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蔡東藩中華史”即《中國曆朝通俗演義》,是迄今為止,一部全麵敘述中國曆史的通俗演義。原為舊白話,為便於今人閱讀和品鑒,由眾多專傢學者編譯為白話版重新編譯整理,增加注釋,語言貼近現代閱讀習慣,適閤各階層讀者。
大傢推薦讀史必備入門書:毛澤東臥室床畔常備的曆史書,二月河推薦的中國曆史入門讀物,顧頡剛、裴效維、楊天石高度評價。毛澤東曾建議黨的高級乾部應該好好閱讀本書,以瞭解中國曆史。並把本書放入列給兒子毛岸英的書單裏。
中國曆史演義巔峰之作:一人主筆,韆年興衰,正史為經、軼聞為緯,上起秦皇,下迄民國,編織中國最完整的史話。
文史專傢修訂白話版:專業學者團隊編譯,全、準、新的白話版,拆掉時間的牆,暢通無阻地讀曆史。
內容簡介
“蔡東藩中華史”係列是蔡東藩所著曆史演義的白話版,全書浩浩一韆餘迴,寫盡幾度春鞦,上起秦始皇,下至1920年,共記述瞭2166年的曆史,共計11部1040迴,約606萬字。其內容跨越時間之長、人物之眾、篇製之巨,堪稱曆史演義之最。被人譽為“一代史傢,韆鞦神筆”。
在史料的選擇和運用上,蔡東藩以“正史”為主,兼采稗史、軼聞,他自稱所編曆史演義,“以正史為經,務求確鑿;以逸聞為緯,不尚虛誣”,對稗史、逸聞等史料的使用極為謹慎,往往要“幾經考證”。
在體裁上突齣“義以載事,即以道情”的特點,並且自寫正文,自寫批注,自寫評述。
蔡東藩這套演義重史輕文,盡管略輸文采,但卻提供瞭一部浩瀚而通俗的中華通史,為普及中國曆史知識做齣瞭不可磨滅貢獻。
作者簡介
蔡東藩,名郕,字椿壽,號東藩,清山陰縣臨浦(今屬浙江蕭山)人。民國時期著名作傢、曆史學傢。光緒十七年(1891年)中秀纔。辛亥革命後,應邀到上海會文堂新記書局任編輯,修撰《高等小學論說文範》《中等新論說文範》《清史概論》等書。1916年至1926年,蔡東藩寫成《中國曆朝通俗演義》,時間跨度自秦始皇到民國九年。其跨越時間之長、人物之眾、篇製之巨,堪稱曆史演義之最。被譽為“一代史傢,韆鞦神筆”。《中國曆朝通俗演義》原為舊白話,為便於今人閱讀和品鑒,由眾多專傢學者編譯為當代白話,是為《蔡東藩中華史》。
曆史演義之外,蔡東藩還著有《留青彆集》《留青新集》《客中消遣錄》《楹聯大全》及詩集《風月吟稿》《寫憂草》等。
精彩書評
★一部《二十四史》,分量太多。就是曆史專傢也不容易把它完全熟記,倒不如這部演義。隨意翻覽一下,說不定會有提綱挈領的功效。
——顧頡剛(著名曆史學傢)
★毛澤東為何喜愛蔡著?原因可能有很多,但蔡著成功實現瞭曆史真實和趣味性的統一是不可忽視的重要原因。
——楊天石(著名學者)
★蔡著的不可替代之處,不僅在於他準確地挑齣瞭曆史的大綫索,更重要之處在於,他關注瞭曆史深處的人的命運。有些曆史敘述者,過於追求所謂“曆史理性”,結果常常忘記曆史是鮮活生命的延展。在這些人筆下,曆史變成瞭一種刻闆和單調的錶達。而蔡著不同,他的曆史有血液、有溫度,是可以觸摸的。他的曆史是關於人性的故事。
——張頤武(著名學者)
目錄
香孩兒齣世
老和尚的預言
趙普最初的功勛
紫金山大捷
陳橋兵變
公主的婚事
杯酒釋兵權
收復荊湘
花蕊夫人承恩澤
南漢的覆亡
采石磯的浮梁
萬歲殿燭影疑案
北漢的覆亡
高梁河兵敗
趙普計除盧多遜
縱火的皇長子
楊業義死李陵碑
黑麵大王尹繼倫
冤魂索命
五路齣師伐西夏
康保裔捨生取義
禦駕親徵
澶淵之盟
泰山的封禪大典
王旦的憾事
魚頭參政
劉太後歸天
梟雄元昊
任福中計戰死
雄辯勝雄師
曹皇後智平逆賊
開封府的包閻羅
母子釋前嫌
潁王繼大位
種諤誘降蒐名山
王安石變法
韆裏尋母
仕途坎坷的蘇東坡
王雱藉父成名
流民圖示警
平定交趾
得不償失的討伐
“忠清粹德”司馬光
三黨之爭
女中堯舜
孟皇後的冤獄
劉美人正位中宮
初政清明的宋徽宗
奸臣蔡京
“花石綱”藏寶
女真的崛起
徽宗迷信道教
李師師入宮
阿骨打稱帝
方臘揭竿造反
梁山泊中盡好漢
狡兔三窟終被擒
遼國的覆滅
金兵南下
屈辱的城下乞盟
汴京城淪陷
皇帝變俘虜
南宋伊始
赤膽忠心宗留守
苗傅的逆行
韓世忠討逆
巾幗不讓須眉
劉豫建立齊國
上陣還需親兄弟
神勇嶽傢軍
洞庭湖裏搗賊窩
大鬍子將軍
嶽飛計除劉豫
硃仙鎮大捷
莫須有的罪名
韋太後重返故土
完顔亮篡金
虞允文采石揚名
誅殺暴君
奸臣通敵議和
南宋大儒硃熹
皇帝也懼內
趙汝愚擁立新皇
鑽狗洞的尚書
吳曦作亂
史彌遠除奸
打齣來的鴛鴦
匪徒做瞭節度使
楚州城硝煙不斷
李全計竭身亡
約濛古夾擊殘金
入侵南宋
固若金湯的防守
忠良的悲慘結局
彌天大謊
葛嶺的豪宅
襄陽城淪陷
喪師辱國的賈似道
小皇帝被擄
夢斷重洋
精彩書摘
香孩兒齣世
“得國由小兒,失國由小兒。”這是元將伯顔拒絕宋使的理由,本沒有什麼深意,但事後追憶起來,卻似乎有絕大的玄機。宋室的江山是從周主宗訓那裏奪來的。那個時候,宗訓年幼,哪懂什麼保國保傢?他的繼母符氏初入宮中,纔為國母,不懂什麼國傢大事,遇到周世宗逝世這樣的喪事,隻會整日以淚洗麵,恨不得隨世宗一起長眠於地下。看到這孤兒寡母勢單力薄,殿前都點檢趙匡胤起瞭異心。他暗地裏聯絡將士,藉口北徵。繼而陳橋兵變,他黃袍加身,自顧自地做起瞭皇帝。那七歲的小周王,二十多歲的周太後,無兵無卒,自然抵擋不住,隻好將半壁江山拱手相讓。
五代以來,亂臣賊子們為瞭爭搶土地不惜兵戎相嚮。如今,百姓們有瞭這麼個逆取順守卻偶有善舉的皇上,都快活得很,誰還會去追究其中的隱情?於是遠近歸附,趙匡胤南收北撫,統一瞭中原。也許是冥冥中自有天意,皇位傳瞭八九代以後,勁敵將黃河以北的江山奪去,宋室又成瞭偏安的小朝廷。康王南渡以後,又傳瞭八九世,元將伯顔便引兵渡江,勢如破竹。那時候南宋皇室隻剩兩三個小孩子,今年立一個,轉年就被敵兵擄去瞭;明年再立一個,不到兩年又被驚嚇死瞭。隻剩下文天祥、陸秀夫、張世傑幾個忠臣,力竭計窮,先後殉國,也算是以死謝責瞭。
宋朝確實有很多善政:第一,整頓後宮,沒有瞭女色之禍;第二,抑製宦官,杜絕瞭閹黨之禍;第三,睦好和親,消除瞭宗室之禍;第四,防患外戚,避免瞭外戚之禍;第五,休養生息,抵製瞭強藩之禍。這些善政不但漢、唐不能與之相比,就是夏、商、周三代,恐怕也稍遜一籌。不過這裏還有兩大隱患:北宋抑兵太久,沒有驍勇善戰的武將;南宋任賢不專,缺乏理朝輔政的良相。同時,遼、金、元三國覬覦中原,北方邊境屢屢為患。宋朝鼎盛的時候尚不能收復燕、雲十六州,後來國勢衰落,更是無暇顧及,於是敵寇一旦殺入,便如摧枯拉朽一般,今天痛失兩條河流,明天又割齣去三個州縣,到後來連主子都被敵人擄去瞭。偏安以後更是苟延殘喘,僅僅齣瞭幾位善戰的大將,又被奸臣誣陷。可謂“有力沒處使,有誌沒處行。”再到後來更是心灰意冷,坐聽敗亡。兩宋三百二十年間,始終被蠻夷牽製,最終弄得寸土全無,這樣的結局恐怕是叱吒風雲的趙太祖沒有預料到的。
後唐明宗天成二年,洛陽的夾馬營中生下一個香孩兒,遠近都傳為奇聞。為什麼是香孩兒呢?據說是一個孩子齣生的時候一道紅光縈繞空中,並且有一股奇異的香味在孩子周圍漫延,經久不散。這孩子便是後來的宋太祖趙匡胤。趙匡胤祖籍涿州,祖上世代為官。高祖父名朓,曾經做過後唐永清、文安、幽都的大官;曾祖父名珽,做過藩鎮的地方官,兼任禦史中丞;祖父名敬,做過營、薊、涿三州的刺史;父親名弘殷,驍勇善戰,又射得一手好箭,後唐莊宗讓他在禁軍任職。後來,弘殷娶瞭定州安喜縣杜氏為妻,杜氏第一胎生瞭一個男孩,取名匡濟,不久便夭摺瞭。第二胎又生瞭一個男孩,就是香孩兒。
香孩兒剛生下來的時候全身泛著金色,好多天都不變,眾人紛紛猜測是羅漢投胎。孩子長大後,容貌雄偉,性情豪爽,大傢都說他必成大器。匡胤的父親趙弘殷經曆瞭後唐、後晉兩個朝代,一直在做官。匡胤常常在父親的軍營中玩耍,喜歡騎馬射箭,有的時候父親齣徵,匡胤在傢陪伴母親,無所事事便騎馬射箭玩。母親勸他多讀一點書,匡胤奮然說道:“治世用文,亂世用武。現在世事紛亂,兵戈未停,孩兒願練習武功,留待後用;他日有機可乘,安邦定國,纔算齣人頭地,不虛此生。”母親笑著說:“你能繼承祖業,不玷汙門楣,就算是幸事瞭,還想什麼大功名、大事業呢!”匡胤說:“唐太宗李世民也不過是一個將門之子,怎麼就可以登基稱帝?兒雖不纔,也想與他一樣,轟轟烈烈做個大丈夫,母親覺得如何?”母親生氣地說:“你不要信口鬍說瞭!這世上說大話的人,後來往往沒用,我不願聽你瞎鬧,你還是讀書去吧!”匡胤見母親動怒,也不敢多嘴,悄悄地退瞭齣去。
無奈匡胤天性好動,喜歡與鄰居的孩子比賽騎馬射箭。大傢都賽不過他,就對他心生嫉妒。一天,有個孩子牽著一匹馬去找匡胤,這孩子平時和匡胤玩得很熟,匡胤一見,就問他拉著馬乾什麼。這孩子說:“這匹馬脾氣大得很,沒人騎得瞭,我覺得你的本領高,所以特地前來請教。”匡胤迴過頭,見那匹馬黃鬃黑鬣,沒有什麼特彆的地方,隻不過身子肥壯,看起來很高大。匡胤說:“天下沒有難騎的馬。越是怪馬,我越要騎他。隻要駕馭有方,我就不信它能倔強到哪裏去!”那孩子故意激他:“這也不能一概而論,你還是小心為妙。”匡胤笑著說:“連馬都駕馭不瞭,怎麼駕馭人呢?你看我跑一迴吧!”那孩子嬉笑著問他:“要不要我幫你取一副馬鞍?”匡胤笑道:“要什麼馬鞍!”說完,從那孩子手中接過馬鞭,奮身一躍,上馬而去。那馬不等鞭子落下便嚮前奔去,隻見它展開四蹄,風馳電掣一般,倏忽間便跑瞭五六裏。
前麵剛好有一座城,城門不高,行人很多。匡胤擔心這馬跑到城裏麵,人們躲避不及會撞上,便想勒住馬頭,沿原路返迴。偏偏這馬不聽約束,匡胤不覺有點焦急。正在馬上低頭凝思,不料這馬越跑越快,三腳兩步,就跑到瞭城關。匡胤抬起頭來,眼看前額就要碰到門楣,於是一個後翻從馬上跳瞭下來。那孩子在後麵追著跑,遠遠地看見他掉瞭下來,忍不住歡呼:“匡胤啊匡胤,你今天也算是著瞭道兒!就算你的腦袋是鐵打的,恐怕也要撞得粉碎瞭!”正說著,忽然見匡胤從地上站起來,搶步追馬,竟然追上瞭。匡胤翻身躍上,揚鞭嚮馬頭一攔,馬居然隨著那鞭子迴過頭來,不再像剛纔那麼倔強瞭。匡胤得意地騎在馬上,安然返迴。那孩子見趙匡胤毫發無傷地迴來瞭,從容自得,不禁驚問道:“我正為你擔心!我以為你從馬上掉下來,肯定會受傷,沒想到你有這麼大本領,又騎迴來瞭。身上有沒有摔傷?”匡胤說:“我沒事。不過這匹馬確實剽悍,要不是我見機翻身下來,恐怕腦袋早就撞碎瞭。”說完,下馬作彆,徑直迴傢去瞭。
從此以後,匡胤的名聲大瞭起來,周圍的孩子們都很崇拜他,再也沒人敢戲弄他瞭。其中,和匡胤關係最好的要數韓令坤與慕容延釗,他們二人都是少年英雄。三個孩子常常結伴齣遊。一天,匡胤與韓令坤正在野外一間土房子裏玩得高興,突然聽見外麵的麻雀嘰嘰喳喳地亂叫,都覺得很奇怪。匡胤說:“會不會有猛獸經過?好在我們都帶著弓箭,一起齣去看看,倘若射死幾隻猛獸,不但為鳥雀除害,也為百姓消災,韓兄以為如何?”令坤聽瞭,很高興地說:“正閤我意。”於是二人拿起弓箭衝瞭齣去。齣去後,四處察看瞭一番,沒發現什麼猛獸,隻看見一群麻雀在打架,聲音很吵。令坤說:“鳥雀是同類,還這麼爭吵不休,古人說的“雀角相爭”,大概就是這個意思吧。”匡胤問:“有什麼辦法替它們解圍呢?”令坤說:“這不難,驅趕一下自然就散瞭。”匡胤撇撇嘴:“我們兩個也算是好漢,怎麼能像小孩兒一樣去趕麻雀呢?”令坤問:“照你說來,該怎麼辦呢?”匡胤建議:“不如我們射幾隻下來以示懲戒。來!你射左,我射右,看誰射得準。”二人隨即搭弓上箭,朝那群麻雀射去。颼颼幾箭,射中好多隻,其餘的麻雀全部驚散瞭。二人剛剛停手,就聽到背後一陣巨響,好像地震一般,急忙扭頭去看,隻見那土房子無緣無故坍塌下來。令坤驚訝地說:“好好一間房子突然塌瞭,真是想不到。幸好我們都在外麵,不然壓死在裏麵,喊冤的地方都沒有。”匡胤說:“怪瞭!想必是你我命不該絕,鳥雀們在叫我們齣去呢。它們救我們的命,我們卻要它們的命,真是不應該。現在後悔也遲瞭,還是把它們埋起來吧。”令坤連連點頭。二人將死雀掩埋後,便各自離開瞭。
後晉剛剛滅亡時,中原一帶被遼兵占據,民不聊生。當時趙匡胤已經二十多歲瞭,聽到這個消息,便想去參軍。後來,趙匡胤的父親齣徵鳳翔,打瞭勝仗,升為都指揮使。可惜趙匡胤沒有一起齣徵,他十分著急,一心想去打仗。母親不答應,他竟偷偷跑瞭齣去,直奔襄陽,並在半路上寄信迴傢。母親和妻子收到信後纔知道實情,但已經無法挽迴,隻好任由他離去。
趙匡胤第一次齣遠門,不認識路,本想嚮西追隨父親,不料走錯瞭路,朝南邊去瞭。他明白過來後,索性將錯就錯,一直走下去。無奈身上帶的盤纏不多,走到鹹陽便都花光瞭。眼看日暮途窮,隻好到附近的廟裏投宿。廟裏的小和尚很勢利,看他行李少,衣服破舊,就冷眼相對,不想讓他留宿。趙匡胤沒辦法,隻好忍氣吞聲地再三懇求,可說瞭半天,小和尚就是不答應。趙匡胤一時忍耐不住,罵瞭起來:“你們這些禿驢,這麼無情,當心惹惱瞭我!”小和尚嘲笑他說:“你又不是皇帝,想做什麼就做什麼。我今天偏不依你,看你怎麼辦!”話音未落,腿上已經挨瞭趙匡胤一下,小和尚後退幾步,跌倒在地上。另一個和尚,衝著趙匡胤吼道:“大膽狂徒,吃我一拳!”說時遲,那時快,和尚舉起拳頭嚮趙匡胤胸前猛砸過來。趙匡胤不慌不忙,輕輕地伸齣右手,接住他的拳頭,用力一推,那和尚退瞭幾步,重重地摔倒在地上。還有幾個小沙彌嚇得魂不附體,都嚮裏麵跑去。不一會兒,從裏麵走齣一個老僧,趙匡胤見他仙風道骨,鶴發童顔,與剛纔見的兩個和尚大不相同,不由得怒氣全消,肅然起敬。
……
前言/序言
一批年輕的文化人,為瞭讓更多讀者體會蔡東藩《中國曆朝通俗演義》的魅力,經過艱苦努力,以專業的精神和嚴謹的態度,將蔡著的“舊白話”——這種“白話”今天已經不大讀得懂瞭——重新譯為今人能夠輕鬆理解的當代白話。毫無疑問,這是讓蔡著得到傳承的最好方式。他們的工作“活化”瞭蔡著,既是對於原著的一次緻敬,也是一種新的可能性的展開。翻譯整理後的作品,為普通讀者提供瞭方便,無論任何人,都可以輕鬆地進入中國曆史的深處。
蔡東藩的《中國曆朝通俗演義》是一部讓我印象深刻的書,少年時代曾經激起過我的強烈興趣。那是二十世紀七十年代中期,可以讀的書少得可憐,但一個少年求知的興緻是極高的,閱讀的興趣極強,加上當時的課業沒有什麼壓力,因此可以讀現在的青少年未必有時間去讀的“雜書”。當時中華書局齣版的蔡東藩的《民國通俗演義》就是讓我愛不釋手的“雜書”,它把民國時期紛亂的曆史講得有條有理,還饒有興味。雖然一些大段引用當時文件的部分比較枯燥,看的時候跳過瞭,但這部書還是深深吸引瞭我。後來就要求母親將《中國曆朝通俗演義》都藉來看。通過這部書,我對曆史産生瞭興趣。曆史的復雜、深刻,實在超齣一個少年人的想象,看到那些徵戰殺伐、宮闈紛爭之中人性的難測,確實感到真正的曆史與那種黑白分明的曆史觀大不相同。當時,我們的曆史知識都是從“儒法鬥爭”的框架裏來的,曆史在那個框架裏是那麼單純、蒼白;而蔡東藩所給予我的,卻是一個豐富和蕪雜得多的曆史。在這部書裏,王朝的治亂興衰,人生的枯榮沉浮,都讓人感慨萬韆,不得不去思考在渺遠的時間深處的人的命運。可以說,我對於中國曆史的真正瞭解,就是從這部曆史演義開始的。
三十多年前的印象一直延續到今天。不得不承認,這部從秦朝一直敘述到民國的煌煌巨著,確實是瞭解中國曆史的最佳讀本。這是一部難得的綫索清楚、故事完整、細節生動的作品。它以通俗小說“演義”曆史,以曆史知識“豐富”通俗小說,既可信又可讀。 蔡東藩一生窮愁潦倒,他的經曆是一個普通中國人的經曆,他對於曆史的描述是從普通人的視角齣發的。他不是一個魯迅式的啓濛者,但他無疑具有一種另類的現代性,一種與五四新文學不同的錶達策略。蔡東藩並不高調激越,他的現代性不是啓濛性的,不是高高在上的“我啓你濛”,而是講述曆史,延續傳統。他的作品具有現代的想象力,錶現瞭現代市民文化的價值觀。
在《清史通俗演義》結尾,蔡東藩對於自己做瞭一番評價,足以錶現一個落寞文人的自信:“錄一代之興亡,作後人之藉鑒,是固可與列代史策,並傳不朽雲。”他自信自己的這部著作,足以與司馬遷以來的史學名著“並傳不朽”。蔡著的不可替代之處,不僅在於他準確地挑齣瞭曆史的大綫索,更重要之處在於,他關注瞭曆史深處的人的命運。有些曆史敘述者,過於追求所謂“曆史理性”,結果常常忘記曆史是鮮活生命的延展。在這些人筆下,曆史變成瞭一種刻闆和單調的錶達。而蔡著不同,他的曆史有血液、有溫度,是可以觸摸的。他的曆史是關於人性的故事。
從蔡著中,我們可以感受到活的曆史,體驗到個人命運與國傢、文化之間密不可分的關聯。馮友蘭先生在《西南聯大紀念碑》的碑文中這樣闡釋中國文明的命運:“我國傢以世界之古國,居東亞之天府,本應紹漢唐之遺烈,作並世之先進。將來建國完成,必於世界曆史,居獨特之地位。蓋並世列強,雖新而不古;希臘羅馬,有古而無今。惟我國傢,亙古亙今,亦新亦舊,斯所謂‘周雖舊邦,其命維新’者也。”今天,中國文化所具有的曆史連續性和不斷更新的魅力正在煥發光芒,馮先生對於中國未來的期許正在成為現實。
在這樣的時機,蔡著《中國曆朝通俗演義》的新譯,就更顯其價值。我們期望讀者能夠從中獲得閱讀的樂趣,並從曆史中得到啓示,走嚮更好的未來。讓我們和讀者一起進入這個豐富的世界。
是為序。
張頤武
蔡東藩係列·宋史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