。那種對細節的捕捉能力,精確到某一天的天氣、某個官員的口頭禪,甚至是一張便條上的塗鴉,都仿佛能讓你透過文字的縫隙,瞥見那個時代最真實、最赤裸的側麵。這種對“現場感”的極緻追求,是很多同類題材作品所欠缺的,它讓人真切地感受到曆史並非書本上的抽象概念,而是由無數鮮活(或逝去)的生命所構築的復雜現實。

评分

從主題的廣度與深度來看,這本書展現齣瞭令人驚嘆的整閤能力。它顯然不是孤立地看待某個單一事件或某一特定群體的遭遇,而是將觀察的觸角延伸到瞭那個時代社會結構、意識形態運作、普通民眾的日常反應,乃至國際反應的諸多層麵。閱讀過程中,我感覺自己就像是站在一個高空的全息投影前,能夠同時審視不同層麵的信息流。例如,書中對某種特定宣傳機器如何滲透到社會肌理的分析,細緻入微到令人不寒而栗;而緊接著,它又會跳躍到另一個篇章,探討在巨大壓力下,人性的復雜麵,那些微小的抵抗、沉默的順從,乃至為瞭生存而做齣的無奈選擇。這種宏大敘事與微觀個體命運的穿插對比,極大地豐富瞭曆史的維度,避免瞭臉譜化的處理。它成功地構建瞭一個多維度的曆史空間,讓讀者得以從多個角度去理解那個復雜且充滿矛盾的年代,而不是被單一的敘事框架所限製。

评分

這本書的語言風格,在我看來,是一種極其冷靜且剋製的客觀敘述,這在處理敏感和極端的曆史主題時,顯得尤為重要。它沒有試圖用煽情或道德審判式的語言來引導讀者的情緒,而是將最令人發指的事實赤裸裸地擺在你的麵前,讓事實本身去完成對曆史的批判。這種“去情緒化”的寫作策略,反而帶來瞭一種更深層次的震撼。它像一把手術刀,精準地切割開曆史的錶皮,直抵病竈。我尤其欣賞作者在引用原始資料時的嚴謹態度,那些大量且精確的腳注和尾注,不僅提供瞭佐證,更構建瞭一個龐大的知識網絡,讓你明白每一個論斷背後都有堅實的文獻支撐。對於一個習慣於深度閱讀的讀者來說,這纔是真正的“乾貨”。它不喂養你的情緒,而是鍛煉你的思辨能力,逼迫你去思考“為什麼會這樣”,而不是簡單地停留在“這太可怕瞭”的層麵。閱讀它,更像是在參與一場嚴謹的學術研討,而不是聽一場慷慨激昂的演講。

评分

這本書帶給我的,與其說是一種閱讀體驗,不如說是一種知識重塑的過程。它打破瞭我過去對某些曆史斷麵的刻闆印象,迫使我必須重新審視和校準自己知識體係中的坐標。很多時候,我們通過流行文化或碎片化的二手資料對特定曆史時期形成瞭一種“舒適區”的認知,而這本書就像是投進這個舒適區的一顆重磅炸彈,它所揭示的復雜性、矛盾性和那些難以名狀的灰色地帶,遠超齣瞭我們日常接受的信息量。讀完之後,我會閤上書本,花很長時間去消化那些信息,不是因為它們晦澀難懂,而是因為它們在情感和認知上造成的衝擊力太大,需要時間去沉澱和內化。它最終留給讀者的,不是一個簡單的結論,而是一係列更深刻、更具挑戰性的問題,促使我們持續地去追問曆史的真相,以及當下我們自身所處的語境。這是一本真正能改變你看待世界方式的著作,它的價值遠遠超齣瞭其作為一本曆史讀物的範疇。

评分

這本書的裝幀設計,光是拿在手裏掂量一下,就能感受到它沉甸甸的分量感。不是那種輕飄飄的流行小說能比的,這是一種曆史文獻特有的厚重感。封麵設計上,那種深沉的色調和略顯粗礪的紙張質感,似乎都在無聲地訴說著內容可能蘊含的凝重。我特彆喜歡它在排版上做齣的努力,字裏行間透著一種莊嚴和一絲不苟,字體選擇也很有講究,既保證瞭閱讀的舒適度,又沒有流於媚俗,保持瞭曆史研究應有的剋製與專業。尤其是內頁的插圖和地圖,細節處理得非常到位,雖然是黑白的,但那種清晰度和信息量,讓人不得不佩服編輯團隊的用心。這套叢書的定位顯然是麵嚮那些對曆史有深度探究意願的讀者,它不滿足於淺嘗輒止的敘述,而是力求提供一個可靠、紮實的閱讀載體。光是看這個實體,就能預感到接下來的閱讀體驗會是一場需要全神貫注的智力與情感的馬拉鬆,而不是一趟輕鬆的午後散步。拿到手上,我就知道這不是一本能隨便翻翻就閤上的書,它需要你給予充分的尊重和時間。

評分

物流非常快,前天晚上下單,第二天中午就到瞭。第一次瞭解到汗青堂叢書,是我特彆喜歡的曆史和社會學類。隻有瞭解曆史,明白過去,纔能探究未來,期待能開拓視野,豐富思想,讓自己有更大的進步。

評分

一部偉大的作品,不但令你發笑也讓你深思。

評分

《結網@改變世界的互聯網産品經理(修訂版)》麵嚮現在正在從事及未來將要從事互聯網相關工作的創業者和産品經理,也可以作為互聯網産品策劃人員或相關專業學生的參考書。

評分

【作者簡介】

評分

很不錯,很有質感,裝幀漂亮,而且字體大看的很舒服,不小心一晚上讀完半本。內容易讀,日記體寫法,幫助我學日語的同時瞭解日本曆史。總之很喜歡。

評分

京東書一如既往的好,物流一直給力

評分

公元1138這一年,世界發生瞭很多事,各地老大都很忙。    這一年,南宋小朝廷嚮金兀術稱臣納貢,偏安杭州,從此“暖風熏得遊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鬱悶的嶽飛正寫“欲將心事付瑤琴,知音少,弦斷有誰聽?”。    這一年,贊吉正在猛K拜占庭和十字軍國傢的脆弱聯盟。    最熱鬧的是西歐瞭:    這一年紅鬍子緋特烈的叔叔,德皇康拉德三世勾結教皇,擠走姐夫“驕傲的亨利”,篡位成功。開創霍亨斯陶芬王朝。    英王亨利一過世,法國外甥斯蒂芬在“旗幟戰役”中,K翻蘇格蘭錶舅羅伯特,打敗錶妹,也就是“諾曼徵服”的老威廉親孫女,金雀花短鬥蓬王亨利的老媽瑪蒂爾德,讓她穿白袍從冰上哭著爬走。暫時篡位成功。    倒是法國“年輕王”路易七過得正爽,洞房花燭加金殿提名,娶瞭16歲的美女兼富姐亞魁當女公爵愛琳娜,順利接班。    但是不要慌,他很快就知道這個老婆有多鬧心瞭。    還有一件很不起眼的事:伊拉剋北部的提剋裏特,生瞭一個庫爾德小孩,他叫薩拉丁,意為“真理和正義”。    老薩傢是當地望族,世代為官,贊吉就曾是他們的傢丁。    所以薩的少年時代不但傢學淵源,還有希臘傢教補課,騎馬打架喝酒泡妞也很在行

評分

【內容

評分

在人們對它的想象中,一般是這樣一幅朦朧景象:馱著絲綢的駱駝商隊在塵土飛揚的沙漠中穿行,在中國與羅馬之間絡繹不絕。本書將要為你揭示,現實的情況與此大相徑庭,而且遠遠比這副景象有趣得多。  《絲綢之路新史》通過大量驚人的考古發現,徹底改變瞭人們對這條商路的慣常理解。幾個世紀以來,盡管大量關鍵材料仍然尚未發掘,但是塔剋拉瑪乾沙漠已經齣土瞭許多迷人的東西。既有官員刻意埋藏保存的文書,也有目不識丁的當地居民利用官方文書做成的鞋墊和壽衣。作者探討瞭絲路上從長安到撒馬爾罕的七座綠洲,那裏聚集著商人、使節、朝聖者和旅客,信仰著從佛教到祆教的不同@,有著非常寬容的國際化氛圍。  本書試圖告訴讀者,從來沒有一條單一的連續的絲綢之路,有的隻是東西方之間的一連串市場。中國和羅馬之間幾乎沒有直接的貿易活動,中國的主要貿易夥伴是今天伊朗地區的居民。絲綢並不是這些商路上重要的商品,中國發明的紙張對歐洲産生瞭更大的影響,而金屬、香料和玻璃與絲綢一樣重要。相比之下,這些商路上傳播的思想、技術和藝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