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 十六国资料释证.前秦、后秦国部分

资治通鉴 十六国资料释证.前秦、后秦国部分 下载 mobi epub pdf 电子书 2024


简体网页||繁体网页
陈勇 著



点击这里下载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发表于2024-07-03

类似图书 点击查看全场最低价

图书介绍

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ISBN:9787516156513
版次:1
商品编码:11751908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5-06-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417


相关图书





图书描述

内容简介

  《资治通鉴 十六国资料释证.前秦、后秦国部分》是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年出版的系列专书《资治通鉴十六国资料释证》的第二册,第一册包括汉赵、后赵、前燕国部分,本册则包括前秦、后秦、后燕部分。繁体横排。约45万字。 史料的匮乏,是中古史研究者所面临的共同困境。现存中古史史料本来不多,而正史及其他各类典籍中,少数族史料又远远少于汉族史料,中古史研究中民族史史料不足的问题,就显得更加突出。出土资料的利用,似乎是一条出路,但近年来中古史出土资料中,与少数族相关的文字十分有限,因而,能否借此为民族史研究在资料方面打开僵局,仍不容乐观。那么,中古民族史史料匮乏的困境,是否还有可能突破?进一步说,传世文献中的中古民族史史料,是否还有深度挖掘的空间?笔者以为:转机或许在于研究者视野的调整。譬如本文所涉及的《通鉴》十六国史的文字,以往多被认为是第二手资料,在史料或史实的层面,并未受到特别的关注,但经过细致比对又可以发现:《通鉴》这部分的记载,许多是不见于他书的。《通鉴》保存的十六国史文字,包括那些出处不详的内容,是否也能当作史料乃至第一手资料使用,就成为中古民族史研究的一项重要课题。 经研究、搜集发现,《通鉴》保存的十六国文字,数量及所占比例都极为可观,如《通鉴》前燕部分约四万五千字,不见于诸史者达二万五千字,在上一册中已有统计、说明,本册所涉及的前秦部分约六万字,不见于诸史者达二万八千字,比前燕部分还多,在《通鉴》保存的十六国史文字中,重要的史实也并不罕见,堪称十六国史研究中在《晋书》等正史、《御览》等类书之外的另一个巨大的资料库。 《通鉴》保存的十六国史史料,大量保留旧史文字,对于今天的十六国史研究,几乎具有与《三国志》裴注类似的“补阙”作用。如《通鉴》叙十六国宗王事迹,多冠以王或公号,与《晋书》一般仅称官位不同。温公等人对包括《晋书》载记在内的十六国史文字进行了全面、细致的整理,因而《通鉴》往往又可纠正史及相关文献之误。《晋书》纪、传或载记对同一事件的记载,有时差异极大,甚至完全相反,是一个引人注目的现象,《通鉴》为此又提供了值得重视的甄别意见。 《通鉴》的上述价值,仅从个别段落是不易看清的。本系列专书将《通鉴》十六国史资料全部辑出,逐条与相关文献比较,分析各种差异,辨别诸史文字、内容的真伪,进而考查《通鉴》作者处理十六国史文字的思路,甄别因误读或改写造成的舛讹,复原各种关键的细节,尝试为十六国史研究提供一种基础性的资料。笔者更大的企图,则是以《通鉴》为基本参照系,全面衡量、判别各种十六国史文字的史料价值,利用宋代学者司马光等人的研究成果,从现有少量的中国中古民族史史料中大限度地搜集信息,为21世纪的学术研究开辟一点新的空间。


作者简介

  陈勇,1956年3月生于青岛。历史学者。现供职于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主要从事中国古代政治史与民族史研究。

目录

代序言:为司马光正名——《通鉴》十六国部分的史料价值
一 与诸史不同、具体的史实陈述——《通鉴》十六国史料的判定
二 “遍阅旧史,旁採小说”——《通鉴》十六国史料的出处
三 “详引诸书错互之文,折衷以归一是”——《通鉴》十六国史料的瑕疵
结语
《资治通鉴》前秦国资料释证
卷九一 晋元帝太兴二年(319)
卷九四 晋成帝咸和四年(329)
卷九五 咸和八年(333)
卷九六 咸康四年(338)
卷九七 晋穆帝永和二年(346)
卷九八 永和五年(349) 永和六年(350)
卷九九 永和七年(前秦天王符健皇始元年,351) 永和八年(皇始二年,352) 永和九年(皇始三年,353) 永和十年(皇始四年,354)
卷一○○ 晋穆帝永和十一年(皇始五年,厉王符生寿光元年,355) 永和十二年(寿光二年,356) 升平元年(寿光三年,宣昭帝符坚永兴元年,357) 升平二年(永兴二年,358) 升平三年(永兴三年,甘露元年,359)
卷一○一 升平四年(甘露二年,360) 升平五年(甘露三年,361) 哀帝隆和元年(甘露四年,362) 兴宁二年(甘露六年,364) 兴宁三年(甘露七年·建元元年,365) 海西公太和元年(建元二年,366) 太和二年(建元三年,367) 太和三年(建元四年,368)
卷一○二 太和四年(建元五年,369) 太和五年(建元六年,370)
卷一○三 晋简文帝咸安元年(建元七年,371) 咸安二年(建元八年,372) 晋孝武帝宁康元年(建元九年,373) 宁康二年(建元十年,374) 宁康三年(建元十一年,375)
卷一○四 太元元年(建元十二年,376) 太元二年(建元十三年,377) 太元三年(建元十四年,378) 太元四年(建元十五年,379) 太元五年(建元十六年,380) 太元六年(建元十七年,381) 太元七年(建元十八年,382)
卷一○五 太元八年(建元十九年,383) 太元九年(建元二十年,384)
卷一○六 太元十年(建元二十一年,哀平帝符丕太安元年,385) 太元十一年(太安二年,高帝符登太初元年,386)
卷一○七 太元十二年(太初二年,387) 太元十三年(太初三年,388) 太元十四年(太初四年,389) 太元十五年(太初五年,390) 太元十六年(太初六年,391)
卷一○八 太元十七年(太初七年,392) 太元十八年(太初八年,393) 太元十九年(394)
《资治通鉴》**所存前秦国资料辑录
《资治通鉴》后秦国资料释证
卷八八 晋怀帝永嘉六年(312)
卷九二 晋明帝太宁元年(323)
卷九四 晋成帝咸和四年(329) 咸和五年(330)
卷九五 咸和八年(333) 咸和九年(334)
卷九六 咸康四年(338)
卷九七 晋穆帝永和元年(345)
卷九八 永和五年(349) 永和六年(350) 永和九年(353) 永和十年(354)
卷一○○ 永和十二年(356) 晋穆帝升平元年(357)
卷一○一 晋哀帝兴宁元年(363) 晋海西公太和元年(366) 太和二年(367)
卷一○三 晋简文帝咸安元年(371) 咸安二年(372)
卷一○四 晋孝武帝太元元年(376) 太元三年(378)
卷一○五 太元八年(383) 太元九年(后秦武昭帝姚苌白雀元年,384)
卷一○六 太元十年(白雀二年,385) 太元十一年(建初元年,386)
卷一○七 太元十二年(建初二年,387) 太元十三年(建初三年,388) 太元十四年(建初四年,389) 太元十五年(建初五年,390) 太元十六年(建初六年,391)
卷一○八 太元十七年(建初七年,392) 太元十八年(建初八年,393) 太元十九年(文桓帝姚兴皇初元年,394) 太元二十年(皇初二年,395) 太元二十一年(皇初三年,396)
卷一○九 安帝隆安元年(皇初四年,397)
卷一一○ 隆安二年(皇初五年,398)
卷一一一 隆安三年(皇初六年,弘始元年,399) 隆安四年(弘始二年,400)
卷一一二 隆安五年(弘始三年,401) 元兴元年(弘始四年,402)
卷一一三 元兴二年(弘始五年,403) 元兴三年(弘始六年,404)
卷一一四 义熙元年(弘始七年,405) 义熙二年(弘始八年,406) 义熙三年(弘始九年,407) 义熙四年(弘始十年,408)
卷一一五 义熙五年(弘始十一年,409) 义熙六年(弘始十二年,410)
卷一一六 义熙七年(弘始十三年,411) 义熙八年(弘始十四年,412) 义熙九年(弘始十五年,413) 义熙十年(弘始十六年414)
卷一一七 义熙十一年(弘始十七年,415) 义熙十二年(永和元年,416)
卷一一八 义熙十三年(永和二年,417)
《资治通鉴》**所存后秦国资料辑录

前言/序言


资治通鉴 十六国资料释证.前秦、后秦国部分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

资治通鉴 十六国资料释证.前秦、后秦国部分 mobi 下载 pdf 下载 pub 下载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资治通鉴 十六国资料释证.前秦、后秦国部分 下载 mobi pdf epub txt 电子书 格式 2024

资治通鉴 十六国资料释证.前秦、后秦国部分 下载 mobi epub pdf 电子书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用户评价

评分

5“幾乎可以說,《通鑑》的材料都是有根據的”;

评分

做活动买的

评分

这本书是网友推荐的,市面上关于五胡十六国的严肃的史学类书不多,特意买了一本。

评分

书很好的,正版。搞活动物美价廉。 书很好的,正版。搞活动物美价廉。 书很好的,正版。搞活动物美价廉。

评分

作为专著相对较少的十六国时期的著作,作者用了详细的编撰、整理,本书已经具有十六国时期史料辞典之效,推荐购买。

评分

通鉴十六国部分的资料集释

评分

非常权威非常好的,学术著作。强烈推荐。

评分

送货速度一流,内容无须多言。

评分

本书为《通鉴》十六国资料中汉赵、后赵、前燕国部分的考证文字。《通鉴》独家保存的十六国史资料,其可供参考之处就是对正史的补充。《通鉴》这方面的价值,仅从个别段落是不易看清的,本书将《通鉴》中相关文字全部辑出,逐条与《晋书》、《魏书》及《御览》所引《十六国春秋》残卷等比较,分析各种差异及其产生的背景,辨别诸史文字、内容的真伪。作者搜罗《通鉴》独家保存的十六国史文字,分别附录於各国资料考释之後,以便研究者利用。

类似图书 点击查看全场最低价

资治通鉴 十六国资料释证.前秦、后秦国部分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下载 2024


分享链接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友情链接

© 2024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