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有德等“三顺王”与清初满洲诸王尽管同时受封,但两者有相同之处,亦有明显区别。相同的地方:(1)就王爵而言,与诸和硕贝勒封王一致,册文中说“俾功名富贵,带砺山河,子孙世世承袭”。承袭问题,对于孔有德等“三顺王”无疑是高格待遇,同和硕亲王。(2)仪仗规格同郡王。随从仪仗贴金红罗一柄、卧爪一对、骨朵一对、吾仗一对、坐纛一杆、小旗八杆。妻子封为夫人。不同点:(1)孔有德等“三顺王”各有住地,虽然没有明确宣布为分封之地,但满洲各位亲、郡王,没有皇帝旨令,不能离开都城。而孔有德等“三顺王”不住都城, 等于各就其国。(2)有自己的军队。尽管没有调动军队之权,但与各旗亲、郡王相比,具有手握军权的相对独立性。(3)在军队内部,有一定的吏治管理权。(4)土地占有权。史载“三藩”以后,“不复以兵权、土地,世予臣下”就是证明。综合而论,孔有德等“三顺王”的权力与西汉初年、明朝亲、郡王相比,似有一定的局限性,譬如,其军队必须遵守国家制度和纪律,不能“藐视王章,乱我军纪”。但藩镇独立的基本要素,完全具备。<原文开始>孔有德等“三顺王”在爵位、政治待遇等各个方面,基本相同。但在名次安排上,有一定区别。基本顺序是孔有德、耿仲明、尚可喜。譬如,崇德三年(1638年),三王使臣向朝廷朝贡,其奉表朝贺文日:恭顺王孔有德、怀顺王耿仲明、智顺王尚可喜。凡是上朝,皇太极对尚可喜的位置安排、待遇,皆“亚有德、仲明”。就是说孔有德、耿仲明来归在先,孔为都元帅为首,耿为总兵官居次,尚、耿同为总兵官,但尚晚于耿来归, 故居耿之下。
评分这本书是网友推荐的,市面上关于五胡十六国的严肃的史学类书不多,特意买了一本。
评分1“引《通鑑》者多被視為外行”;
评分其后失明膑足,栖身岭表,已奄奄垂死,将就木矣。默念平生固未尝侮食自矜,曲学阿世,似可告慰友朋。至若追踪昔贤,幽居疏属之南,汾水之曲,守先哲之遗范,托末契于后生者,则有如方丈蓬莱,渺不可即,徒寄之梦寐,存乎遐想而已。呜呼!此岂寅恪少时所自待及异人所望于寅恪者哉?虽然,欧阳永叔少学韩昌黎之文,晚撰五代史记,作义儿冯道诸传,贬斥势利,尊崇气节,遂一匡五代之浇漓,返之淳正。故天水一朝之文化,竟为我民族遗留之瑰宝。孰谓空文于治道学术无裨益耶?蒋子秉南远来问疾,聊师古人朋友赠言之意,草此奉贻,庶可共相策勉云尔。
评分还没有看,内容不知道怎么样,外观还好。
评分其中有十餘處引注為“同行學者網上交流時所言”,這些“同行學者”名號在《史學史研究》所登文章中并沒有隱去,請自行參看。以下為這些“同行學者”圍繞《通鑑》史料(當然主要對象應包括魏晉南北朝隋唐一段史料)價值、引用《通鑑》與否、具體材料如何處理的態度:
评分货物不错,价格合理,给好评
评分送货速度一流,内容无须多言。
评分绝对是好书,价格也便宜,很值得一读。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